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
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

一、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自评
1、体制与管理
(20分)
20%
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4分)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6分)
实验室开放(4分)
管理手段与信息平台(6分)
2、实验教学
(40分)
40%
实验教学大纲与教材(6分)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10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2分)
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12分)
3、实验队伍
(20分)
20%
队伍建设(10分)
队伍状况 (10分)
4、设备与环境
(20分)
20%
仪器设备配置与使用(6分)
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 (8分)
环境与安全(6分)
5、特色与优势
(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实验室开放、实验研究与实验技术、设备与环境改革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成效的、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得到同行的认可,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12分)
① 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② 学生有独立设计、独立完成的个性化实验成果,有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
③ 实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丰富,有获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励项目;
④ 实验室专职人员人均两年至少正式发表实验研究论文1篇;
⑤ 有主编(含副主编)正式出版并已被采用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③ 实验教材不断更新,有特色和创新的实验教材
教学
体系
与
内容
(10分)
① 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合理,注重实验教学内容更新;
② 实验内容中基本型实验的比例应占50%左右,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低于30%。有应用型、研究创新型实验;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页

一、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师资队伍
1.1生师比
1.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
1.3教授当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
1.4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
1.5教学名师与高层次教师数
2.教学设施与经费投入
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2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
1、当年未进行新设专业评估的学校不计入内。一所高校一年内如有2个及以上新设专业进行评估,按平均排序。
4.课程质量
4.1生均课程开设数
根据高校提供的课表进行如下计算:
[(上半年所开设课程门数÷上半年本科学生数)+(下半年所开设课程门数÷下办年本科学生数)]÷2
1、“课程门数”指:列入本科教学计划的、当年实际开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数;
根据省教育厅每年组织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结果进行排序
如一所高校有2个及以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被抽查,则按平均排序
6.2学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
计算各高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综合性活动奖项折合总数
1、项目包括挑战杯、社会实践、大运会及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或批准的学生文化或科技竞赛;
1、“教授数”不包括10月之后新引进未任课的教授,但包括12月30日之前已调走却已任课的教授;
2、“为本科生上课”指:单独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
1.4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
{(上半年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上半年主讲教师数)×100%+(下半年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下半年主讲教师数)×100%}÷2
7.2本科考研、“2+2”考录率
7.3初次就业签约率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荐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的通知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荐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2017]-435【发布部门】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日期】2017.05.12【实施日期】2017.05.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荐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的通知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区(市)县教育局,市属高校,直属(直管)学校(单位):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川教〔2017〕6号)要求,市教育局启动本市参评成果推荐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推荐评审领导小组,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承担评审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评审的具体事宜。
二、推选范围原则上从获得2015年、2017年市教育局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可直接推荐评选)中推选产生。
三、材料要求(一)《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奖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奖简述书》(以下简称“简述书”)均应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川教[2017]6号)规定填写。
《申请·评审书》中“专家鉴定意见摘要”是专家组的鉴定意见,需填写专家组组长信息;是某位专家个人的意见,则需填写专家个人信息(均不需专家亲笔签名;全文统一用宋体;使用a4纸双面印制)。
《简述书》是盲评材料,必须隐去单位和个人信息。
字数要求不能超过1.5万字,标题为3号宋体加粗,正文为小四宋体、两端对齐,段落行距为固定值,22磅,页边距上下为2.54cm,左右为3cm;使用a3纸双面印制。
《申请·评审书》、《成果简述书》均不得另做封面。
(二)本次推荐评审暂不交工作报告、检测报告、查新报告。
以上材料一式五份,分别装袋,并在袋面。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名单

地方高校学分制下工科基础力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胡文绩古滨唐学彬邱清水彭俊文万鸣
田云德高红霞
西华大学
一等奖
烹饪类和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卢一周世中杨君强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一等奖
泸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以优化促质量”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曾晓荣邓存良李以樟刘克林谢晓东娄坤
郑立舸海宇茂程涛刘利舲赵琼陈勤
朱世宏何沙徐纪律张小飞李世伟陈彬
喻滨
西南石油大学
一等奖
培养口腔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平台的建设
周学东石冰陈谦明赵志河于海洋李继遥
叶玲郑谦李晓箐王虎陈宇肖丽英
万乾炳赖文莉王杭杨尚春柳茜唐洁
谭静班宇
四川大学
一等奖
法医学全国规划教材建设(教材)
侯一平赵子琴王保捷廖林川黄光照贺浪冲
秦启生刘协和丁梅
四川大学复旦大学
赵琦
四川大学
一等奖
地方高校电气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董秀成杨燕翔王军杨洪张彼德
西华大学
一等奖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体系建设
唐宁九游洪跃朱敏杨秋辉栾新成
四川大学
一等奖
依托学科优势,立足特色创新,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郭科周仲礼范安东王茂芝郭发明陈聆
秦志光傅彦侯孟书徐谡吴祖峰任立勇
王庆先杨直凡陈雷霆雷航杨茂
电子科技大学
一等奖
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彭其渊李宗平马驷帅斌邓灼志甘灵
霍娅敏康玉环罗霞闫海峰朱志国王琳
西南交通大学
一等奖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doc资料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
标体系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试行)一、评审指标体系
二、评审指标内涵及评分说明
三、几点说明
1、本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
2、本评审指标体系重点突出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各校以教材形式申报参评的成果及学会和科研单位申报的成果,参照本指标体系执行。
4、本指标体系共设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29个感测点,2个加分指标。
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由设定的满分分值体现。
本指标体系满分110分(含加分指标10分)。
教学成果奖 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 专业基础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教学成果奖视角下的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与专业选修的整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成为了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课程体系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成果奖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整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教学成果奖与课程体系优化的关系教学成果奖是对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的肯定,是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课程体系优化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标准往往包括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对于获得教学成果奖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占据一定的比重,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
通识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与专业选修课程的整合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课程是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支柱。
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应该注重这三类课程的整合,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关键环节。
在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应该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重要环节。
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应该注重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性,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
我省首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我省首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09年第09期我省首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刊讯(记者黄云刚) 9月14日上午,“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及其项目组成员载誉回昆。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机场迎接,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主持欢迎仪式,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出席欢迎仪式。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三大奖”并列的国家级奖项,每4年评一次。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各地院校推荐的1 831项成果中评审产生,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4项,二等奖585项。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宁平教授领衔的《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以其突出的创新性、实效性位居榜上。
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省首次获此殊荣。
我省另有8个项目获二等奖,在我省高等教育史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宁平教授本人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会见。
在欢迎仪式上,辛桂梓部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昆明理工大学和宁平教授项目组成员表示祝贺。
他说,这一奖项的获得,实现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标志着我省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上了新台阶。
他希望我省高校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牢固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和育才观,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云南加紧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省级财政筹措9亿元,市县级筹措13.4亿元本刊讯(记者杨云慧) 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二中,一幢粉黄色5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原来拥挤的校园一下变得宽敞起来。
这是曲靖市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的一个项目。
近日,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在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进展较快的滇中曲靖召开现场会,将工作做得较好地区的先进经验呈现给会议代表,同时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完成各自的工作。
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

附件2
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
主任:朱世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副主任:洪流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浩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戴作安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鸿才省纪委派驻教育厅纪检组组长、教育厅党组成员
刘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总督学,教育厅党组成员成员:傅明省教育厅法规综改处处长
李志刚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李曦省教育厅人事教师处处长
何庆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
蔡存明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谢凤山省教育厅民教处处长
李孝武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刘涛省教科所所长
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刘涛省教科所所长
副主任:王真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教科所科研管理室主任成员:省教科所有关同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试行)一、评审指标体系
二、评审指标内涵及评分说明
三、几点说明
1、本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
2、本评审指标体系重点突出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各校以教材形式申报参评的成果及学会和科研单位申报的成果,参照本指标体系执行。
4、本指标体系共设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29个感测点,2个加分指标。
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由设定的满分分值体现。
本指标体系满分110分(含加分指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