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专题练【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D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私立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三(陆游)

私立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材料之三(陆游)

私立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语文培优材料之三2012.12.25 编写:李新春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存诗200首左右,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诗作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风格质朴沉实——“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前者如《钗头凤》,后者如《诉衷情》,都很真挚动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传世佳句佳作(部分,去掉已学的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词诵读】《书愤》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知人论世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 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 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 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 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 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 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 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 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 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感受每一联的情感基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豪迈
激昂 沉郁 愤恨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意: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
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 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 落笔,是虚写;
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 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 处用墨,是实写。 ·在虚实映衬中,加重了诗歌的悲愤氛围。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意: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 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 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陆游PPT课件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陆游PPT课件
.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 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 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 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 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 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 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 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 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 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 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 玫瑰丢落风中。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 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
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
1172年(乾道八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 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 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 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 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 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Hale Waihona Puke 游与唐琬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 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 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 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 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 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 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 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 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 地步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 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 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 ,瞒,瞒!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②,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

②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③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

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2讲 书愤(陆游) Word版含解析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2讲 书愤(陆游) 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主要作品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

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卷、《放翁家训》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陆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一、检查预习:
1、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 人。 南宋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剑南诗稿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3、解释加点的词:
•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 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 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 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中原 的豪情壮志具体化,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 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 长城”的典故。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 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 “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 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三:鬓先斑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 在 恢 复 的 陆 游
便 决 定 了
这 样 的 时 代 氛 围 和 政 治 环 境 ,
往 往 受 到 压 制 、 迫 害 。
抗 战 志 士
始 终 占 据 统 治 地 位 ,
投 降 求 和 势 力
南 宋 之 世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1140年,恢复科举考试。这一年陆 游随从兄伯山、仲高等赴临安应试。 经文试题是《望着不治夷狄》,陆 游借题发挥,在文章中大谈尊王, 不应向夷狄称侄,影射南宋卑躬屈 膝向金人称侄的错误。
爱国诗人 陆游
教学要点
陆游的一生 陆游诗的内容 陆游的诗歌魅力 陆游的词
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1125--121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杰出爱国诗人。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豪放沉雄。陆 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 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 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童年的惨痛经历。 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 使陆游从小就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陆游出身正直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父亲陆 宰当民族危亡之际,时时以国耻为念。他的言 行,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
陆游早年从曾私淑、吕本中学诗。曾、吕都是 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同时也是力主抗金、反 对议和的爱国志士。陆游与他们“见必闻忧国 之言”。可见陆游受他们爱国言行的影响很大。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5、投闲置散,不忘抗战 淳熙三年(1176)秋天, 陆游被免官后继续在成都闲居, 只靠朝廷授予的主管台州崇道观的虚衔支 取微薄的俸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生活清贫而悠闲的他 却总为国事忧心。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细此远衣
雨身游上




剑 门
驴是处尘道

入诗不杂遇




微 雨
门未魂痕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不得志, 陆游常常借酒浇愁,放浪不羁, 由此遭嫉, 被人讥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 对此他一笑置之,
并自号“放翁” 。
“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jùn用
兵”,
以此为罪名罢了他的官。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4、巴蜀从军,南山刺虎
孝宗乾道五年(1169),朝廷下令任命陆游 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通判。
乾道八年(1172),王炎久闻陆游的诗名, 聘请他担任 “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的 职务,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考试结果,
名落孙山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 十九岁的陆游娶青梅竹马的表妹
唐 琬 ——
(字,惠仙)为妻
唐琬,文静贤淑、善诗善琴。
两人,郎才女貌、琴瑟相和。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2、良缘夭折,考试受挫
南宋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和战之争。
南渡之初,爱国志士坚持抗金,呼吁北伐。 但是,宋高宗,苟安江南。 绍兴八年,陆游13岁。宋金签定绍兴和议。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坎 坷 的 仕 途 和 悲 剧 的 人 生 。
往人跳淮家我
往怀去边在生
经一不夜中学
门 旬饼待闻原步
作 歌
不草鸡贼厌逢
炊间号马奔丧
·
爨 陆






。 三






杜 烧火做饭 cuàn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逃难的情景。 之后,金兵入侵浙江。
陆游举家避难东阳山中。 九岁时,重回山阴。
“年少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虽然是贬谪,而且并非到军中任职,
但陆游却很兴奋,
因为镇江是国防重镇,接近抗金前线, 这也许更多一些为国效命的机会。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乾道元年(1169)七月,陆游奉命调任隆兴府(今 江西省南昌市)通判。 陆游埋头读书,有时还写诗以消闲度日。
第二年正月,朝中的主和派官员, 又弹劾陆游
次年,公元1126年。 金兵大举入侵。 宋室仓皇南渡, 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沦陷了北方的半壁山河。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第三年,公元1127年。 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撤。
北宋灭亡。
在襁褓中的陆游,随同父母逃亡江南。 颠沛流离,回到故乡山阴。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却因“喜谈恢复”、“语触秦桧”
而被除名。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3、诗获功名,忠而被贬
宋孝宗闻陆游善于词章, 并具有抗金救国的远见卓识。 于是召见陆游,
还特地赐给他进士出身。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陆游因奏参龙大渊、曾觌揽权植党触怒孝宗, 从临安被贬到镇江府任通判。
民国他般陆 族志首意游 战士先义并 士,是上非 。是一的是
一个诗一 个爱人

陆游的一生
1、风雨诞生,战乱成长 2、良缘夭折,考试受挫 3、诗获功名,忠而被贬 4、巴蜀从军,南山刺虎 5、投闲置散,不忘抗战 6、老居故园,犹思报国
1、风雨诞生,战乱成长
北宋末年。 公元1125年冬。11月。 一个风狂雨骤的早晨。江淮。 陆游 出生在一条开往江苏淮安的小船上。
当年,陆游举进士。 因在试卷中力主抗金,被考官罢黜,
空手而归。
陆母认为陆游与唐琬
“交往甚密,过于缠绵”
影响学业。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结婚两年多,唐琬不孕。
接下来的故事,可想而知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绍兴二十三年(1153),再次赴京应试。 他举进士名列第一。
幕僚 也就是宣抚使官署的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替王炎起草重要文书;
就军政大事献计献策;
屡次到抗金前沿阵地做实地考察;
投身强渡渭河与大散关的战斗;
亲自指挥士兵围堵吃人老虎,
长矛刺虎,为民除害。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王炎被调离川陕, 陆游也随之改除成都安抚司参议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