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桥梁结构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结构的发展史

1.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 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 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3.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4.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
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 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 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 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
阿维尼翁桥公元1178~1188年在法国建成,为
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 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现存古代 最长的梁式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 原长2500米362 孔,现长2070米,332孔。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誉 。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 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 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 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 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桥、钢筋混凝土 桥和钢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桥的种类逐渐变得多 起来。
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 高。
中 内 外 桥 梁 发 展 史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 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 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纪 ~ 年前 左 右年 西) 周已 在建 渭有 水梁 架桥 有和 浮浮 桥桥 。 公 元 前 256 ,
据 史 料 记 载
1134 ,
中 国
在 周 代 ( 公 元 前 世
伊兹桥
钢筋混凝土桥
现代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 于1954年底,在长 江上建起了万里长 江第一桥——武汉 长江大桥。改革开 放后,特别是1995 年以来,随着建设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及造桥技术的迅猛 发展,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桥的发展历史

桥的发展历史

桥的发展历史桥是人类在交通和交流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以下是简述桥的发展历史的概述:原始桥梁(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最早的桥梁形式是简单的木板或石块跨越河流或深谷。

这些桥梁主要由人工搭建,没有固定结构。

拱桥的兴起(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拱桥开始出现。

拱桥的特点是利用拱形结构承受压力,使得桥梁更加稳固和耐用。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桥梁包括罗马的波尔图桥和古罗马道路上的许多拱桥。

悬索桥的出现(公元前1000年左右):悬索桥是一种利用悬挂在主塔或支柱上的钢索来支撑桥面的结构。

最早的悬索桥出现在古代中国和印度。

这种桥梁形式在中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工业革命时期的创新(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桥梁建设经历了巨大的进步。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铁桥的兴起,如英国的铁桥和美国的布鲁克林大桥。

同时,钢的广泛应用使得桥梁更加坚固和耐用。

混凝土桥的崛起(20世纪初至今):混凝土桥梁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凝土桥梁的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耐久性强和造价较低。

现代的混凝土桥梁设计也注重美学和环境因素。

高科技桥梁(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设计和建设正变得更加创新和高科技化。

例如,斜拉桥、悬臂桥和悬浮桥等新型桥梁形式的出现,以及使用先进的材料和传感技术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桥梁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人类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桥梁越来越安全、稳固和耐用,为人类的交通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
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Conten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
古代桥梁
02
近代桥梁
03
现代桥梁
桥梁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文明的 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
从最早的简单桥梁,到现代的高科技桥梁,桥梁的发 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1
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最早的桥梁是木桥和石桥,其中以石 拱桥最为著名。隋朝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雅的线条成为了 中国古代桥梁的代表之一。明朝的卢沟桥也是著名的石拱桥,其规模和工艺水平在中国桥 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现代桥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桥梁在规模、结 构形式和技术上都有
了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大型跨海大桥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发展,跨 海大桥成为了连接两岸的重要通 道。现代跨海大桥如日本的青函 隧道和长江大桥等都是在这一时 期建设的。这些大型跨海大桥的 建设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材料 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是现 代桥梁工程的重要代表之一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此外,中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桥 梁,如巴黎的查理大桥和伦敦的伦敦桥等。 这些桥梁多为石拱桥或木桥,具有独特的建 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
近代桥梁
01.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桥梁的需求和规模也逐渐增加。钢铁和混凝土等 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新型桥梁开始逐渐兴起。美国的金门大桥和日本的明石大桥 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桥梁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宏伟的外观成为了当时工程技术的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障军队通过江河、峡谷、沟渠等障碍而架设的临时性桥梁。

一般由上部结构(桥跨结构)和下部结构(桥脚)组成。

其基本特点是:结构型式简单,作业简便,架设时间短,修复容易。

军用桥梁按使用的器材不同,可分为就便桥和制式桥。

就便桥是使用就便材料或预制构件架设的。

其主要特点是材料来源广。

制式桥是应用制式器材组合而成。

其主要特点是:构件互换性好,结构适应性强,架设准备作业量小,可反复拆装使用,机动性大。

军用桥梁按载重能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型、轻型、驮载和徒步等桥梁。

重型桥能保障中型以上坦克和其他相应的履带式和轮式车辆通行;轻型桥能保障轻型坦克和其他相应的履带式和轮式车辆通行;驮载桥可供骡马驮载装备通过;徒步桥仅供武装人员徒步通行。

军用桥梁按有无中间桥脚,可分为多跨桥和单跨桥。

多跨桥按中间桥脚型式,又可分为浮游桥脚桥(简称浮桥)和固定桥脚桥(简称固定桥)。

桥梁发展史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一、古代桥梁发展历程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1).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列米尼桥示意图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7米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

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

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

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

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

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

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

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西安灞桥(2).木桥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

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中国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

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

八字撑木桥(图3[ 八字撑木桥示意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

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

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

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木悬臂桥示意图八字撑木桥示意图木拱桥示意图虹桥示意图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

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二、近代桥梁发展历程近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划分,除木桥、石桥外,还有铁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

(1).木桥16世纪前已有木桁架。

1750年在瑞士建成拱和桁架组合的木桥多座,如赖谢瑙桥,跨径为73米。

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建造了不少木桥,如1785年在佛蒙特州贝洛兹福尔斯的康涅狄格河建造的第一座木桁架桥,桥共二跨,各长55米;1812年在费城斯库尔基尔河建造的拱和桁架组合木桥,跨径达104米。

桁架桥省掉拱和斜撑构,简化了结构,因而被广泛应用。

由于桁架理论的发展,各种形式桁架木桥相继出现,如普拉特型、豪氏型、汤氏型等。

由于木结构桥用铁件量很多,不如全用铁经济,因此,19世纪后期木桥逐渐为钢铁桥所代替。

(2).铁桥包括铸铁桥和锻铁桥。

铸铁性脆,宜于受压,不宜受拉,适宜作拱桥建造材料。

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厂所造的塞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

锻铁抗拉性能较铸铁好,19世纪中叶跨径大于60~70米的公路桥都采用锻铁链吊桥。

铁路因吊桥刚度不足而采用桁桥,如1845~1850年英国建造布列坦尼亚双线铁路桥,为箱型锻铁梁桥。

19世纪中以后,相继建立起梁的定理和结构分析理论,推动了桁架桥的发展,并出现多种形式的桁梁。

但那时对桥梁抗风的认识不足,桥梁一般没有采取防风措施。

1879年12月大风吹倒才建成18个月的阳斯的泰湾铁路锻铁桥,就是由于桥梁没有设置横向连续抗风构。

中国于1705年修建了四川大渡河泸定铁链吊桥。

桥长100米,宽2.8米,至今仍在使用。

欧洲第一座铁链吊桥是英国的蒂斯河桥,建于1741年,跨径20米,宽0.63米。

1820~1826年,英国在威尔士北部梅奈海峡修建一座中孔长177米用锻铁眼杆的吊桥。

这座桥由于缺乏加劲梁或抗风构,于1940年重建。

世界上第一座不用铁链而用铁索建造的吊桥,是瑞士的弗里堡桥,建于1830~1834年、桥的跨径为233米。

这座桥用2000根铁丝就地放线,悬在塔上,锚固于深18米的锚碇坑中。

1855年,美国建成尼亚加拉瀑布公路铁路两用桥这座桥是采用锻铁索和加劲梁的吊桥,跨径为250米。

1869~1883年,美国建成纽约布鲁克林吊桥,跨度为283+486+283米。

这些桥的建造,提供了用加劲桁来减弱震动的经验。

此后,美国建造的长跨吊桥,均用加劲梁来增大刚度,如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桥(主孔长为1280米,边孔为344米,塔高为228米),以及同年建成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桥(主孔长为704米,边孔为354米,塔高为152米),都是采用加劲梁的吊桥。

1940年,美国建成的华盛顿州塔科玛海峡桥,桥的主跨为853米,边孔为335米,加劲梁高为2.74米,桥宽为11.9米。

这座桥于同年11月7日,在风速仅为67.5公里/小时的情况下,中孔及边孔便相继被风吹垮。

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研究空气动力学同桥梁稳定性的关系。

(3).钢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的伊兹桥,建于1867~1874年,是早期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无铰钢桁拱桥,跨径为153+158+153米。

这座桥架设时采用悬臂安装的新工艺,拱肋从墩两侧悬出,由墩上临时木排架的吊索拉住,逐节拼接,最后在跨中将两半拱连接。

基础用气压沉箱下沉33米到岩石层。

气压沉箱因没有安全措施,发生119起严重沉箱病,14人死亡。

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逐步完善,促进了20世纪20~30年代修建较大跨钢拱桥,较著名的有:纽约的岳门桥,建成于1917年,跨径305米;纽约贝永桥,建成于1931年,跨径504米;澳大利亚悉尼港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于1932年,跨径503米。

3座桥均为双铰钢桁拱。

19世纪中期出现了根据力学设计的悬臂梁。

英国人根据中国西藏木悬臂桥式,提出锚跨、悬臂和悬跨三部分的组合设想,并于1882~1890年在英国爱丁堡福斯河口建造了铁路悬臂梁桥。

这座桥共有6个悬臂,悬臂长为206米,悬跨长为107米,主跨长为519米)。

20世纪初期,悬臂梁桥曾风行一时,如1901~1909年美国建造的纽约昆斯堡桥,是一座中间锚跨为190米、悬臂为150和180米、无悬跨、由铰联结悬臂、主跨为300米和360米的悬臂梁桥。

1900~1917年建造的加拿大魁北克桥也是悬臂钢桥。

1933年建成的丹麦小海峡桥为五孔悬臂梁公路铁路两用桥,跨径为137.50+165+200+165+137.5米。

1896年比利时工程师菲伦代尔发明了空腹桁架桥。

比利时曾经造了几座铆接和电焊的空腹桁架桥。

(3).钢筋混凝土桥1875~1877年,法国园艺家莫尼埃建造了一座人行钢筋混凝土桥,跨径16米,宽4米。

1890年,德国不莱梅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座跨径40米的人行钢筋混凝土拱桥。

1898年,修建了沙泰尔罗钢筋混凝土拱桥。

这座桥是三铰拱,跨径52米。

为三铰拱、桥示意图。

1905年,瑞士建成塔瓦纳萨桥,跨径51米,是一座箱形三铰拱桥,矢高5.5米。

1928年,英国在贝里克的罗亚尔特威德建成4孔钢筋混凝土拱桥,最大跨径为110米。

1934年,瑞典建成跨径为181米、矢高为26.2米的特拉贝里拱桥;1943年又建成跨径为264米、矢高近40米的桑德拱桥桥梁基础施工,在18世纪开始应用井筒,英国在修威斯敏斯特拱桥时,木沉井浮运到桥址后,先用石料装载将其下沉,而后修基础及墩。

1851年,英国在肯特郡的罗切斯特处修建梅德韦桥时,首次采用压缩空气沉箱。

1855~1859年,在康沃尔郡的萨尔塔什修建罗亚尔艾伯特桥时,采用直径11米的锻铁筒,在筒下设压缩空气沉箱。

1867年,美国建造伊兹河桥,也用压缩空气沉箱修建基础。

压缩空气沉箱法施工,工人在压缩空气条件下工作,若工作时间长,或从压缩气箱中未经减压室骤然出来,或减压过快,易引起沉箱病。

1845年以后,蒸汽打桩机开始用于桥梁基础施工。

三、现代桥梁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