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习题 (1)

合集下载

【单元测试】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分层训练B卷(提升篇)【含答案】

【单元测试】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分层训练B卷(提升篇)【含答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测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分层训练B卷(提升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7分)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9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qí zhì()飘扬,盛大的国庆yuè bīnɡ()式开始了。

解放军战士身着zhì fú(),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走向jiǎn yuè()台,tǎn kè()、导弹发射车保持相同的jù lí()前进,飞机也在lónɡ lónɡ()声中划过天空。

人群fèi ténɡ()了,bào fā()出热烈的掌声。

二、按要求填空。

(6分)1.请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3分)全神( )注悬( )峭壁居高( )下( )山倒海( )精会神斩钉( )铁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yě)诞.生(dàn) 绷.着脸(běnɡ) 千钧.一发(jūn)B.屹.立(yì) 政.府(zhènɡ) 擎.着旗(qín) 气势磅.礴(pánɡ)C.磨.盘(mò) 璀璨.(càn) 黑魆.魆(xū)沉着.冷静(zhuó)D.电钮.(niǔ)瞻.仰(zān)围歼.战(jiān)崎岖.不平(q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爆发一至B.聚精汇神粉身碎骨豪迈手榴弹C.惊天动地横七竖八度河喧告D.自言自语热血沸腾电钮宏伟3.[成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忆秦娥·娄山关》习题(1)

《忆秦娥·娄山关》习题(1)

《忆秦娥·娄山关》习题(1)
《忆秦娥?娄山关》习题
一、填空
1、《忆秦娥.娄山关》是一首()。

分为两部分,分别叫()和()。

2、第一部分写(),感情基调是()。

第二部分写
(),感情基调是()。

()()()()()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的气氛。

()和()从侧面烘托出红军行军的紧迫和纪律的严明。

词中“铁”字表现出雄关的()。

“越”形象的表现了()。

二、背诵
1、默写《忆秦娥?娄山关》
2、默写毛泽东写的任意一首诗词
三、翻译
1、翻译下列文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意思
西风烈:霜晨月:马蹄声碎:
2、翻译《忆秦娥?娄山关》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并默写下来。

2、用自己的话,简短介绍本文作者。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5、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怎么样的典型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1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2分)答:17、这首词以描绘了红军什么壮举,抒写了红军怎样的精神?(2分)答:参考答案:整理1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

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16、答: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

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17、《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篇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试题及答案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8.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6分)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篇二:2012年新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七 Unit5练习卷1.在横线上填写句子。

(1)五岭逶迤腾细浪, 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2) 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3)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陆定一《老山界》)(6)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把现实和梦境结合,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

(7)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8)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9)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共17分)红豆树下陈歆耕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
《忆秦娥娄山关》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
词的上阕,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

(下面的填空请选用词里的文字)进军的时间是________,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的物象有________。

(3)
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诗人为了表达这一抽象立意,在下阙中借助的形象之物有________。

(4)
综观全词,点睛之笔是哪两句?
________
(5)
综观全词,词的感情基调是
[
]
A.
壮丽
B.
壮烈
C.
悲凉
D.
壮观
(6)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漫道一词的意思是
[
]
A.
漫长的道路
B.
满路
C.
莫道,别说
D.
慢慢地说
(7)
本词的比喻句有哪些?
________阅读题
答案:1.忆秦娥,娄山关;2.霜晨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B;6.C;7.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②烈:猛烈,强劲。

③长空辽阔的天空。

④碎:细碎。

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⑥漫道:莫道。

⑦迈步:跨步、大踏步。

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

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A.喜悦B.壮烈C.悲凉D.哀怨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3. 课内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词二首练习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词二首练习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词二首练习语文版1.主题解说《忆秦娥娄山关》: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2.基础考点链接标点:省略号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格的位置。

省略号不可拆开移行,六连点要排在同一行。

【技法点睛】(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句: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

(“省略号”与“等”删掉其一)(2)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不要。

例句: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删掉句号)【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2。

3.阅读考点链接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

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

【典型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把山比作舞动的银蛇,把原(山丘)比作奔跑着的蜡白色象群,把江山美景比作妇女的服装。

【技法点睛】比喻的作用:①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②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0(2)。

01 积累与运用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莽莽(mǎnɡ) 沁园春(qìn) 一代天娇B.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án) 红装素裹C.折腰(shé) 数风流人物(shǔ) 稍逊风骚D.妖娆(ráo) 喇叭声咽(yān) 顿失滔滔(解析:A.“娇”应写作“骄”;C.“折”应读作“zhé”;D.“咽”应读作“yè”。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词二首练习语文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词二首练习语文版word版

1 词二首1.主题解说《忆秦娥娄山关》: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2.基础考点链接标点:省略号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格的位置。

省略号不可拆开移行,六连点要排在同一行。

【技法点睛】(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句: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

(“省略号”与“等”删掉其一)(2)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不要。

例句: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删掉句号)【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2。

3.阅读考点链接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

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

【典型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把山比作舞动的银蛇,把原(山丘)比作奔跑着的蜡白色象群,把江山美景比作妇女的服装。

【技法点睛】比喻的作用:①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②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0(2)。

01 积累与运用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莽.莽(mǎnɡ) 沁.园春(qìn) 一代天娇B.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án) 红装素裹C.折.腰(shé) 数.风流人物(shǔ) 稍逊风骚D.妖娆.(ráo) 喇叭声咽.(yān) 顿失滔滔(解析:A.“娇”应写作“骄”;C.“折”应读作“zhé”;D.“咽”应读作“y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秦娥•娄山关》习题
一、填空
1、《忆秦娥.娄山关》是一首()。

分为两部分,分别叫()和()。

2、第一部分写(),感情基调是()。

第二部分写
(),感情基调是()。

()()()()()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的气氛。

()和()从侧面烘托出红军行军的紧迫和纪律的严明。

词中“铁”字表现出雄关的()。

“越”形象的表现了()。

二、背诵
1、默写《忆秦娥•娄山关》
2、默写毛泽东写的任意一首诗词
三、翻译
1、翻译下列文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意思
西风烈:霜晨月:马蹄声碎:
2、翻译《忆秦娥•娄山关》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并默写下来。

2、用自己的话,简短介绍本文作者。

参考答案
一、
1、词上阕下阕
2、景悲凉情高亢、激情西风、晨月、雄关、苍山、残阳艰难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波澜壮阔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
1、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2、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