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反移情中的恨分析
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_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

收稿日期:2007206210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C 2a /2006/01/014)作者简介:郗浩丽(1973—),女,博士,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讲师。
2007年9月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7No .5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郗浩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 要:攻击性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行为,理论界对攻击性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
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现代精神分析的视角理解儿童的攻击性。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但其性质随着婴儿成长所依赖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够好的环境使儿童的攻击性逐渐整合,不够好的环境迫使攻击性以破坏的、反社会的方式显示出来。
原初攻击性是原初爱的表达,并帮助儿童确立一个有自身界限的独立的外部世界。
从客体关联到客体使用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攻击客体同时客体幸存于攻击导致儿童对现实的确认和对内部客体与外部客体的区分。
反社会倾向最初表达了被剥夺儿童的无助感,是向环境发出的求救信号,是对环境失败而阻碍情绪发展的一种补偿。
关键词:温尼科特;原初攻击性;客体使用;反社会倾向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7)0520111205 攻击性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其发展既影响儿童人格与品德的发展,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尽管心理学家对攻击的科学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攻击性质的认识仍存在分歧。
关于攻击获得和发生的机制,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比如,习性学家劳伦茨认为,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能;班杜拉则认为,儿童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多拉德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著名的挫折2攻击假说等。
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观

A src: i i t ite us n igrpeett eo bet e t no sconls .Hisadonso sconl i t a— bt tW n c ts h t adn er nai f j l i f yhaayi a no o t s v o c rao p s s t p it f yhaa t r t n p yc e
释很容易发生影 响 , 先人 为主地 占据患 者本 身尚未成 熟的思 会 想和情感 。分析 治疗“ 在根本 上意 味着 照料” 即照料个 人的成 , 长 。治疗者必须具 有“ 一种 能力 , 去控 制患者 内心 出现 的冲突 , 并等待患者 自己找 到解决 办法 , 不是焦 急难耐 地 四处 寻找治 而 疗 方 案 。[ ”0 ]
维普资讯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会医学版 )0 7年 1 20 O月第 2 卷第 1 8 O期总第 3 2 4 期
温尼科 特 的精 神 分 析 客体 关 系理 论 的治疗 观 *
郗 浩 丽
摘要 : 温尼科特是英 国精神 分析 客体 关 系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 , 出了独特 的精神 分析 治疗观 , 提 以提供抱 持性 的分析情境 为核 心。 强调退行至依 赖的治疗过程 , 重视精神分析师的反移情 中的恨 的情绪体验 , 珍视 病人 的主 动不交流等 , 很 多方 面 在
颠覆 了经 典 的精 神 分析 治 疗 观 。
关键词 : 温尼科特 。 精神分析 的情境 , 退行 至依赖 , 反移情 中的恨 , 不交流
中 图分 类 号 : 35 1 R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7 2 20 )0—0 4 10 —0 7 (0 7 1 0 4—0 2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无锡市新区总工会课件

温尼科特关于真实自体的理论
01
真实自体的概念
真实自体是指个体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真实自我,是个人独特性和真实
性的体现。
02 03
真实自体的形成
温尼科特认为真实自体的形成是在婴儿与母亲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当 婴儿感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真实自体 。
真实自体与心理健康
温尼科特认为真实自体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真实 自体的表达和展现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04 温尼科特理论的应用和启 示
温尼科特理论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儿童中心、真实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抱持性环境
详细描述
温尼科特理论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强调儿童为中心,创设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建立抱持性 环境。这些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
温尼科特理论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
温尼科特理论对无锡市新区总工会的启示
总结词
工会角色、工人权益、工人发展、社会和谐
详细描述
温尼科特理论对无锡市新区总工会具有启示 作用。工会应扮演重要角色,关注工人权益 和发展,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通过维护工 人权益和提高工人发展水平,工会可为社会 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温尼科特关注婴儿早期的发展,认为 婴儿与母亲的互动对个体发展至关重 要
温尼科特还关注儿童游戏的作用,认 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和建立 关系
02 温尼科特的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理论的基本概念
过渡性客体
在理论中,过渡性客体指的是一个物体或者人,他们在婴儿 和外部世界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婴儿逐渐建立自我和现 实感。
《08:客体关系(温尼科特)--李鸣老师精神分析微课》听课笔记

《08:客体关系(温尼科特)--李鸣老师精神分析微课》听课笔记客体关系是现代精分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经典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荣格、阿德靳等)、后弗洛伊德(依恋、客体关系、自体)弗洛伊德把力比多投射的对象称为客体,这个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体,可以是抽象的物体。
客体关系理论学派:泛指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对象。
认为人都有基本的动力寻找与人建立的关系。
人都具有基本的动力,去寻求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人总是习惯沿袭早年形成的客体关系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符合这种观念的人和事,以此来建立人际联系的。
举的例子:苹果。
主要是因为内部有苹果的呈相。
重要的客体对象帮助你造成的,内化和内部呈象是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
识别自己与他人、识别物与物不同的区别。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童年期造成的。
内部呈相在生活中不断的演习,是在无意识中的。
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态度。
遇到事情时自然出现的第一想法或念头或反应。
一个人在生活中实际面对的是两个:一个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一个是大脑的内部呈相。
老师举例子:一个心理老师,如果你去听课,这个现实中的心理老师和你想象中的一样,你就会觉得这个心理老师真好;否则你就会觉得不好,失望。
我们的实际态度与想象中会有差距。
你的童年期对某人的印象会不知不觉转化到现实中来。
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但实际上往往会受到个人的经验影响。
心理学效应:墨菲定理,如果事情有可能出错,它就一定会了错,只是早晚问题。
(老师还用英语念了一遍),逻辑上不通的,心理上能行通的。
事情举例:1、总觉得自己会考试考不会,即使考的好,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考好的,也会否定自己。
2、灰姑娘的故事。
倾向于不好的事情。
以上内容是上节课讲的。
下面是新内容:大脑内部有多少呈相,你也不会知道。
比如:我说苹果、桌子、勇敢、仁慈等,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一样。
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内部观去理解这个世界的。
婴儿的感觉是如何归因的,最初形成对自己的看法,是双亲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
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作者:朱晓鹂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年第08期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早期母婴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时期对儿童乃至成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改变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淡化了先天生物因素和本能驱力的影响。
[1]与重视力比多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相较,客体关系理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前俄期心理发展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把精神分析概念带入儿科学中,开创儿童精神分析先河的温尼科特,是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代表之一。
与经典精神分析的犀利尖锐和晦涩高冷不同,温尼科特所代表的儿童精神分析更为温暖和接地气。
《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一书从母亲本能谈到“不焦虑”的母亲,再到父亲的作用,提出“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这一概念,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并能为今后的情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将更有能力经受住迟早会出现的挫折和冲击。
”该书所谈内容远远超出精神分析会谈室的范围,惠及万千家庭。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来到治疗室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前来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成长轨迹和发展烙印使然;个体呈现的状态,和他过往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是以往关系的总和。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起效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工作同盟而产生,“关系”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核心,有学者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治疗关系的体现。
[2]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精神分析疗法,尤其关注移情关系,如何处理好咨询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咨询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在精神分析中,移情是指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将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
温尼科特

抑郁是健康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抑
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抑郁是为了避免 抑郁的伤痛而动员起来的防御。 担忧:用担忧一词强调内疚感的积极
作用。
6、青春期的发展
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1、退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供早期主观全能感觉的成
功体验,置换掉时期失败的情感体验。
2、咨询师应提供抱持的环境。
3、退行与退缩:退行具有治疗特性,早期的体验可以在退行中修正;退缩 不具有治疗特性,是病人在治疗中哭求帮助的表示。
首先 是要提供一 种适意的环境,一种类似母爱照料的环境。
4、将精神分析的设置变为抱持的环境,强调精神分析师的行为。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1、原初攻击性是婴儿活动的一部分,它导
致了对外在客体的发现,是爱的表达。 2、婴儿本能的爱是无情的,这个阶段的婴
儿攻击母亲实际在是在毫无顾忌的爱她。母
亲的反应是情绪性攻击发展的重要方面。约 2岁之前。 3、母亲做为客体的对立存在,使婴儿全身心 的本能体验成为可能。 4、客体使用:主体破坏客体如果客体幸存, 那么儿童就能够使用客体,不能幸存儿童过 早的注意外在会感到危险。
温尼科特的主要理论(这此只是个人罗列)
二战期间主要理论: 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反社会倾向 反移情中的恨 抱持的治疗环境 50到60年代: 真自体与假自体 攻击性概念 过度客体概念 幻觉与幻灭 后期思想: 《游戏与现实》 “客体的使用” 母亲与家庭对儿童的镜像作用 “游戏” 与“创造性” 压舌板与涂鸦游戏
11
1、游戏的性质与功能 2、游戏与创造性 3、游戏与心理治疗
4、压舌板游戏
5、涂鸦游戏
12
请允许我退行到抱持环境里,因为我还需要成长!
祝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母亲, 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的!
对温尼科特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镜映伪自体过渡性客体

对温尼科特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镜映伪自体过渡性客体对温尼科特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温尼科特认为,在刚出生的婴儿的内心中,是没有一个外部世界的。
在这个时刻,如果有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去照顾这个婴儿,婴儿就会产生一种错觉illusion,那就是外部世界是由婴儿自己所创造的,在这种错觉下,婴儿会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夸大感受,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恰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和环境。
当婴儿饿了的时候,一个乳房恰好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可以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婴儿的内心中会出现这样的一种错觉,这个乳房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他可以任意的控制这个乳房的出现和消失,通过乳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同样的,他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感受外部世界,会带着全能感和外部的世界接触。
但这个时期会非常快速的过去,因为在婴儿的生活环境中,恰到好处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母亲不能及时地喂奶,或者没有及时地给婴儿换尿片子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婴儿的这种全能感会被逐渐地打破。
在这个时期,婴儿会把不好的,坏的感觉都投射到乳房上去,把好的感觉留给自己,也就是,好的部分是自己创造的,而坏的东西是外面世界的。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恰到好处的挫折”,以及‘抱持(holding)性的环境’。
温尼科特强调,在最初的早期,婴儿是没有一个稳定的自体感受的,他会通过镜映(mirror)的方式,(当然也不仅仅是从脸部表情中,也可以从肢体,以及行为的语言中),在这个阶段,婴儿会形成一个短暂的自体感受,这种短暂的自体感受,可以维持婴儿度过恰到好处的挫折。
举一个例子,婴儿形成的短暂的自体感受的时间是X,如果婴儿遭受挫折(比如照顾者短暂的离开)的时间在X以内,那么这种挫折对婴儿的自体感受仅仅是损伤,而这种损伤可以帮助婴儿破除全能的感受,从而创造性地(creatively)去认识外部世界(这将在下面谈到)。
反之,如果婴儿遭受挫折的时间超过了X,那么这个不再只是一个挫折,它对婴儿而言是一种创伤,这时婴儿那种短暂的自体感受就会崩解掉,变得破碎不堪,只有等到照顾者回来,重新让婴儿建立起一种短暂的自体感受,这种自体感受才会恢复。
同理、反移情、投射认同

同理、反移情、投射认同《同理、反移情、投射认同》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1.导言回顾精神分析中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理论家的争论其实并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一般来说,不支持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具备存在意义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反对派——倾向于把投射性认同看作是一个描述个体内心变化的防御机制。
在把这个概念和精神分析中其他已有的防御机制概念比较之后,自然会发现,投射性认同的确没有什么新意的。
另外一派,支持派共有的特点是把投射性认同当作一种双人现象来对待,那么,其存在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这是精神分析历史上开始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心理治疗。
这种视界转换将会最终彻底颠覆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构架,如最近崭露头角的关系治疗(relational treatment )学派,其理论基础便是建构主义、系统论、佛学心理学、福柯等等,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大相径庭。
这种争论的起源在于Bion的工作,他用“容纳者”模型把克莱因晚期含混的有关投射认同的双人理论推向了一个极端,一个“弥纶天地之道”、“广大悉备”的极端。
在其模型中,治疗和治疗关系变成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种宏大叙事的统摄万物的引力自然让很多分析师趋之若鹜。
自然他便会提出投射认同正常化的观点,并提出这是前语言期的母子沟通。
其沟通的主要成分是“对死的恐惧”传递给母亲,让母亲帮助婴儿处理死本能,然后用婴儿能够承担的方式回收。
(Bion 1959,1962, 1963, 1965, 1970, 1977, 1992)前语言期,这才是投射认同的两派争论的焦点,其实投射认同这个术语的反对派在这个时期看到的个体内部的自恋认同,而支持派看到的是两人系统中的一方投射,另一方认同。
如果我们把投射认同定位为双人系统中无意识交流的一个基本单位的话,就不免要考察治疗关系这个两人系统中的投射认同。
而传统精神分析一般是用移情-反移情,同理(empathy)来描述治疗关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尼科特:反移情中的恨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1947]IN THIS PAPER I wish to examine one aspect of the whole subject of ambivalence, namely, 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I believe that the task of the analyst (call him a research analyst) who undertakes the analysis of a psychotic is seriously weighted by this phenomenon, and that analysis of psychotics becomes impossible unless the analyst's own hate is extremely well sorted-out and conscious. This is tantamount to saying that an analyst needs to be himself analysed, but it also asserts that the analysis of a psychotic is irksome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neurotic, and inherently so.在这篇文章里,我希望考查关于矛盾情感这整个主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即:反移情①(Countertransference)中的恨。
我相信,这一现象加重了从事精神病人分析工作的分析师(称他为研究分析师)的任务,并且除非这些分析师意识到自己的恨是被处理得非常好,否则他的分析工作是不可能进行的。
这相当于说,分析师自己需要被分析,但同时也宣称了,相比于神经症,精神病人天然地令人生厌。
Apart from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the management of a psychotic is bound to be irksome. From time to time I have made acutely critical remarks about the modern trends in psychiatry, with the too easy electric shocks and thetoo drastic leucotomies. (Winnicott, 1947, 1949.) Because of these criticisms that I have expressed I would like to be foremost 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eme difficulty inherent in the task of the psychiatrist, and of themental nurse in particular. Insane patients must always be a heavy emotional burden on those who care for them. One can forgive those engaged in this work if they do awful things. This does not mean, however, that we have to accept whatever is done by psychiatrists and neuro-surgeons as sound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of science.除去精神分析治疗外,对精神病人的管理②(management)也注定是令人生厌的。
关于现代精神病学过于容易(使用)的电休克治疗和过于极端的前额脑白质切除手术的发展趋势,我也时常会有尖锐的批评。
(温尼科特,1947,1949)因为这些批评,我更愿意最先承认精神病医师,特别是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属性本来就是极端的艰难的。
疯癫的病人总是给那些照顾他们的人带来沉重的情感负担。
我们(甚至)可以原谅那些致力于此工作的人(可能)做出的(任何)可怕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精神病专家和神经外科医生所有听起来像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作所为。
①译者注:依照弗洛伊德的德文原意,transference应译为转移, 同理countertransference应译为反转移。
这里译作反移情仅仅是为了方便国内读者理解,遵从国内心理学界的普(cuo)遍(wu)译法。
下同。
②译者注:管理一词是温尼克特的特有术语,一般用于在精神病治疗环境中,对病人的护理上。
同样适用于在儿童和反社会倾向的青少年的治疗中,分析师把管理作为一种抱持环境的使用。
Therefore although what follows is about psycho-analysis, it really has value to the psychiatrist, even to one whose work does not in any way take him into the analytic type of relationship to patients.因此,尽管下文是有关精神分析治疗的,它实际上对精神病医生是有价值的,即使是对那些其工作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病人建立起与分析类型的关系的精神科医师们也是如此。
To help the general psychiatrist the psycho-analyst must not only study forhim the primitive stages of 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ill individual, but also must study the nature of the emotional burden which the psychiatrist bears in doing his work. What we as analysts call the countertransferenceneeds to be understood by the psychiatrist too. However much he loves his patients he cannot avoid hating them and fearing them, and the better heknows this the less will hate and fear be the motives determining what hedoes to his patients.为了能促进到常规的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师不但必须替他(精神科医生)研究病人的个体情感发展原初阶段,也要研究精神病医生在工作中肩负的情感负担的本质。
精神病医生也要理解我们分析师所谓的反移情。
不论他有多爱他的病人们,他都不能避免恨他们和惧怕他们,越了解这些,恨与恐惧就越不会成为他对待病人的决定性动机。
One could classify countertransference phenomena thus:我们可以把反移情现象做如下分类:1. Abnormality in countertransference feelings, and set relationships and identifications that are under repression in the analyst. The comment on this is that the analyst needs more analysis, and we believe this is less of an issue among psycho-analysts than among psychotherapists in general.1、反移情感受中的异常,让(分析中)的关系与认同被分析师所压抑。
这意味着分析师需要更多的个人分析,我们相信,相比于一般的心理治疗师,这在精神分析师那里不是一个大问题。
2. The identifications and tendencies belonging to an analyst'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 the positive setting forhis analytic work and make his work different in quality from that of anyother analyst.2、出于分析师个人经历与发展的认同与行为倾向,这种认同与倾向为分析师的分析工作设置并使其工作有别于其他分析师。
3. From these two I distinguish the truly objective countertransference, orif this is difficult, the analyst's love and hate in reaction to the actual personality and behaviour of the patient, based on objective observation.3、从以上两点,我辨识出真正的客观的反移情,或者说,(尽管是很困难的),基于客观观察的分析师对病人的实际人格和行为所作出的爱与恨的反应。
I suggest that if an analyst is to analyse psychotics or antisocials he mustbe able to be so thoroughly aware of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that he can sort out and study his objective reactions to the patient. These will include hate. Countertransference phenomena will at times be the important things in the analysis.我建议若一个分析师要分析精神病患者或者是反社会型人格患者的话,他必须要有能力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反移情才行,以便他能整理并且研究他对病人的客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