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仁,不让于师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剧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等,但发现自己在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确保教学效果。
3. 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一份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短文示例:
主题:《当仁,不让于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在道德行为上,也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超越老师的勇气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给予老师启发。此外,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应主动承担责任,勇于解决问题,展现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哲学思想,并掌握其出处及背景。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诸子选读》,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理念。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论语》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发布作业、课程通知等)
- 课堂互动平台(学生提问、讨论等)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古文学习PPT
- 道德教育视频资料
5. 教学手段:
- 讲授法
- 情景剧表演
- 小组合作学习
- 问答法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敬业
└── 诚信
```
板书设计采用树状图形式,直观展示文章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布局,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教学:通过设置讨论环节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尊师重道在现代教育中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解答:在现代教育中,尊师重道应体现在尊重老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经验和人格魅力。实践中,学生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礼貌待人、认真完成作业等方式来体现。)
5. 请从以下角度分析“当仁不让于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解答: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敬业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尊重老师是对敬业精神的践行,同时也是对诚信的坚守。此外,这一原则还与爱国和友善有关,因为尊敬师长是维护社会和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先秦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了解了孟子其人及其主要思想,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有关尊师的论述,对于“师”的概念和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2. 学生普遍对古代文化和哲学感兴趣,尤其是先秦诸子的思想,他们对于探索古代圣贤的智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逐步成熟,他们喜欢通过讨论和思考的方式深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二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案所讨论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要求学生家读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要思想,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的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文献阅读和解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现实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及其注释;2.教师确定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讨论问题、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由学生自主或教师出题,通过热身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习是为了什么?”2.“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吗?”2. 阅读材料(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组课本上《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阅读任务;2.学生在小组内主动阅读,讨论并解决了所分配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简要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3.学生们根据自己随阅就提出的问题,就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对自己同伴的回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阅读任务:•阅读材料,简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1.《劝学》中的传统文化中,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些不同?2.《劝学》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3.《劝学》认为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需要有所追求,学生们需要如何来做,以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4.《劝学》有哪些地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的,提高自己的智慧或者成功?3. 学生展示(15分钟)1.每个组成员将所记录的学习问题分享给其余的组员。

2.学生们依据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理解,展开全组级别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互相传递知识。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重点梳理、回顾,并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反思;2.学生分享最有启发的想法,并表达对于所学内容的感悟;3.教师对本次讨论的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并在学生的相应建议和意见上不断优化教学,使下一节课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2 当仁,不让于师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2 当仁,不让于师1-人教版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特殊文言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后
2、毋吾以也宾前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
2、如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⑵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⑶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3、不吾知也宾前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前
5、摄乎大国之间介后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后
7、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后
8、浴乎沂,风乎舞雩介后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前
10、为国以礼介后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0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0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帮助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激发。

3、教给学生从多角度来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和人物的可贵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交流法、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当仁不让”这个成语,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成语?(学生解释后)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最初出自谁口?(孔子)那么,能够说出这样话语的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当仁,不让于师》这篇课文,来切身感受孔子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请大家一起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人物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3)学习多角度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1、去掉第2、6、10、13则,朗读要学习的九则文段。

叫两位同学和老师三人朗读,每人读三则,要求读出语气、语调、感情,老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纠错。

2、全班齐读要学习的9则课文(或者根据情况可不读)。

三、分组、分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疏通大意,感受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1、分配学习任务(实际教学根据学生情况来灵活安排)专门安排一组同学对课堂要学的9个语段进行重点词的推敲和大意的疏通,准备在交流中对同学的错误进行纠正(文言字词专家团,老师是顾问)。

这一组的学习直接开始,不必等待其他组分工。

其他组分工:1、3则一组;4、5则一组;7、8则一组;9则一组;11、12则一组。

(1)提出共同要求:结合课下注释,找出重点字词推敲词意(每则三四个),疏通、理解大意,并概括从中感受到的孔子的特点。

交流时必须先解释几个重点词,完整翻译出大意,然后回答感受到的人物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4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4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重点:1.学习文言知识,材料的思想和表达艺术;难点:2.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3. 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一、教学过程:1.出声自读1-3则和9-13则,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学习第一则:(1)重点字词:毁:诽谤。

逾:超越。

伤:损伤。

多:只,仅仅。

见:表明(2)疏通文意;(3)同学讨论:概括第一则的内容及其使用的手法;明确: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3.学习第二则:(1)重点字词:“知”通“智”,聪明,智慧。

阶:名作动,踩着台阶。

而:表修饰;斯:就。

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

绥(随):安抚。

和:团结协力。

(2)疏通文意;(3)讨论概括第二则的内容并分析所使用的手法;明确: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4.学习第三则:(1)重点字词: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坚: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

诱:引导。

博:使动用,使……广博。

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办法。

(2)疏通文意;(3)同学讨论:概括这一则的内容,并思考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明确:这则内容有三:用比喻的手法高度评价老师;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不能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高远无边5.小结:前三则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比较,由衷地赞美、表现孔子无与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讲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特点。

2.反观师生关系现状,认识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孔子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轻松特点。

2.难点:对照孔子师生关系,深刻思考现实师生关系的出路何在。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对比分析法学习方法:自读疏通文意归纳概括要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最美好、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开国领袖毛泽东对自己的老师深情地赞颂:“二十年前你是我的先生,现在你仍是我的先生,将来你还是我的先生。

”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弟子又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

二、从辱师、袭师事件看当今师生关系的现状这是中国教师最窝囊的时代?这一段时间,网上不断爆出让老师揪心事件:4月7日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班主任丁海燕老师无辜被家长扇耳光;4月17日湖南桃江教师夫妻双双被家长逼下跪;4月20日,安徽蒙城一所初中生拒交试卷群殴英语监考老师……二十天不到,三起恶性事件发生,加上去年的13起媒体报道的袭师事件,也无怪老师们在网上惊呼:教师成了高危行业。

也有很多新入职的老师表示教育太恐怖了,现实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师生感情的小船说翻就翻……蔡元培的威仪曾记民国11年,北大的那场讲义风波——面对几百个愤怒学生的围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学生旋即溃散。

这民国师者的威仪,今安在?三、目标展示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万世师表”的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弟子呢?孔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这样的师生关系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疏通文意,思考问题重点学习1、2、3、7、8、9、11、12、13则参考译文1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

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先秦诸子选读》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内容逻辑关系
②词:学习、实践、修养
③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①重点知识点:《孟子》中的“性相近,习相远。”揭示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由于后天环境、后天环境、教育、性格、行为
③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 ①重点知识点:《庄子》中的“逍遥游”强调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不受任何束缚地游历于万物之间。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于《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本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文本是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观点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本,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心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超越:不受任何束缚地游历于万物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绝”“弥”“疾”和虚词“也”的意义、用法。

2.分析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志趣。

3.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1.字音字形①绥.(suí)②喟.然(kuì)③莞.尔(wǎn)④偃.(yǎn)⑤箪.(dān) ⑥皙.(xī) ⑦饥馑.(jǐn) ⑧哂.(shěn)⑨俟.(sì) ⑩铿.(kēnɡ) ⑪舞雩.(yú) ⑫牗.(yǒu)⑬恸.(tònɡ)2.通假举要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②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④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⑤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⑥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⑦鼓瑟希.:“希”通“稀”,稀疏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 ②绥.之斯来:安抚 ③动之斯和.:团结协力 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坚固,引申为深厚 ⑤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途径,方法 ⑥当.仁,不让于师:面对 ⑦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对,不是,指做事不符合礼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⑨何伤.乎:妨碍 ⑩为国以.礼:用 (2)一词多义①绝⎩⎪⎪⎨⎪⎪⎧人虽欲自绝.:断绝不如早与之绝.:绝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停止抢呼欲绝.:绝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发,更加弥.天大罪: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满,整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弥补③莫⎩⎪⎨⎪⎧ 莫.春者:同“暮”,晚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表否定,不莫.须有:表测度,或许 ④疾⎩⎪⎨⎪⎧ 伯牛有疾.:一般的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忧,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⑤也⎩⎪⎨⎪⎧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吾与点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陈胜者,阳城人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安求其能千里也.: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3)词类活用①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 ②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③动.之斯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 ④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 ⑤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 ⑥噫!天丧.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4)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关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

今义:认为。

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②偃之言是也!③亡之,命矣夫!(2)主谓倒装句贤哉,回也!(3)宾语前置句①不吾知也!②求,尔何如?③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④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其何伤于日月乎?②仲尼岂贤于子乎?③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④吾无隐乎尔。

⑤当仁,不让于师。

⑥以吾一日长乎尔。

⑦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

⑨浴乎沂,风乎舞雩。

5.成语积累(1)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

诱,引导。

(2)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罢,停、歇。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有耐心,从不厌倦。

诲,教导。

(4)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5)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6.名言名句(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于”的常见用法。

(1)在,到,从①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②君子之至于斯也。

(《论语》)③汤有天下,选于众。

(《论语》)(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②其何伤于日月乎?(《论语》)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论语》)(5)被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三国志》)②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②仲尼岂贤于子乎?(《论语》)(8)“见……于”,表被动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2.句段赏析(1)叔孙武孙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赏析叔孙武叔诽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诽谤的。

他人的才德好比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好比)太阳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人纵使想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这则是子路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话。

通过子路之口赞美了孔子出类拔萃的才能。

子路对孔子十分尊重,当自己的老师受到别人无端诬蔑时,学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奋起维护老师的名声。

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学生也要尊重、爱戴自己的老师。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赏析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

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更加高远的境界。

这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也正是孔子所追求的太平社会的缩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

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

3.精读深思(1)子贡反驳陈子禽时说道:“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请辨析子贡这句话所针对的对象是谁。

答案子贡的这句话说的是陈子禽。

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怒的成分。

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慧。

子贡认为子禽的这句话属于后者。

他认为子禽这样说是不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警告之语。

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

(2)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答案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当众弟子谈完自己的理想时,孔子说:“吾与点也!”那么请问,曾皙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孔子的赞同呢?答案当曾皙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现出了曾皙仁爱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

而孔子是主张“仁”“恕”的,当曾皙的这番描述结束时,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然就引起了赞同,所以才有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

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

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

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诽谤的。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人的才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是无法超越的。

人纵使想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日月又有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啊,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

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师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我的)老得邦家者,所谓师如果被封为诸侯或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立之斯立,道之斯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行,绥之斯来,动之斯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协力。

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悲哀。

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颜渊感叹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高,钻之弥坚。

瞻之望越觉得它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它坚实。

看着它好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像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人,博我以文,约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