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精调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无砟道床施工交底格式(轨排粗调、精调)

无砟道床施工交底格式(轨排粗调、精调)

施工技术交底单
工程名称:中铁隧道局集团黔张常铁路Ⅱ标标段:QZCZQ-2标段编号:
一、交底范围
适用于新建黔张常铁路2标永定2号隧道无砟轨道轨排粗调、精调施工。

二、施工工艺
1、轨排精调:轨排现场组装到一定长度后应对轨排进行粗调,轨排粗调直接采用轨检小车进行粗调。

⑴粗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粗调顺序为:1→4→5→8→2→3→6→7→1→2→3→4→5→6→7→8。

(见图1)
图1 轨排粗调顺序
⑵中线调整:配备全站仪和精调小车,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设站时应至少观测附近4对CPⅢ点,测量轨排框架中线位置,轨排两侧各安排4人同时对轨向锁定器进行调整。

如偏离轨道中线左侧,则采用54mm开口扳手松动右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54mm开口扳手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右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如偏离轨道中线右侧,则采用54mm开口扳手松动左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54mm开口扳手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左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

中线一次调整不到位时应循环进行,直到中线偏差满足2mm要求。

⑶高程调整。

使用全站仪及精调小车测量每榀轨排对应横梁处钢轨的标高(每榀。

轨道铺设技术交底

轨道铺设技术交底
3.抬运钢轨
(1)钢轨用抬轨钳人工抬运到位,抬轨要设专人指挥,做到叫号走,轨缝应根据铺设时轨温及留好。
(2)钢轨到位后,用预先涂好油的夹板和螺栓连接,钢轨将选好的扣件散布在钢轨两侧轨枕面上,顺序放好各部件,清除轨枕表面杂物,拧紧垫圈压平,螺栓拧紧。
三、安全文明施工
(2)、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具备详尽的配轨资料,铺设标准。
(4)、对需要铺设的钢轨检尺,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
(5)、轨枕 钢轨运输到铺轨地点
二、操作工艺
1、工作流程:
测量中线→拉间隔绳→散布轨枕→抬运钢轨→上扣件
2、散布轨枕:
钢轨枕应由两人用轨枕钳抬运,按拉好的轨位的标记布置,轨枕间距为75cm,铺设的数量和质量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1)对所有进场工人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扣好安全带。
(2)作业时,配备好安全防护用品及灭火设施。
(3)施工过程中如有机械作业,必须配专人指挥,防止意外伤人。
(4)夜间施工时施工场地外围必须设置红色警示灯。
(5)施工场地内材料堆放整齐,及时覆盖。
(6)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对施工现场的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或回收。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编号: 表B2
工程名称
轨道铺设技术交底
交底时间
2014年3月12日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主要机具:轨距尺、钢卷尺、手锤、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弯道器、起道器、轨缝尺等。
2、作业条件
(1)、铺设前测量确定线路中线,并做好标识桩,直线间距不大于25m,曲线距离不大于20m。线路起讫点、缓圆点、曲中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及岔头、岔尾加设中桩。(由地测部做好中线、腰线的放线工作.

无缝线路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无缝线路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编号:主送单位轨道精调队日期2019-05-01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根据图号相关设计要求交底内容:无缝线路轨道精测、精调施工技术交底一、作业内容新建京雄城际铁路李营至新机场段( K15+300-DK45+560段)无缝线路轨道精测、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二、基本要求(1)精调标准1)静态几何尺寸同轨道精调作业设计静态允许偏差。

2)结构标准①钢轨钢轨硬弯 1m内的矢度不大于 0.2mm,钢轨母材轨顶面凹凸或马鞍型磨耗不大于 0.2mm,不得出现波浪型磨耗。

②焊缝全面调查钢轨所有焊缝(含厂焊、接触焊和现场焊,胶接绝缘接头比照焊缝标准执行),并建立台帐,焊缝的验收,建议除一米平直尺外,还要采用双轨波磨小车,该问题需要和公司进一步沟通对接。

经打磨后的钢轨焊缝平直度 1m范围内:轨顶面控制在 0.2 ~0.4mm以内,钢轨内侧作用边控制在 -0.2 ~0mm以内,轨底控制在 0~0.5mm以内。

对经整治后轨顶面仍有下凹、上拱度超过 0.3mm、作用边有支咀的焊缝,原则上必须由施工单位切割重焊。

③联结零件钢轨扣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

弹条“三点”密靠,间隙不大于0.5mm,且扭矩为符合相关安装标准。

④道岔技术交底书编号:主送单位轨道精调队日期2019-05-01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根据图号相关设计要求尖轨、可动心轨竖切部分均匀密贴;顶铁与轨腰的间隙不大于 0.5mm;框架尺寸控制在 2~- 1mm的范围内;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误差不得为负;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不大于 0.5mm,且不得连续;道岔的轨距、方向、水平高低、扭曲控制标准与线路相同;支距控制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方向和轨距的达标,导曲线下股不得高于上股;岔枕间隔误差不大于 5mm;道岔扣件的螺栓扭矩应为 120~ 150Nm;固定弹性基板的螺栓扭矩应为 300~330Nm。

3)作业标准①扣件安装前承轨台必须清扫干净, WJ-8C扣件绝缘轨距块安装时,将弹条紧靠后侧、扣压端尽可能压在绝缘轨距块中部,扭力矩控制在160N.M,弹条中部与轨距块离缝≯ 0.5mm,也不宜接触。

轨道技术交底

轨道技术交底
(4)第二次上碴应在第Hale Waihona Puke 次上碴整道并通过5对以上的列车后进行。
(5)轨道各尺寸,应在第二次上碴整道后,逐步整正至规定的验收要求。
(6)临时道床面高差,应以不大于5‰的坡度顺接。
(7)混凝土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固。
(8)起道应先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应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一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宜大于150mm。
⑴由受过训练的施工人员操作;
⑵操作人员不兼做其它工作;
⑶操作人员必须人不离机,手不离把;
⑷注意防护信号,随时做好下道准备。
19、起道时,起道机应稳固地安放在道碴上,不得歪斜。起道机松扣下落时,施工人员的手脚不得放在钢轨下。起道机用完后,应放在限界以外,严禁留在道心内或钢轨旁。
20、人工捣固,采用4人一组,站成八字形,在同一根轨枕进行。4人中应指定一名组长。和组捣固距离不应少于3根轨枕。打镐应由组长指挥,齐起齐落,速度均匀,次数适度,捣固钢轨底道碴时,应采用斜打镐法。
(3)轨道方向应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中线对正。轨距应符合规定。
3、钢轨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缝按规定尺寸用轨隙片预留。与已铺轨节联结后,新铺轨节应即对中拨正,偏离中线不得大于20mm.
(2)钢轨端部和联结配件应涂油,垫圈开口朝下。
(3)铺轨过车后的3天内,每天应按规定的力矩复紧一次接头螺栓。各钢轨接头螺栓的拧紧度应相等。初冬和入夏时,各螺栓力矩应按要求再进行复拧。
2、同一种类的轨枕应连续铺设(不同类型钢轨接头处除外)。
3、钢轨接头(含异型钢轨接头)前后应各铺设不少于5根同种类同类型的轨枕。
4、人工向工地散布轨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枕宜用平板车或底边车运往工地。

轨道施工技术交底书(全面)

轨道施工技术交底书(全面)

技术交底书单位:XXXX主送单位编号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日期关于轨道施工的技术要求如下:1、道钉锚固2、上道碴3、铺钢轨、道岔4、上碴整道5、各技术员、技术主管、质检工程师对上述工序进行控制检查具体内容见附页。

编制:复核:签收:附页:技术交底1、道钉锚固1、硫磺:砂子:水泥:石蜡=1:1.2:0.4:0.032、按选定的配合比,称好各种材料的一次溶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热道100~200℃时,将水泥倒入加热到130℃,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蜡,继续捣拌加热到160℃,熔浆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即可使用。

3、火力控制,火候不得过猛;熔制过程应不段搅拌。

4、工地锚固道钉时,一般可用两个铁锅轮流熔制;每锅溶制量不宜大于50Kg;熔制地点与锚固地点不宜过远。

锚固浆温度不得高于180℃,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处,并应佩戴好防护用品,融制场地禁止堆放易燃物品。

5、锚固完成质量要求:a:螺纹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b:螺纹道钉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与承轨槽垂直,偏斜不得大于2º。

C:道钉圆台底应高出承轨槽:弹条扣件为0-2mm。

2、上道碴道碴材质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规定。

1、粒径级配符合下表:道碴粒径级配方孔筛边长(mm)16 25 35.5 45 56 63过筛质量百分率(%)0-5 5-15 25-40 55-75 92-97 97-1002、道碴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均不得大于50%。

3、黏土团或者其他杂质含量的百分率不得大于0.5%4、正线道岔预铺道碴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 的机械分层碾压,压实密度不得低于1.7g/cm3。

碴面平整度用3m直尺检查不得大于30mm。

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

道岔前后各30m范围内做好顺坡并碾压。

3、铺钢轨、道岔1、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集宁地区为-25.7℃-35.4℃),预留轨缝值按下计算式计算A=0.0118(Tmax-t)L-C。

CRTSⅢ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CRTSⅢ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导段精调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速铁路LQTJ-1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

2、作业准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全站仪须经过专门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轨道板精调测量前,应进行气压温度改正,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2.1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对精调测量人员及调板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作业程序及操作要点;精调前对所需的轨道板精调数据进行换手复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无误;应对精调段CPⅢ网进行复测检核,并经铁三院测量咨询评估项目部CPⅢ控制网评估合格,确认无误后开始精调施工;精调施工前对精调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调试检校,确保测量系统正常工作。

3、技术要求3.1 测量要求⑴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安装扣件及钢轨,为了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轨道板的定位精度非常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调整定位,减少后期扣件的调整量。

⑵轨道板精调前,应对底座板进行高程检测,确保底座板高程误差在 0~-10mm 范围内,如不满足应在粗铺前进行处理。

⑶精调施工前需要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⑷轨道板精调应以 CPⅢ点为依据,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精调前,对 CPⅢ点进行检查。

3.2 精调过程3.2.1标架检校: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如:棱镜高等)、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相关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数据不符需重复检校。

3.2.2 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如下:架设全站仪,将6个测量标架安放在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技术交底大全技术交底轨道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大全技术交底轨道施工技术交底

轨道施工技术交底一、站场土方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铺设道碴,道碴材料必须符合道床技术条件。

铺轨前,要将底层铺足,厚度应比设计枕底低5—10厘米,顶面整平,钢筋砼枕地段中间设槽约宽60厘米。

铺轨、铺道岔,先铺设和站内联锁无关的线路轨道,道岔,能预铺的道岔预铺,转线施工时推进.轨道施工采用人工铺轨.混凝土枕,人工锚固螺栓,采用锚固架方法,由有锚固施工经验的人员操作.二、安全:1、施工中各种材料机具不得侵入限界,材料装卸应遵照有关安全规定办理。

2、途卸轨料应遵守隔辆卸车的规定,统一号命,轨条随卸随顺直。

3、施工人员应在规定位置跨越行车线,不得在行车线上逗留和行走,规定位置处应设醒目标牌,“一停、二看、三通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1、营业线施工起道作业,严禁使用齿条起道机。

2、施工作业人员上班和下班,严禁在线路中间、两线间枕木头、碴床上行走,必须在路肩上行走。

3、施工人员严禁扒、钻列车,严禁在列车底部传递料具,严禁坐、卧列车下乘凉、休息,严禁在钢轨、枕木头、碴床上坐卧休息.4、电气化铁路施工人员,必须配发、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

5、营业线附近,机具、材料存放或堆码必须保证行车限界,不得侵限,确保行车安全.6、行车线、轨道电路上施工作业,施工所用撬棍压机杆等其他长度超过1米的铁制工具,必须套上绝缘套。

7、临近行车线施工作业必须设专职防护员。

三、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改建线路预既有线间距2.0米以内采用拨移方式,改建线路和既有线交叉地段,与既有线间距2。

0米以内采用封锁线路一次完成拨移方式,其他改建线路地段采用预铺线路方式。

2、当拨移地段为无缝线路时,应先进行应力放散,然后进行拨移,并重新锁定,当既有线与设计线交叉地段为无缝线路时,需利用封锁时间将长轨换成标准轨,再进行拨移,如果施工时间无法满足锁定轨温要求,需在合适时间重新进行钢轨应力放散,并按照锁定轨温要求重新锁定。

3、改线起终点和改建线与既有线交叉处,施工单位在转线牵应作好施工安排,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作好配合,保证转线工作顺利完成.4、无缝线路严格按照锁定轨温要求进行施工.。

轨道板精调技术交底

轨道板精调技术交底
⑺、根据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各施工作业面根据各自施工情况安排调板,原则上每个测站最多调整6块板,当测站变换时,轨道板要重叠1块板测量。
4、精调注意事项
⑴、保证标架棱镜、全站仪、对中棱镜避免阳光照射;三者的镜头要用镜头纸随时擦拭,防止粘染灰尘、水汽,这些均是造成全站仪照准精度偏差的重要原因;
⑵、安放全站仪、对中棱镜时清理GRP测钉内的杂物,调好位置后锁死调高螺母,防止全站仪转动时、微风吹过时三角架的微动;
⑸、当开始精调作业时,一定要将支承木条取出;同时对标架支承轮在安放时用手清理轮缘附着颗粒,保证放置承轨台后处理稳定状态;
⑹、标架放置好后用弹性橡胶圈与扣件固定;
⑺、每个工作日开始都要对标架进行检校,并检校倾角传感器校准标架时,每支标架读取两到三次数值,每读一次数值,要重放置一次标架,防止由于标架放置不准确带来的系统误差;
5、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设备间的通讯。
3、精调程序
⑴、提前粗调相邻轨道板。相邻板缝处用辅助标架或水平尺调整平面和高程,粗调后可保证相邻板的过度误差小于5mm。
⑵、1、8、3、6号棱镜处四角测量。
⑶、2、7号棱镜调高程。
⑷、在进行⑴、⑵步骤时,对1、2、3、6、7、8号棱镜进行单点跟踪测量,保证每个棱镜读数均在限差±0.3mm之内。
⑶、调整标架棱镜的纵横向角度,使其与全站仪镜头对中照准时处于最佳角度;
⑷、提前检查轨道板精调爪内侧的泡沫垫安放位置是否合适,如果发现粘贴偏外,要提前裁割,要确保精调爪放置时紧贴轨道板底面和侧面。(由于泡沫垫靠外,用力安装千斤顶时支承爪插入泡沫垫中或千斤顶与轨道板侧面有泡沫垫夹层,导致千斤顶与轨道板之间存在弹性垫层,使得在精调过程中轨道板始终处不稳定状态,数据跳跃频繁);
轨道板粗铺完成后即可开始轨道板精调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粗调顺序为: 1→3→4→6→2→5→1→2→3→4→5→6。

如图
5-1:
(1)中线调整
利用全站仪使用周围4对CPⅢ点进行设站,精调小车对轨排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当轨排偏离线路方向左边时,拧紧左方轨向锁紧器螺栓,同时松开右方锁紧器螺栓;反之当轨排偏离线路右方时,拧紧右方锁紧器螺栓,松开左方锁紧器螺栓。

调整完成后专人检查确保两侧螺栓必须密贴支承层侧面。

(2)高程调整
根据精调小车显示的数据,对轨排的高程和水平进行调整。

调整时如果左轨需抬高,就顺时针拧紧左侧高程调节杆反之则逆时针调整。

调整完成后检查左右两侧螺杆底部紧贴梁面。

粗调工作必须重视,粗调到位能大大提高精调时的效率。

5.2 轨排精调
5.2.1仪器及设站要求
(1)仪器检查
精调设备使用前需进行自检、自校,检校前将精调设备现场组装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用套筒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

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拧紧调整附近的螺杆。

(3)安装鱼尾板后再次精调
轨排第一遍精调完成轨道偏差在1mm后,相邻轨排用鱼尾板进行连接,夹板处扣件必须要安装到位。

轨缝宜控制在10-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或错台。

再次对轨排进行精调,精调完成后逐轨枕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测调整。

5.2.3精调方法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轨道检测小车需要“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并结合“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的精度。

(1)步骤:将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通过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使用调整系统调整轨排架。

(2)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3)顺接过渡方法:以两个设站区间(见图5-4)为例。

相邻设站点间隔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10~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10m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

原理:
①因使用了不同的CPⅢ控制点,全站仪设站测量平差的精度也有所不同,对过渡段的三个点使用不同的设站进行测量的时候,所得到的轨道偏差数据有所不同;
②因为同点位,不同设站点测量得到的数据不同,为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需要对顺接段后的测点进行顺接过渡处理;
③顺接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同两设站点测量的同测点绝对偏差值大小有关,根据测量偏差值的大小来确定顺接过渡段的长度,测量偏差量越大,过渡段段设置长度越长,一般可取4~10m(图中以10m 为例)。

顺接过渡方法:
一般来讲,在CPⅢ点精度、设站精度、全站仪精度、轨检小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两设站点测量同测点的绝对偏差值不会大于2mm;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不大于2mm时,不必进行调整;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大于2mm时,则需要检查设站点1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