可燃液体闪点燃点测定实验报告
闪燃加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闪燃现象的基本特征。
2. 掌握闪燃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闪燃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闪燃实验通过加热可燃性物质,观察其是否发生闪燃,以研究闪燃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乙醇、酒精灯、酒精、棉花、镊子、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实验架、计时器、记录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乙醇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棉花,用镊子将棉花固定在试管口。
2. 调整实验台,将酒精灯放在实验台上,调整火焰至适合实验的强度。
3. 将装有乙醇棉花的试管放在实验台上,用温度计测量试管口的温度。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口,观察乙醇棉花是否发生闪燃。
5. 记录闪燃发生的时间、温度和实验现象。
6. 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乙醇的浓度、棉花的种类、加热强度等,重复实验步骤,观察闪燃现象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闪燃发生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当乙醇棉花加热至约180℃时,发生闪燃。
随着温度的升高,闪燃的时间逐渐缩短。
2. 乙醇浓度对闪燃的影响:实验中,乙醇浓度从5%逐渐增加到20%,闪燃现象逐渐明显。
当乙醇浓度为20%时,闪燃现象最为明显。
3. 棉花种类对闪燃的影响:实验中,分别使用棉线和羊毛线作为棉花,结果显示,棉线棉花的闪燃现象比羊毛线棉花更为明显。
4. 加热强度对闪燃的影响:实验中,调整酒精灯的火焰强度,结果显示,加热强度越大,闪燃现象越明显。
六、实验结论1. 闪燃现象的发生与可燃性物质的浓度、温度、加热强度等因素有关。
2. 在实验过程中,乙醇棉花加热至约180℃时发生闪燃。
3. 乙醇浓度、棉花种类和加热强度对闪燃现象有显著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实验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元混合可燃液体闪点的测定

1 . 2 实验 仪 器 、药 品 仪器: 1 0 0 ml 量筒 ,2 5 0 ml 烧杯 ,玻 璃 棒 ,闪点 测试 仪 ( S Y P1 0 0 1 B 2 上 海 石 油仪 器厂 ) 药 品 :松 节 油 丁 酮 乙酸 丁酯 甲醇 ( 1 ) 松 节 油 ,主 要 成 分 为 C 。 H 是 精 油 的 一 种 , 它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工 业 原
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料 。摩 尔质量 约为 1 3 6 g / mo l ,密 度 为 0 . 8 5 ~0 . 8 7 g / c m ( 约值 ) ,熔 点< - 5 0  ̄ C, 沸点 1 5 0 ~1 7 0  ̄ C,闪 点 约为 3 5 ℃ 。松 节 油 作 为皮 肤是 通过 蒸 馏作 用或 其 它方法 从松 柏 科 植物 的松 脂 所提 取的 液体 。松 节油 能 以任 意 比例与 氯仿 、乙 醚或 醋酸 混 合 ,但 不溶 于 1 . 5 实 验 方 案 设 计 和 数 据 处 理 方 水 。在工 业 中可以 作为 溶剂 及 有机 合成 的原 法 料 ,在 中医学 中可 以刺 激药 外 用 ,用于 治疗 ( 1 )原 理 关节 或肌 肉酸 痛 。松节 油属 于 高闪 点可燃 液 利 用T a y l o r 导 出特 殊 多项式 来 处理 并 体 ,具 有挥 发 性 ,燃烧 时会 产 生大 量黑烟 。 分析 实验 数据 。 ( 2 )丁 酮 ,分 子 式 为 C H O,相对 分 公式 : ) . =b 1 2 3 X l X 2 X 3 +b 1 2 4 x i x 2 x 4 +b t 3 4 X l X 3 X  ̄ + 子 质量 为 7 2 . 1 0 。无 色透 明液 体 ,有 类似 丙 b 2 3 4 x 2 x3 }  ̄ +b 1 2 XI X 2 +bt } xl x } +b1 4 x l x 4 + 酮 气 味 。 易 挥 发 ,能 与 乙 醇 、乙 醚 、苯 、 蒌 勰 b2 4 x2 x 4 +b 3 4 x} ' . q+ b l xl +b 2 x 2 + 氯 仿 、油 类 混溶 。溶 于4 份 水 中 ,但 温 度升 b 4 ( 1 ) 高 时溶 解度 下降 ,闪点为 1 . 1 o C,低毒 、易 b 4 = Y 4 b Y 3 b 2 =Y 2 b l =y 1 燃 。蒸 汽能 与空 气形 成爆 炸性 混合 物 ,爆炸 其中系数为 : 极限为1 . 8 1 %~1 1 . 5 %主要 用 作溶 剂 ,如用 b 1 4 =4 y 1 4 - 2 . 且 +Y 1 ) b 1 3 -  ̄4 y 1 3 ・ 2( y 3 +y 1 ) 于 润滑 油脱 蜡 ,涂料 工业 及 多种树 脂溶 剂 , b 2 3 =4 y 2 3 - 2( y 3 y 2 ) b 1 2 =4 y 1 2 - 2( y 2 + Y 1 ) 植 物油 的萃 取过 程共 沸 蒸馏 ,优 点是 溶解性 b 3 4 =4 3 ' 3 4 - 2( + y 3 ) b 2 4 —4 y 2 2 — 2( y 4 + y 3 ) 强 ,挥 发性 比丙 醇低 。对眼 、鼻 、喉 、粘 膜 b 1 2 3 =2 7 y 1 2 3 +3 ( y 3 y 2 + Y t ) z 1 2 ( Y 2 3 +y l 3 +Y l 2 ) 有 刺激 性 。 ( 3 ) 乙酸 丁 酯 ,分 子 式 为 C 6 H】 2 O2 , b 1 2 4 =2 7 y l 2 4 +3( y 4 +y 2 +Y l E 1 2( Y 2 4 +y 1 4 +Y I 2 ) 相 对 分 子 质量 为 1 1 6 . 1 6 . 无 色透 明 液体 ,有 b l 3 4 =2 7 y t  ̄+3 ( y 4 +y 3 + Y l k l 2 ( y Y 1 4 +Y I 3 ) 果 香 ,能 与乙醇 和 乙酸 混溶 吗 ,溶于 大 多数 b 2 3 4 =2 7 y 2 3 4 +3( y 4 +y 3 +y 2 ) 一1 2( y +Y 2 4 +Y 2 3 ) 烃 类化 合物 ,2 5 ℃时能 溶 于约 1 2 0 份 水 ,沸 表1 四组分液体混合实验方案设计 点为 1 2 5 ~1 2 6 E ,闪点 为3 3 ℃。有刺 激性 , 高浓 度时 有麻 醉性 ,易燃 ,其蒸 气 与空 气可 项翻 形成爆 炸性 混 合物 ,遇 明火 、高 热 能 引起燃 X- X 2 X j X 响应Y 编号 烧爆 炸 ,与氧 化剂 能发 生 强烈 反应 。常 用作 l j 0 0 0 Yi 有机 溶剂 ,抗 生素 萃取 剂 。也 可以 配制 果实 的香 精 。 2 0 l 0 O ( 4 ) 甲醇 ,分子 式 为 C H O,相 对 分 3 O 0 l 0 Y3 子 质量 为 3 2 . 0 4 ,闪 点为 5 2  ̄ C。 为无 色 透 明 4 0 0 0 l Y 易 燃 易 挥 发 的 极 性 液 体 ,纯 品略 带 乙 醇 气 5 1 / 2 1 / 2 0 O Yl 2 味 ,粗 品刺 鼻难 闻 。能 与水 、乙醇 、乙醚 、 6 l , 2 O 1 , 2 0 Yi 3 苯 、酮 类和 大 多数其 他有 机溶 剂混 溶 。其 蒸 气 与空 气可 形成 爆炸 性混 合物 ,与明火 、高 7 l / 2 0 0 1 , 2 Y¨ 温能 引起燃 烧爆 炸 ,与 氧化 剂接 触发 生化 学 8 0 1 / 2 l , 2 0 Y 2 3 反 应 或 引起 燃 烧 。 主要 用于 制造 甲醛 、 醋 9 0 1 / 2 0 l / 2 Y2 4 酸 、氯 甲烷 、甲胺和 硫 酸二 甲酯 等 多种有 机 l 0 0 0 l / 2 l , 2 Y3 4 产物 。
闪点测定实验指导书

可燃液体闭口闪点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试仪器和使用方法。
2、提高学生对可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感性认识。
3、提高学生对防火与防爆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SYD—261闭口闪点试验器。
2、电源(220V,F=50HZ)3、插座(三相)和导线4、传动软轴1根5、乳胶管1根6、罐装煤气7、软管.8、温度计(-30-170℃)一支,温度计(100-300℃)一支9、被测样品:石油产品。
如戊醇(闪点49℃)、甲酸(闪点69℃)、丁苯(闪点52℃)。
三、实验原理:被测样品在密闭的油缸中加热,样品受热蒸发,产生试油蒸气,该蒸汽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该气体在与火焰接触时产生一闪即灭(〈5S)的闪火现象,此时该试油的最低温度,即为该被测样品的闭口杯法闪点。
四、实验步骤1、连线:将煤气、传动软轴、乳胶管与闭口闪点仪连接好后,将温度计分别插好。
2、取少量的被测样品置于油杯(50ml左右)中,盖好油杯盖。
3、插上电源,开启电炉,对样品进行加热升温。
4、立即启动电机,对样品进行搅拌,使之受热均匀。
5、调节调压旋转钮控制电炉的加热功率,同时观察温度计,控制温升率为1~2度/秒6、当温度升到离预计的闪点低5℃时,注意观察温度每升高0.5℃,观察温度表一次。
7、打开煤气,通放煤气,点燃引火器,将火焰调整为标准形状。
8、扭转旋手,使滑板转动,露出油杯盖孔口,操作引火器向下摆动,伸向油杯点火孔内进行点火试验,反复操作,直到发火闪燃现象,记下此时温度计最低读数,即闪点,填入表格。
9、重复以上的操作四次,将测得结果记录填入记录表格。
10、实验结束时,先关闭煤气,然后取出未用完的样品保存,最后拆除其它连接,整理仪器设备。
注意事项:试样液面上方最初出现火焰后,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
然后继续进行点火试验,应能继续闪火,否则应更换试样重新试验,只有重复实验的结果依然如此,才能确认测定结果有效。
试样在实验期间都要进行搅拌,只有在点火时停止搅拌。
可燃液体燃点与闪点综合测定

可燃液体燃点与闪点综合测定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闪燃现象,了解燃点闪点的测定原理及所需实验设备,掌握燃闪点的测定的方法、步骤及数据处理。
二、主要仪器设备大气压力表三、实验原理原理:随着液体温度升高,液体上方蒸气分子浓度逐渐增大,当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到爆炸下限时,如果遇上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瞬间燃烧现象,此时液体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闪点。
实验设备连接图如下:1、搅拌软轴2、搅拌开关3、燃气调节阀4、电压表5、电压调节6、油杯7、温度计8、点头旋手9、油杯架10、电源开关11、液化气瓶开关12、减压阀13、点火气调节螺丝四、实验步骤1.将油料注入油杯内,装满至环状标记处。
2.盖上油杯,连接搅拌软轴,插上温度计,打开电源,调节电压(约40~50伏),打开搅拌开关。
闭杯放好油杯,插上温度计,打开电源,调节电压(约80~100伏)。
开杯3.温度约至40℃时,将电压降至10~20伏,以减缓加热速度。
闭杯温度约至60℃时,将电压降至10~20伏,以减缓加热速度。
开杯4.打开液化气开关,再打开减压阀,同时手持点火装置将点火器点燃。
5.调节点火器调节螺丝,将火焰调节成球形,直径约3~4mm。
6.温度约至55℃时,关闭搅拌开关,旋转点头旋手,进行点火试验。
闭杯温度约至75℃时,旋转点头旋手,进行点火试验。
开杯7.如果出现蓝色火焰,则记录温度计读数t1,同时记下大气压力P1,关闭石油液化气开关和减压阀,关闭电源,打开杯盖,取出油杯冷却,然后,再重新加热测第二组数据。
8.如果没有出现蓝色火焰,则继续加热,以后,温度每升高1~2℃,转动点头旋手,进行点火试验,直至出现闪燃现象为止。
9.继续加热,至约75℃时,旋转点火旋手,进行点火试验,测定燃点。
闭杯继续加热,至约95℃时,旋转点火旋手,进行点火试验,测定燃点。
开杯10.关闭电源,停止加热,旋转点火旋手,旋转微调螺丝,观察自由射流扩散火焰。
开杯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公式Δt =0.25(101.3-P)求出闪点修正系数。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M (C m W )(T2 T1 ) / m nRT
量热体系的总热容量(Cm+W)后再用相同的方法 对其他物质进行测定,测出温升,代入上式,即 可求出其燃烧热。
实验设备
DZ3310燃烧热实验装置
燃烧热实验主机(内含点火控制、搅拌控制、计时预置
读数、温度温差测量、数据接口)、立体充氧器、螺旋 式压片机、放气帽、数据线两根 。
实验内容
4. 通气并调节流量。开启氧、氮气钢瓶阀门,调节减压
阀压力为0.2~0.3MPa,然后开启氮气和氧气管道阀门 ,然后调力。调节流量调节阀,通过 转子流量计读取数据,得到稳定流速的氧、氮气流。检 查仪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0.1Mpa,否则应调节到规定 压力,O2+N2压力表不大于0.03Mpa或不显示压力为正 常,若不正常,应检查燃烧柱内是否有结炭、气路堵塞 现象;若有此现象应及时排除使其恢复到符合要求止。
个试样长宽高等于(70mm)×(4.0±0.5mm) 。每组应制备10个标准试样。试样表面清洁、平 整光滑,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 纹、飞边、毛刺等。距离点燃端50mm处划一条 刻线。 2. 氧、氮气流量调节要得当,压力表指示处于正 常位置,禁止使用过高气压,以防损坏设备。 3.流量计、玻璃筒为易碎品,实验中谨防打碎。
原理说明
继续升高温度,液面上方蒸气浓度增加,当蒸气
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燃烧且持 续时间不少于5秒时,此时液体被点燃,它所对应 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燃点。 从消防观点来看,闪燃是火险的警告,着火的前 奏。掌握了闪燃这种燃烧现象,就可以很好地预 防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
HC-2型氧指数测定仪 由燃烧筒、试样夹、流量控制系统及点火器组成 。
可燃液体闪点的测定

可燃液体闪点的测定
可燃液体的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开始能够被点燃的温度。
测定可燃液体的闪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提供关键信息。
闪点测试主要是通过开放杯法和闭杯法两种方法来进行的。
开放杯法是将待测液体加入一个开口的容器中,在室温下加热,通过测试点燃液体的蒸气来确定闪点。
闭杯法则是将待测液体加入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加热让蒸气达到饱和状态,然后用点火枪在容器上方点燃空气与蒸气混合物来测试闪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可燃液体,闪点测试的条件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挥发性液体的闪点测试需要在标准压力下进行,而高沸点液体的测试则需要在高压下进行。
总之,可燃液体的闪点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能够为工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1 -。
闪点测试实验报告

闪点测试实验报告闪点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液体或固体材料的闪点的实验方法。
闪点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液体或固体材料能够释放出足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能引燃的最低温度。
本实验使用闭杯法测定液体的闪点。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闪点测试仪、试样液体、点火装置以及实验记录表。
2.将试样液体倒入测试仪的闭杯中,注意不要超过标示线。
3.关闭闪点测试仪,通过控制仪器的温度逐渐升高,记录下试样液体开始释放气体并出现可燃火焰的温度。
4.重复实验2-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闪点温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闪点温度是确定液体或固体材料可燃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够反映出材料的易燃性程度。
2.实验中,我们通过闭杯法测定了试样液体的闪点温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在一定温度下蒸发产生可燃气体的液体材料。
3.闪点温度越低,说明液体的易燃性越高。
闪点低的液体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燃烧。
实验影响因素:在实验中,闪点测试结果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试样液体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液体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质,因此其闪点温度也会不同。
2.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对液体的蒸发速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闪点测试结果。
3.测试仪器的精度:测试仪器的精度与灵敏度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闪点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保持实验环境通风良好,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2.在测试中应避免有火源或剧烈摩擦,以防止液体因此而引发火灾。
3.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液体溅入眼睛或皮肤。
总结:通过闪点测试实验,我们能够确定液体或固体材料的闪点温度,从而判断其易燃性。
该实验方法简单可行,但测试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闪点测试时,应注意操作安全并在多次测试中取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液体自燃点测试实验

液体自然点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自燃点的概念及可燃液体自燃点的测定原理。
2、了解自燃点测定仪的构造。
3、掌握二分查找法测定自燃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本概念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火焰或火花)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①氧化发热;②分解发热;③聚合放热;④吸附放热;⑤发酵发热;⑥活性物质遇水;⑦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②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
③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
④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
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本实验测定的自燃点是物质在大气压下的空气中,没有外界着火源(如火焰或火花)帮助下,其易燃混合气体因放热氧化反应放出热量的速率高于热量散发速率而使温度升高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
2、实验操作原理着火是燃烧的开始,实验中若观察到清晰可见的火焰和爆炸,且伴随着气体混合物温度的突然升高,则认为发生着火。
本实验中用注射器将0.05mL的待测试样快速注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200mL开口耐热锥形瓶内,当试样在烧瓶里燃烧产生火焰(或烧瓶内气体温度突然上升至少200~300℃)时,表明试样发生了自燃。
物质从加热到着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即着火延迟时间。
实验中它是从试样加入烧瓶中到试样着火瞬间之间的时间。
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时间越短,理论上着火延迟时间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温度为最低自燃温度。
工业应用中通常要求着火延迟时间不大于5min。
如果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着火延迟时间大于5min,则认为该温度低于该物质的自燃点,否则认为温度高于自燃点。
因此,通过设定不同实验温度的重复试验可以确定自燃点的范围,当该范围足够小时将发生自燃现象时的最低温度,作为该试样在空气中大气压下的自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
消防工程教学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可燃液体闪点燃点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可燃液体闪点、燃点的定义及液体存在闪燃现象的原因;
2、掌握用开口杯闪点测定仪测量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可加附页)
当液体温度比较低时,由于蒸发温度低,蒸发速度慢,液面上方形成的蒸气分子浓度比较小,可能小于爆炸下限,此时蒸气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就是不能被点燃的。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当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到爆炸下限的时候,可燃液体的饱与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到火源会发生一闪即熄灭的现象,这种一闪即灭的瞬时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时所对应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只能发生闪燃而不能出现持续燃烧。
这就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小于其燃烧速度,液面上方的蒸气烧光后蒸气来不及补充,导致火焰自行熄灭。
继续升高温度,液面上方蒸气浓度增加,当蒸气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燃烧且持续时间不少于5秒时,此时液体被点燃,它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燃点。
从消防观点来瞧,闪燃就是火险的警告,着火的前奏。
掌握了闪燃这种燃烧现象,就可以很好地预防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三、实验仪器、设备
SC-261D全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
基本部分:盛油样的容器、加热升温装置、控温电路、测温装置、点火源
克利夫兰油杯、点火器、电炉、温度计、温度传感器、
微电脑控制板、控制键盘、显示器、挡风板等。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
仪器试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屏显示以下界面(图4)按功能键分别进入个功能界面。
(2)按“参数设置”键进入图7界面
1、该界面对预置试温度、标号、试验杯数、大气压强、滞后温度、打印状态,进行设置。
增加数值: 按此键
增加数据设置。
减小数值: 按此键减小数据设
置。
移动光标: 按此键移动光标设
置。
光标换行: 按此键光标换行设
置。
时钟设置: 按此键进入时钟设置界面。
保存退出: 按此键保存数据返回主界面
2、移动光标按提示选择设定位置,按“增加数值,减小数值”,键修
改相关的参数值
3、设置,预置温度、试油标号、油样的顺序号便于记录,可记录1~
999编号
4、设置,滞后温度,打印设置“开“的状态
5、按“时钟设置”界面:按增加、减少、移动光标,设置时间
6、步骤A(B)(实验的搅拌速度),两种选择
A表示搅拌速度90~120转/分,
B表示搅拌速度250±10转/分(选择搅拌速度,请按GB/T
261-2008标准要求)
(3) 样品测试(参数设置好以后,按“样品测试”键,进入下图界面)
再按“开始“键,升降臂自动落
下,气源接通,试验开始计时,试
验工作开始,进入下图界面
⑴该界面显示当前试样温度。
⑵时间与温升函数曲线关系。
⑶预置试验温度,试验滞后温度,
打印机状态
3、温度达到闪点值自动检测闪点值,液晶屏锁住当前温度值、试验时
间,大臂自动上升,数据被存储,实验失败数据不被存储,打印试验数
据,自动关闭气源阀门,测试工作完成。
4、试验结束界面见图10,打印数据见图11。
(仪器强制风冷,当仪器
冷却达到低于预置温度60℃时,方
可进行下一次试验)
实验数据
步骤:A
预置温度: 45℃
预置标号: 001#
大气压强: 101、3kpa
压强修正: +0、00℃
闪点温度: 47℃
五、实验结果讨论
本实验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结果准确,与实际相符,实验很成功。
六、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应准备灭火器一台。
2、引燃点火器时,应先打开液化气开关,然后再打开减压阀,注意:减压阀由松到紧为打开。
3、在引燃点火器的过程中,如果闻到煤气味,点火器仍然未被点燃,则,迅速关闭液化气开关与减压阀,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再关门窗,更换点火装置重新引燃点火器。
4、闭点火器时,也应先关闭液化气开关,然后再关闭减压阀。
5、在实验过程中,不得站在液化气气流的正前方,也不得与实验桌与液化气瓶有身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