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移情和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几种情势

心理咨询中移情的几种情势在心理咨询中,移情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
移情是指客户自己不知不觉地将原本存在于他们生命中的感情与需求投射到咨询师身上,这种感情和需求可以是来自于他们曾经与字面上父母亲戚等关形成的原始体验,也可以来自于他们与其他人在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中形成的情感和需求。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移情经常会出现,而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心理咨询师需要意识到并处理移情,以便对客户的情绪和需求进行适当的回应。
下面是几种可能遇到的移情情况:1. 恋爱移情恋爱移情是最常见的移情形式,客户将咨询师视为自己的恋人。
客户会试图发展一份亲密的关系,试图超越咨询的边界。
咨询师需要保持专业的边界和态度,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同时,咨询师需要认真且尊重地处理这种情况,并帮助客户理解这种情况所代表的情感和需求。
2. 父母或兄弟姐妹移情有时,客户会将咨询师视为其父母或兄弟姐妹。
这种移情情况意味着客户正在搜寻一些缺失的情感和需求。
咨询师需要建立起一种安全、温暖的边界,以便帮助客户从情感和需求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情况。
3. 依赖移情客户可能会把咨询师看做他们的支持系统和依靠。
这种移情情况下,咨询师应该鼓励客户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愤怒或反对移情一些客户可能对咨询师感到愤怒或不满,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移情。
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处理和解决问题,以便帮助客户建立一种安全和稳定的情感空间。
5. 放逐移情放逐移情是指客户试图逐出咨询师的情感范围之外,客户希望中断与咨询师的治疗,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想面对某些不舒服的情感和需求。
咨询师应该能够处理这种情况,并在必要时能够让客户回到治疗的边界之内。
移情是心理治疗中常见的现象,咨询师应该重视并正确处理这种情况。
咨询师需要建立正确的边界和态度,帮助客户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且在情感和需求的问题上提供支持和指导。
个案工作:移情与反移情讲义

在个案工作中,除了案主会发生移情外,工作者也会发生反移情。所谓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反移情也有正向与负向两种,即工作者对案主的过分认同和认同过少。过分认同使工作者完全站到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这使工作者无法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而认同过少则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这激起工作者的感情困扰,使其把对早年经历中某个特定人物的态度转移到案主身上,因此无法客观地了解案主的能力或长处,无法提供温馨和支持的气氛,甚至不自觉地与案主作对。反移情表明,工作者也是人,也会有自身的问题与心理需求;有时也会将自己的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自觉不自觉地带到个案工作过程中;甚至可能借着案主的反应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反移情会严重影响专业关系的性质。
4.感到自己过分感情化地面对案主的困难;
5.发现自己对案主所说的内容采取有选择的反应和解释﹔
6.发现自己过早地做了不正确的反应和解释;
7.发现自己不断地低估或遗漏案主的深层次的感受;
8.发现自己对案主产生莫名其妙的讨厌或喜爱的反应﹔
9.发现自己过分袒护案主,在案主谈到受权势压制时,产生冲动性同情反应﹔
15.发现自己借戏剧性的话题使案主发笑或产生强烈的感情;
16.发现自己过分注意案主的隐私资料;
17.感到自己强迫性地采取过早的解释和建议;
18.发现自己梦及案主;
19.发现自己借口太忙而不与案主会谈.并把责任归于机构领导
布雷默和肖斯强在提出以上19项反移情表现后,还提出了13项的自我反思检测表。这一检测表的作用是通过自我批评和反思,以增进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Brammer & Shostrom,1989 )。
移情与反移情

电影《异度空间》中,章昕爱 上了她的心理医生占(张国荣饰)
我们已经看了电影图片,它我们今天讲的内 容有关——弗洛伊德提出的移情与反移情。
那么什么是移情与反移情,很多刚入门的咨 询师对遇到移情反移情问题的束手无策,我觉得,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妥善 处理移情问题,利用好它真正处理好、利用好移情 与反移情,那么该如何利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 他。
识别反移情的技巧
1、通过与治疗时间有关的现象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病人迟到(2)治疗师迟到或忘记了 预约时间。(3)治疗师感到治疗时间特别长或特别短。(4)每次治疗是否经常超过规定 的时间。 2、通过付费问题观察自已的反移情 (1)自已是否有为病降低收费标准或有容忍病人 不交费的情况。(2)是否把病人作为免费治疗病人。 (3)是否和病人达成某种默契, 允许病人以物品代替交费。 3、通过自已对病人违反设置行为的反应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4、通过观察自已在具体治疗时间以外的不为人注意的行为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5、通过冶疗过程中治疗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好的咨询师在从业之前通过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往往具备了处理自 己的无意识冲突的能力,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能够很快使处于无意识状 态的反移情意识化。但是那种“接受过良好分析的咨询师就不会体验到反移情”的 假定是十分幼稚的,因此心理咨询师往往需要一名专业督导的帮助。我们可以尝试 在业务接触范围内与有能力的同事建立这样的督导关系,而不应过分相信自己处理 反移情的能力。
咨询面谈中常见 反移情表现
1
• 1.对来访者表现出 拒绝讨厌同情漠 视等不良情绪
2
• 2.在来访者面前出 现明显不协调的 特异性的情绪或 行为
咨客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

咨客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咨客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都是与情感相关的,需要治疗师和咨客进行理解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在咨询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什么是咨客的移情?移情是指咨客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师产生的情感,包括爱、恨、喜欢、怨恨等等。
这些情感经常是由于治疗师与咨客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的亲密关系所产生的,并且可能与咨客过去的关系和体验有关。
移情是非常普遍的,有时会对治疗师和咨客之间的治疗关系产生影响。
咨客的移情有可能导致咨客情感上的依赖和治疗师的情感上的困扰。
如果治疗师不能识别咨客的移情,会导致情感误差和他们对咨客情况的观察偏差,影响治疗进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治疗师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咨客的移情,并积极解决这种情况。
治疗师的反移情则是指治疗师产生的情感对咨客的影响,与咨客的移情类似。
治疗师与咨客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在帮助咨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情感控制方向错误,会对疗效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打断治疗进程。
理解治疗师的反移情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治疗师不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就很难理解咨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服务。
为了更好地应对咨客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治疗师应定期接受心理监督,帮助他们识别他们的情感状态,以及应对各种治疗情景的技术。
此外,治疗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咨客的情感表达:治疗师需要根据咨客的话语、音调等来识别客户的情感表达。
2.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治疗师需要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反应,以便针对咨客的需求做出处理。
3.保持专业:治疗师需要保持专业的行为和态度,不能被咨客的情感所干扰。
对于不当情况的发生,需要在自己的心理监督帮助下进行处理。
总之,咨客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处理。
治疗师需要认真了解自己以及咨客的情感状态,以便为咨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心理咨询常见现象及其处理

编辑ppt
1
本章主要讨论: 心理咨询过程中各种常见现象的概念、表现类型、 原因、处理等。
编辑ppt
2
目的: 认识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理
解其概念、表现和类型,熟悉产生的原因, 掌握其处理方法 。
编辑ppt
3
熟悉: 阻抗产生的原因 沉默产生的原因 移情产生的原因 反移情产生的原因
编辑ppt
8
行为主义: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 服从,或对原有行为模式的依赖性。强调的是个 体和环境因素,而非动力因素。
来访者不服从是因为:缺少完成指定作业必需的技 能或知识;对治疗结果或者过程持有消极期望或 者认知(心存疑虑);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 条件
编辑ppt
9
人本:是一种心理防卫,一种对威胁的反应。将阻 抗看做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 以便防止个体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罗杰斯)。
编辑ppt
4
理解: 阻抗的概念、表现和类型。 沉默的概念、表现和类型。 移情的概念、表现和类型。 反移情的概念、表现和类型。
编辑ppt
5
掌握: 阻抗的处理 沉默的处理 移情的处理 反移情的处理
编辑ppt
6
第一节 阻抗
1.阻抗的概念 心理咨询中出现的阻抗包括来访者意识层 面和潜意识层面上的各种形式的抗拒咨询进程 的情形,其本质是来访者对自我暴露和自我变 化的抵抗。 阻抗是指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 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 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 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乐国安,2002)
的东西更有治疗价值和意义。如果能使病人认识
到他在阻抗而予以承认,那就是治疗上的一大进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1 / 1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 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
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 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 认为反移情对治疗不利,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 1912年论文《移情的动力学》,尽管弗洛伊德强调分析性情境中独特体验的重要性,并认为正是这
种独特的体验赋予治疗以特别的力量,但他从一开始就认为移情并不是分析性情境的产物,而是生活中一个天然的部分。
• 某种意义上,人际互动中处处都有移情与反移情的发生
• 移情在初期常常被理解为是治疗的障碍和干扰。
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移情并不总是对分析起阻碍作
用,相反它变成了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媒介。
最能清晰地说明这种产生于童年时期而且维持着当前神经症症状的模板的实例,便是它塑造了当前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 移情的分析作为技术方法被应用。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在心理分析学中,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
心理热线不可能一点心理分析意味也没有,也因此常常容易遭遇移情。
我现在不谈负向的移情,即因为憎恨等负向情感而对热线主持人进行攻击(谩骂、羞辱、拒绝等)以图渲泄,专谈正向的移情,即来访者某种程度地喜欢、甚至爱上了主持人的现象。
在正向移情中,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真正喜欢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而造成的爱的倾向。
这种基于鉴赏的情感,与正常情感很相似,只是发生在热线主持人身上,就显得不同一般了。
如果是这样,与一般处理被人不适当地爱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一,要表示你的理解与感谢;第二,指出这种感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消除对方的爱的幻想。
喜欢,往往是信任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说明。
所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不能过分伤害对方的情感,以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咨询关系受到损失或破坏。
也许这类人是很能与你共鸣的,这也是心理分析有成效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内在因素。
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相互关系,以利于深人开展咨询,主持人还要一如既往地用冷静来处理对方的热情。
保持中立地位对于不涉人太深的情感陷井是必要的。
另一类移情,则是由于不安全感而想有力地表达其对主持人的依赖的。
来访者害怕失去咨询者的支持,就以这种方式来表示主持人对她(他)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人通常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即属于“依赖型人格”。
她需要你给予更多的安慰,更多的保证,更多的理解与体贴照顾。
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爱严重缺少或匮乏。
对于这类移情,你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把移情作用及时地挑明,并说明自己井不喜欢的态度,以防范向深度发展。
一旦这种人陷进移情的深处,则她自己的生存也会很大可能都要你负责了,那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答应她不合实际的要求,如此与她作亲密的朋友,她可能就不想活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在抑郁症的来访者中这种移情的发生可能性最大。
主持人自身如果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同,喜欢当“救世主”,则很可能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
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作者:朱晓鹂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年第08期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早期母婴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时期对儿童乃至成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改变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淡化了先天生物因素和本能驱力的影响。
[1]与重视力比多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相较,客体关系理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前俄期心理发展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把精神分析概念带入儿科学中,开创儿童精神分析先河的温尼科特,是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代表之一。
与经典精神分析的犀利尖锐和晦涩高冷不同,温尼科特所代表的儿童精神分析更为温暖和接地气。
《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一书从母亲本能谈到“不焦虑”的母亲,再到父亲的作用,提出“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这一概念,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并能为今后的情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将更有能力经受住迟早会出现的挫折和冲击。
”该书所谈内容远远超出精神分析会谈室的范围,惠及万千家庭。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来到治疗室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前来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成长轨迹和发展烙印使然;个体呈现的状态,和他过往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是以往关系的总和。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起效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工作同盟而产生,“关系”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核心,有学者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治疗关系的体现。
[2]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精神分析疗法,尤其关注移情关系,如何处理好咨询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咨询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在精神分析中,移情是指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将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与移情和反移情
心理咨询与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是一种对特定人物、事件、环境等的心理定势思维,或是一种因情感投射而产生的偏好、偏见表现。
它突出表现为来询者把自己对以往生活中所爱憎人物与事件的态度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表现。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认识并化解移情与反移情不仅是精神分析的核心任务,也是咨询师自我成长的核心目标。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移情就是“重温旧情”。
移情是来询者自我意识的盲点。
移情是为了重新整合人格。
移情是为了重新包扎心灵痛创。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反移情是咨询师自我意识的盲点。
挖掘反移情是培养自我的透明度。
反移情是咨询师的一面镜子。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咨询师不深入挖掘自身的反移情表现,就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与移情和反移情做斗争,其乐无穷。
——《谈心理咨询同感力》(2019年1月29日)黑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研讨会主题报告
心理咨询行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它非常注重咨询员个人的成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对自我的了解。
发现个人的反移情表现,认清自我透明度的个个盲点,是咨询师一生一世的职业挑战。
——《谈心理咨询洞察力》(2019年12月12日)河北省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报告
培养自我透明度是咨询师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咨询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谓自我透明度,指的是咨询师对自我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所存在的种种个人问题的深入了
解与洞悉。
——《谈心理咨询与个人成长》(2019年8月6日)全国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北京)专题报告
培养自我透明度,旨在使咨询师在帮助他人成长的同时,也帮助自我成长。
毕竟对自
我不充分了解的人,是不配也不可能帮助他人充分了解自我的。
——《心理辅导中的六个“戒”》《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198页
咨询师过分讲述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则会转移心理咨询的注意力,使来询者一味认同
咨询师
的行为方式而忽略其个人独立性的培养。
那样做会使来询者把咨询师看成英雄似人物,一切马首是瞻、奉若神明。
——《心理辅导中的六个“戒”》《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198页
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使来询者自树英雄形象,确信个人有能力去战胜生活中的
困难,而非把自己打造成英雄的形象。
——《心理辅导中的六个“戒”》《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198页
有些人学心理咨询的态度不端正,他们期望通过摆平他人来摆平自己,或是把别人做
出问题来以解救自己。
这是恶性反移情作用的突出表现。
——《谈心理咨询与个人成长》(2019年8月6日)全国心理健康高级培训班(北京)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