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教案(课堂讲解)
动物学实验课设计

04
动物学实验项目设计
昆虫标本采集与鉴定
昆虫采集
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如网兜、吸虫管等,在昆虫活动频 繁的区域进行采集。注意采集时保持昆虫完整性,避免损 坏。
标本制作
将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整理、清洁,使用合适的昆虫针进行 固定,制作成标本。注意标本的标签应包含昆虫名称、采 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昆虫鉴定
动物行为与生态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理解动物行为与环境 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03
实验方法与技能
观察与记录方法
观察法
01
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形态、生态等特征,收集第一手资
料。
记录法
02
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文字描述、绘图、拍照、录像等多种
方式。
实验对照组设计
03
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动物行为或生理变化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如体色、体型、触角、足等,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或专业数据库进行鉴定。注意鉴定过程 中要保持客观、准确。
鱼类形态观察与测量
01
鱼类获取
选择合适的鱼类样本,可以是养殖鱼类或野生鱼类。注意获取时应尽量
减少对鱼类的伤害。
02
形态观察
观察鱼类的体型、体色、鳞片排列、鳍的形状和数量等形态特征。可以
。
实验操作规范
1 2
动物抓取与固定
掌握正确的动物抓取方法,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 的稳定性。
实验器械使用
熟悉各种实验器械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解剖 刀、注射器等,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动物福利保障
遵守动物福利原则,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不适 ;实验结束后,对动物进行妥善处理。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掌握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无脊椎动物实验的操作技巧;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使用放大镜观察、解剖工具的使用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4. 学生汇报:每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无脊椎动物特征。
三、教学评价2. 学生汇报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理论知识测试:评价学生对无脊椎动物分类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无脊椎动物标本、放大镜、解剖工具等;2. 教学课件:无脊椎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操作步骤;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规定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5.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无脊椎动物,记录其特征,并绘制一幅无脊椎动物的图画。
2. 课后探究: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否掌握到位;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 学生汇报是否流畅,团队合作是否默契;4. 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高中生物动物教案

高中生物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和特征3.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不同类型的动物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无细胞壁、异养生物、有运动能力、有神经系统等2.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教学准备:1. PPT2.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3. 实验用具:显微镜、玻片、标本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共同特征2. 讲解: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3.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动物标本或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并讨论它们的分类和特征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探讨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我们理解动物世界的重要性教学评估:1. 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描述他们对观察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和发现扩展活动:1. 课外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外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标本展示:组织学生自行收集并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标本,让更多同学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探索欲望?2.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分类识别?3. 学生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是否能够做出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2. 定期进行学生知识检测,检查学生对动物分类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动物科学教案6篇

动物科学教案6篇动物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2、对探究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怀、爱惜动物。
活动预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
活动过程冬天你会怎么过?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严寒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小朋友们真会想办法,严寒的冬天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袜子,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
还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调、炉火、取温器取暖。
还可以通过做各种运动来增加热量,增加反抗力。
从而使自己更不会那么冷。
那小动物们是怎么来过冬的呢?动物怎么过冬?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
森林里的动物要预备过冬。
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叙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马上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幼儿自由猜猜各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2、依据幼儿的答复,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温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
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温和的外套。
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
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适服睡大觉。
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
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预备,好吗?动物们确定会很快乐地告知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方法。
仿照动物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隐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答复:“我是松鼠,冬天到了我要找好多食物存起来”“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
”“我是蛇,我住在洞里。
”“我是狮子,冬天到了我要换掉一皮毛”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详细又清楚。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教案

一、教案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和伦理意识。
四、教学内容:1.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对实验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别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等。
2. 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四、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包括舒适度、疼痛管理、心理健康等。
2. 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和伦理原则。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验动物福利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增强伦理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六、教案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熟练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和伦理意识。
九、教学内容:1.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
十、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认识。
动物学实验模块教案

• 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也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体 形相似,两侧对称,有分节现象,神经系统也 很相似。
• 一些无脊椎动物类群的进化到目前为止, 还很不清楚。 • 它们在动物界的进化位置及其亲缘关系 还难以确定,争论颇多。
•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双胚层的。 • 它们类似于现代的海绵动物(也称多孔动物)和腔肠
动物。
• 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具有内外两胚层: • 内胚层是由囊胚细胞内陷或移入而成。
• 内胚层中的腔称为原肠腔。
• 海绵动物的原肠腔不具有消化能力,只有细胞内消化, 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枝,不再进化发展成其 他高等的三胚层动物,因此海绵动物被称为侧生动物, 并与其他后生动物相区别。
动物生物学实验(形态解剖)教案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对称类型
对称类型反映了动物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1. 非对称型 • • 即无法切割这些动物以得到相似的两部分,如一些海绵动物和蜗牛。 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片面切割都可得到相似的两部分。如许多海绵、水 螅、海胆。其中一部分动物四双辐射对称型,其身体的某些部分是单一 或成对的,这类动物趋向于固着生活或行动缓慢。 只有正中矢状切面能得到两个相似的部分。绝大多数能主动运动的动物 属于此类。 2. 辐射对称型
2.原始两侧对称动物和腔肠动物
• 可能有共同的远祖——浮浪幼虫状祖先。
• 由原始两侧对称动物再演化成为两条主枝,即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 3.原口动物
• 指胚胎发育中,胚胎的原口后来发展成为成体
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 包括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4.后口动物
动物科学教案6篇

动物科学教案6篇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创新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动物科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动物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各种"动物之最",了解一些动物的各种特征,积累相关经验。
2、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产生保护小动物的欲望。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之最"表格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1)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
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2)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究竟有多高吗?(3)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呢?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而非洲象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4、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它的头小身子大,不会飞但是跑得很快。
动物科学教案范文

动物科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2.动物科学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书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飞行?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冬眠?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讲授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5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解释动物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范围和意义;3.介绍动物科学常见的研究方向,如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动物保护学等。
第三步: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享PPT,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进化论、自然选择、遗传学等;2.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科学的原理。
第四步:介绍动物科学的方法(20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2.解释这些方法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探究实践能力培养(25分钟)1.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科学研究方向;2.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方向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实地调查,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3.分享小实验或实地调查的设计,让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讨论;4.带领学生总结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动物科学研究。
第六步:小结与课堂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动物科学的小研究报告;3.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动物科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室规则(一)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四)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整洁。
(六)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
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教师报告。
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一)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实验室。
(二)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三)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工具。
(四)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工作。
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实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五)在生物学实验中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它只是观察的记录。
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精确。
一般绘图的时间应占实验时间的一小半左右。
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四、绘图注意事项(一)绘制科学的图应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地观察标本。
(二)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纸面力求整洁。
(三)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楚。
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上绘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的空地。
(四)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方便展现出图中要求表示的各部分。
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短,按照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用铅笔先轻轻描在纸上。
(五)先用软铅笔(HB)把整体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画出,如标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就很容易把两部分画得相称。
(六)根据草图添绘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最后用硬铅笔(2H或3H)以清晰的笔画绘出全图,点线不要重复描绘。
(七)绘图纸上所有的字都必须用硬铅笔以楷书写出。
图上的注字应横写,并且最好在两侧排成竖行,上下尽可能平齐。
注字引线尽量水平拉出。
图的标题应写在该图的下面中央。
在纸的上面当中写出本实验的题目,并在纸的右上角写学生姓名、座号及实验日期。
(八)所有的图都要注释完全。
五、实验报告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指导中的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二)实验报告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不宜太密,两行之间应留适当空隙,以便教师修改。
每次实验报告及笔记均另起一页,并写上实验指导的号数及题目。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
(二)通过字母片和粉蝶鳞片的观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三)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学生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字母片、50%酒精、粉蝶、毛笔。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细胞、组织以及原生动物等必需的仪器,由于显微镜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此仍以简单的单筒目镜和双筒目镜进行讲解。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必须按实验指导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
切不可脱离实验指导,擅自扭动各部件,以免损坏仪器。
使用显微镜作一般观察主要是学会调光线、调集点。
作显微照相时,还必须调中心(调聚光器中心)。
使用高倍镜时,一定要从低倍镜开始。
用油镜时要从40X的物镜开始。
将要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正中央。
在高倍镜下只能用细调焦器调焦点,不能用粗调焦器。
要开大光阑。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中部有一弯曲的柄,称镜臂,基部为镜座。
用右手握紧镜臂,将其自镜箱(或镜柜)中取出,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轻放于桌上,观察各部分构造。
镜座上的短柱叫镜柱。
镜座与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在较新的显微镜无此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在90’角范围内随意倾斜成任何角度。
在镜臂基部有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平台,是载物台(或称镜台)。
台的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
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现代的显微镜具镜台X-Y驱动器,用以固定和移动玻片标本。
在圆孔的下面,有由一片或数片透镜所组成的聚光器,有集射光线于物体的作用。
聚光器附有一组由金属片组成的可变光阑,其侧面伸出一杠杆,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
光阑开大则光线较强,适于观察色深的物体;光阑缩小则光线较弱,适于观察透明(或无色)的物体。
在聚光器下方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至聚光器。
此镜一面平,一面凹。
凹面具有较强的互光性,多用于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即可。
内光源显微镜的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在镜座右侧有光源按钮,此按钮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在载物台的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的圆筒称为镜筒,其上下两端附有镜头。
两目镜筒之间的距离,可按观察者双目的距离调节。
镜筒上端有接目镜(或称目镜),可从镜筒内抽出。
接目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在镜筒下端有可旋转的圆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旋转器内。
转动旋转器可换用接物镜。
在镜臂上有两组螺旋。
大的叫粗调焦器,小的叫细调焦器。
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调焦;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慢,用于高倍镜调焦:接物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较短的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10X);较长的是高倍,一般放大40倍(40X)。
、油物镜放大100倍(100X)。
接目镜也有高低倍之分,较长的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使用5X接目镜与10X接物镜,则总放大倍数是50倍。
使用10X接目镜与40X接物镜。
则总放大倍数是400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镜臂向着自己(现代显微镜使镜臂反向对着自己),摆好显微镜。
转动粗调焦器,把镜筒向上提起。
转动旋转器,使低倍接物镜对准载物台的圆孔。
二者相距约2cm左右,两眼对着双筒接目镜观察(如为单筒目镜,则两眼睁开用左眼看)。
打开可变光阑,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它正对着光源,但不可对直射的阳光:当视野(即从镜内看到的圆形部分)呈现一片均匀的白色时即可。
如为内光源显微镜.打开光源按钮,向前向后移动按钮,调节光线的强弱至适宜强度,此为调光线。
取一拉丁字母装片放载物台上,使字母正对中央圆孔。
用压片夹(或X—Y去驱动器)固定。
转动粗调焦器,使镜筒下降至低倍接物镜距装片5mm左右为度。
然后自目镜观察,同时转动粗调焦器,提升镜筒,至视野内的字母清晰为止,此为调焦点:再以可变光阑调节光线至适宜强度。
一般现代显微镜由粗、细调焦器提高或降低镜台一镜台下聚光器:注意视野内看到的字母,上下左右轻轻移动装片,物像的移动方向如何?思考一下原因。
低倍物镜观察毕可转高倍物镜。
首先将要详细看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央。
提升镜筒,转动旋转盘,换高倍物镜。
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使高倍物镜几乎接触玻片1mm左右)为止。
再从目镜观察,转动细调焦器,提升镜筒,一般旋转半圈至一圈即可出现像(要小心操作,切勿压破盖玻片或载玻片)。
可将光阑开大,上下调节细调焦器,使物象达到最清晰为止。
现代显微镜一般在低倍物镜下调好焦点后,可直接转换高倍物镜,注意在高倍物镜下,视野内的字母能看到多大部分?与低倍物镜所见比较一下:使用高倍物镜时,一定先从低倍物镜开始(如上步骤)。
准备详细观察的标本部分,要移到视野正中央。
在高倍物镜下调焦点只能用细调焦器,不能用粗调焦器。
光阑要开大。
由低倍物镜转高倍物镜需多练习几次,要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观察粉蝶鳞片:用毛笔在粉蝶的翅上刷几下,在载玻片中央涂一涂,即有一些粉状物附于载玻片上,此即鳞片。
于其上加一滴50%酒精。
用镊子另取一干净盖玻片,先使盖玻片一边接触酒精,再轻轻放下,勿使盖玻片与载玻片间留有气泡,或使酒精逸出过多(这是临时装片的作法)。
做好装片后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再转高倍物镜观察。
粉蝶鳞片是什么形状?观察完毕后,必须先把接物镜头转开,然后取出玻片标本。
每次实验完毕后,都要把高、低倍接物镜转向前方,不可使接物镜正对着聚光器,然后放回镜箱(或镜柜)内。
要注意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如金属部分有灰尘时,一定要用清洁的软布擦干净。
如镜头有灰尘时,必须用特备的擦镜纸轻轻地擦去。
切勿用手或其他布、纸等擦拭,以免损坏透镜。
油物镜的使用:首先在高倍干物镜(40X)下调准焦点,将要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的正中心。
然后,转动旋转器移开物镜,在盖片上视野中央的位置加一滴镜头油(具一定折射率的),再将油物镜移至该处,使前透镜与油滴接触。
开大光阑,即可看到物像,上下稍动细调焦器则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用后,将油物镜移至旁边,将最低倍物镜移至玻片标本上方,不宜将高倍物镜(40X)放在此处,以免玷污透镜。
然后,用擦镜头纸沾镜头清洗液轻轻擦拭透镜。
不宜用二甲苯或相似溶剂擦拭,以免损坏透镜中的胶合剂。
五、示范显微镜有许多类型和型号,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一)实体显微镜或称立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因可观察不透明物体表面的立体结构而得名。
它具有多种形式的外加光源照明器,也有镜体内同轴垂直照明,使光线落射到所观察的物体上。
还有兼具透射光照明器、荧光照明器和许多其他照明系统,扩大了使用范围。
对可变焦距立体显微镜生产的齐焦透镜,装在转换器上的两物镜使能快速连续地进行观察。
一般放大倍数较低。
(二)暗视野显微镜:其外形结构与普通显微镜一致。
最主要的不同点是聚光器。
由光源来的光线经过聚光器使光束经过物体落在物镜前透镜的外边。
因此视野是黑暗的,通过物体本身的光反射和折射的光进人物镜形成亮的像,即标本在暗的背景上呈现出发亮的图像。
这种显微镜适于观察具较大反射率、不同折射率或较透明的细胞组织切片或装片标本。
(三)相差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有具环形光阑,以形成亮/暗反差。
光线经过具环形光阑的相差聚光器、物体、相差物镜,将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体结构的折射光,另一部分不受物体影响的光,经过相板二者干涉,形成干涉图像,由于两束光的相移位接近半波长,可见反差分明的图像。
适于观察较透明的或染色反差小的细胞组织切片或装片。
(四)荧光显微镜:荧光来自于特定波长光辐射作用所激发的较高能级的电子跃迁而放出的一些具特定能量的光子(波长比激发光长)。
少数物质如叶绿素具固有的荧光(初级荧光),大部分生物材料需用荧光染料染色后,才显示出荧光,此为次级荧光。
现代的显微镜使用人射光型,物镜用作为照明和物体观察。
入射光型对激发作用和收集发射光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