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3.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4.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6.小结: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微课课件

动作
语言
热爱
知识小结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方法一: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 方法二:抓住文章题目 方法三:抓住中心 方法四: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作业
• 试着完成101平台配套微课练习!
再见!
题目:我爱故乡的红梅
爱 红梅
区别
热爱
重点讲解
方法三:抓住中心
小兴安岭一年四手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 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
中心句
富饶
热爱
重点讲解
方法四: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 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 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 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阅读专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在阅读时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
重点讲解
方法一: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 方法二:抓住文章题目 方法三:抓住中心 方法四: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重点讲解
方法一: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美丽
骄傲
热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点讲解
方法二:抓住文章题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作者郭沫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白鹭图,表现了白鹭的美,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欣赏散文语言美方面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特别是鸟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和准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清闲”“钓鱼”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白鹭的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怀,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散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情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搜集有关白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教学用具:课件、图片、音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白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白鹭的美。
提问:“你们觉得白鹭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作者为什么喜欢白鹭?”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2023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好的教案往往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你,应该要好好做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香港有棵老榕树》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图片,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我们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一棵大树竟然是鸟的天堂,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香港有棵老榕树,它会什么样的故事呢1.播放CAI图片,教师配以动情地解说,介绍香港的这棵老榕树。
提问学生:喜欢这棵大榕树吗想对它了解得更多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舒乙先生写的《香港游客老榕树》。
2.出示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些什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检测反馈。
(1)字音。
(2)字形。
(3)理解词语。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香港人为保护闹市一棵百年老榕树而采取了最昂贵的保护措施,使之成为香港乃至全世界最贵的一棵树,盛赞香港人对老榕树的爱和尊敬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3.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生词,感知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收获不小吧请同学们各自总结一下。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2.指名读课文。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难1.边读边画,提出各方面的疑问。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附作者简介、教案及读后感】

【导语】桂花⾬课⽂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时⽣活的乐趣,字⾥⾏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活的⽆⽐怀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提到桂花,那股⼦⾹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开的称⽊樨,花朵较细⼩,呈淡*,台湾也有,我曾在⾛过⼈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味,⼀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种称⾦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呈⾦*。
我家的⼤宅院中,前后两⼤⽚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桂。
惟有正屋⼤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樨、两株绣球。
还有⽗亲书房的廊檐下,是⼏盆茶花与⽊樨相间。
⼩加⼊图⽚时候,我对⽆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找细花,它不与繁花⽃艳。
可是桂花的⾹⽓味,真是迷⼈。
迷⼈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看来是多么俗⽓?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忌”。
桂花⼀开放,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做风⽔啊。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的第⼀是将收成的稻⾕,第⼆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遭,嘴⾥念着,“只要不做风⽔,我可以收⼏⼤箩,送⼀⽃给胡宅⽼爷爷,⼀⽃给⽑宅⼆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闻⼗⾥,⾄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事,所以⽼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就知道要“做风⽔”了,赶紧吩咐长⼯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指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含有双重含义,注重的是第二层含义,也
就是生命的延续。这两层含义是相互关联,且是递进关
系,所以后者才是重点要强调的。另,这篇文章的二、
三、四题都是考查的思想或情感,要注意加以区分。
五、本课总结
学完本课后我们知道了:作者只有准确定位他所想 要表达的思想,才有可能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如果能够 从作者所写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思想,也就 读懂了这篇文章,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做阅读题都是有直
地方?在什么地方?
阅读训练部分的问题
2、扣花闪光除了因为阳光照射,你觉得还有什么原 设 置 都 是 为 了 让 学 生
因? 3、“我”为什么觉得它闪光呢?它和谁有关?那个人 做了什么? 4、那个人做的事让“我”心里产生了什么触动? (二)做题、讲解、总结
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而设计的,并且依然是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的,要让学生习惯这种 问题的设置方式,因为 这同样是一种理解文 章内容的方式。
3、枕头里的这些不同东西让我感觉怎么样?
4、这种感觉让我体会到了什么?
5、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
(二)做课后题,老师总结,引出下一部分
1
二、技法点拨: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文题人手,分析概括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文 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 见便知。
课后题中哪一题考的是我们这节课学的主要内
容?是属于前面学习的三种题型中的哪一种?这类题
该如何解答?
《伟大的爱》
(一)问题设置
1、文章为什么用《伟大的爱》做标题?
2、说的是谁的爱?为什么说她的爱伟大?
3、她的这种伟大的爱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3
小学五年级上《桂花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教学预设目标1、知识和能力: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通过写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预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家1、(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3、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1、自学要求: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2、交流,整体感知:教学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3、引出重点: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预设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4、初闻桂花香。
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九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只不过这个情感是通过人或事以及物体来表达。
因此,我们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文章大多是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
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时就要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词语来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的文章就要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来体会。
如《白杨》这一课,我们通过“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白杨的精神品质是坚强不屈,这也象征着新疆的建设者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关键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很多文章都有一个关键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有时通过某个人的语言或感受表达岀来,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来揣摩,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个句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从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实际上歌颂了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在边读边想中体会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时候要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如《桥》这篇课文,我们边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边想象情况的危急,再边读边想老支书舍生忘死,组织群众转移,而父子俩却牺牲的画面,我们就能体会到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童年的柳笛春天,好像对纤细柔软,宛如少女秀发的柳枝别有情丝。
祥和的春风中,河旁路边交头接耳的柳条,转眼间泛出了新绿。
此情此景,勾起了童年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绩优训练五隼蝸老家美好的回想,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清脆的柳笛声。
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柳枝变绿,喜爱的玩具往往少不了柳哨和柳笛。
儿时做柳哨,技术很是熟练。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们,常常忍不住各取所好,折一支粗细均匀、长度适中的柳条,轻轻扭动一阵,嫩绿的柳皮便开始松动,然后用牙咬住柳枝木芯,双手将圆筒状的柳皮慢慢抽下来,用指甲将一头轻轻刮薄、捏扁,一支支长短、粗细不等的柳笛就此做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新知识讲解】
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得知道事情得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记人得文章,就得了解是一位怎样得人,他有哪些主要表现;如果是写景状物得文章,就得弄清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得思想感情。
归纳主要内容,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归纳法。
先认真阅读文章,明确每段得大意,再将各段大意连起来归纳一下,就能得出文章得主要内容。
(2)文题扩展法。
就是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取重点段法。
有些文章的重点段的段意能体现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整体感知,具体指材料承载的意思、文化背景、写作意图、文题含义、主体思想等。
体会思想感情,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从重点句中去体会。
《鸟的天堂》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中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前者指大榕树;后者指大榕树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是鸟儿们居住的幸福、美好的地方。
读完这句,自然就会体会到作者由衷的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2)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
《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从一“暖”一“寒”中,我们能感受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3)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
《再见了!亲人》中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从小金花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她的悲痛和愤怒,从她狠狠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4)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是分不开的。
(5)从标点符号中去体会。
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感叹号、省略号和问号的作用。
【例题解析】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字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漓江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
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
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
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
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
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浆……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
江畔的柑桔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漓江的四季都很美。
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我一定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短文写了漓江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及决心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思想感情。
2.写出“漓江像一条友好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比喻句。
把漓江比作一条友好的带子。
漓江风景如画,吸引了全国人民及外国朋友,纷纷到这里来旅游。
这样促进各族人民、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
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
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
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
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
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
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
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
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
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
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
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 、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由于老张出门倒水无意间锁上房门,随后在大姑的搓动下找来了曾因盗窃入狱的李小川开锁,开锁后,大姑和老张同换双保险锁的故事。
)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A )(2分)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
请分别有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大姑眨眼的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 表示大姑想到了帮老张开门的方法。
第二次眨眼的用: 是用眼神向大家示意小川的手法熟练,暗指小川不光彩的过去。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1)惊讶确实了不起一会功夫就开锁了(2)不愧是曾经做过盗窃犯入过狱的人,包含了一种蔑视心态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我为大姑的这种行为感到心痛不仅要在众人面前重新揭起李小川的伤疤而且说话言辞不屑,充满了侮辱和蔑视,让人愤恨;众人对小川的改过自新熟视无睹,而去猜疑对方,更让人痛心
6、文中括号处省略了描写小川此刻的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我虽然以前干过违法的事情,但是我既然出来了,你们也应该相信我改了!希望你们不要总是拿一个人的过去来评判一个人,人是可以改变的!”
唉当着众人的面,我是开还是不开呢?要是开了,别人会怎么想我?要是不开,又显得自己缺乏热心,况且这么多人都在求我帮忙。
算了,豁出去了……
7、小说以“锁”为题有何意义?
.“锁”是全文的线索,不但是现实的锁,更是内心的锁,锁有双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