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合集下载
1.2《当仁不让于师》精品课件

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 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 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 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 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
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 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 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 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的精神,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如日月---不可逾 仲尼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坚: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 诱:引导。 博:使……广博。 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办法。
“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 德行高尚的颜渊。
【原文】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 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 隐”。 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 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 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 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 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 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 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 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 只,仅仅
颜渊喟然叹曰 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
更加
循循然善诱人 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如有所立卓尔 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 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当仁 子之武城 莞尔而笑
遇到,面对 往、去 微笑的样子
予所否者: 饥馑:
由也为之:
遇到,面对
谦让
【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对。于师,介后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 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评析:
表现孔子对仁的 重视,对弟子人格的 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 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 弟,最赏识生活困顿 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弟子们,诸位
隐瞒
【6】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老天要了我的命。丧,使…丧命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
予!”
感叹词,相当于
连接谓语和补语,相当于“唉”极度悲伤 跟着他的人
“【得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
矣!这”个人。夫,相当于
为谁
“此”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12】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 要了我的命!” 【译文13】颜回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 “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悲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 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
我 灾荒、荒年 治理 等到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等到
舍瑟而作:
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 陈述
2《当仁,不让于师》上课课件

• 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 满,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 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 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 则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
弃我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子 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 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
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 爱、善良、敦厚
选文8
本段可见孔子为 推行政见学说,敢 冒天下之大不韪( wei3)的精神,同 时反映了师生关系 的平等、融洽。
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6.【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 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以···为:认为
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
无隐”。
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
评析
第6则,孔子是说自 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 没有保留的。表现了孔 子诚实、正直、光明磊 落的品格
9·(背诵)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1.主谓倒装
2箪食壶浆 :百姓用箪
盛饭,用壶盛米汤来欢 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 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 护和欢迎的情况
【评析】
颜回是孔子心目 中最理想的学生,虽 生活艰辛,但品行卓 越。这里孔子借赞扬 颜回的机会,再次为 我们刻画了一个“安 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宋〕李觏gòu
孔子对所有的学生都这么关爱吗?联系 下面的选段,比一比,说说他对弟子的
爱中体现了什么?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 予与②何诛 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 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观 其行。于予与改是。”
当仁不让于师-详细版-ppt课件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 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 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 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 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 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贤(才德)
他人 仲尼
---如丘陵-----可逾
---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
敬仰
子贡对老师的态度 和评价是一以贯之 的。下面再补充几 则: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 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 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 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三桓”之一,名州仇。②子服景伯: 名何,鲁国大夫。 ③宫:房屋,住舍。古代不论尊卑贵贱,住所都称“宫”。到 了秦代才专称帝王的住所为宫。 ④仞(rèn任):古代长度,七尺(或说八尺)叫一仞。 ⑤官:本义是房舍,后来才引申为做官,官职。这里用本义。 ⑥宜:适宜,相称,很自然。
上天不降生仲尼,(人类)万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 意思就是孔子是个圣人,说出了很多真理,指导人们 的行为思想道德,才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义廉耻之说, 使中国古人不至于不知礼仪廉耻,不知礼教教化,使 中国古代的人脱离原始性,不断地向人的特有本质发 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
“知”通“智”,聪明,智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 慧。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 的颜渊。
【原文】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 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当仁,不让于师(3.17)(共29张PPT)

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人人敬
爱他,很荣耀;死了让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
【评析】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 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 德,批评陈子禽的无知,对 他加以教导,也婉转表达了
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译文】
•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发觉得高远,越
钻研越发觉得坚实深厚;往前看它时它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 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 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规范来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 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要追随他,也没有 办法了。”
•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
等。
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 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 焚书坑 儒)。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
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 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才德,像丘陵一样, 还可以超越;孔子却像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 人想要自行断绝跟日月的关系,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 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
爱他,很荣耀;死了让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
【评析】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 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 德,批评陈子禽的无知,对 他加以教导,也婉转表达了
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译文】
•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发觉得高远,越
钻研越发觉得坚实深厚;往前看它时它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 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 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规范来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 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要追随他,也没有 办法了。”
•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
等。
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 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 焚书坑 儒)。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
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 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才德,像丘陵一样, 还可以超越;孔子却像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 人想要自行断绝跟日月的关系,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 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
语文选修《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 也而有斯疾也”表现了孔子思想的哪一方面? 提示 从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也是一个宿命论者, 即他相信命运之说,但对命运的不公平提出了自己的抗 议,用反复的语句,强烈地表达出了这种感情。在他认 为,像冉耕这样德行优秀的人应该长命百岁,享受健康 的生活,却得了将亡的疾病,即使探望,也只能“自牗 执其手”,这是命运的不公平。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也可 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挚爱之情,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之情。
代词,他们的 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犹天之不可阶 .而升也________________
②闻弦歌 .之声________________
③如会同,端 .章甫________________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________________ ⑤风 .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四位性格各异的弟子中,孔子对 胸怀治国大志的三个弟子子路、冉求和公西华或哂或颔, 不赞一词,而对只谈风月、游玩而不谈国事的曾皙却发出 了由衷的赞叹:“吾与点也!”这似乎与孔子积极入世的 主张格格不入,因而不能不令人费解。 原来,“汲汲于仕进”只是孔子人生追求的表象,实际上,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才是他更高的追求和 最终的理想。即让老有所乐,中有所为,幼有所养,社会 安定,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皙所描绘的那一 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这样一种 境界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 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 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 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 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 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 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48页)

道:通“导”
斯:就
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 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 百姓就会跟着;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 就会团结协力;
5、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都感到 悲哀;
6、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何:如何,怎么
不知量:不知道高低轻重,不自量
不自量力
【评析】
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 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 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 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 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
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 和妒忌的表现。
选文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suí)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 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 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论语》 编撰者之一。 喟然:叹气的样子 2、仰之弥高
仰:仰望,往上看 弥:愈发、更加
3、瞻之在前 瞻:往前看
4、忽焉在后 忽焉:忽然
焉:词尾,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重点字词
5、循循然善诱人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 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yú) 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 用啊!仲尼是不可诽谤的。其他人的才能象丘陵 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的才德)却如同日月, 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 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35页PPT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 美版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 美版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
2021/3/7
CHENLI
4
2021/3/7
CHENLI
5
思考讨论
1、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 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怎样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 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 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
2021/3/7
CHENLI
19
小结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 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 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 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 关爱!
2021/3/7
晚年整理研究文献
CHENLI
20
2021/3/7
李嘉诚尊师
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尊师重教,捐巨资兴办了 汕头大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他准 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说,国家经贸 部一位官员将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 考虑,李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 火车站接各位老师。
2021/3/7
CHENLI
12
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 不太一样?
❖ 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 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 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 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 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 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 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 “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2021/3/7
CHENLI
13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 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2021/3/7
CHENLI
14
第4则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 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 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 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 以踵从的。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 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不可及
敬仰
2021/3/7
CHENLI
6
2、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 (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
才德无与伦 比,崇拜之 情淋漓尽致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 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 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
2021/3/7
CHENLI
7
2021/3/7
CHENLI
8
1、第9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 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 度?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 乐道的品质。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 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 崇。
2021/3/7
CHENLI
9
2、第11则
遇到”仁”的事 情的时候,对老师 也不必谦让。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2021/3/7
CHENLI
2
❖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 的教育家?
❖ 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 编纂了《诗》《书》《礼》《易》 《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 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根基。
CHENLI
21
居里夫人尊师 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她
想起了中学时代在华沙教过她的一位法文老师。老师是 巴黎人,一直渴望回巴黎看看,但没有钱来实现自己的心 愿。居里夫人就从奖金中拿出钱,给自己的老师寄去了全 部旅费,并把她接到自己在巴黎的家中,让她高高兴兴地 住了很长时间,了却了一桩心愿。
2021/3/7
CHENLI
15
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 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 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 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 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 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如出一辙。
2021/3/7
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 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就改的8
❖ 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 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 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地对天发誓, 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 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 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 不满之事缄口不言。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 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 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 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 深重。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
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
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
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2021/3/7
CHENLI
10
3、第12则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 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
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 子爱的深沉!
2021/3/7
CHENLI
11
4、第13则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 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 。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 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 子爱的深厚。
2021/3/7
CHENLI
16
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 是没有隐瞒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 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 落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2021/3/7
CHENLI
17
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 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 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
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
❖ 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 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
❖ 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 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
2021/3/7
CHENLI
3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 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
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CHENLI
22
❖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021/3/7
CHENLI
4
2021/3/7
CHENLI
5
思考讨论
1、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 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怎样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 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 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
2021/3/7
CHENLI
19
小结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 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 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 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 关爱!
2021/3/7
晚年整理研究文献
CHENLI
20
2021/3/7
李嘉诚尊师
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尊师重教,捐巨资兴办了 汕头大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他准 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说,国家经贸 部一位官员将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 考虑,李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 火车站接各位老师。
2021/3/7
CHENLI
12
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 不太一样?
❖ 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 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 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 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 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 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 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 “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2021/3/7
CHENLI
13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 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2021/3/7
CHENLI
14
第4则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 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 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 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 以踵从的。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 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不可及
敬仰
2021/3/7
CHENLI
6
2、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 (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
才德无与伦 比,崇拜之 情淋漓尽致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 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 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
2021/3/7
CHENLI
7
2021/3/7
CHENLI
8
1、第9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 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 度?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 乐道的品质。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 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 崇。
2021/3/7
CHENLI
9
2、第11则
遇到”仁”的事 情的时候,对老师 也不必谦让。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2021/3/7
CHENLI
2
❖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 的教育家?
❖ 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 编纂了《诗》《书》《礼》《易》 《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 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根基。
CHENLI
21
居里夫人尊师 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她
想起了中学时代在华沙教过她的一位法文老师。老师是 巴黎人,一直渴望回巴黎看看,但没有钱来实现自己的心 愿。居里夫人就从奖金中拿出钱,给自己的老师寄去了全 部旅费,并把她接到自己在巴黎的家中,让她高高兴兴地 住了很长时间,了却了一桩心愿。
2021/3/7
CHENLI
15
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 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 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 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 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 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如出一辙。
2021/3/7
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 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就改的8
❖ 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 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 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地对天发誓, 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 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 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 不满之事缄口不言。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 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 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 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 深重。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
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
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
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2021/3/7
CHENLI
10
3、第12则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 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
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 子爱的深沉!
2021/3/7
CHENLI
11
4、第13则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 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 。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 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 子爱的深厚。
2021/3/7
CHENLI
16
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 是没有隐瞒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 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 落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2021/3/7
CHENLI
17
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 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 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
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
❖ 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 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
❖ 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 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
2021/3/7
CHENLI
3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 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
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CHENLI
22
❖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