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胸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合集下载

胸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胸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在CT上表现为支气管 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变形,可伴
随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肺结核
肺结核在CT上表现为肺部斑片状、 结节状或空洞状病灶,可伴有钙化、 卫星病灶等特征。
肺癌
肺癌在CT上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 边缘可呈分叶状或毛刺状,可伴随 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纵隔病变的鉴别诊断
限酒
饮酒过量会刺激肺部,增加患癌风险,建议适量 饮酒或不饮酒。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 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肺部疾病。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
通过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肺部病变,提高治愈率。
关注症状变化
留意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检查。
80%
纵隔淋巴结肿大
CT图像上表现为纵隔内淋巴结大 于1cm,可单发或多发,可伴有 淋巴结融合。
100%
胸腺瘤
CT图像上表现为前上纵隔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 匀。
80%
食管癌
CT图像上表现为食管管腔内肿块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可伴有 纵隔淋巴结转移。
胸膜病变的CT表现
胸腔积液
CT图像上表现为胸腔内液体密 度影,可伴有胸膜增厚。
胸部CT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 化,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胸部CT检查的基本原理
02
01
03
胸部CT检查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胸部进行断 层扫描,获取胸部各个层面的图像。
扫描过程中,X射线穿透胸部组织,不同组织对X射线 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在图像上形成密度差异。
通过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可以将多个层面的图像重建 为一个三维图像,以便更全面地观察胸部病变。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1肺胸膜下弧线影像(即胸膜下线征)是指在胸部CT上位于胸膜下1cm以内的,与胸膜平行的线形影像。

其厚1mm至5mm。

一般认为在石棉肺患者较多见,也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

有些作者对其病理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胸膜下线是伴有肺泡扁平和萎陷的早期纤维化,系周围肺不张致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经治疗可消失,是肺纤维化早期病变。

2血管集束征血管集束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肺结节周围一支或几支血管到达瘤体内或在瘤体边缘截断或穿过瘤体的现象。

其形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肺血管进入肿瘤内或穿过肿瘤;(2)肺血管受牵拉向病灶移位;(3)肺血管到达肿瘤的边缘截断。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组织向血管支气管鞘或小叶间隔生长,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牵拉临近血管向瘤体集中所致。

其中进肺门侧的血管束、支气管构成,血管壁多为扩张的小动脉,说明肺癌供血丰富;远肺门侧的血管束由扩张的小静脉组成,可能和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机制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肿瘤生成因子诱发肿瘤形成新生血管,尤其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活跃,常致使肿瘤供血的血管代偿性增粗,这些血管长扩张或伴有肿瘤细胞的支气管动脉鞘浸润或瘤栓形成。

这就意味着,肿瘤或结节周围血管是否增粗表明该病变的良恶性程度。

血管集束征的出现与肿瘤或结节的大小有关,小于1公分的病灶较少出现;腺癌出现的的几率较高,因为腺癌供血丰富,纤维化形成的更明显。

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支血管引向结节或肿瘤内,不只仅见于恶性结节,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炎性假瘤或错构瘤。

对于引向两性结节的这支血管可看作血管连接,而不是血管集束征。

多支血管引向病变即出现了血管集束征这在恶性肿瘤出现的机会较高。

此外,肺恶性结节累及静脉的机会更多,病灶不论大小,如果见到结节累及静脉,强烈提示恶性可能。

判断某支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主要根据其走形来判断,动脉主要和支气管伴行,静脉主要位于病灶的边缘绕行。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课件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课件
胸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
(一)阻塞性肺不张
1.右肺上叶不张 2.左肺上叶不张 3.右肺中叶不张 4.两肺下叶不张
(二)肺气肿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 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同时 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2.全小叶型肺气
(三)肺实变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 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 代。病变累及的范围可以是腺泡、小叶、 肺段或肺叶,也可以多个腺泡、小叶受累 而其间隔以正常的肺组织。
CT图像上可表现为腺泡结节影、片状 边缘模糊影、肺段或肺叶分布的均匀致密 影、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磨玻璃 样阴影以及在实变阴影中出现的空气支气 管征。
肺良性肿块的特点:
1、圆或椭圆形,少数有分叶,边缘锐利,无毛 刺,密度均匀;
2、肿块内出现爆玉米花样钙化或脂肪组织, 3、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CT值增加多在20HU以下; 4、肿块多在3cm以下; 5、肿块周围有卫星病灶; 6、近胸膜处有粘连带及胸膜增厚。
肺部恶性肿块的特点:
1、边缘有分叶或切迹; 2、周围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 3、近胸膜处可见脏层胸膜向肿块凹陷; 4、近肺门侧可见紊乱聚拢的血管纹理影; 5、支气管直达肿块边缘呈截断或管壁增厚、变窄; 6、纵隔淋巴结增大,通常超过10—15mm; 7、侵犯胸壁软组织或破坏肋骨,邻近纵隔肿块可
直接侵人纵隔内; 8、偏心空洞,内缘不整齐并有壁结节; 9、肿块内可有1—2mm的小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1、肺内孤立结节 2、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多在1cm以下 3、大片肺炎样实变影
六、纵隔肿瘤
1、前纵隔肿瘤:胸腺瘤、畸胎瘤及胸 内甲状腺肿
2、中纵隔肿瘤:恶性淋巴瘤、支气管 囊肿

常见胸部CT征象

常见胸部CT征象
肺实变: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
细胞替代的状态。 CT表现: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界 多不清楚,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楚;透过其 中不能见到肺纹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结核、肺创伤、 肺不张、肺肿瘤。
CT征象四:肺实变影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肺内孤立性结节:肺实质内一个不伴有肺门或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七:血管造影征
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 前可见病变以肺叶,肺段分 布,呈楔形的实变,病变尖 端指向肺门;外围与胸膜相 连,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平 直,也可以稍外凸或内凹, 无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
CT征象十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恶性肿瘤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10mm周围型肺癌绝大多数没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10mm以上的周围型肺癌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机会增加。 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增高。 支气管集束征在瘤体的4个象限均可以出现,但以肺门和外周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空泡征为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大小多为2-3mm,1个或多 个,CT扫描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边缘光滑。
病理基础:空泡征是未闭塞的小支气管或肺泡,主要原因
同支气管空气征一样,为癌细胞呈伏璧生长,部分肺泡腔和 细支气管未被肿瘤组织填充,再加上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或瘢 痕组织的牵拉而扩张,常常为气肿状态 空泡征多见于腺癌,尤其是肺泡癌。

胸部检查基本病变影像诊断

胸部检查基本病变影像诊断
为多发性斑片状致密影。
③盘状不张:
为膈肌上方横行条状致密影。
患侧肋间隙变窄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纵隔向患侧移位
一侧性肺不张
一侧性肺不张CT
不张肺叶均匀致密 叶间裂移向不张肺叶
右上叶肺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二)肺实变
1 . 渗出:
是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
【 X线表现】
(1)形态:云絮状阴影 (2)密度:中等,均匀 (3)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
先天性肺囊肿的囊壁多较薄且较均匀,在1mm左右。 肺大泡的壁更薄,不到1mm,厚度均匀。
厚壁空洞- 肺脓肿
肺大泡
厚壁空洞 肺癌
厚壁空洞 肺癌
无壁空洞 (干酪性肺炎)
渗出 空洞
厚壁空洞 (急性肺脓肿)
厚壁空洞 (周围性肺癌)
肺脓肿厚壁空洞
肺大泡
(四)结节与肿块
【病理】直径≤3cm称结节,>3cm为肿块 【常见病】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转移瘤
常 见 病:
慢支、尘肺、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肺水肿
(五)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CT表现
高分辨力CT可以发现早期轻微肺纤维化,显示小叶间隔 增厚等微细改变,对肺间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的线状影,长lcm~2cm ,病变明显时可呈多角形的网状影。 肺纤维化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影,长2cm一5cm, 称为胸膜下线。 肺纤维化后期可见蜂窝状影。
(1)一侧性肺不张 【 X线表现】
①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② 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膈肌升高 ③ 患侧胸廓及肋间隙变窄 ④ 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 . 阻塞性肺不张
(1)一侧性肺不张
【 CT表现】
①不张肺叶缩小,呈边缘锐利的软组织密度结构 ②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③常可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胸壁的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对疼痛和温度等刺激敏感。
胸膜
胸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两 者之间形成胸膜腔,内有少量 浆液润滑,使得呼吸时胸膜可
以相互滑动。
脏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壁 胸膜则紧贴肋骨、胸骨和膈
肌表面。
正常状态下,胸膜腔内没有气 体或液体,因此CT影像学上表
现为无气透明区。
纵隔
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的区域,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如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 等。
肿瘤病变
总结词
肿瘤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节或肿块,密度 不均,边缘清晰或模糊。
详细描述
肿瘤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则生长 迅速,边界模糊,有时还会侵犯周围组织。CT影像上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 态、密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等。
04
胸肺部常见病变的CT影像学 表现
炎症病变
总结词
炎症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有时还伴有 胸腔积液。
详细描述
炎症病变通常由感染、外伤或免疫系统疾病引起,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不均的 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会伴有胸腔积液。随着炎症的消退,这些阴影通常 会逐渐消失。
肺段的异常表现可能与肺部疾病有关, 如肺炎、肺癌等。
每个肺段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位置,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各肺段 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
肺小叶
肺小叶是肺的基本组成单位,呈 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
每个肺小叶由3-5个肺泡组成, 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肺 小叶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无异
常密度影。

胸部常见CT征象表现整理篇

胸部常见CT征象表现整理篇

11、彗星尾征: 在胸部主要指由胸膜下肿块延伸至同侧肺门 的线条状影。这种征象的形成,是由于当扭 曲的血管、支气管走行至形似肿块的球形肺 不张邻近区域时,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进 入肿块,形成像彗星尾样的征象。该征像是 球形肺不张的典型征象。球形肺不张形成的 机制,可能是刺激性的局限性胸膜炎,也有 人认为是胸腔积液导致邻近的肺不张。球形 肺不张的X线表现主要为胸膜下圆形或卵圆 形,直径2.5~8.0cm,病灶与胸膜呈锐角, 常不与膈面相连,相邻胸膜常见增厚,多为 单发,偶见多发,多位于下叶,也可位于上 叶。累及的肺叶体积常常缩小,其间可见支 气管充气征。CT表现为肿块直径4~7公分, 位于肺外周;肿块周边密度较高,中心可见 充气支气管;肿块与胸膜成锐角;常出现胸 膜瘢痕和胸膜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 进入肿块内;至少有两处边缘锐利;血管束 进入的一侧边缘较模糊。
“碎石路征”CPA 可见于肺部多种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炎型肺泡癌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外源性脂类肺炎 HRCT 诊断标准: 1.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 2.网熟悉的名词了,这一征象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也主要见于早期 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 如肺泡、扩展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 粘液的腺腔结构以及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间隙。此外上包括 未被肿瘤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及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此 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也可见于鳞癌。肺窗下观 察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灶,纵隔窗为小泡状透亮影。 空泡征虽然是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在这里还是要重复叙述,目 的有三:第一、进一步了解该征的病理基础;第二、搞清楚空 泡征和空洞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差别。病理基础上边已经简单谈 及,那么空泡征和空洞的区别是什么?按照空泡征的定义,病 灶直径5mm以内,大于5mm考虑是空洞,反之就是空泡征。 支气管充气征是见于连续多个层面,直达结节外援缘。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

血管集束征
血管集束征
边缘毛糙:可见细短 毛刺、棘状突起或锯 齿状改变。此为肺癌 的常见征像,这些表 现是由于肿瘤间质, 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 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 致。
毛刺
细支气管充气征:呈 细条状,直径约1mm 的空气密度影,或呈 小泡状(直径<1mm =的空气密度影,见 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 面上,病理上为扩张 的细支气管。见于细 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
支气管管征与空泡征
1、支气管管征:肿瘤包绕细小支气管。 2、空泡征:肿瘤包绕肺泡。 3、断层图像容易混淆二者。
支气管管征
空泡征
空泡征
支气管截断征
调整角度显示气管截断
支气管截断征
关于空洞
以下表现要注意是否为肿瘤: 1、厚壁偏心空洞; 2、空洞内壁不光整; 3、空洞壁凹凸不平; 4、即使薄壁,有以上2、3条表现者。
球形肺炎
08-11-14
08-11-18 四天后
中心型肺癌
• 肿块 • 支气管改变 • 包绕、狭窄、闭塞 • 周围改变 • 血管受侵、远端阻塞性渗出、不张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闭塞肺不张
胸部CT征象的观察与分析
坠积效应
肺实变
肺实变
陈旧性感染
钙化
肺癌的增强特点可归纳 为①增强幅度大,超过2 0HU;②时间密度曲线 上升速度快;③血流灌 注高;④85%病人最终 为均质性强化。这些特 点与肺癌的新生小血管 多及其结构特点有关, 与肿瘤的组织代谢旺盛 有关。
肺癌的强化
• 强化形式
均质 不均质 环状
• 强化程度
轻、中、重 不强化
均 质 强 化
刘大亮,马大庆,陈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4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粟 粒 性 肺 结 核
(肺结核 - 支播粟粒型 – F 29)
转移瘤 多发结节影
焊工肺
肺泡癌 粟粒型 F 60
肺泡癌
肺泡癌 粟粒型
金葡菌肺炎
肺泡型弥漫性病变
• 定义:肺泡腔的病变表现为肺密度增加, 其原因是远侧气腔内的气体被液体、细胞 成分或这些物质的组合所取代。
• 关键是肺实质保持完整,肺泡壁无破坏。 • 肺泡型引起肺密度增加可以是磨玻璃样与
通常代表水肿与出血。
毛刺征
分叶
空泡征
晕征
•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钙化、脂肪密 度、空洞,支气管征。
• 1、钙化: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可以中心 性或偏心性,中心性多系结核性良性病变。 错构瘤常为爆米花样。
• 2、脂肪密度:见于错构瘤、脂肪瘤 • 3、空洞:一般将结节内直径大于5mm的空
气密度影称为空洞。
HRCT:胸膜下 0.5 - 1 cm 处弧线影、长 2 - 10 cm
石棉肺 — HRCT
假坠积症 坠积症
HRCT
• 蜂窝影像
• 小叶中央或小叶核心异常:间质增厚、细 支气管扩张和树芽征(Tree - in – bud)
树芽征病理学:细支气管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HRCT:肺外围呈小分叉状或树芽状高密度影
• 4、空泡征:为小泡状空气样低密度影,大 小不超过5mm.
• 5、支气管充气征:为病灶内细条状空气密 度影,为病灶内扩张的细支气管影。
• 6、磨玻璃样密度:整个结节或结节之部分 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但它不掩盖肺 血管纹理。次征仅见于肺泡癌。
错构瘤(钙化)
结核空洞
空泡征
支气管充气征
磨玻璃样密度
• 随着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很多恶性肿 瘤在很早期就被检出
• 形态:在影像学诊断中经常出现用以下描 述征象
• 1.分叶征:浅分叶、深分叶 • 2.毛刺征:结节边缘的小刺状突起,有长毛
刺、短毛刺,可呈细线状,毛刷状。
• 3.空泡征: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 • 4.晕征:结节周围环绕环形的磨玻璃样密度,
• 结节邻近结构改变: • 1、血管集束征:恶性结节阳性率较高 • 2、胸膜凹陷征:多见于恶性结节,良性肿
瘤和慢性炎症或炎性肉芽肿有时也可出现 类似胸膜凹陷征的表现。
• 3、结节胸膜侧阴影:为细支气管阻塞表现, 多见于小肺癌。
• 4、卫星灶:主要见于结核。
血管集束征
肺低分化鳞癌: 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
结节胸膜侧阴影灶
肺结核:卫星灶
• 病变强化表现: • 1、增强幅度:
明显强化:CT净增值大于20Hu 中等强化:CT净增值10-20Hu 轻度强化:CT净增值小于10Hu 不强化 :不增加或CT净增值小于5Hu
• 2、增强方式: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 形强化。
• 3、TDC曲线:平坦型、缓升缓降型、速升 速降型、升高后持续平台型。
• 一般CT征象:CT上可见到X线上所不能见 到的征象,如叶间裂移位、血管和支气管 聚集等。
• 1、直接征象:叶间裂移位、血管和支气管 聚集等。
• 2、间接征象:纵隔与肺门移位、代偿性肺 气肿、胸廓塌陷、膈肌抬高等。
中叶综合征
右肺上叶不张
间质型弥漫性病变
• 定义:主要侵犯肺间质。病理上肺的间质 纤维网架由于细胞或其他物质的浸润、液 体积聚、肉芽肿形成以及纤维化而增厚, 产生线网状与结节状致密影。
小叶核心增厚 病理 & HRCT ————————————————
病理学:水肿、肿瘤、纤维化、细胞浸润等 HRCT:肺动脉、细支气管增粗,点状 或 分叉状
中央间质增厚 病理 & HRCT ——————————————————
病理学:炎症、纤维化、肿瘤、肉芽肿 HRCT:界面征、袖口征、印戒征等
• 4、灌注参数:BV、BF、MTT、PS
空洞与空腔
• 空洞:当肺组织发生坏死或液化后经支气 管排出,因空气充满腔内形成空洞。
•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 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等。
• 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 织、肿瘤组织所形成。
• 可见于结核、肺脓肿、肺癌、真菌病及韦 氏肉芽肿等。以结核、肺脓肿、肺癌多见。
肺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2009级影像专业实习生讲义 宁夏人民医院放射科 杨利莉 主治医师
肺部基本病变分类
• 根据肺部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分为以下4种基 本病变: 1.结节或肿块病变 2.空洞及空腔 3.肺不张 4.弥漫性病变:弥漫性间质病变与弥漫性 肺泡性病变、弥漫性肺密度减低
一、结节或肿块病变
• 在任何患者中其X线胸片或CT上显示单个 圆形或卵圆形肺实质性病变称为孤立性结 节或肿块。
•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薄壁空洞、厚 壁空洞。
癌性空洞
肺癌厚壁空洞
肺结核空洞
肺大疱
肺不张
• 定义:指由于某些原因致肺泡内无空气, 肺泡壁相互贴近呈萎缩状态,体积变小。 若有少量气体,则称为不全性不张或肺膨 胀不全。
• 根据病因可分为:由支气管管腔闭塞所致 肺不张称阻塞性肺不张;压迫所致—压迫 性肺不张;牵拉所致—牵拉性肺不张。根 据范围可分为节段性、叶性肺不张、全肺 不张。
• 界面征:充气的肺实质与支气管、血管或 脏层胸膜面之间的界面不规则称为界面征。
• 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间隔增厚
• 肺实质索带
癌性淋巴管炎
• 胸膜下间质增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小叶内间质增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胸膜下曲线影(subpleural line)
病理学:细支周围纤维化、肺泡萎陷
• 一般将直径小于3cm者称为结节,直径大于 3cm者称为肿块。
• 包括良恶性肿瘤,炎性假瘤,球形肺炎, 机化性肺炎,真菌感染,细支气管囊肿, 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球形病变大小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指 标。病变越小,良性概率越高,反之,病 变越大,恶性概率越高。
• 小结节病灶:
• 肺内弥漫分布的3cm以下的圆形或类圆形致 密影。Honda将1.5mm以下称微结节,1.63mm小结节,3.1-10mm结节,1-2cmm中 结节,2.1-3cm大结节
• 现一般把<1cm称小结节,<7mm为微结节
分布广泛、难以计数的1-3mm称微小结节
(肺结核 --- 粟粒型 F/23 中毒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