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脂碱炼工艺的改进

合集下载

如何提升精炼效益和油脂质量

如何提升精炼效益和油脂质量

如何提升精炼效益和油脂质量现在大规模建油厂的时代已经过去[1],在2000年后建的精炼生产线,其技术含量较高,经长期使用后,部分设备的寿命接近报废。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精炼油脂质量提升、辅料消耗下降,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精炼的效益和油脂质量[2-3],技术改造成为企业永恒的话题。

我们经历的精炼厂,主要生产大豆油和菜籽油。

毛油分为:①未脱胶大豆油:美国大豆油、阿根廷大豆油、巴西大豆油、乌拉奎大豆油和霉变热损率高的高酸值油[4];②脱胶大豆油:新鲜脱胶油和轮储油;③进口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分机榨油和浸出油。

植物油料在种植、加工、储存过程中受到水、热、光、酶、化学试剂、白土等的催化作用[5],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油料含农药残留、化肥残留,油脂含反式酸、缩水甘油酯、3-氯丙醇酯。

因此,国家和消费者对油脂安全越来越重视[6-7]。

对现有的精炼工艺和设备加以改造和完善,针对不同的油品选择适合工艺,在操作中防止过度精炼。

对精炼的要求:①尽可能多地保存油脂中的维生素E、甾醇,控制缩水甘油酯含量(≤50mg/kg)、3-氯丙醇酯含量(≤2μg/kg)(欧盟)[8];②降低辅料用量,减少辅料对油脂的接触;③节能降耗;④提高成品油脂氧化稳定性,控制反式酸的增量和油脂返色程度;⑤提高精炼得率。

1油脂精炼各工段操作和设备改造途径1.1原料质量(1)在使用化学品方面,要求取样准确。

在冬季寒冷地区,大油罐的油上中下的品质有差异,把油罐区的油泵到精炼车间的油罐,混合均匀后取样测出含磷量和酸值,这样加酸准确。

在户外油罐储存毛油,在油罐的上部和下部酸值和饱和酸含量不一样[9],进生产线前在毛油罐循环均质,这样取样化验数据准确,可准确配酸和配碱。

(2)影响精炼得率的主要因素是含磷量和酸值。

把1000mg/kg 和56mg/kg含磷量的原料油混合为335mg/kg的油,把罐底油与其他油混合,采取均一化处理,避免原料油品质差别大。

LTBR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LTBR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LTBR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摘要:在运用LTBR工艺处理石化行业碱渣废水的过程中,由于碱渣废水的特性和LTBR 工艺的特点,生物反应器运行温度常常达到40℃ 以上,严重影响了碱渣废水处理装置的平稳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对LTBR工艺进行了改进,成功地消除了反应器大幅温升带来的影响,使处理装置的运行更加平稳、高效,并为LTBR工艺在其他高浓度废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

关键词:LTBR工艺;碱渣废水;生物处理炼油过程中常采用碱洗的方法对燃料油进行精制。

由于碱液可与油品中含S、N、O等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有效脱除影响油品稳定性的物质及部分含硫化合物,如环烷酸、酚类、硫化氢、硫醇等,因此碱洗精制过程成为改良油品性状、提高油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碱渣废水。

碱渣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其COD。

通常可达到几千mg/L甚至几十万mg/L,而且碱渣废水中还含有较高的盐分,很难用活性污泥法对其进行生化处理。

针对高盐、高浓度、难降解的碱渣废水的处理始终是石化行业的高难课题。

莱特化工公司多年来与韩国SK集团生物实验研究所合作,将SK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高浓度碱渣废水的处理中。

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独有的新技术工艺,并命名为莱特生物器(LTBR)工艺,这种利用高效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碱渣废水的技术已经在石化碱渣废水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1LTBR工艺简介LTBR工艺的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与普通的生化处理技术不同。

它所利用的不是普通的活性污泥。

而是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和模拟废水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筛选适合降解特定污染物的特效微生物菌群,并根据微生物的共性和特性配制适合其生长繁殖的专用营养液——LTM,确保特效微生物菌群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实现对废水中目标污染物的充分生物降解。

从而提高了废水中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水平。

LTBR工艺可以处理普通生化法不能处理的高生物毒性、高浓度的废水,且对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毒物浓度、含盐量等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一、油脂精炼意义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2.改善油脂风味3.改善油脂色泽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二、毛油组成成分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水分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其它杂质:毒素、农药三、脱胶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

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

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

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水量操作温度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电解质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

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

脱酸的主要方法为碱炼和蒸馏法。

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

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

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其中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它质量的优与良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食用油脂精炼过程中,应更新与改进精炼技术,进而有效保障人们生质量。

关键词:食用油脂;精炼;新技术;研究进展前言:所谓油脂精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流程,能够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杂质,使油脂获得良好的色泽、风味以及稳定的储藏特性的工序的统称。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目前食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变化,为了保障实用油脂的安全,必须要完善精炼加工技术。

1食用油脂的精炼方法食用油脂的精炼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第一部分,物理精炼方式,而物理精炼是指:通过采用蒸馏的方式来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杂质,同时物理精炼方式主要以下步骤:毛油-脱胶-脱色-脱蜡-脱臭,它与化学精炼方式的区别就在于,精炼步骤不存在脱酸这一步骤。

第二部分,化学精炼方式,它主要操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化学技术手段将存在毛油内部中的游离脂肪酸采用苛性钠皂化的方式将其清除掉。

其中化学精炼方式的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也可以称其为“五脱”:毛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蜡-脱臭。

2食用油脂的精炼工艺2.1脱胶工艺脱胶是食用油脂精炼加工技术中的起始步骤,所谓脱胶是指;应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将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就称之为脱胶。

其中脱胶有可以分为四种方法。

如:酸法脱胶、酶法脱胶、吸附脱胶、魔法脱胶。

而脱胶效果的优与良是直接影响食用油脂成品质量和产量的[1]。

如,在利用化学精炼加工时,由于在实际脱胶后毛油的内部中还会残存一些磷脂等物质,而物理精炼加工过程中,倘若毛油内的残留物质过量,会严重影响后续精炼加工流程,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及口感。

因此物理精炼方式在油脂精炼加工流程中,很少被使用,大多数都采用化学精炼方式。

植物油碱炼水洗工艺改造效果研究

植物油碱炼水洗工艺改造效果研究

植物油碱炼水洗工艺改造效果研究摘要:为了减少碱炼水洗工序处理时间、降低耗水量和经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对植物油碱炼水洗工艺进行了以增加水洗罐体积、保温处理、将污水直接接入皂角罐内为主要内容的碱炼水洗工艺改造。

通过逐渐测试水洗反应时间与中和油残皂的关系,寻找出水洗反应最佳时间为7-8分钟,即水洗罐液位维持在40%-50%之间为最佳位置。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改造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6个月即可将改造成本回收,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植物油;碱炼水洗;工艺改造;中和油残皂植物油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杂质,其主要成分为磷脂。

磷脂既富营养又对油脂具有抗氧化增效作用,但他们在油中存在会影响油品质量和油脂深度加工,因此植物油脂生产加工工艺都会有脱胶工序。

目前,胶质的除去主要是利用碱炼水洗工序,其原理如下:磷脂通常分为水化磷脂(HP)和非水化磷脂(NHP),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和磷脂酸基相连的官能团不同,水化磷脂含有极性较强的基团,例如胆碱、乙醇胺、肌醇、丝氨酸,所形成的磷脂分别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这些磷脂的复合物共同的特征就是与水接触时形成水合物,并在水中析出,但它们的水化速率有差异[1-3]。

目前碱炼水洗工序一般采用80℃-90℃高温快速水化工艺,为了确保其全部水化磷脂的脱除,采用20min-40min的水化反应时间,反应时间长,且处理废水必须进行后续的污水处理[3-5]。

因此,我司针对碱炼水洗工序存在的处理时间短、耗水量大、污水处理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碱炼水洗工序技术升级改造,以期减少碱炼水洗工序处理时间、降低耗水量和经济成本。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生产线我公司一条日产1000吨大豆油生产线。

1.2 试验方法对大豆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主要包括:一是增加水洗罐体积,并配备1台油泵,以期充分溶解油中残皂等物质,延长短水洗时间,减少水洗水用量;二是将碱炼水洗工艺所形成的污水直接打入皂角罐;三是对原闲置罐及相关管线进行了保温处理。

优化工艺提高纯碱品质及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设计

优化工艺提高纯碱品质及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设计

优化工艺提高纯碱品质及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设计为了优化工艺提高纯碱品质,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我将提出以下方案设计:一、纯碱品质优化提升方案:1. 原料筛选:对于制备纯碱的原料,应选择纯度高、杂质少的石碱矿石,避免含有硫、磷等有害杂质。

2. 碱石烧制控制:采用先进的炉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炉温和烧结时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炉温导致碱石的质量下降。

3. 确保熄焰过程全面:在炉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进行熄焰处理,避免残留的碱渣对纯碱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4. 溶液过滤和纯化:在溶液处理环节,选择高效的过滤设备和纯化剂,将溶液中的杂质和杂质物质剔除,提高纯碱的纯度和质量。

5. 结晶过程优化:调整结晶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参数,控制结晶过程的速度和均匀性,确保产品的结晶品质。

6. 产品干燥和包装:选择适当的干燥工艺和设备,使产品干燥均匀、无氧化反应,同时进行适当的包装,减少产品受潮和污染的风险。

二、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设计:1. 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分析产品结构的短板和优势,为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2. 确定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明确产品的主打特点和卖点。

3. 产品规格优化:针对当前产品规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增加一些新的规格和型号,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4. 增加附加值:通过创新研发和技术改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引入新的功能和特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5. 提升品质管控:加强对产品品质的管控和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6.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等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以上是我所提出的优化工艺提高纯碱品质及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纯碱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工艺并提高纯碱品质,以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下是进一步的方案设计:7. 工艺流程优化:对纯碱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找出存在的瓶颈和不足之处,通过改进工艺参数、调整工序顺序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油脂碱炼工艺的改进_罗晓岚

对油脂碱炼工艺的改进_罗晓岚

收稿日期:2006-01-13作者简介:罗晓岚(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油脂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6)05-0017-02 中图分类号:TS224.6 文献标识码:B对油脂碱炼工艺的改进罗晓岚(河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摘要:碱炼工序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间歇改良式的碱炼、水洗,连续式油水分离的半连续碱炼工艺。

该工艺投资少、炼耗低、碱炼油品质好、废水少、操作维修费用低、技术要求不高,是一条简单实用的碱炼工艺,特别适合中小型油脂精炼厂应用。

对于后续配套的物理精炼,借助于本工艺对油品进行强化脱磷,其优越性也很突出。

关键词:油脂;碱炼;物理精炼;含磷量;炼耗目前我国年食用油消费总量在1750万t 左右,成为食用油消费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二级食用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三、四级油的消费量则越来越少。

本人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碱炼工艺,即间歇式碱炼、水洗,连续式油水分离的碱炼工艺。

1 工艺流程碱液罐 软水罐 真空系统| | {毛油y 碱炼锅y 水洗锅y 水洗离心机y 真空干燥器y 碱炼油| |富油皂脚 含皂废水|皂脚处理锅y 回收油(回炼)|贫油皂脚2 操作方法 以碱炼油保留1.5个酸值为例。

脱杂毛油打入碱炼锅,按毛油酸值减去1.5计算理论碱量,再按高温淡碱法配成适当浓度的碱液打入碱液罐,将油、碱温度均调整到20~40e ,在快速搅拌下向油面匀速分散地喷洒碱液,加碱时间控制在20m i n 左右。

加碱完毕继续快速搅拌30m in 左右后,改慢速搅拌并开始升温,升温速度应适当加快,以不小于1e /m in 为宜。

当升温至75~80e ,皂粒形成完好,油、皂明显分离时,匀速喷洒入占油重5%左右与油同温或略高于油温的软水,加水时间控制在5m i n 左右。

食用油的精炼与改良技术研究

食用油的精炼与改良技术研究

食用油的精炼与改良技术研究食用油是人们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烹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的精炼食用油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氧化、含有有害物质等。

因此,精炼食用油的改良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精炼食用油的精炼过程。

传统的精炼过程通常包括去杂质、脱蜡、脱色、脱臭等步骤。

这些步骤能够有效地去除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气味,使食用油更加纯净。

然而,这种传统的精炼过程并不能解决食用油中的一些潜在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食用油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脂肪酸的物质。

脂肪酸是构成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同的食用油含有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脂肪酸。

传统的精炼过程无法对脂肪酸进行有效的调控,这就导致了不同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食用油的改良技术,以更好地调控其中的脂肪酸比例。

他们发现,通过改变精炼过程中的某些条件,比如温度、压力等,可以控制脂肪酸的组成。

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食用油的脂肪酸比例,使其更加适合人体的需求。

然而,改良食用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改良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其中之一是如何保持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精炼过程中有一些步骤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成分的损失,比如维生素等。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解决方法是在精炼过程中添加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用油的氧化反应,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技术来提高精炼过程的效率,比如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加快精炼速度,同时还能保持食用油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在改良食用油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精炼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和废气,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寻找一种清洁和可持续的精炼技术。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精炼。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实现对食用油的高效精炼,并且不会产生废水和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