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陆游古诗词专题共16页
陆游诗词专题PPT课件

表 现 手 法
?
A、借古讽今(用典) : •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 千载以下。
B、对比手法:
•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第51页/共62页
• 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
第44页/共62页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 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 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 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 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第45页/共62页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
第3页/共62页
陆游诗歌主题
(一)爱国诗
• 爱国抗金,恢复中 原
• 以现实笔法抒写理
想,用纪梦的形式
表达统一祖国的美
好愿望。
第4页/共62页
示儿 82岁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5页/共62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24页/共62页
清高孤傲 贞洁自持
第25页/共62页
只零一无 有落任意 香成群苦 如泥芳争 故碾妒春 。作。,
尘 ,
更已寂驿 著是寞外 风黄开断 和昏无桥 雨独主边 。自。,
愁 ,
第26页/共62页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鹧鸪天》

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鹧鸪天》
《鹧鸪天》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赏析】
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作者居住的环境是优美而纯净的,作者的生活是宁静悠闲的,作者贪恋这种吟咏自得,形容狂放,不受拘束的隐居生活,情愿就此终老田园。
随处都能看见让人高兴的事物,为何不随遇而安呢?只有最后两句对这种看似旷达的生活情趣做出解释,流露出闲适之中按捺不住的郁郁不平之气。
正因为前面一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更显得末两句尤其冷隽。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观象取意,理解诗境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3.分析评价,诗本为重(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
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阅读专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阅读专题【山东德州】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7.这首词词牌名是,与的民间传说有关。
(3分)8.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分)9.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3分)答案7.鹊桥仙(1分)牛郎织女(2分)8.“我”是一名渔父。
(1分)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2分)9.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3分)【浙江金华】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诗作以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四川成都】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分)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雪花B.梅花C.菊花答案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陆游》诗词全集、诗集辑录320篇

《陆游》诗词全集、诗集辑录320篇2020-11-11 17:50:33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留绝笔《示儿》。
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
(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
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
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九年级全阶段(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2分)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2分)2.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2.“浊酒_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衷,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诗词汇编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诗词汇编(共86首)七年级上册(共12首)01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课本第14页《古代诗歌四首》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课本第15页《古代诗歌四首》0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课本第15页《古代诗歌四首》0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本第16页《古代诗歌四首》05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课本第63页《课外古诗词诵读》0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课本第63页《课外古诗词诵读》0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课本第64页《课外古诗词诵读》08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课本第65页《课外古诗词诵读》09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本第140页《课外古诗词诵读》1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课本第140页《课外古诗词诵读》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本第141页《课外古诗词诵读》12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