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美学与数学
美术中如何体现数学公式大全

美术中如何体现数学公式大全当说到绘画中的数学时,我们大多数人能想到“达芬奇密码”,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等等。
数学好并不意味着绘画就不好。
相反,好的数学基础对于绘画创作是有益的。
达芬奇将透视分为线透视。
就是大家常讲的“近大远小”。
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在画布上的人像比例,完美呈现了数学中的“完美曲线、黄金正方形和完美三角形”,当然这不是巧合,人物比例与现实正常人体结构的比例也是高度相似的。
接近正常比例的人物画像,会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达芬奇利用两边的矩形通过梯度实现透视的效果,使后面得远景延伸到无限,而前排的人物以耶稣为中心,对称排开,却动作表情不一,使得画面既平静又动荡。
以达芬奇的一句话结尾:在科学中,凡是用不上任何一种数学的地方,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
当把一条线段分割成两段,当短线段与长线段之比等于长线段与全线段之比时该比称为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是一个无理数,大概等于0.618。
长久以来,人们发现当艺术、设计符合黄金比例时作品会显得格外优美。
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之所以经典,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墙高和宽符合黄金比例。
自然界中有光,光照在物体上都会呈现出色彩的差异性,面向光源的地方会显着浅一些,背朝光源的地方会显得深一些,这一浅一深的对比,带给视觉立体的效果,在平面上就呈现出物体的实物感。
素描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支铅笔就可以在纸上通过深浅线条的组合,表达活灵活现的几何图形,深浅明暗的表达是呈现自然的关键。
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自然数很有研究,当他们将这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的一部分挖掘出来并呈现于人类面前时,人们就为这数学的美震撼了。
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之美的一个高度评价。
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
达芬奇的数学故事

达芬奇的数学故事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着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绘画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更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达芬奇热爱数学,他在绘画作品中也融入了很多数学元素。
他十分关注黄金比例这个数学概念,认为它可以帮助他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图像,因此在许多作品中,他将黄金比例的规律用于构图和比例的调整。
除了黄金比例,达芬奇还特别注重几何学原理的应用。
他研究过大量的几何学理论,并通过几何学的应用来完善他的绘画技巧。
他尤其关注人物比例的准确性,认为这对于表现出真实人物的形态和气质非常重要。
达芬奇还研究过光学和透视学,他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达芬奇透视”的方法,可以使空间感更加生动,透过画作来呈现出更加立体和真实的效果。
这一方法被后世的绘画家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固定的绘画技巧。
总的来说,达芬奇在数学领域的创新和贡献给艺术和科学领域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他的理论和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莱昂纳多达芬奇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天才

莱昂纳多达芬奇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同时他对于科学、工程和解剖学的研究也深受尊重。
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才华横溢与他对于艺术与科学的探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莱昂纳多·达·芬奇是一位画家与雕塑家,他的绘画作品广受赞誉。
他经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运用细致入微的技法,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蒙娜丽莎》或称《蓝色夫人》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独特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展示了达·芬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力。
此外,他的《最后的晚餐》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他运用透视法和精准的绘画技巧,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背景,展现了他对光影的独特处理以及对表情的精确捕捉。
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既传达了情感,又展示了技巧的独创性。
其次,莱昂纳多·达·芬奇对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他坚信艺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并将两者相结合。
他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深入研究了数理化学、天文学和机械工程等领域。
在解剖学领域,莱昂纳多·达·芬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精确地记录了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和内脏的解剖结构,并绘制了详细的解剖图。
这些研究为后来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莱昂纳多·达·芬奇还在工程领域表现出极高的才华。
他设计了许多机械装置和工程模型,包括风车、悬索桥和潜水设备等。
他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他对于机械工程的兴趣不仅在于实践,更在于用艺术家的眼光看待工程问题,注重美学与功能之间的平衡。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数学赏析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数学赏析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两幅艺术作品,虽然它们都具有杰出的艺术价值,但与数学的关系可能并不明显。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学赏析角度:
1. 透视:透视是绘画中常用的技巧,通过数学原理来创造出三维感。
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运用了透视来使人物和背景呈现出深度和立体感。
同样,在《蒙娜丽莎》中,达·芬奇使用了线性透视来产生画面的空间感。
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种比例关系,常用于艺术和建筑中。
一些研究者认为,达·芬奇在这两幅作品中使用了黄金分割来构图。
黄金分割被认为是一种美学上的理想比例,可以给观者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3. 对称性:对称性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达·芬奇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对称性来创造平衡和美感。
例如,在《蒙娜丽莎》中,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对称的特征,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和谐。
4.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数学序列,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
一些研究表明,达·芬奇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比例关系。
例如,人物的头部、眼睛等部位可能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比例。
浅谈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与科学成就

浅谈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与科学成就摘要:本文从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和科学成就两个方面入手,高度概括和肯定大师达·芬奇在艺术、音乐、建筑、数学、水利工程、军事武器的创制等诸多方面出奇的造诣和才华。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代表,达·芬奇在艺术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令世人称奇。
旨在阐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达·芬奇凭借众多的杰出才能和他富有远见的美学观点不仅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科学成就也对当时乃至以后的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达·芬奇;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在13—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市场空前繁荣,原因是当时的统治者与大家族通过订购艺术品来资助文艺复兴运动——人们勤劳能干,富有智慧,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相互碰撞,極大的推动了当时欧洲艺术的发展。
随后印刷术发明传入意大利便很快推广开来,它的出现使得文艺复兴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文化运动都要更迅速和广泛的传播,直到在欧洲蔓延成为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开启了欧洲现代史的序幕。
一、达·芬奇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出生在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芬奇镇,他被誉为文艺复兴最完美的表现者,了不起的博学者。
他不仅是伟大的画家、军事家、生物学家,同时又是科学家、诗人、雕塑家……他几乎集所有的才能于一身。
达·芬奇对于艺术领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仅能通过敏锐的观察找到事物表象的迷人美感,而又不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观点,他可以科学的把相互矛盾的特质巧妙融合。
由于达·芬奇生活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他继承了十四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以人为中心。
因此他画笔下的人物没有了中世纪的冷漠、呆板,而是富有生命力和丰富感情的。
达·芬奇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反对神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美学思想,进一步促进艺术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对达芬奇的欣赏和评价的句子

对达芬奇的欣赏和评价的句子一、多领域才华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多领域的天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数学家和科学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不同领域,展现了他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为出众,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他的多领域才华使他成为艺术史上的瑰宝,令人深感敬佩。
二、逼真细腻的艺术技巧达芬奇具有卓越的艺术技巧,他的作品以其逼真细腻的描绘而闻名。
他善于捕捉细节,将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肌肉运动等都描绘得十分精准。
他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让观者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真实存在。
他的绘画技巧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展现了他对人体结构和运动的深刻理解。
三、独特的艺术风格达芬奇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又独到,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柔和而神秘的氛围。
他擅长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营造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又平静的感觉,观者不禁被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境所吸引。
他的绘画风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四、对自然的观察与研究达芬奇对自然的观察与研究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
他善于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和人体结构,将这些观察和研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致描绘,从植物的纹理到动物的姿态,都能够看到他对细节的关注和表现。
他的观察与研究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自然界的美。
五、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达芬奇的作品中常常体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
他注重通过描绘人物的表情和姿态来传达情感和心理状态。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仅展现出外在的美,更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绘画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观者能够深入思考人类存在和内心世界的奥秘。
六、影响后世的艺术遗产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许多艺术家都受到他的影响而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达芬奇的艺术创作:科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达芬奇的艺术创作:科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引言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知名和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天赋和广泛的兴趣领域而闻名于世。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达芬奇注重科学原理,追求精确和真实性,同时又融入了对美学和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探讨达芬奇如何将科学与美学完美结合,在其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独特魅力。
1. 科学精神在达芬奇的艺术中体现•细致观察:达芬奇对自然界进行精密观察,并运用这些观察结果来描绘人物、动物和风景。
•解剖研究:通过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研究,达芬奇使他的肖像画更为逼真和准确。
•光影效果:通过研究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与折射规律,他能够创造出逼真的光影效果,给作品增加了静态与动态的变化。
2. 美学追求在达芬奇的艺术中体现•比例和对称:达芬奇研究人体比例,注重人物形象的完美构图。
•色彩运用:他对色彩的运用充满创意和表现力,运用明暗对比来传达情绪和氛围。
•细节描绘:达芬奇善于观察和捕捉微小细节,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使之更加生动和丰富。
3. 科学与美学的结合•融汇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达芬奇将其理论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例如,在《蒙娜丽莎》中,他通过光影效果、精准解剖等手法展现了真实感和立体感。
•情感表达与意境塑造:达芬奇不仅关注物理特征的真实性,还着重传递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使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结论达芬奇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他以其注重科学原理的创造力和对美学的独特追求,将两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艺术作品既具备科学精确性,又富有情感和审美价值。
达芬奇的艺术创作影响了当代艺术,并且至今仍然是人们深思和赞美的对象。
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引言的一部分,旨在介绍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的主题和重要性。
下面是概述部分的内容:概述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是指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与数学和美学紧密相关。
它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的一种特殊比例,被认为具有奇妙的美感和和谐感。
黄金分割比例可以通过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即1:1.618。
这个比例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和艺术领域,包括绘画、建筑和雕塑等。
而在达芬奇的作品中,黄金分割比例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并且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达芬奇是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人类艺术和科学的巅峰。
他不仅在绘画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对解剖学、机械学和光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黄金分割比例的应用。
黄金分割比例在艺术中的应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达芬奇的手中,它被推到了极致。
他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来构图、定位和创造视觉效果,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感。
在他的肖像画中,黄金分割比例可以帮助他准确地定位人物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重要要素。
在他的风景画中,黄金分割比例则可以将景深和远近感表现得更加逼真。
通过深入探讨达芬奇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金分割比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们视觉体验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黄金分割比例在达芬奇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并探索它对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影响。
通过对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这一艺术原理的卓越美学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2.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讨论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和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
2.1 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在这一部分,将会介绍达芬奇对黄金分割比例的研究和运用。
首先,会回顾达芬奇对黄金分割比例的理解和定义。
然后,将会介绍他在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来创作出符合人眼审美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芬奇的美学与数学姓名鲍齐班级S16E06学号**********(一)达芬奇的简历(二)达芬奇的成就(三)达芬奇的绘画欣赏(四)结语(一)达芬奇的个人介绍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的博物学家,也是画家、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的天赋与努力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过去与现在都主要以画家著称,然而随着他提出的“绘画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这一观点的广泛认同,人们也开始研究隐藏在其画作中的数学原理。
(二)达芬奇的成就达芬奇是历史上真正的天才之一,集艺术家、科学家、数学家的智慧于一身。
读过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的人已经可以感受到数学、自然科学和达芬奇的艺术之间的神秘联系,《达芬奇的数字迷宫》正是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达芬奇的生活和作品,揭示那些一直以来只为学者所知晓的奥秘。
作者比伦特阿塔拉伊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在达芬奇作品背后隐藏的理念和规律,在这位大师特有的艺术风格中探寻艺术和科学的内在动力,向我们展示了二者在方法、分析模式以及表现形式方面深层次的统一。
例如,著名的数学表达式斐波纳契数列以及其中衍生的“黄金分割”定律,在达芬奇为数不多却闻名于世的绘画作品中反复运用,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从文明的曙光崭露头角,到数字的出现、“黄金比例”的发现,再到今天的量子力学,本书给我们勾画出一幅艺术与科学不断深入融合的广阔图景,成功地带领我们以崭新、独到的眼光审视达芬奇的惊世才华和他独特的心理技法,让我们了解他灵感的源泉。
《达芬奇的数字迷宫》深入分析艺术中的科学和科学中的艺术,带领读者们完成了一次次的探密之旅,展示了达芬奇作品经久不衰、无所不及的魅力以及借助科学手段得以展示的艺术奇迹。
»天文方面»达·芬奇否定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并认为地球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
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
这些惊人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对太阳能的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
»物理方面»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
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并描述到“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强大的破坏力。
”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
他还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
»医学方面»达·芬奇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
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
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
»动力学方面»达·芬奇对机械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设计了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等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并画出了草图。
机器人研究方面,凭借对人体生理结构的充分了解,达·芬奇成功设计出初级机器人,运动齿轮等装置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也是今后机器人设计的雏形。
汽车研究方面达·芬奇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以解决汽车的动力问题。
并采用一个简易弹簧片装置解决了刹车问题。
»建筑方面»达·芬奇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
军事方面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了军事领域。
他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三)达芬奇的绘画与数学»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都体现了黄金分割的美轮美奂。
黄金比例(Φ读作[fai]),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1或1: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在这种分割状态下存在一种和谐的美,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正式将此称为黄金分割,并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
原理1如下:“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A︰C = B︰A= 5︰8。
幸运的是,135相机的底片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原理2如下: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
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将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我们平时所说的井字形构图(九宫格构图)和三分法构图事实上都是黄金分割构图的简化版,比较适应于人像摄影。
如上,只要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再用两条垂直线分成上下三等分,从而使画面被分割成为9个相等的方块,4条分割线出现4个交叉点。
我们可以把被摄者分配在其中的三分之一的面积里,或者分配在四条黄金分割线和四个黄金分割点上,画面都成立。
最后的晚餐由复活节自然联想到达·芬奇的不朽之作《最后的晚餐》:耶稣和其12门徒坐在餐桌旁,共庆逾越节,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其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利用透视学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达芬奇使弟子们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被画成等边三角形,坐在正中间,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一切。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蒙娜丽莎当然达·芬奇最为杰出的成就是在绘画领域,其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为世人所熟知。
达·芬奇的最大贡献就是运用明暗法使平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离不开他灵活运用数学与美学相互结合的原理,其艺术作品有目的地使画像符合黄金分割,故在达芬奇的作品中处处表现出对数学的强烈兴趣。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蒙娜丽莎的脸是典型黄金分割,造就了其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称之“永恒的神秘微笑”。
维特鲁威人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
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
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 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达芬奇的这幅素描《维特鲁威人》最近出现在意大利发行的一欧元硬币上,表明该作品受人喜爱的程度并未消减。
对于这幅画,列昂纳多自己阐述:建筑师维特鲁威斯在他的建筑论文中声言,他测量人体的方法如下:4指为一掌,4掌为一脚,6掌为一腕尺,4腕尺为一人的身高。
4腕尺又为一跨步,24掌为人体总长。
两臂侧伸的长度,与身高等同。
从发际到下巴的距离,为身高的十分之一。
自下巴至脑顶,为身高的八分之一。
胸上到发际,为身高的七分之一。
**到脑顶,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肩宽的最大跨度,是身高的四分之一。
臂肘到指根是身高的五分之一,到腋窝夹角是身高的八分之一。
手的全长为身高的十分之一。
下巴到鼻尖、发际到眉线的距离均与耳长相同,都是脸长的三分之一。
»四结论»从达·芬奇的作品,科学成就和一些观点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数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数学也是达·芬奇一切成就的基础。
美术作为一种狭义的艺术,其本质在于将三维现实世界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真实的展现,这一切都是以几何学中的透视理论作为基础的。
达·芬奇的几何透视学与其画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达·芬奇与数学本身完美结合的真实写照。
正如那句话所说——任何一种学科只有运用到数学的知识才能说明这个学科走向了高级。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像达芬奇将数学用之于绘画一样,很多在我们看起来感性成分更多一些的领域里,数学知识的应用可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结果。
切莫将数学仅仅看成一种工具,他更可能是我们明天获得成功最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