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专题练【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D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私立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三(陆游)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三2012.12.25 编写:李新春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存诗200首左右,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诗作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风格质朴沉实——“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前者如《钗头凤》,后者如《诉衷情》,都很真挚动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传世佳句佳作(部分,去掉已学的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词诵读】《书愤》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知人论世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 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 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 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 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 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 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 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 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 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感受每一联的情感基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豪迈
激昂 沉郁 愤恨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意: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
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 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 落笔,是虚写;
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 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 处用墨,是实写。 ·在虚实映衬中,加重了诗歌的悲愤氛围。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意: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 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 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陆游PPT课件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 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 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 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 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 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 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 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 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 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 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 玫瑰丢落风中。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 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
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
1172年(乾道八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 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 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 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 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 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Hale Waihona Puke 游与唐琬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 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 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 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 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 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 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 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 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 地步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 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 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 ,瞒,瞒!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②,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
②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③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
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2讲 书愤(陆游) 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主要作品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
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卷、《放翁家训》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一、检查预习:
1、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 人。 南宋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剑南诗稿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3、解释加点的词:
•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 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 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 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中原 的豪情壮志具体化,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 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 长城”的典故。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 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 “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 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三:鬓先斑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 在 恢 复 的 陆 游
便 决 定 了
这 样 的 时 代 氛 围 和 政 治 环 境 ,
往 往 受 到 压 制 、 迫 害 。
抗 战 志 士
始 终 占 据 统 治 地 位 ,
投 降 求 和 势 力
南 宋 之 世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1140年,恢复科举考试。这一年陆 游随从兄伯山、仲高等赴临安应试。 经文试题是《望着不治夷狄》,陆 游借题发挥,在文章中大谈尊王, 不应向夷狄称侄,影射南宋卑躬屈 膝向金人称侄的错误。
爱国诗人 陆游
教学要点
陆游的一生 陆游诗的内容 陆游的诗歌魅力 陆游的词
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1125--121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杰出爱国诗人。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豪放沉雄。陆 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 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 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童年的惨痛经历。 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 使陆游从小就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陆游出身正直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父亲陆 宰当民族危亡之际,时时以国耻为念。他的言 行,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
陆游早年从曾私淑、吕本中学诗。曾、吕都是 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同时也是力主抗金、反 对议和的爱国志士。陆游与他们“见必闻忧国 之言”。可见陆游受他们爱国言行的影响很大。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5、投闲置散,不忘抗战 淳熙三年(1176)秋天, 陆游被免官后继续在成都闲居, 只靠朝廷授予的主管台州崇道观的虚衔支 取微薄的俸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生活清贫而悠闲的他 却总为国事忧心。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细此远衣
雨身游上
骑
合
无
征
剑 门
驴是处尘道
中
入诗不杂遇
剑
人
消
酒
微 雨
门未魂痕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不得志, 陆游常常借酒浇愁,放浪不羁, 由此遭嫉, 被人讥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 对此他一笑置之,
并自号“放翁” 。
“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jùn用
兵”,
以此为罪名罢了他的官。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4、巴蜀从军,南山刺虎
孝宗乾道五年(1169),朝廷下令任命陆游 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通判。
乾道八年(1172),王炎久闻陆游的诗名, 聘请他担任 “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的 职务,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考试结果,
名落孙山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 十九岁的陆游娶青梅竹马的表妹
唐 琬 ——
(字,惠仙)为妻
唐琬,文静贤淑、善诗善琴。
两人,郎才女貌、琴瑟相和。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2、良缘夭折,考试受挫
南宋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和战之争。
南渡之初,爱国志士坚持抗金,呼吁北伐。 但是,宋高宗,苟安江南。 绍兴八年,陆游13岁。宋金签定绍兴和议。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坎 坷 的 仕 途 和 悲 剧 的 人 生 。
往人跳淮家我
往怀去边在生
经一不夜中学
门 旬饼待闻原步
作 歌
不草鸡贼厌逢
炊间号马奔丧
·
爨 陆
游
伏
旦
嘶
窜
乱
。 三
山
,
。
,
。
,
杜 烧火做饭 cuàn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逃难的情景。 之后,金兵入侵浙江。
陆游举家避难东阳山中。 九岁时,重回山阴。
“年少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虽然是贬谪,而且并非到军中任职,
但陆游却很兴奋,
因为镇江是国防重镇,接近抗金前线, 这也许更多一些为国效命的机会。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乾道元年(1169)七月,陆游奉命调任隆兴府(今 江西省南昌市)通判。 陆游埋头读书,有时还写诗以消闲度日。
第二年正月,朝中的主和派官员, 又弹劾陆游
次年,公元1126年。 金兵大举入侵。 宋室仓皇南渡, 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沦陷了北方的半壁山河。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第三年,公元1127年。 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撤。
北宋灭亡。
在襁褓中的陆游,随同父母逃亡江南。 颠沛流离,回到故乡山阴。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却因“喜谈恢复”、“语触秦桧”
而被除名。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3、诗获功名,忠而被贬
宋孝宗闻陆游善于词章, 并具有抗金救国的远见卓识。 于是召见陆游,
还特地赐给他进士出身。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陆游因奏参龙大渊、曾觌揽权植党触怒孝宗, 从临安被贬到镇江府任通判。
民国他般陆 族志首意游 战士先义并 士,是上非 。是一的是
一个诗一 个爱人
,
陆游的一生
1、风雨诞生,战乱成长 2、良缘夭折,考试受挫 3、诗获功名,忠而被贬 4、巴蜀从军,南山刺虎 5、投闲置散,不忘抗战 6、老居故园,犹思报国
1、风雨诞生,战乱成长
北宋末年。 公元1125年冬。11月。 一个风狂雨骤的早晨。江淮。 陆游 出生在一条开往江苏淮安的小船上。
当年,陆游举进士。 因在试卷中力主抗金,被考官罢黜,
空手而归。
陆母认为陆游与唐琬
“交往甚密,过于缠绵”
影响学业。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结婚两年多,唐琬不孕。
接下来的故事,可想而知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绍兴二十三年(1153),再次赴京应试。 他举进士名列第一。
幕僚 也就是宣抚使官署的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他
替王炎起草重要文书;
就军政大事献计献策;
屡次到抗金前沿阵地做实地考察;
投身强渡渭河与大散关的战斗;
亲自指挥士兵围堵吃人老虎,
长矛刺虎,为民除害。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王炎被调离川陕, 陆游也随之改除成都安抚司参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