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聚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爱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汇聚,简单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实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与洪涝灾害课件-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与洪涝灾害课件-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上图)进 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 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 的原因。
洪涝灾害
(1)自然原因: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②长江下游地势 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 流量增大;②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活动频发,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 环境和排洪能力。
材料一: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并通 过海水蒸发,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随着大气运动将暖湿空气输送到陆 地上空或高纬地区,形成降水后释 放出热量。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塑造地表形态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课堂训练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蒸__发__,C__水__汽___输_,送E_____降_,水F______地__表。径流 (2)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陆__地___内__循__环_;
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鱼鳞坑为什么 能保土、保水、保肥?
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 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 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01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2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阅读教材第89页,回答洪涝灾害的概念。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海__上___内__循__环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 环节关系最密切?__F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C__。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E__。
课堂训练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 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 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 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 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 保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的地理意义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的地理意义 )

时 分

心 因是什么?

层 作



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



首 页
·
11
·
·






探 新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漓江两岸的山峰会保持固定的形态吗?为
达 标
·


合 什么?



探 究
提示:不会。该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


重 难
用会持续进行,因此漓江两岸的山峰形态将会不断变化。
·
·






探 新
6.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达 标
·


A.基本不变
提 素


探 究
B.总趋势为增加


重 难
C.总趋势为降低
时 分
核 心
D.在冰期相对较低

层 作








·
24
·
·


预 习

5.D 6.B [第 5 题,陆地上的矿物质随着地表水汇集到河流, 堂


新 知
再注入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 6

素 养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
究 攻

围湖造田


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高一地理(中图版)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地理(中图版)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2.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a.水循环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影响?
b.如何利用水循环过程解决我国水资源不均的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总结水循环过程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重点强调:强调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现实性结合:本案例以我国南涝北旱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我安排了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循环在自然环境中的运作。考察内容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观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了解水循环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过程。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让学生掌握水循环过程的空间分布特点。
4.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共30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共30张ppt)
海上内循环。 •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
意义。 • 例如,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水循环示意图
(二)水循环类型
(2)陆地内循环 • 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称为陆地内循环。 •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 例如,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一)水循环概述
(2)环节 •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类型
• 依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类型
(1)海上内循环 • 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直接影响地 表径流。 ⑥围湖造田 •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河流含沙量。直接影响地表径流。
水库蓄水 围湖造田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影响途径 ⑦取用河流水 • 河流流量减少。直接影响地表径流。
⑧取用地下水 • 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地下径流。
问题2: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在自然界中,这 种现象是怎么体现的?
模拟水循环实验装置
这个实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 通过水循环来表现的。
类型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主要环节
特点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最重要的循环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三)水循环成因 • 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蒸发(植物蒸腾) 降水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工降雨 植被状况 地面硬化 抽取地下水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降水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2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 、水循环对热量传输和物质转移有重要的调节 作用。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 的泥沙达16亿吨
4、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河水补给



海洋
(二)陆地内循环






(三)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河流)


大陆
地下径流
海洋






⑦ ⑧
1.三个水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 蒸发 降水 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海陆间水循环 3.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动力来源: 太阳辐射、重力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符合科学道理吗?
水 循 环 的 过 程 和 意 义
一、水循环
1.定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动力
太阳辐射能、重力等
3.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一)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海洋

凝结




水蒸

陆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物 蒸


③降 水 蒸①发
③降


③ ① 蒸发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 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地下水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C
M
N
B
E F A
D
陆地循环 ,N所代表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 海上内循环 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 水汽输送、 径流 (4)实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输送 人类目前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_ 径流输送 (5)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 N 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 M 循环对地球淡 中, ____ 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C .海陆间循环
D .全部水循环
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过程的是( A )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练习3: 2 3 4 1
(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蒸发 2__________ 水汽输送 3________ 降水 4__________. 地表径流 1________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 海陆间循环
3、塔里木河的水. 陆地内循环
4、夏季的东南季风给我国东南地区带来大 量降水 海陆间循环 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说正确吗? 海陆间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长江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1)大气降水(雨水)补给 (2)冰雪融水补给 (3)湖泊水补给 (4)地下水补给
雨水补给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相一致
冰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 气温 密 切相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 西北地区 。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青藏高原
黄河
渤海
奔流到海不复还。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 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 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
一、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 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1、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天然淡水制造厂
水量平衡器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三、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进行 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 衡; ③塑造地表形态;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海洋 ______和 ______ 陆地 之间。
P
C D F
M B
N
E
A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 太阳辐射
蒸发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 输送 到陆地上空,在适当 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 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通 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 地表径流 和(D)_____ 地下径流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 过(F)_______ 海陆间 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循环称为_________ 补充 、_________ _______ 更新 ,使水资源得以______ 再生 。
④水循环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夏 看天 海到 ”城 市 去
【合作探究】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 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 较表
结合材料,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如何影 响水循环环节而导致了城市内涝的产生?
降水: 增多 人 类 活 动 城市热岛效应影响 城 市 导致 内 涝
影响
环节
城市路面硬化、植被减少、填湖造地 地表径流: 增多 等,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下渗、地下径流: 减少 城市路面硬化及植被减少等, 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蒸发: 减少 植被减少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少, 土壤水分减少
植 物 蒸 腾
凝结
降 水 蒸 发
陆 上 内 循 环
凝结 降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内 循 环
凝结 降水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植 物 蒸⑦ 腾
③降

蒸发
③ 降

② ① 蒸发 ④ ③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地下水补给来自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500 积雪融水补给 400 春汛 300 200 100 0
夏汛 雨水补给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思考:这条河流有哪几种水源补给形式?
这类河流一般分布在我国 东北 。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 丰水期
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也能影响水循环?对 水循环的环节是如何影响的?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 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枯水期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 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鄱阳湖
洞庭湖 请你分析一下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对长江干流有何影响?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 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 按人们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负面影响 ①植被破坏:蒸腾减少,使降水量减少;涵养水 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 流增加,使河水陡涨陡落。 ②围湖造田:蒸发减少,使降水量减少;调节 径流的作用减弱,使河水陡涨陡落。 ③城市路面硬化:蒸发减少;减少下渗,减少 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水陡涨陡落。
课堂小结
环节:蒸发(蒸腾)、降水、径流、水汽输送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
意义:
陆上内循环
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 促进水资源更新,调节全球水平衡 调节全球热量 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堂检测
1、使陆地上的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水资 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类型是( C ) A .陆地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
内因:水在常温常压下三态的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二、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 海陆间循环 〈2〉 内陆间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蒸发
海 水汽输送 蒸发 凝结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 陆 地表径流 间 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种 海洋 循 降水 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下渗 地下径流 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