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的经典事例
满招损谦受益的名人例子

满招损谦受益的名人例子
自古以来,满招损,谦受益的思想就深入人心,在历史上有许多
著名的人物恪守“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则,并受益良多。
其中,我
国历史上有三位名人在这一道理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首先,孟子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人物。
孟子曾说过:“当仁不让,施之以恭,和之以谦,毋失其正。
”他主张,应当以满招损之心,对待别人,绝不让步,而自己应处之恭敬,留有余地,尊重别人,不
试图抢占。
自古以来,孟字无不具备满招损,谦受益的根基。
其次,孔子也是受到尊敬的满招损谦受益的楷模。
孔子曾经说过:“不以己度人,不以人度己。
”孔子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无论接受或
拒绝,都不要过分自大,应保持谦虚的态度。
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
要有自我尊重的境界。
最后,苏东坡也是一位传世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大师。
他曾写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谦受益,实践之道。
”苏东坡强调要学会遗
忘前事,立志做一名为人师表的人,享受受益而不趋炎附势,勤勉而
勇于实践。
可见,他也是一位恪守诚信,满招损,谦受益的大师。
由上可见,孟子、孔子和苏东坡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满招损,
谦受益的大师,他们尊重别人,绝不自大,谦虚好学,保留余地,享
受受益,这种态度值得我们们学习。
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与西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义理相通。
“当仁不让,吾何辞哉”,敢承担,不推辞。
这道理讲起来好听,但做起来往往荒腔走板,变作了文人空自许。
民国学者黄侃一生颇多自许,好臧否人物而少许可者。
黄侃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学校规定师生均须佩戴识别证,否则不得入校。
某日,他到校上课,新来的校警不认识他,拒绝他入校。
黄说:“我是黄季刚(黄侃字季刚)教授,来上课的。
”校警指着自己的识别证说:“你又不戴识别证,我怎么知道你是教授呢?”黄大怒,把皮包和讲义塞给校警,说道:“你有识别证,那你去上课吧!”校警当然不敢在黄侃面前“当仁不让”,但有人敢。
中央大学校长为款待黄侃,特置一小沙发在教授休息室。
其他教授多有耳闻,皆视而不见。
某日,词曲家吴梅课毕来休息室,见此沙发空着,便坐下。
黄侃也刚好课毕走进来,一见吴梅坐上了小沙发,大怒:“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款款答曰:“我凭词曲坐在这里。
” 诗人孙大雨曾以韵文翻译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颇瞧不起其他新诗人。
在武汉大学外文系任教时,兴之所至,先在黑板上抄一段闻一多的诗,连呼“狗屁”;再抄一段徐志摩的诗,连呼“狗屁”;最后抄一段自己的诗,击节称赞良久,才开始心满意足地讲课。
孔子曾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就是说,你要努力提高修养,立志学大道办大事,不要在一粥一饭之间谋生活。
后世儒者,也都以君子儒自勉。
现代大儒熊十力一生践行君子儒,但熊氏也深知自己性情峻切,口无遮拦,缺少一份儒者的典雅,说自己“求人也殷,责人也切,而原人、容人、因势顺诱之荃,确无所有”。
但“检讨”归“检讨”,他决计不去改正。
牟宗三回忆初见其师熊十力的情形:“……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气瑟缩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
……忽然听见他老先生把桌子一拍,很严肃地叫了起来:‘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
当仁不让于师写作文

当仁不让于师写作文子曰:“当仁①,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作为所处时代具有前瞻眼光和宏观视野的思想家,孔子已经开始自觉地关注一些终极性的规定。
这些规定,一方面包含彼岸层面的超越性主宰者:“天”、“鬼神”;一方面包含现实层面求真善行的价值指向:“仁”、“义”、“圣”。
孔子剥夺这些终极性规定至上的权威,并使它们沦为充裕价值的源泉。
他教导学生首先要实现这种终极性规定在自己内心世界的牢固确立,这也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先立乎其大者”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义,在孔子那里既是德性的显现,又是价值性的规定。
人现实生活中理所当然地必须奠定“义”的至上性地位,无论直面任何事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考量其当义是否。
在这个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当仁,不想于师”(《论语卫灵公》)的了不起命题。
在价值层面,仁与义是二而一的,是真与善的展现。
既然是最高的价值目标,那么在仁与义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追求仁,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孔子引导学生以期仁义求真为重,建议学生在价值不为面前维持冷静,不容因师生私人情面而暂停如海与真理的执著崇尚。
对一生崇尚“克己复礼”的孔子来说,能够讲出这样的话着实难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做为了不起教育思想家所具备的包容心态。
其实对真善的态度问题就是对自身的定位问题,亦即在真善与学生之间对自己角色如何设置的问题。
现实中有些老师常常自以为把持住了真理,把自己的话看成真理的展现形式,当自己的看法和学生的观点发生对立冲突时不是首先反观自己,而是不假思索地将学生的观点加以彻底否定,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扼杀学生思辨与创造的积极性。
学生首先必须同时实现这种终极性规定在自己内心世界的牢固确立,这也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先立乎其大者”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义,在孔子那里既是德性的显现,又是价值性的规定。
人现实生活中理所当然地要确立“义”的至上性地位,无论面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首先考虑其当义与否。
与”当仁不让”有关的名人或历史事件有哪些?

与”当仁不让”有关的名人或历史事件有哪些?一、诸葛亮:“当仁不让”的智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重要谋士。
他被誉为“卧龙先生”、“卧龙诸葛”,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才能,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赏的名人。
诸葛亮在刘备初登江山时,曾经与其它谋士周瑜一同争夺荆州的主导权,面对诸葛亮挤掉自己的行为,周瑜表示:“吾之心志虽愚,当愿时时效尤,当效良臣。
”他在面对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位。
这一“当仁不让”的表现,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屈原:“当仁不让”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辞章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珍宝,被尊称为“楚辞之祖”。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在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时候,楚国面临着强大的对手秦国的侵略威胁。
当秦国的君主嬴政向楚国的时候,曾经对他说:“楚之小子,何敢竞伍?”屈原并没有向秦国屈服,而是坚定地表示:“当仁不让,愿以身殉国。
”他用自己的忠诚和热爱国家的精神,表达了对楚国的忠诚,并且最终选择了自杀,显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三、郑成功:意志坚定的“当仁不让”者郑成功,明末清初时期的名将,其父郑芝龙是荷兰殖民时期驻高卧牛山要害望夫山的第一任岛主。
郑成功在抵抗殖民势力的过程中,从未退缩过。
他在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坚定地将其视为“家邦”,并且发动了长达20余年的武装斗争,最后成功收复台湾。
在与荷兰殖民势力的抗争中,郑成功展现了与“当仁不让”精神不谋而合的决心和勇气,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鲁迅:“当仁不让”的艰难抉择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境界。
鲁迅在面临当时社会动荡和外侮侵略的时候,他倍感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在1936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八路军与国军在防线上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鲁迅意识到抗日意义重大,积极捐款支持抗日战争,但他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人当面讥笑他:“你有这么多的钱?”面对困难,鲁迅毅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表示:“当仁不让。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片段赏析

或者家长 的观 点存在偏 差 时 , 一 定要 勇敢且 礼貌地 提 出来 , 因为真理 面前 , 人
人平等 。
l
重 自己 的 老 师 , 但 我 更 热 爱 真理 。 正 是 抱 着 这 样 的想 法 , 亚 里 士 多德 最 终 成 为
了著名 的哲学家 、 逻 辑学 家和科学 家 。
无论是孔子 的
当仁 “ ,
不让于师”
, 还 是 亚 里 士 多德 的 “ 吾 爱吾 师 , 吾 更
爱真理 ” , 都是 在 告 诉 我 们坚 持真 理 的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同学 们 , 当你认 为老师
谁都不谦让 !
他不 慌 不 忙 地 说 : “ 请 大家看 看 窗外那棵大树 吧 ! 树上 的花儿凋谢时 , 有些 花瓣 被 门窗帘子 带动 , 吹到大厅 堂屋里 , 飘 落在席子上 、 坐垫 上 。 也 有些 花瓣 被篱笆短 墙挡住 , 飘 进茅厕 , 掉进粪坑 。 这完全是偶然 的 , 根本不 是谁事先安 排好 的。 ”
句名言 :
当仁 “ ,
不让于
老师交
范
理 , 以 宣 扬 “ 无 神论 ” 为 己 任 。 与 范 缜 同 时 代 的竟 陵 王 萧子 良是 皇 帝 的二 儿
子 , 很 有权 势 , 他 对 范缜 的 “ 无 神论 ” 很 反 感 , 想找个 机 会让 他难堪 。
一 天 , 范缜接 到 萧子 良的邀 请 , 去 他 家做 客 。 范 缜刚坐 下 , 萧子 良就 开 口
《话 语 》
:
,
不让于师。 ”
译文 : 孔子说:
“ 面对仁德 , 就算是老师 , 也不应 该谦让 。 ”
赏析 :
众 所 周 知 , 孑L子 是 著 名 的 大 教 育 家 , 他 特 别 重 视 师 生 关 系 的和 谐 , 强 调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的启示作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的启示作文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
”这句话挺有嚼劲的。
在我们平常
的日子里,有时候得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那原则跟老师、长辈教
的不一样。
仁嘛,说白了就是心底里那点善良和正直。
有时候,老师讲的
道理咱都懂,但得看看实际情况。
如果那事儿跟咱的良心过不去,
那咱可就得想想了,是不是得照着自己的心走,而不是跟着别人走。
话说回来,咱得尊重老师,这点没错。
老师毕竟教咱们那么多
东西,咱们得感恩。
但感恩归感恩,原则归原则。
如果老师说的跟
咱心里想的不一样,咱也不能盲目地跟着老师走。
“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硬,但仔细想想,其实
挺有道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咱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一边是老师、长辈的教诲,一边是自己心里的那份坚持。
这时候,咱得好好
琢磨琢磨,看看哪个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自己的良心。
所以啊,咱们得记住这句话,得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跟风。
当然,尊重老师、长辈这点永远都不能变。
但尊重不等于盲目服从,
咱们得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这样,咱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当仁不让于师高中作文

当仁不让于师高中作文
《当仁不让于师》
咱就说,在高中的生活里呀,那可真是有很多有趣的事儿。
就拿那次上数学课来说吧,我们的数学老师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知识渊博得很呐。
那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然后就问:“谁来试试呀?”班里一下子就安静得好像掉根针都能听见。
我当时心里就琢磨着,这题也太难了吧,谁能做得出来呀。
可就在这时,我同桌那个家伙,平时看着不咋起眼,居然一下子就举起了手。
嘿,我当时就傻眼了,心说这家伙啥时候这么厉害了。
老师就让他上去做题,只见他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就开始写。
我在下面那是瞪大眼睛看着呀,心里还暗暗给他加油呢。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还真就一步一步地把那道题给解出来了,过程那叫一个详细,连老师都在旁边不住地点头呢。
等他做完回到座位,我就忍不住问他:“哇塞,你啥时候变得这么牛了呀?”他嘿嘿一笑说:“我昨晚自己研究了好久呢。
”
从那以后呀,我就觉得,咱可不能小瞧了身边的同学呀,说不定啥时候他们就会给你个大惊喜呢。
这不就是当仁不让于师嘛,咱同学也能很厉害呀!在高中,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每次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高中生活虽然有压力,但也有着这些小小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
嘿嘿,这就是我高中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现在想想还觉得挺有趣的呢。
当仁不让于师,谦让之智作文

当仁不让于师,谦让之智作文嘿,今天天气真好,感觉心情都跟着晴朗了。
你知道吗,我刚在超市碰到了一个超级搞笑的事。
有个人想买西瓜,结果拿起一个就问,“这西瓜甜不甜?”售货员直接回他,“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哈哈,我当时差点笑出声。
说起来,我最近在学习做烘焙,尝试做了个蛋糕,结果...嗯,有点翻车了。
不过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下次继续努力!
对了,你有没有听过那首新歌?简直太洗脑了,我都走在路上忍不住哼唱。
哎呀,我得赶紧走了,朋友约我去看电影。
听说是个大片,期待值满满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的经典事例
当仁不让于师是指在某一领域或专业中,一个人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至于可以与他人一起分享和教授。
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人也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他们仍然愿意向该人学习,并且不敢对其指手画脚。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事例,展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情况。
1. 传统文化领域:中国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造诣深厚,被尊为书法界的权威。
即使其他书法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在他面前,大家都会虚心请教,并且不敢轻易质疑他的创作和技艺。
2. 音乐领域: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
即使其他音乐家也有一定的才华,但在贝多芬面前,大家都会对他的指导和建议保持敬畏,不敢轻易挑战他的地位和权威。
3. 科学领域: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中的一代宗师,他的相对论理论被视为科学的里程碑。
即使其他物理学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爱因斯坦面前,大家都会虚心请教,不敢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或挑战。
4. 舞蹈领域:俄罗斯芭蕾舞蹈家梅娜吉·巴林什卡娃是芭蕾舞史上的传奇人物,她的舞姿和舞技备受赞赏。
即使其他舞者也有一定的舞技,但在巴林什卡娃面前,大家都会向她学习,并且不敢轻易对她
的舞姿和表演进行质疑。
5. 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
即使其他经济学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斯密面前,大家都会虚心请教,不敢轻易对他的理论提出异议。
6. 医学领域:帕斯卡尔·布里松是神经外科学界的权威,他在脑神经外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即使其他医生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在布里松面前,大家都会对他的治疗方案和技术保持敬畏,不敢轻易对他的决策提出质疑。
7. 体育领域:迈克尔·乔丹是篮球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篮球技术和领导力备受称赞。
即使其他篮球运动员也有一定的球技,但在乔丹面前,大家都会向他学习,并且不敢轻易挑战他的地位和威望。
8. 文学领域: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研究和演绎。
即使其他作家也有一定的文学才华,但在莎士比亚面前,大家都会虚心请教,不敢轻易对他的作品进行批评。
9. 艺术领域: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被视为艺术的典范。
即使其他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但在达·芬奇面前,大家都会对他的艺术造诣保持敬畏,不敢轻易质疑他的创作和技艺。
10. 历史领域: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家中的巨匠,他的《史记》被
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即使其他历史学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司马迁面前,大家都会虚心请教,不敢轻易对他的史书内容提出质疑。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展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情况。
在这些领域中,这些人都拥有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其他人愿意向他们学习,并且对他们的地位和权威保持敬畏。
这种情况下,当仁不让于师是一种尊重和学习的态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