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3.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PPT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一 3.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PPT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 象。黄河下游断流与哪些自然或人为因素有关?应该 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或者避免断流现象。
青藏高原
黄 河
小结:
存在形态:液态 固态 气态
相互联系的水体 存在空间: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陆地水体 :地表水 地下水
过程
动力: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环节: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降 水 径流 下渗.
2、水循环的过程
(3)、注意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请你用 更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
水循环示意图
2、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陆地水体的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 水量的动态平衡
(1)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 不枯竭?海洋水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2)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 一,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和意义
类型 .海上内循环
意义
海陆间水循环
水资源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反馈练习:
1、地球淡水的主体是
C
A.海洋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河流水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
C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海水蒸发
水循环示意图
2、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陆地水体的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 水量的动态平衡
(1)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 不枯竭?海洋水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2)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 一,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3.1 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共30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共30张ppt)
海上内循环。 •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
意义。 • 例如,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水循环示意图
(二)水循环类型
(2)陆地内循环 • 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称为陆地内循环。 •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 例如,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一)水循环概述
(2)环节 •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类型
• 依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类型
(1)海上内循环 • 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直接影响地 表径流。 ⑥围湖造田 •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河流含沙量。直接影响地表径流。
水库蓄水 围湖造田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影响途径 ⑦取用河流水 • 河流流量减少。直接影响地表径流。
⑧取用地下水 • 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地下径流。
问题2: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在自然界中,这 种现象是怎么体现的?
模拟水循环实验装置
这个实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 通过水循环来表现的。
类型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主要环节
特点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最重要的循环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三)水循环成因 • 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海洋

凝结




水蒸

陆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物 蒸


③降 水 蒸①发
③降


③ ① 蒸发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 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地下水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答案:3.C 4.B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一、判断题 1.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 √ ) 3.海陆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 × ) 4.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 × ) 5.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 )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上。( √ )
二、选择题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C.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能转化 解析:选 C。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外流区域也可发生陆 地内循环;通过水循环,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形 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提示:(1)基本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 环三类。 (2)太阳辐射能和重力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 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
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 普遍,尤
雨水补给
多雨 季节
多少、季节 以东部 变化和年 季风区
际变化
最为典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水循环 【情景导入诱思】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 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 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
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问题探究 据德国研究机构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20 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水循环已经加剧,这导致更频 繁的水文极端事件。 结合材料探究: (1)亚马孙河流域的大气降水特点是什么? (2)亚马孙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 (3)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对其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什么? 提示:(1)全年降水量大且较为均匀。 (2)海陆间循环。 (3)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少等。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 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要点笔记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以海陆 间循环为主。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读图可知,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海洋上大气降水,③表示海 水蒸发,④表示陆地大气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植物蒸腾及 陆地水体蒸发,⑦表示地下径流,⑧表示地表水下渗。人类活动主 要影响⑤环节,A错误。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它 由③①④⑤⑧⑦构成,B错误。人工降水与海水蒸发(③)无关,它影 响陆地降水(④)环节的时空分布,C错误。植树种草会增加地表水 的下渗量,故D正确。 答案:D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 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 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答案:(1)B (2)B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1.水循环类型及地理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 空之间
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 使陆地水得到补 补给陆地水 充,水资源得以 的水量很小 再生
携带水量最大 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的 近十倍
典例 地理意义
未登陆的台
长江流域的 塔里木河流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运用水循环 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理解水循环的地 理意义。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 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主要环节。
答案:(1)A↑ ←―C ― D↑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E
4.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第3题,①属于社会循环,且能为城市提供地表水, 最可能为跨流域调水。②属于自然循环,也能为城市提供 地表水,应为地表径流。③属于社会循环,可以把城市地 表水提供给用户,应为管道输水。⑦属于社会循环,可
答案:1.C 2.A
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 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过程

⽔循环的地理意义及过程
⽔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上的⽔,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个地⽅。

例如地⾯的⽔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中的⽔蒸⽓。

⽽⽔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态。

⽽地球中的⽔多数存在于⼤⽓层、地⾯、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循环的地理意义
1、⽔在⽔循环这个庞⼤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可再⽣资源)。

2、⽔循环维持全球⽔的动态平衡。

3、⽔循环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不平衡的⽭盾,对于⽓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作⽤,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循环可以对⼟壤的优质产⽣影响。

⽔循环的意义:当前已经把⽔循环看作为⼀个动态有序系统。

按系统分析,⽔循环的每⼀环节都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也是⼀个亚系统。

各个亚系统之间⼜是以⼀定的关系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系列的输⼊与输出实现的。

⽔循环过程
地下⽔的运动主要与分⼦⼒、热⼒、重⼒及空隙性质有关,其运动是多维的。

通过⼟壤和植被的蒸发、蒸腾向上运动成为⼤⽓⽔分;通过⼊渗向下运动可补给地下⽔;通过⽔平⽅向运动⼜可成为河湖⽔的⼀部分。

地下⽔储量虽然很⼤,但却是经过长年累⽉甚⾄上千年蓄集⽽成的,⽔量交换周期很长,循环极其缓慢。

地下⽔和地表⽔的相互转换是研究⽔量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也是现代⽔资源计算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水循环的意义:当前已经把水循环看作为一个动态有序系统。

按系统分析,水循环的每一环节都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也是一个亚系统。

各个亚系统之间又是以一定的关系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一系列的输入与输出实现的。

水循环过程
地下水的运动主要与分子力、热力、重力及空隙性质有关,其运动是多维的。

通过土壤和植被的蒸发、蒸腾向上运动成为大气水分;通过入渗向下运动可补给地下水;通过水平方向运动又可成为河湖水的一部分。

地下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却是经过长年累月甚至上千年蓄集而成的,水量交换周期很长,循环极其缓慢。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转换是研究水量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水资源计算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