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十四天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45分钟)温故知新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 水循环的能量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其次是重力能。
2. 水循环的类型: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3.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地球水体的________。
2. 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________的重要过程。
3. 不断雕塑着地球表面的________。
三、我国的水资源1. 我国水源绝对数量多,但________占有量小。
2.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2018·姜堰高一期末)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环境中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据此完成1~2题。
1.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 地球内能B. 太阳辐射C. 地表径流D. 大气环流2.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 海洋蒸发B. 水汽输送C. 大气降水D. 径流输送(2018·江苏学测)下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B.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C.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 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4. 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A. 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B.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C.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D. 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2018·石庄中学高一模拟)《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ppt课件

• 【参考答案】
• (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 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 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
• 读水循环表示图,完成以下各题。
• 1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 •
C19..天以体下之实间现的着引图力中能①的功能D√.的太是阳辐射能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A0..使图沿中岸①地的域作气用候是的海洋性特征加强
60
52
55
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 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 等高距为5米,甲处有一 水井。读图回答2—4题:
2、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间隔能够为: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3、从图中可知,甲处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
D.大气污染严重
.
(2021·北京文科综合)36.读图9,回答以下问题。
〔1〕描画图示地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6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缘由。 〔8分〕
.
(2021·北京文科综合)36.读图9,回答以下问题。
•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 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 C、长江处于丰水期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太阳辐射越强蒸发量越大。
读“北京市1960—2010年蒸发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市近50年来蒸发量变化特点是①增加②减少③城区比郊区大④郊区比城区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曲线变化,近50年来,蒸发量在减少,但城区蒸发量比郊区蒸发量大,B对。
A、C、D错。
【2】北京城区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B.湿度减小C.雾霾增多D.风速增大【答案】C【解析】近50年来,北京城区的蒸发量是波状减少,根据材料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分析,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所以A、B、D错。
雾霾增多,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减弱,所以蒸发量减少,C对。
【3】上述研究可运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答案】B【解析】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用数据,实现网络上传输、共享,不是处理分析研究,A错。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可用来研究,B对。
GPS主要功能是导航、定位,不能用来分析、研究,C错。
RS是遥感,不能分析、研究,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地理信息技术。
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的异常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答案】AC【解析】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环节①表示大气降水,降水量异常偏大,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A对。
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不是地表径流,B错。
环节③代表蒸发,海水蒸发量多,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的地理意义 )

时 分
核
心 因是什么?
素
层 作
养
业
深
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
拓
展
返
首 页
·
11
·
·
自
主
预
当
习
堂
探 新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漓江两岸的山峰会保持固定的形态吗?为
达 标
·
知
提
合 什么?
素
作
养
探 究
提示:不会。该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
攻
课
重 难
用会持续进行,因此漓江两岸的山峰形态将会不断变化。
·
·
自
主
预
当
习
堂
探 新
6.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达 标
·
知
合
A.基本不变
提 素
作
养
探 究
B.总趋势为增加
攻
课
重 难
C.总趋势为降低
时 分
核 心
D.在冰期相对较低
素
层 作
养
业
深
拓
展
返
首
页
·
24
·
·
自
主
预 习
当
5.D 6.B [第 5 题,陆地上的矿物质随着地表水汇集到河流, 堂
探
达
新 知
再注入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 6
不
素 养
探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
究 攻
利
围湖造田
课
重
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合格考1.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易误辨析] 1.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提示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易误辨析] 2.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提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考点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真题研析【例1】(2016·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思维路径]解析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是生物圈中大气、地表和深海的水源不断循环的过程,是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的根本运行机制。
水循环由蒸发和降水构成,即总水量不断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中循环。
一方面水在大气中发生蒸发,使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变成水结晶,成为云,然后下降成降水,回到地面,这就是降水。
而另一方面,地表水又经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深海水也会通过海气交换返回大气中,这就是蒸发。
由此,水循环的解释就是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不断循环。
水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它的发生和演变,是地球自然界的基础过程,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
水循环可以为地表生物提供湿润,这种湿润是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活所必需的;水循环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定期提供活性水质,可以维持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动态平衡,以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循环还使海洋温室气体和气态化学物质在海洋和地面形成良性环境循环,维持海洋的环境平衡及全球的平衡。
由此可见,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滋养世界上的生物,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地表的水分去向,改善大气和海洋的气候,使地球的气候稳定。
而当水循环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气候环境,引起干旱、洪涝灾害,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威胁世界上许多生物的生存。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创造有利的水循环条件,以了解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状态,保护自然界的健康。
安徽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安徽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96分)1. (4分) (2019高一下·邱县开学考) 下图为“某河流上下游两个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 . 湖泊水B . 地下水C . 大气降水D . 冰川积雪融水(2)下列有关甲、乙流量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为上游②乙为上游③甲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④乙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2. (4分) (2014高一下·东源期末) 如图为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 . 1月B . 4月C . 7月D . 10月(2)图中②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 . 东北季风B . 东南信风C . 东北信风D . 西南季风3. (6分)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畜场”,影响其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 . 气候条件好B . 政策措施C . 市场需要D . 土壤肥力高4. (4分) (2017高一下·淮北月考)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据此推测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 . 基本不变B . 总趋势为增加C . 总趋势为降低D . 在冰期相对较低5. (4分) (2016高二上·北京期末)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 . ①②④B . ①③⑤C . ②③⑤D . ②④⑤(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 . 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 . 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 . 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 . 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西欧6. (4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月考)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技法归纳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年降水量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跨流域调水 改变了_地__表__径__流__的空间分布,缓解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降雨 增加_大__气__降__水__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 围湖造田
增加___下__渗____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 增加降水 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__调__蓄_____洪峰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 节作用
[易误辨析] 2.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提示 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 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 水体 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 物质 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 能量 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 地表形态 。
[易误辨析] 1.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 提示 不是。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 内循环的水量。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 左右。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拦截_地__表__径__流__,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 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有利影响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 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 减少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 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 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不利影响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 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 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对点专练 1.(2017·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
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 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 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 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综合思维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主 干 知 识 整 合]
一、水循环含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 环节 连续不断 、周而 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类型 海上内循环
环节名称 A蒸发,B__降__水__
陆上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_蒸__腾__
A蒸发,C__水__汽__输__送___,D降水,E__地__表__径__流___,G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 H__下__渗_____
考点一 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真题研析 【例1】 (2016·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
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 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学业层级 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合格考
1.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 综合思维、区
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 域认知
节 1.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 人 地 协 调 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思维路径]
解析 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河流 径流量变化大。故选B。第(2)题,地表植被增加,叶片面积增多,蒸发和蒸腾作用加 强;植被拦截降水增多,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故选C。第(3) 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 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 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 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故选D。 答案 (1)B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