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概况

癌症概况
癌症概况

癌症

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随着发病率走高,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见和误解,影响了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癌症和肿瘤

癌症与肿瘤究竟有什么区别?

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二、什么导致了癌症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基因?污染?饮食?抽烟?

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2013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第一: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就是指数增长;

第二: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主要是前列腺癌。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为啥苍蝇很少得癌症?因为他们寿命很短,还没得癌症就挂了。我们的宠物狗和猫都会得癌症,原因是他们的寿命可以到10多年,相当于人的70~100岁,因此得癌症概率不低。

癌症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我们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的大概一百多个,这些癌症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非常高。那基因为啥会突变,啥时候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的时候都会产生突变,但是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癌症发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细胞啥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总结的数学公式是:

癌症发生概率(p) = 细胞分裂次数(a) X 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b) X 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e)

在这个公式中,e 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是a和b两个因子。我觉得很多和癌症相关的原因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推导和解释:

(a)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次数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轻人容易得癌症。(b)人体器官受到损伤越多,需要修复就越多。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因此细胞分裂次数就越多。因此长期器官损伤,反复修复组织容易诱发癌症。暴晒太阳损伤皮肤细胞,因此皮肤晒伤次数和得皮肤癌直接相关;抽烟或者重度空气污染损伤肺部细胞,因此长期抽烟容易得肺癌;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因此长期吃重辣,污染食物会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发生;慢性乙肝病毒伤害肝细胞,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得肝癌,等等等等。

(c)每个人的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突变的数目是不同的。这个主要受到遗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携带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癌症,但是会让他们细胞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大大增加。去年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在纽约时报撰文,说为了防止得乳腺癌而预防性切除双乳。该新闻轰动全球。她作此决定的原因就是她家族和她本人都携带BRAC1基因突变,有了这个突变,她的细胞分裂产生的突变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家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亲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她个人被估计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她的这个举动,当时我从科学眼光看有点冲动,因为不能保证其它部位(尤其是卵巢)不会发生癌变,但是她的勇气还是让我无比佩服。后来我听说朱莉要把卵巢也切除,我只能想到一个词:“壮士断腕”。

三、儿童为啥会得癌症

通常,癌症是一种老年病,随着年龄增加,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直线上升。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们生活中应该听说过不少年轻人,小孩甚至婴儿得癌症,尤其是白血病的故事,这是为什么?

癌症是由突变引起的,后天因素导致突变需要时间积累,在短短几年以内是不可能纯靠后天因素导致癌症的。因此可以肯定,婴儿,或者几岁的儿童得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的:要不然就是父母遗传了致癌基因,要不然就是在怀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胎儿产生了突变。

现在生物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怀孕过程中尽早检测出先天突变,如果证明宝宝有严重遗传疾病,父母至少能选择是否流产。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致癌基因的认识,让我相信父母是否携带致癌突变应该会成为孕前体检的常规项目。而在怀孕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检测相对要困难很多,主要原因是胎儿发育中要获取样品很困难。传统的检测如唐氏综合症筛选还依赖于羊水穿刺,这是一个手术,对胎儿发育也有一定的风险。很多的人正在为无穿刺检测技术而努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信几年之内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但是无论检测技术如何先进,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将始终存在:即使知道胎儿有了基因突变,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也不一定100%会得癌症,这个时候父母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且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是冒险生下来还是继续等待下一个健康的宝宝?相信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这个问题将日益突出。现在全世界大概有50万儿童患有各种癌症,癌症是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儿童癌症中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占了近40%(见下图),这是我们为什么老是听到儿

童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赠的故事。其次是神经系统肿瘤,然后是骨头和各种软组织肿瘤。

治疗儿童肿瘤采用的办法也是手术+化疗+放疗。对比成人癌症,化疗和放疗对于儿童癌症往往有着惊人的效果,即使不考虑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很多儿童病人也能够被传统化疗放疗治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第一:儿童癌症的突

变往往很少,因此癌症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低;第二,和传统想法不同,儿童接收化疗和放疗的剂量相对体重来说往往超过了成年人,这是由于儿童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强,能够忍受更强的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两点是儿童癌症的治愈率远远高于成人肿瘤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得就有失,高剂量化疗放疗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会给儿童带来各种各样长期且严重的副作用:神经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抑郁容易自杀,不孕不育等等。因此,对儿童癌症的药物开发迫在眉睫。

可惜,相对于我们对成人癌症的投入,对儿童癌症的研究远远落后。根本原因是由于儿童癌症数量较少。这一方面导致样品数量不足,因此基础研究到医学转化研究的实验室都比较少。更重要的原因,由于病人少,大药厂往往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专门研究儿童癌症,其一是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其二是因为即使做出药来也不能收回成本。最后,因为周围儿童癌症病人少,社会对这种疾病的关注不够,对政府的压力也不足。

面对儿童癌症,一方面是病人家属的无奈,另一方面是科研资源的匮乏和药物开发的停滞。强烈呼吁大家增加对该方向的关注,只有社会和舆论推动政府作为,才有可能迫使药厂进行更多的投入。希望有一天没有儿童会再被癌症打倒!

四、癌症到底怎么致命的

大家谈癌色变,主要的原因是其高死亡率。但是说起来癌症到底是怎么让病人死亡的,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了。为什么有人长了很大的肿瘤,做完手术就没事,但是有人的肿瘤还没有看到,病人就去世了呢?

首先说癌症的严重性和肿瘤的大小没有相关性,2012年有个著名的越南人Nguyen Duy Hai,4岁开始就长肿瘤,等到30岁的时候右腿肿瘤已达到惊人的180斤!在这26年中,他慢慢失去行动能力,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太多别的症状,在做完手术后,看起来也比较正常。这种肿瘤看起来很恐怖,但是如果位置不在关键内脏,实际上对生命的危害相对较小。这种巨大的肿瘤几乎肯定是良性肿瘤,因为如果是恶性,是没有机会长这么大的。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啥?是看肿瘤是否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属于“钉子户”,所以只要手术切除肿瘤本身,基本就算治好了。而恶性肿瘤不论大小,都已经发生了转移,有可能在血液系统里,可能在淋巴系统里,也可能已经到了身体的其他器官。很多癌症(比如乳腺癌)转移一般首先到达淋巴结,然后才顺着淋巴系统到达其他系统,所以临床上对肿瘤病人常常进行淋巴结穿刺检查,如果淋巴结里面没有肿瘤细胞,病人风险较小,一般化疗和放疗以后就能控制住疾病。

那癌症到底是怎么致命的呢?首先得说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答案,每个病人个体情况都不同,最终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说起来,往往和器官衰竭有关,或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系统性衰竭。肿瘤,不论是否恶性,是否转移,过度生长都可能会压迫关键器官,比如脑瘤往往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肺癌生长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后功能衰竭而死,白血病导致正常血细胞枯竭造成系统性缺氧缺营养等等。

癌症如果转移以后,危险性大大增加,一个原因是一个肿瘤转移就成了N个肿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个原因是转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地方,比较要命的地方

是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这三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所以乳腺癌发现得早一般没事,手术摘除乳房就好了,病人可以正常存活几十年,但是如果乳腺癌转移到了肺部或者脑部,就很难治疗了,因为你不能把肺或者大脑全部摘除。所以大家自己,还是自己父母一定要每年去医院定期体检,早发现几个月,也许就能多活几十年。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衰竭。有很多癌症,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原因,会导致病人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这个叫“恶病质”(Cachexia)。这个过程现在无药可治,是不可逆的,无论病人吃多少东西,输多少蛋白质都没用。由于肌肉和脂肪对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病人很快会出现系统衰竭。

例如全民偶像乔布斯,靠金钱支撑,在诊断胰腺癌后活了8年,可谓是不小的奇迹,但是大家仔细看他得病前后照片对比,能清楚发现他身上的肌肉和脂肪几乎消失殆尽。最后还是由于呼吸衰竭而去世。

五、癌症为啥这么难治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癌症和艾滋病是最恐怖的疾病名词。如果你问我,癌症和艾滋病哪个会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

癌症为啥那么难搞?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是病人身体的一部分。对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抗生素为啥好用,因为它只对细菌有毒性,而对人体细胞没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浓度,让所有细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搞定癌症就没那么简单了,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所以要搞定他们,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勾当,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副作用”。比如传统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细胞当然很有用,但是可惜,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毛囊细胞对头发生长至关重要,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毛囊细胞,这是为啥化疗的病人头发都会掉光。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病人的免疫系统会非常弱,极容易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病人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等等等。

这样严重的副作用,让医生只能在治好癌症和维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间不断权衡,甚至“妥协”。所以化疗的药物浓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须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如果化疗药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样大剂量持续使用,癌症早就被治好了。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艾滋病会比癌症先被攻克的主要原因,毕竟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外源性疾病”。

第二个癌症难搞的原因是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癌症。

比如肺癌,这是在中国癌症中新任第一杀手,30年来发病率增加465%。中国现在每年近60万肺癌病人,美国也有16万。常有人问我:美国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药么?我说:有是有,但是只对很小一部分病人有用。比如诺华最新的抗肺癌

药Ceritinib上礼拜刚被FDA批准,它对1%左右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但为啥我们研究了这么久的新药只对1%的病人有效呢?

肺癌简单按照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那是不是肺癌就这两种呢?不是的。我们知道,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而每一个癌症里的突变基因数目不止一个,千差万别。最近一项系统性基因测序研究表明,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变数目接近5千个!这么多的变量随机组合,导致每个病人都有点不同。中国这60多万肺癌病人,其实更像60万种不同的疾病。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需要60万种不同的治疗肺癌的药。因为5千个突变里面,只有几个突变是关键的,抓住了这几个关键基因,我们就有可能开发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是无论如何,制药公司新开发的药,即使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病人。回到刚才的问题,为啥诺华的新药Ceritinib只对1%的肺癌病人有效?因为Ceritinib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 基因突变。(这个药中国还没上市,目前正在中国做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ALK突变肺癌病人能用上这个药)。

因为癌症的多样性,药厂几乎注定每次只能针对很小的一些病人研发药物,每一个新药的开发成本?10年时间+20亿美金!这样大的时间金钱投入,导致我们进展缓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遥遥无期,也是任重道远。

第三是癌症的突变抗药性。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超级细菌。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败血症。但是青霉素出现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怂掉了。

但是生物的进化无比神奇,由于我们滥用青霉素,在它杀死了99.999999%的细菌时,一个或者两个细菌突然进化出了抗药性,他们不再怕青霉素。于是人类又发明了别的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就是超级细菌。

生物进化是一把是双刃剑。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变化,想方设法躲避药物的作用。Ceritinib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就发现有很

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以后就丢弃了突变的ALK基因,而产生新的突变来帮助癌症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总是让我感叹自然界面前人类的渺小。

六、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癌症么

“转基因”绝对是近几年在各个媒体出勤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所有能炒的都炒过了,所有能吵也都吵过了。我只想负责任地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篇经得起推敲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证明转基因食物能致癌。网上盛传的法国研究的大鼠吃转基因食物致癌的文章,我专业的评语是:”扯蛋”。当然很欣慰地看到这种哗众取宠的垃圾论文已经被撤稿了。

“转基因食物完全无害”,本身就是一个在科学上无法证明的命题。即使它一直无害,保不齐100年后会不会有一个人因为转基因而嗝屁了呢?

作为严谨的科学家,我们只能说,在有人能证明它有害之前,它是无害的。作为不太严谨的科学家,我个人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美国长期吃各种转基因食物,所以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的可以歇菜了。

科学家没事搞转基因干嘛?一是为了省钱,二是为了赚钱。

我们这种无聊科学家,搞些转基因农作物或者动物,无非是为了让它们在生长中产生竞争优势,要么长得壮,要么长得快,要么多结果,要么不被虫咬。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喂饱更多人,这其实和以前袁隆平做人工选育水稻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随着科学家对生物科学,尤其是基因重组技术理解的增加,我们终于可以不靠天吃饭,而自己能够构造出更优良的动植物来卖钱。地球人口还在高速增长,在2040年左右预计将达到80亿。对食物的需求会翻一倍,如果没有转基因作物,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饱,到时候还有人在乎转基因不转基因么?

大家谈转基因色变,但是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我估计除了被“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忽悠进生物系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只是凭空想象。

转基因的本质是给细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质,这些新蛋白质或许能促进生物体生长,或者能生产抗药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只是蛋白质。所以我们吃转基因食物,就是吃了传统食物+新蛋白质。那转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争论的本质就应该是新引入的蛋白质是否对人体有害。

我之所以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为这种新引入的蛋白质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人类还没有掌握自己创造全新功能蛋白质的能力。转基因引入的所谓新蛋白质,其实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是我们把生物体A的某种优势蛋白,加入到生物体B中,让B获得这种特性。比如给牛转基因,加上人的胰岛素蛋白,这样牛

奶中就可以提取胰岛素了,牛吧!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那么转基因蛋白就没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

第二:所有的蛋白质都是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肠里都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所以无论蛋白质是啥转基因的产物,最终被人体吸收的都是那么20种氨基酸。红烧转基因荧光双眼皮鲨鱼和红烧青藏高原纯净无污染鲤鱼,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麦当劳专供转基因五彩玉米饭和黑土地五谷杂粮营养饭,吃到肚子里也都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而对于转基因,大家大可不必谈“转”色变。我支持大家吃健康的食物,也尊重个人选择,如果你真的怕转基因,又能买到确定非转基因的食品,那固然

好。如果像我一样,没有条件也没时间去鉴别每种食物是不是转基因,不如放轻松一点,与其天天窝在网上看转基因的新闻,不如出去跑跑步来得健康。

七、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么

人体内有三套系统来保证血液PH值是7.4弱碱性:呼吸系统,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体液系统(1)。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就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回去;肾脏系统的反应会慢一点,但是也会在几天内慢慢增加或减少酸性物质进入尿液。

人的尿液PH正常范围是4.6到8.0,也就是说酸性和碱性都正常,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平衡系统。

体液调节PH值主要靠里面的各种蛋白和缓冲离子。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既有酸性,也有碱性,可以吸收或者释放酸性氢离子,所以蛋白质是超强大的PH 缓冲系统。好消息是,我们身体中有大量大量的蛋白质!

在这三套强大酸碱调节系统的监管下,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PH>7.0),所以也就不会有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事实上,如果血液PH到了中性(PH=7.0),人就已经死了。

“酸性体质” 这个伪科学其实比较容易被揭穿:你到医院去问一下,能帮我测测我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么?没人能帮你,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医院给大家测身体的“酸碱度”,反正一量都是7.4。既然没有医院常规测试酸碱性体质,那“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这种结论(鬼话) 是从哪里来的数据呢?只能是“医学专家” 编造的。都是为了卖一些所谓能“排酸” 的“保健品” 罢了。

后记:有人很快指出“酸性体质” 不一定指PH>7,而是一种身体状态,就像中医里面那种“阴虚阳虚” 之类的说法。我觉得(1)如果这个理论是从婴儿出生和人健康时PH=7.4是弱碱性开始的话,酸性体质就一定和PH相关,要不然你就不要拿PH7.4来做你的参考。(2)如果“酸性体质” 和PH无关,你至少得告诉我用什么客观标准(可以不是西医的理论,脉象,气啥的也可以,只要客观) 来检测,并公布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别颠倒因果告诉我“得病了身体就是酸性的,健康就是碱性的”。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360docs.net/doc/3c9973421.html,

癌症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们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近六分之一,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癌症病例诊断过晚,癌症病例多是在癌症晚期才得到诊断和发现,治愈的机率较小,希望渺茫。 目前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5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还将不断上升,癌症发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灵的创伤。中国进入全面防癌抗癌时代!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 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甲状腺癌快速上升; 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 中等城市,如重庆、武汉,济南癌症发病率最低; 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 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癌症死亡率:小城市高,大城市低; 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关注8大风险 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 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 女性癌症在大城市最高,男性癌症在小城市最高 50岁以下,成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肺癌仍为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消化道癌症是我国居民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负担 前列腺癌随城市化发展程度逐渐上升,大城市男性应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快,需格外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早期诊断可拯救生命和降低医疗费用 癌症综合控制包括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康复治疗。所有这些均应作为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组成部分。世卫组织制定了全面的癌症控制指南,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预防癌症,并为患者提供治疗。 2017年2月3日 | 日内瓦 - 世卫组织在世界癌症日(2月4日)前夕推出有关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指南,旨在通过确保卫生服务机构重点关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机会。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世界癌症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发表的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称 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 世界第一 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成最高发癌症 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来之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肺、肝、食道、胃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年后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400万 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制度 2006年开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样本,原定每5年发布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 中国癌症年报 每分钟5人死于癌症 每分钟6人被确诊癌症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近20年 癌症呈现三化二线趋势 发达化 年轻化 老年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线”走高的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亚太地区新增癌症病人占全球45%,死亡人数占全球50% 肺癌死亡率 30年增长465% 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 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2014》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呈现此不消彼又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 比如南京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17岁(见图表)。 现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患癌的主要因素。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19-35岁的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病人都是在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5年生存率小于20%。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目前可达10%左右,早期治疗的治愈率也高达95%。 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强,容易忽视身体的不适,也认为做胃镜检查很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丽蓉、罗京、晓旭、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 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走

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257-26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c9973421.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c9973421.html,/10.12677/acm.2019.93039 Current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Lan Shao, Yiping Zh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Onc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Feb. 14th, 2019; accepted: Feb. 28th, 2019; published: Mar. 8th, 2019 Abstract Cancer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ronic background pain may experience transient episodes of pain, known as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of a typical BTP ep-isode include a rapid onset peaking within minutes, a severe intensity and a short duration. BTcP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s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Firstly, effective as-sessment is critical. Immediate-release opi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BTcP. Mucosal fentanyl ha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BTcP due to its rapid effect,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Keywords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Treatment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邵岚,张沂平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8日 摘要 癌症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是指相对稳定的慢性背景疼痛的癌症患者经历短暂的疼痛加重。典型的BTcP的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是发作迅速,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癌症爆发痛影响患者的生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 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作者:梁东旭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 学号: 201330108035 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梁东旭1 (大件路168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双流,6102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癌症病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走向解散。如果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必将会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癌症病发展的客观现状并努力从多角度找出其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在对于发病原因充分了解后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癌症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市民都面临着癌症的侵扰。 目前而言,国内外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癌症,癌症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本文就癌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献查找等研究方法找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旨在能够对于抑制和治疗癌症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癌症病患者数量,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癌症病带来的痛苦。 一、发展现状 (一)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一直是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据统计,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在2010年深圳举办的世界抗癌大会的开幕式上,陈竺部长表示,每年有260万中国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普遍发生的癌症有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其实,不光中国目前遭受癌症的困扰,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受到癌症病的困扰,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万人。 (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被称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 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 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

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 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

癌症概况

癌症 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随着发病率走高,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见和误解,影响了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癌症和肿瘤 癌症与肿瘤究竟有什么区别? 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二、什么导致了癌症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基因?污染?饮食?抽烟? 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2013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第一: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就是指数增长; 第二: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主要是前列腺癌。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为啥苍蝇很少得癌症?因为他们寿命很短,还没得癌症就挂了。我们的宠物狗和猫都会得癌症,原因是他们的寿命可以到10多年,相当于人的70~100岁,因此得癌症概率不低。 癌症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我们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的大概一百多个,这些癌症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非常高。那基因为啥会突变,啥时候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的时候都会产生突变,但是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癌症发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细胞啥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总结的数学公式是: 癌症发生概率(p) = 细胞分裂次数(a) X 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b) X 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e)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况调查(完整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况调查(完整版) 正文 营养不良是肿瘤的重要发生、发展因素, 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 它严重削弱了抗肿瘤治疗效果、增加了并发症、升高了死亡率、降低了生存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多了医疗费用, 其影响贯穿整个肿瘤病程, 是肿瘤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负性因素[1~3]. 尽管营养状况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 低至30%, 高达80%, 而且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人群分布特征也缺乏大样本调查, 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了解、没有解决的问题.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是专门针对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评估工具[4].PG-SGA不但可以定性还能定量评估患者营养状态[5].此外, 与必须完全由专业医疗人员完成的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不同, PG-SGA的部分内容可以由患者完成. PG-SGA作为一种营养不良的评估工具, 与主客观参数有显著相关性, 是一种被广泛认可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营养不良评估方法[6,7]. 研究表明, 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实施营养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其营养不良的风险[8,9].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受许多因素影响[10], 如临床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职业和其他人口因素. 截至目前, 全世界尚无大样本量多肿瘤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现况调查. 本研究通过

PG-SGA评估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探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在肿瘤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行政区域、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职业、居住地和民族等的分布, 并进一步调查了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情况. 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治疗率, 发现营养不良高风险人群, 为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 在全国主要的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肿瘤住院患者中按照这些地区三甲医院数目规模采用整群随机方法(SAS软件)分别抽取2~6个地区, 再抽取这些地区的部分三甲医院(按平均每个医院年肿瘤住院患者数500例估计)作为调查医院; 第二阶段, 每层内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抽取所示数目的样本. 考虑患者人口构成和不应答率影响, 如果被抽到的医院18岁以上的肿瘤住院患者例数不能满足最低样本量需求, 则根据邻近相近原则将同级别其他医院肿瘤住院患者进行合并. 本研究共纳入80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三甲医院. 本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年7月至2020年5月对中国80家医院16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的观察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vestigation on

癌症现状

癌症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们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近六分之一,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癌症病例诊断过晚,癌症病例多是在癌症晚期才得到诊断和发现,治愈的机率较小,希望渺茫。 目前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5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还将不断上升,癌症发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灵的创伤。中国进入全面防癌抗癌时代!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 ●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甲状腺癌快速上升; ●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 ●中等城市,如重庆、武汉,济南癌症发病率最低; ●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 ●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癌症死亡率:小城市高,大城市低; ●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关注8大风险 ?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 ?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 ?女性癌症在大城市最高,男性癌症在小城市最高 ?50岁以下,成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肺癌仍为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消化道癌症是我国居民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负担 ?前列腺癌随城市化发展程度逐渐上升,大城市男性应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快,需格外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早期诊断可拯救生命和降低医疗费用 癌症综合控制包括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康复治疗。所有这些均应作为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组成部分。世卫组织制定了全面的癌症控制指南,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预防癌症,并为患者提供治疗。 2017年2月3日 | 日内瓦 - 世卫组织在世界癌症日(2月4日)前夕推出有关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指南,旨在通过确保卫生服务机构重点关注癌症的早期诊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目前肿瘤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目前肿瘤治疗的现状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癌症的防治工作。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利用足够的资源和持续的研究,现在癌症有1/3是可以预防,1/3是能够治愈的,另外1/3不能治愈的癌症患者大多数也能够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医疗单位和个人宣传自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癌症的防治工作。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利用足够的资源和持续的研究,现在癌症有 1/3是可以预防,1/3是能够治愈的,另外1/3不能治愈的癌症患者大多数也能够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医疗单位和个人宣传自己治疗癌症水平如何如何高,但实际疗效并未如其所言。目前,在癌症的疗效判定中有了一些客观的标准,了解他们有助于患者及其亲友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避免上当受骗。 癌症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观察主要看肿瘤缩小的程度和肿瘤退缩的维 持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将疗效分为以下4个等级:(1)完全缓解,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2)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的最大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同时无新病变的出现。(3)稳定,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下,维持4周以上,同时无新病变的出现。(4)进展,肿瘤病灶的最大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癌症治疗后远期限疗效的观察指标主要有生存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大多数肿瘤主要以5年生存率观察疗效。而具体到某一个患者则强调的是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第一次接受的正规治疗称为首诊治疗。首诊治疗选择方案正确与否,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就目前医学水平来说,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药物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它们各有一定适应证。一般来说,实体肿瘤应尽量争取手术切除,越早越好,越彻底越不易复发。暂时不能手术的,可先采聚其他治疗措施,创造条件再行手术。但有些癌症手术效果不如放疗或化疗,则应首选后者。如鼻咽癌和1期淋巴瘤放射治疗可达到相当满意的疗效,绒毛膜细胞癌和绝大多数的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化疗就是第一选择。至于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因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所接受,但就目前治疗所达到疗效水平来看,尚不能作为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案,只能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措施;或者当癌症已属晚期,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都已无用武之地时,这时单纯使用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常能起到延长寿命和减轻痛苦的功效。总之,癌症必须通过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疗效。

【免费下载】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 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甘肃、浙江等地走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河南、浙江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浙江、甘肃、河南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 在医学上,癌(cancer)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癌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其发生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分为致癌、促癌、演进三个过程,与吸烟、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较为明确的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因素 (1)生活习惯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约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与吸烟有关,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摄入大量烈性酒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饮用污染水、吃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食管癌、胃癌。 (2)环境污染与职业性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的与环境有关的致癌性物质包括:砷、石棉、联苯胺、4-氨基联苯、铬、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气、煤焦油、矿物油、偶联雌激素等等。环境中的这些化学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过体表、呼吸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3)天然及生物因素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此外,细菌、寄生虫、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系,埃及血吸虫病被证实可诱发膀胱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4)慢性刺激与创伤创伤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5)医源性因素如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细胞毒药物、激素、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2.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谓的遗传易感性,包括染色体不稳定、基因不稳定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者,因存在胚系细胞APC基因突变,40岁以后大部分均有大肠癌变;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发生率达80%以上。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AIDS(艾滋病)

中国大肠癌现状

rosaly1 2013-6-21 14:15 中国大肠癌现状 `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闯过最初的5年,在医学上就算是临床治疗 成功,可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重生日。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接近120万,死亡63万,分 别比2000年增加27%和28%,平均年增3.9%和4%。在我国结直肠癌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并且中国的结 直肠癌每年发病递增速度为世界平均数的两倍。 我国肠癌的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 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如上海市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48/10万,在女性中则为45/10万,这一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 灰树花D阻分联合术后化疗能减副提疗效 大肠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 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 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 由于肠癌的特殊性,其化疗的副作用往往很大。大量的研究表明,D阻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会引起白细胞的降低,而且会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 因此,在化疗中需要联合灰树花D阻分,以达到消除副作用,提 高化疗效果的目的。 Ⅲ期大肠癌手术后联合D阻分化疗使5年生存率提升20%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

25%的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另外,有超过25%的患者在第1 次手术后仍将复发或转移。 很多人认为,大肠癌手术后,病灶已经切除,没有必要进行化疗,这是错误的。根治手术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为了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手术需与术后辅助化疗联合,以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 提高生存率。事实上,已有大规模国际临床研究证实:对于Ⅲ期大肠 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给予术后联合D阻分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比单纯手术治疗要高20%。 所有Ⅲ期、高危Ⅱ期肠癌患者都应化疗 基于长期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现在美国、欧洲及中国的 大肠癌治疗指南均明确指出:对于所有Ⅲ期、高危Ⅱ期肠癌患者都应 在肠癌根治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并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和患者情况, 可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D阻分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联合应用,既能增加疗效,又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