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培训讲学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培训讲学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l.自表入里指温邪循卫气营血层次渐进的深入,这就是叶天士说的“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演变程序。
2.由里达表指温邪自血而营,由营转气,从气达表。还可逆向内陷,如邪热已从营分透出气分,又能自气分内陷营分,可有多次反复,这是由邪正消长起伏所决定的。
3.传变不分表里渐次指温邪不循卫气营血表里层次的传变,卫气营血证候演变可越期或重叠。临床上常有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甚至卫气营血俱病的复杂演变过程。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的。叶氏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把卫气营血的理论引申发挥,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确定温邪进入营分的依据,一是发热,二是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
(4)传变及转归:营分证的形成,一是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三是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营分病变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温邪直入营分,既可转出气分,又可深逼血分。
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
(3)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传变及转归:气分证的形成,一是温邪自卫分传入;二是温邪径犯气分;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四是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邪正相持之时,若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而病愈。相反,若正不敌邪,或有失治、误治,温邪可自气分而陷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而进入危重时期。

4.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6)

4.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6)
、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 兼有证:身热灼手,躁扰不安,或神昏 谵狂。
(3)病理特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 血分热毒过盛,血络损伤,血液离经妄 行,形成多部位、多窍道急性出血,如 吐血、鼻衄、便血、尿血、斑疹等。 • 血热炽盛,瘀热互结,耗伤血液,使瘀 血阻滞,见斑疹紫色,舌色深绛等。 • 瘀热内阻,上扰心神,脉络瘀热扰乱心 神,见神志异常,如躁扰不安,神昏谵 语等。
(4)常见证候类型
• 热邪壅肺(麻杏石甘汤证)
• 阳明热炽(白虎汤证)
• 阳明热结(承气汤证)
• 热郁胸膈(栀子豉汤证) • 热灼胸膈(凉膈散证) • 热郁胆腑(黄芩汤证) • 湿热困脾(连朴饮证)
(5)转归: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
抗邪力亦强,邪正相持。
• 若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
疗,可邪退而病愈。
• 邪热深入下焦,耗伤肾精。
• 神疲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 萎,脉虚等。
(2)虚风内动(阴虚动风证) • 肾精虚损,肝木失养,风从内生。 • 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谵谵大 动,手指蠕动,甚或瘈瘲,舌干绛而萎, 脉虚等。
转 归
• 多系温病的后期,一般为邪少虚多。
(3)湿热中阻证
• 湿热郁蒸,升降失司。
• 湿重热轻,症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呕恶,舌 苔白腻,或白厚,或白多黄少等。 • 湿渐化热,或热重湿轻,症见高热持续,不为汗 衰,烦躁不安,脘腹痛满,恶心欲呕,舌苔黄腻 或黄浊。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
• 肠腑湿热与糟粕积滞相搏,肠道传导失职。
• 身热,烦躁,胸脘痞满,腹痛,大便溏垢如败酱 ,便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等。
• 若正气渐复,至正能敌邪,尚可祛邪外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温病学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温病学

11
❖ (三) 营分证
❖ 定义:温邪深入营分,劫灼营阴,扰神窜络的证候类 型。
❖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谵 语 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
❖ 形成途经:1. 从气分传入营分;2. 肺卫之邪径陷心营。 3. 伏邪自营分发出。4. 温邪直犯心营。
❖ 病理特点: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 证候特点:可外传气分(透热转气),也可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5
❖ 卫气营血的作用: ❖ 卫 ---- 捍卫肌表,温养肌肉和皮肤
---- 肌表固密 ---- 抵御外邪 ❖ 气 ---- 人体活动的动力及防御机能 ❖ 营血 ---- 营养机体的精华物质 ❖ 临床意义 :
卫气营血失调表现 ----- 判断病变性质、 确定证候类型。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8
❖ (二) 气分证
❖ 定义: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气 的生理功能的一类病变。
❖ 临床表现: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 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 形成途经:1. 卫分传入;2. 邪犯气分;3. 伏邪 从气分发出;4. 营热转气。
❖ 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盛津伤。
内传血分。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12
❖ (四)血分证
❖ 定义:温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瘀热互结 所出现的证候类型。
❖ 临床表现: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多部 位出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 形成途经:1. 从营分深传血分;2. 从卫分或气分 越期传入血分; 3. 伏邪发自血分
❖ 病理特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 证候特点:证情危重凶险。
❖ 温邪也可自血而营,由营转气,从气达表, 呈现由里达表的传变形式,多见于伏气温病

温病学-4-温病学辨证理论

温病学-4-温病学辨证理论
二是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 当,正气不能祛邪外出,温邪可从卫入气; 如患者正气极虚,温邪可由卫分而直接传 入营分甚至血分,此时病情较为重险。
2、气分证
(1)概念: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引起人体气的生理
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 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可
一是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 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 而病在气分阶段得愈。
二是正不敌邪,或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 温邪可自气分进一步发展而深入营血分,病变趋于 严重。
三是经过邪正抗争,气分的病邪渐衰,但人体 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形成正虚邪少局面,如肺 胃阴伤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正气得复而病渐向愈。
(5)湿阻大肠证:
主要症状: 大便不通,神识如蒙,少腹硬满,苔垢腻, 脉濡等。 辨证要点:大便不通,少腹满,苔垢腻。
3、下焦证:
下焦主要指肝、肾,温邪深入下 焦,是指肝肾的病变,属温病的后期 阶段。
(1)肾精耗损证:
主要症状: 低热,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 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 鲜干枯而痿,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
狂,吐血、衄血、便血、
多部位、多
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 窍道(腔道)
绛。
出血,舌质
深绛。
第二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 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内经》、《难经》关 于三 焦部位的区分。
实践基础:三焦病理变化特点。 三焦分治的经验。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上焦: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 中焦:阳明胃、肠及太阴脾; 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优品ppt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优品ppt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 病机来路:
病机:营热炽盛,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证候表现:
身热夜甚—— 口干不甚渴饮——
“阳津阴液说”——津属阳,分布在卫气, 以 滋养卫气,邪热在卫气,只是灼伤阳津,阳津与水同 类,其质稀、味淡、气薄,温邪灼伤阳津,可引水自 救,故邪在卫气分,见口渴欲饮或大渴引饮;液属 阴,分布在营血,以滋养营血,热入营血灼伤阴液, 阴液非同于水,其质稠、味厚、气浓,温邪灼伤阴 液,饮水不足以自救,故口反不渴。
——输液中的“晶体”与“胶体” 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 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
绛。 (4)血分证 病机来路: 病机:血热炽盛,迫血妄行,热瘀交结。
证候表现: 张志聪:“营为血之气,举血可以赅营”, 故 血分证的表现具备了营分证的临床特点,而以 出血症状显著、斑疹密布、神志症状严重、舌 质深绛等而又有别于营分证。
温热: 手太阴肺的病证—— 邪袭肺卫:与卫分证同(参上3、4、6条) 热炽肺气:与气分证中“热邪壅肺”同
(参上-7) 手厥阴心包的病证——邪陷心包,机窍阻
闭(参上17):舌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 蹇肢厥等。
湿热: 手太阴肺的病证——
湿重:湿遏卫气(参上43):身热不扬,头痛恶 寒,胸闷咳嗽,身重脘痞,不渴不饥,
(2)热郁气机:随热邪所犯脏腑病变部 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如:
邪热壅肺,肺气闭郁——身热汗出,咳喘鼻煽, 痰黄稠等。
热扰胸膈,胸膈气郁——身热心烦,懊憹等。 热结肠腑,腑气不通——潮热,汗出,大便秘 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苔黄燥甚则焦黑起芒刺,脉沉 实或滑数。 ——湿热郁阻脾、膜原、胆腑、肠腑等。 辨证要点: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

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PPT课件

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PPT课件

三 焦 辨 证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掌握)
卫 气 营 血 证 候 传 变 类 型 1)自表入里 卫 气 营 血——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
气 2)由里达外 血 营 (可再内陷)
—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3)传变不分表渐次 —卫气同病、卫营同病 —卫气营血俱病 实际传变较复杂
二、三焦辨证
[目的要求] (一)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重点掌握)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证候类型,属外感病表证范畴。 前趋期—呼吸道炎症反应和体表血管神经反应, 局部水肿
主 要 证 候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或有咳 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4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概 念
邪热发展到血分, 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 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 属外感热病 里证范畴。病变已属于极期或后期, 病情较危 重 极盛或衰竭期——有些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 心、肺、肾和肝等损害更为严重,机体反应性 与抵抗性降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些 爆发性病例还常拌有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及广 泛性出血。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 衄血、便血、尿血, 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形成的理论和 实践基础 2、掌握“卫气营血” 和“三焦”证候的病机特 点、 辨证要点
3、掌握两种辨证体系在临床运用时的相互关系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
三焦辨证在于阐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变化、病变部位、证候类型及性质等,还能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基本反映温病初期、中期、末期(后期或晚期)的病机变化规律。
(-)三焦的证候与病理
1.邪在上焦邪在上焦多为温病的初期,包括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常见证候类型有:
(2)பைடு நூலகம்风内动证:
①临床表现:症见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脉虚弱等。
②病理:肾精虚损,肝木失养,风从内生。
③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下焦温病的转归:邪传下焦,邪少虚多。若正气渐复,正能敌邪,可祛邪外出。若阴精耗尽,阳气失于依附,则因阴竭阳脱而死亡。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
1.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2)病理特点: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3)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4)传变及转归:温邪犯卫,病变层次最浅,病情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可从外解;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温邪可入气;或因患者心阴、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确定温邪进入营分的依据,一是发热,二是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
(4)传变及转归:营分证的形成,一是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三是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营分病变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温邪直入营分,既可转出气分,又可深逼血分。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辨证要点
斑疹显露、出血 见证,舌质深绛。
血分证
温病过程中,见到出血不一定 都是血分证!
血分证
血分证与营分证主要区别:
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 表现为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
斑疹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
起的斑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
二是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或
气分证
4、证候及辨证要点: 证 候
辨证要点
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 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 苔黄,脉数有力等。
发热,不恶寒, 口渴,苔黄。
气分证
5、其他脏腑部位气分证候特点
热壅于肺: 身热,咳嗽,气喘。 热扰胸膈:胸膈灼热,心烦不眠。 热盛阳明:壮热,汗多,口渴,脉洪大。 热结肠腑:日晡潮热,腹胀便秘。 热郁胆腑:身热口苦,干呕心烦。 湿热在气分: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营气又通于心,为心所主,与人的 精神活动相关。

营分证
4、证候与辨证要点
主 症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 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 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 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营分证
5、病机分析:
营热亢盛,营阴耗伤——身热夜甚,脉细数 营热蒸腾上潮——口干不甚渴饮,舌质红绛 营热扰心——心烦不寐,甚则时有谵语 营热窜于肌肤血络——斑疹隐隐
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 李长秦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
温病辨证的关系与应用
温病辨证的
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阐明 温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等。 温病辨证是一个反映温病“ 证”的内在联系,具有生理、 病理学意义的诊断学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病 机 病 理
微恶风寒—卫受邪郁,肌肤失于温养 无或少汗—卫受邪郁,腠理开合失司 头痛———阳热上扰,经气不通, 咳嗽———邪犯肺经,清肃失司 口微渴——温为阳邪,易伤阴津 发热———邪正相争,卫阳亢奋 (1)卫分而解 (2)由卫入气 (3)由卫入营或血分
邪郁卫表
病理 特点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中焦证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
证候表现 病机分析
辨证要点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3)热陷心包证 讨论与提示: 1、心主神明,心包代心行令,温病过程中出现神明失常 多责之于心包(伤寒学派认为神昏谵语都是由于阳明腑 实,不承认有邪闭心包造成的)。 2、邪闭心包证可归属营分证,但有所不同,中枢神经系 统中毒、变性、 坏死表现更突出,故神志紊乱更严重。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中焦证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掌握)
2中焦证
中焦所包括的脏腑主要是胃、脾、肠等(也 包括胆和膜原)。温病传入中焦一般属于温病 的中期或极期。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机分析 热入阳明,里热蒸迫而盛于内外(散漫浮热) 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 (四大加苔黄燥) 胃经热炽津伤 壮热、大汗出、心烦、面赤、口渴引 饮、苔黄燥、脉洪大而数等。
主 要 证 候
卫气营血辨证 3营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病理 特点
病 身热夜甚,脉细数—营分邪热亢盛,劫伤营阴 身热夜甚 机 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红绛 注意:现代临床中营分证,点滴输液后可不出现舌红绛营热阴伤 病 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红绛—营热蒸营阴上潮于口 扰神窜络 (轻)心烦不寐(重 )时有谵语——营热扰心神 心烦 理 斑疹隐隐————营分受热, 窜于肌肤血络 斑疹隐隐 发 展 趋 势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4)湿热阻肺(三仁汤证) 病机特点 证候表现 病机分析 湿邪郁于卫表 恶寒; 湿热互结,热为湿遏 身热不扬; 湿热郁肺,导致肃降功能失司 胸闷、咳嗽、咽痛; 病证初期,多为湿邪偏盛 舌苔白腻,脉濡缓。 湿热阻肺,肺失清肃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嗽, 咽痛,苔白腻,脉濡缓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2)肺热壅盛证(邪热壅肺证) 讨论与提示:
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的某些类型或某阶段的肺部炎症变 化类同。 Ⅰ属气分证,从邪在卫分之表热(发热恶寒) 气分里热(但发热) Ⅱ肺系症状加重,从肺气不宣(咳嗽) 肺气闭阻(咳喘)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3)热陷心包证 病机特点 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身热肢厥——心窍为邪热所闭,气血周行郁阻, 不能布达四肢,故四末失去温煦而 厥冷不温,但一般冷不过肘膝。 神昏谵语——热陷包络,逼乱神明 舌 蹇—— 指舌体运动不灵,言语不清,乃心 窍闭阻所致 舌质红绛——营血受病的基本舌象 神昏、肢厥、舌绛
发 展 趋 势
(1)自愈或治愈 (2)正不敌邪,深入营血 (3)邪衰正虚(肺胃阴虚)
卫气营血辨证 3营分证:
概 念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温邪犯于营分,引起以邪热盛于营分,灼伤营 阴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属外感病 里证范畴 极盛期——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坏死,凝血功 能紊乱及血管壁中毒性损害加重。 身热夜盛,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或时有 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或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
病机分析 病机特点
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痰湿蒙蔽心窍,心神困扰——神志昏蒙,间有谵语 邪留气分,未入营血——舌质不绛 身热, 神识昏蒙, 似清似昧或时清时 湿热上泛——舌苔垢腻 舌苔垢腻,舌色不 证候表现 昧, 间有谵语, 绛,脉濡滑数 辨证要点 神识昏蒙,舌腻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5)湿蒙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病机分析
辨证要点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中焦证 ※2)阳明热结证(阳明腑实证、热结肠腑证) 讨论与提示:
其一,属于气分证,和伤寒论阳明腑证候基本相同。 其二,阳明腑证是在阳明经证的毒血证高热所引起的失 水及电解质紊乱基础上,又产生了中毒性肠肌运动机能 紊乱甚至肠麻痹,以及中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主 要 证 候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 衄血、便血、尿血, 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卫气营血辨证 4血分证: 灼伤血络 迫血妄行 热入 血脉 煎熬血液 热瘀交结 瘀热扰心 神志异常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病 机 病 理
多窍道急性出血或血 溢于肌肤则出现斑疹 斑疹色紫, 舌色深绛
卫 气 营 血 证 候 传 变 类 型 1)自表入里 卫 气 营 血——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
2)由里达外 血 营 气 (可再内陷)
—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3)传变不分表渐次 —卫气同病、卫营同病 —卫气营血俱病 实际传变较复杂
二、三焦辨证
[目的要求] (一)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重点掌握)
病理特点 辨证要点 (和卫气营血辨证的交叉关系)
(三)三焦证候的相互关系及传变(熟悉)
三 焦 辨 证 (一)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1、《内经》、《难经》——形成生理概念 2、《金匮要略》——形成病机概念 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三焦对外感热病分期 4、《卫生宝鉴》、《尚论篇——以三焦分部来制方用药 5、吴鞠通《温病条辨》——形成四时温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影 响 卫 气 营 血 传 变 因 素
1)感邪性质 2)温邪毒力 3)不同体质 4)治疗当否 素体阴虚 : 感邪后更易伤阴、 热势更盛、传变更速 ;后期更多 阴虚证 素体阳虚: 感受温邪特别是湿 热病邪后更易伤阳气;后期易湿胜 阳微
卫气营血辨证
(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4)湿热阻肺(三仁汤证)
讨论与提示: 恶寒,身热不扬(基本热型) 辨证要点 胸闷,咳嗽(肺系症状) 属卫气同病,内外合邪(不是单纯卫分证或肺卫表证),可 苔白腻(湿重于热) 见于肠伤寒病初期。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5)湿蒙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三 焦 辨 证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掌握)
上焦——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初期 (包括胸膈及头面、鼻咽) 吴鞠通 外感热病 中焦——阳明胃、大肠,足太阴脾 ≈ 中期 (包括膜原、胆腑) 或极期 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包括小肠、膀胱) ≈ 后期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1上焦证 ※1)邪犯肺卫证(邪袭肺卫) 包括肺及心(心包)的病变,其中肺,特别是肺卫病变, 卫气受郁,肺气失宣(上呼吸道炎症 病机特点 多见于新感温病初期。 和体表血管-神经反应,局部水肿 证候表现 病机分析(略) 辨证要点 (同卫分证)发热,微恶寒,咳嗽, 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欠 润,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辨证要点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中焦证 ※1)阳明热炽证(阳明经证;胃热亢盛证) 讨论与提示: 其一,属于气分证,和伤寒论阳明经证候基本相同。 其二,此阶段多为毒血证高热所引起的失水及电解质 紊乱等病理变化。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中焦证 ※2)阳明热结证(阳明腑实证、热结肠腑证) 病机特点 证候表现 肠道热结(邪热与糟粕相结),传导失司 日晡潮热, 或有谵语, 大便秘结或热 结旁流 , 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 燥, 脉沉实有力。 略 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1)邪犯肺卫证(邪袭肺卫) 讨论与提示: 实际属于卫气营血中的卫分证 卫分证 ——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银翘散证 (表热较重,咳嗽较轻) 邪袭肺卫 —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桑菊饮证 (表热较轻,肺气不宣较重)
三 焦 辨 证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证 ※2)肺热壅盛证(邪热壅肺证) 病机特点 证候表现 病机分析 邪热壅盛,耗伤津液 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里热偏盛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苔黄。 身热、汗出、口渴 咳嗽气喘 苔黄脉数 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 黄,脉数等
卫气营血辨证 2气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病理 特点
壮热且恶热——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 病 但发热不恶寒—温邪在里不在表 机 注意:此处主要指温热类病邪导致的气分证,至于湿热 邪正剧争 多汗—————里热亢盛,迫津外泄 病 类病邪导致的气分证基本病理特点是------湿热交蒸,郁阻 热炽津伤 理 口渴喜凉饮——热炽津伤 气机。 苔黄燥,脉洪大—气分热盛基本表现
躁扰不安,神昏谵语 病理 特点
卫气营血辨证 4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讨 论 与 提 示
发 (1)转出气分 营、血分证主要区别 展 趋 (2)深逼血分 一、血分证有明显“动血”症状(急性多部位、多窍道 势 (3)营热内闭心包或引动肝风 出血, 斑疹大量透发,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 起斑疹隐隐, 并未有窍道出血 二、血分证多表现为舌色深绛,而营分证则为红绛。 三、血分证神志紊乱程度更严重。
(1)转出气分 (2)深逼血分 (3)营热内闭心包或引动肝风
卫气营血辨证 4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概 念
邪热发展到血分, 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为 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 属外感热病里 证范畴。病变已属于极期或后期, 病情较危重 极盛或衰竭期——有些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 心、肺、肾和肝等损害更为严重,机体反应性 与抵抗性降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些 爆发性病例还常拌有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及广 泛性出血。
形成卫气营血病机理论
明清时代
形成指导临床诊疗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