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全文)

合集下载

《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发布

《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发布

《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发布《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发布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近日,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学会发布了《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该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20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供在线服务。

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图书馆全国借阅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8亿册,相比2019年增长了近20%。

报告还指出,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数字化实践逐渐成熟,为师生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途径。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共建立了2000多个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超过50亿册,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报告也揭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着版权保护、数据安全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困境。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滞后,亟需加强建设和扶持。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更加注重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首先,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与版权方的对话与合作,推动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规范服务文化和服务质量。

其次,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与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创新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高校图书馆将继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社区化方向发展,建设更加开放智能的学术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应用,高校图书馆将能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便捷的服务。

浅谈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过程、组织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学发展,提高图书馆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图书馆学产生于19世纪初,确立于19世纪80年代。

1886年,K ·F ·O ·齐亚茨科在德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图书馆学课程。

次年,M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创设了世界第一所图书馆管理学院[1]。

从此,图书馆学正式被世界教育界认可,从而真正确立起来。

我国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目前,我国开设图书馆学的高等院校有五十余所,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已经形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完备教育体系。

一、我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自上世纪初图书馆学在我国兴起,到现在已有百年,期间形成了众多学说,具有代表性的有要素说、规律说、矛盾说、关系说、层次说、系统说、图书馆说、知识说、交流说、符号信息说、公共信息流通说、信息时空说和资源说等[2]。

在发展历程上,我国图书馆学主要经历了草创时期、兴起时期、调整时期、停顿时期、恢复时期和提高时期等6个时期。

草创时期:主要介于1913年至1949年。

该时期以金陵大学开办我国第一门图书馆学课程为开端,随后武昌文华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图书科,不久该校更名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与此同时,广州职业学校开办了图书管理科,这也是我国第一所图书馆方面的中等教育机构,但由于历史原因随后被迫停办。

1947年,北京大学设办图书馆学专修科,并开始招生,但生源主要来源于本校文科学生。

兴起时期:主要介于1949年至1956年,该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对外招生,并于1951年招收本科生,随后一年复改为专修科。

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合并加入武汉大学。

1956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将图书馆学由3年制专科改为4年制本科,并扩大招生规模。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07图书江绪磊L60714056)摘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开始正式建立至今,中间经历了若干次从低谷到高潮再从高潮到低谷这样反复的的发展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后,图书馆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都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本文将简单的回顾一下我国图书馆学从正式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以往发展历程的特点再结合当前的具体环境对图书馆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图书馆学、发展历程、阶段、趋势、展望Abstract: since the last century 20's,the system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formally established,During this time,Library has undergone several height from trough to peak to trough and from the course.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Library science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have very large changes;this article will simply review the Library's formal emergence from traditional to the present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Trend, Forecast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整合: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策略

整合: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策略
维普资讯

2・
图书 与情 报
理论 园地 ・
整合 : 中国 图书 馆 学研 究 的发 展 策 略
谢金 红
[ 摘

健( 南京经济 学院 图书馆, 苏 南京 江
22 1 ) 1 4 3
要】 新 中 国国 书馆 学 研 究 在 发展 中 存 在 着 诸 多 困 惑 。 本 文 作者 搪 出, 生 诸 种 困 惑 产
两 类 系 统 机 构 。 如 If m t n Agn y Un e no ai e : id r o t Sa s U I . 美 国 新 闻 署 ; et lItl ec tt ( SA) 是 e C nr ne i ne 局。 同样军 队的各级 司 gnyC A) 是 令部中. 也同时设有 ifr aindp r me t和 l uom t eat ns n o e —
的基本原因是 中国长期存在照书馆 学 、 情报学和信息学“ 三科独立” 真 伪混杂 的必然 结束。进^ 、
2 l世 纪. 我们 要从 这 种 低 速 中走 出来 。 切需 要 将 这 三 门学 科 整合 为 “ 位 一 体 按 照 照 书 馆 学 迫 三 ,
的 自身炭展规律, 一信息学的太框架。 统 [ 关薯词】 中国 图书馆学 信息 学 理论研究 [ 中圈分类号】 G 5 2O [ 文献标识 码】 A
智。
再者. 中文 情报” i omai 与 n r t n对应是 受 日文 f o 汉字的影响. 日文中舶来 的。 日文情报一词 是十 从 烈义词 , 对应 itl ee 时. nei ne 概念 同中文 传 统概 念 lg 情报, 军事情报” 中 日文相通 。而对 应 if m — 如“ . no a r t n时. i o 其概 念则 同中文 信 息” 。如 Si ehi— c—t c n fr t n日文译成 “ omai o 科技情 报 . 规范 中文 则是 科 技信息” 。中国的情 报学者 . r 中同形 异义 的 将 q文 不同术语“ 情报” 当成了一十 术语 。这一 失误。 可算

图书馆的规划与发展战略

图书馆的规划与发展战略

数字资源更新与升级
定期更新和升级数字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 性和准确性。
数字资源安全与保护
加强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和数据安全,防止 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
特色资源建设策略
01
地方特色资源
挖掘和整理地方特色资源,建立 地方文献数据库,保护和传承地 方文化。
02
专业特色资源
03
人文特色资源
针对特定专业领域,建立专业文 献数据库,满足特定读者的需求 。
图书馆的设施
图书馆的设施是否完善, 如阅览室、借阅处、参考 咨询台等。
图书馆的经费
图书馆的经费是否充足, 是否能够保证图书馆的正 常运营。
图书馆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学生需求
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 对象之一,他们需要借阅 各种教材、参考书和课外 读物等。
教师需求
教师需要借阅专业书籍、 学术著作以及相关的教学 参考资料等。
加强人文类特色资源的建设,提 高图书馆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价值 。
05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改善
空间布局调整方案
开放式布局
采用开放式布局,打破传统书库与阅览室的界限,提高空间利用率 。
功能分区
根据使用需求,将图书馆划分为阅读区、学习区、休闲区、儿童区 等,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灵活隔断
采用可移动隔断,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空间,适应不同活动和功能变 化。
馆际互借
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方便读者获取其他图书馆的资 源。
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搭建
学术研讨会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 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图书 馆的学术影响力。
研究合作
与其他机构或学者合作开展 研究项目,共同推进图书馆 领域的发展。

培训与进修

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 年第 % 期
!"#!$%& "# ’()*+,-.
编者按!新中国 !" 年%国家变化%沧海桑田$ 新中国 !" 年来的图书馆学教育%尽管有过跌撞与迷茫%但始终伴随 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而坚定向前%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茁壮成长$ !" 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已经从文化和教 育园地中一株幼小的树苗%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昂然挺立在学科教育之林%规模与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语%各种治理 制度日臻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已然形成%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国际化程度不 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家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图书馆 学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与其他学科相互借鉴"交叉融合以寻找出新的生长点%如何在国际化的同时保持和创 新中国特色%是今天的图书馆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问题$
! "# 新中国 +* 年来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 % 个阶段!#$’$,#$-- 年缓慢而曲折的发展阶段"#$--,#$++ 年
停滞与倒退的阶段"#$+.,/$.$ 年重建与迅速发展阶段"/$$*,/$$$ 年调整与改革的阶段"!*** 年以后转型与创新的
阶段# +* 年来图书馆学教育取得了 + 大成就!建立和完善了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科学合理地确立了图书馆学专业与学
容"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图书馆学教育不能变的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图书馆学的人文传统与价值理性$
$%&!新中国 +* 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与变革
’()*+!0!%*1!

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2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史及其文化影响研究 (项目编号:17ZDA295)研究成果之一㊂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范兴坤(1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2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摘㊀要]㊀该文对建国7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㊂在全面介绍培养模式㊁专业目录制订㊁课程设置㊁教材建设㊁各个层次和类型的专业教育基础上,认为应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在高层次上的完善,通过对外交流并坚持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通过供应侧改革实现专业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供需接轨,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发展与时俱进㊂[关键词]㊀中国图书馆㊀图书馆学教育㊀图书馆政策[中图分类号]㊀G250.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晚清时期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传入中国,因应图书馆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20年美国人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和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先驱沈祖荣㊁胡庆生等在武昌兴办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开创我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㊂此后上海国民大学㊁金陵大学㊁国立社会教育学院㊁北京大学等学校也相继开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之滥觞㊂经历建国70年来艰难曲折的发展,今天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不凡的成就㊂1㊀我国图书馆学教育70年之两大阶段1.1㊀新中国建立至 文革 结束前的图书馆学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图书馆事业被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图书馆的主要 工作内容是要提倡民族的㊁科学的㊁大众的文化 , 在今天,图书馆已不仅是普及和提高人类文化知识的地方,而应是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地方 [1],图书馆被认为具有阶级性和新任务,图书馆工作也不是纯技术性的工作,培养图书馆事业所需专业人才的高校图书馆专业教育也必然是与过去不同的㊂建国之初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只有1920年建立的武汉文华图专和1947年建立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㊂建国后在借鉴学习苏联高教模式进行高校整合重建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引进㊁学习㊁吸收苏联图书馆学教育经验,翻译苏联图书馆学专著和教材,通过全面改造,重建新的专业教育体系㊂增开多种公共课程,教学活动中政治性内容不断增多㊂北大㊁武大图书馆学老教员们关于图书馆的认识和图书馆学思想是在 解放前 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对教授专家们旧的教学思想和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改造㊂1956年,党中央发出 向科学进军 的伟大号召,图书馆工作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全社会重视,当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教育都在已有专科的基础上提升为4年制本科教育层次㊂在这一背景下,1957年5月文化部两次组织召开图书馆学专家座谈会,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问题㊁藏书问题㊁协作问题㊁干部培养问题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图书馆干部教育成为重点推动的工作㊂在 大跃进 的推动下,1958年起,文化部文化学院开设了图书馆学研究班,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单位也举办了多所图书馆学干部培训的进修班或专修班,图书馆学教学点开始增多㊂北大和武大图书馆学系的正常教学秩序则为 大跃进 的突进模式所打乱,课堂教学㊁科研㊁学生实践等严谨的学科专业教育掺杂进了过多阶段性政治任务,到1961年后才通过 调整㊁巩固㊁充实㊁提高 逐步恢复正常秩序㊂1966年 文革 开始后停止大学招生,1972年㊃1㊃起开始招录的五届 工农兵 学员水平参差不齐㊁学制变短(二年),教学中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主要学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低层次上维持㊂建国后至1966年 文革 开始前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强调党性㊁阶级性中过多强调了政治成分,没有做到善于汲取各种养料和成分,故而有些课程内容是苍白的㊁图解式的㊂大胆地摒弃操作式的讲解,更着重从理论上说明是没有达到的 [2],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受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指认过去的 教学是资产阶级的方向,资产阶级的内容,资产阶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3],前进的方向是专业内容要 厚今薄古 ㊁教育方法讲 互教互学 ㊁培养目标倡 又红又专 ,但新编的 许多教材不仅充斥了伪科学的内容(如强调阶级性),而且不乏因政治需要而速成者 [4],代表性的如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用两个月编写完成出版的‘社会主义图书馆学概论“,就是借鉴学习1920年代开始兴起的苏联 社会主义图书馆学 理论㊁建立中国 社会主义图书馆学 的尝试,其理论㊁方法影响了其后数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㊂1.2㊀ 文革 结束至今的图书馆学教育1977年,北大㊁武大图书馆学专业开始恢复正常招生,一些高校开始筹建图书馆学专业,我国图书馆学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㊂这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㊁邓小平同志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科学论断,全国掀起了 攀登科学高峰 的热潮,为文化学习和科学发展服务的图书馆获得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㊂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成为科学研究和广大群众服务的图书馆网 ,之后又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 积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速培养建设人才 作为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战役的重要任务,要求 图书馆 等各项事业,都要适应形势的需要和根据国家财力的可能,统筹安排,有一个新的发展 ,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期待,为图书馆学教育的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㊂1978年6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意见“和‘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方案“,使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正规化发展有规可依㊁有章可循㊂ 改革开放 后国家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㊂1980年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的‘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事业领域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提纲“中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之四为 专业干部缺乏 ,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 发展图书馆教育和科研事业,加速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养 , 建议教育部同图书馆事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办好现有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和情报专业 , 设立图书馆中等专业学校㊂对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业余培训或短期训练,则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㊂1981年,教育部和文化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图书馆学教育座谈会,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图书馆学的教育体制㊂1983年4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图书情报学教育工作座谈会,针对图书情报学教育面对的困难和矛盾,提出通过 一要进行文科专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二要做好层次改革;三要进行内容改革;四要进行队伍改革 ,以 建立多层次㊁多类型㊁布局合理㊁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 [5]㊂1986年9月,国际图联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北京召开 图书馆学㊁情报学教育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讨论了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学教育问题㊂此后,1987年3月20日中央宣传部㊁文化部㊁国家教委㊁中科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要求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学专业应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提出了具体的兴办图书馆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中,发展电视大学㊁业余大学㊁函授等业余教育的要求㊂这一系列与图书馆学教育高度相关的政策推动了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教学点数量迅速上升到进入90年代初时的52家㊂改革开放后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拉动力,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㊂8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类图书馆启动自动化㊁90年代初实施网络化㊁1995年后起步的数字化,1996年IFLA 年会在北京的召开㊁1998年启动的 中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设㊁2002年开始的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㊁2007年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等重大文化举措启动实施, 知识工程 金图工程 ,高校 211 985 工程建设和日益高涨的信息化热潮,促进了图书馆学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也㊃2㊃总第184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4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加快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㊂这次嬗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80年代在国外出现的信息资源管理 (IRM)概念和理论影响下,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改名信息管理系㊂受其示范性效应影响,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系纷纷跟进,院系名㊁专业名多剔除 图书馆 而代之以 文献 信息 资源 管理 的重新组合,进而拓宽教学目标㊁调整专业目录㊁更新教学方案㊁重置教学课程以求创新改革,大量引进其他学科特别是计算机相关课程㊂从某些角度看,这一过程 付出了巨大代价,有些课程改革甚至伤及本学科的传统核心,导致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增长速度减缓甚至落后于图书馆实践的发展 [6],图书馆学专业在其后的高校 校㊁院㊁系 体系整合中也逐渐失去其学科建设独立性,并导致 出现了图书馆学 孤岛化 的现象:与情报学和档案学的关系疏远,与图书馆一线的距离拉开 [7],但它也带给图书馆学教育以活力更强的新生力量,使图书馆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培养图书馆专业干部的抱残守缺,使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经过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后,经过90年代至21世纪初加强管理与规范,在2010年以后向高层次发展引导,到2019年,图书馆学学科本科教学点并招生的院校有23个,学术学位硕士生招生单位图书馆学28个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6个㊁信息资源管理4个,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2个,图书情报专业学位(MLIS)招生单位49个,实现了学科点数量和质量建设双增长及优化布局㊂通过与世界加强交流㊁引入iSchool教育模式㊁完善毕业生就业机制㊁探索寻找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平衡点和专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养成更宽广的择业意愿和更全面的个人职业素养,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㊂2㊀7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布局发展2.1㊀全类型全层次专业教育体系建设从建国初单一的专科教育,经过70年来从小到大㊁从弱到强不懈的探索发展,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逐步实现了全类型全层次覆盖㊁高度协同㊁合理布局㊁结构优化和体系完善㊂2.1.1㊀教学点设置1949-1976年,承担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主要是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㊂ 文革 结束后全国图书馆和情报资料工作快速发展,197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意见“,要求 有关院校要努力办好图书馆学系,加快专业人员的培养 ,1978年当年就增设了4个本专科教育点和1个中等专业教育点,此后几年教育点不断增加㊂198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发展和改革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几点意见“,要求每个大区办一个大学图书馆专业㊁有条件的省筹办中专㊂到1985年7月,我国正规图书馆学教育的办学点就达到47个,其中大学本科25个,专科13个,中专和职业高中9个㊂到1990年,国内图书馆学专业设置的数量达到52个,在数量上达到巅峰㊂改革开放前的我国高等教育是典型的行政型资源配置模式,改革开放后逐渐向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新体制转型㊂1993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要求 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更加适当,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8],高等教育开始与市场供需对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进入整合优化阶段㊂经过专业更名㊁高校扩招㊁高校合并㊁自主化专业设置和高校教学资源的自主化配置,图书馆学教育实现了内涵增长㊁质量提升㊁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㊂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图书馆学专业信息化转型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目录调整后,本专科教学点数量减少㊁高层次硕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点快速增长,2010年后增设理论与实践兼长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MLIS)培养,学科多层次人才教育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学各层次各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㊂2.1.2㊀双学位教育在开展本专科教育的基础上,1986年南京大学文献情报系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学士学位班,其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学系也在1990年开设了双学位班㊂双学位教育招收已获得理㊁工㊁农㊁医等学科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再系统学习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两年,授予图书馆学学士学位,期望借此改善图书馆业务人员知识结构,形成图书馆学研究专家梯队,培养复合型人才㊂虽然在迅速发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形势下两个学校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时间都不长,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㊂2.1.3㊀研究生教育196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刘国钧教授和王重民教授首招硕士研究生,到1966年招收到侯汉清和鲍世钧两人,后因文革中断学业(根据教育部1980年的文件,承认他们1967年研究生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文凭)㊂㊃3㊃范兴坤: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197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开始招收目录学硕士生,1979年北京大学也恢复招收图书馆学㊁目录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11月两校同时获得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㊂此后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教育层次,进入新世纪以来增加速度更快,到2019年总数已达到50个左右㊂在科学培养硕士研究生之外,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提出 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复合型㊁应用型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单一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转向培养职业型高层次人才并重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于2011年开始招生,2013年通过编制‘图书情报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培养单位增加很快㊂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外,1984年北京大学㊁武汉大学都采取集体培养的形式,开办图书馆学研究生班,学制两年半,学生可在毕业参加工作满一年后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9]㊂这种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为今天较为完善的在职研究生教育㊂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也发展出非全日制在职教育模式㊂199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和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获批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后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续增㊂2000年后武汉大学㊁北京大学等学校建立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一级学科专业教育已形成了由学士 硕士 博士三级学位构成的完整体系㊂多层次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大和体系趋全,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专业精英教育的成功㊂2.1.4㊀中专职高教育1980年‘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中提议 有条件的省㊁市,亦应设立图书馆中等专业学校,为省级以下图书馆培养合格人才 ,其后1981年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学教育座谈会,专门研究创办图书馆中等专业学校问题,提出为满足各类型图书馆对干部知识结构不同层次和分级的要求,应办职业班和中专,培养初级馆员,并为中等图书馆学教育设计了具体的实施路线;1983年4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后发布了‘关于发展和改革图书馆学㊁情报学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要 加速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牵头办学,同时提倡各有关部门㊁单位办学㊂办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㊂既可以在职业中学办图书馆职业班,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办图书馆中专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办图书馆中专班 ,计划到1990年初步建立起我国图书馆中专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87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 七五 规划要点“强调 要支持所在地区办好图书情报中专或职业高中,以解决部分初级人员的来源 ㊂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举办了大量各类型图书馆学中等教育学校(班),高峰时达到39所中专和职高班,如北京海淀中学图书情报班㊁上海市图书馆职工中等专业学校㊁天津市图书馆中专班㊁开封市文化学校图书馆班等,最具代表性的是1983年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创办,它是国内第一所正规的中等图书馆学教育专科学校,设有图书馆学㊁情报学㊁档案学3个专业㊂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兴办与本科教学点和招生处于同一发展周期,因办学层次低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到90年代中期后即随着我国普通中专教育的式微而中止㊂2.1.5㊀成人和继续教育建国后国家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㊂早在195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就招收各机关在职干部做旁听生;195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率先创办图书馆学专修科4年制函授班㊂在1956年7月文化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上,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明确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图书馆业余学校及短期培训班的大量开办㊂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于1960年开办了图书馆学函授班, 至1965年,两校(北大,武大)在全国30个省市设立了函授站,共招生1253人 [10]㊂ 文革 结束后,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图书馆学成人和继续教育迅速恢复,其中较早的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统从1979年开始定期举办图书情报工作短期培训班㊂公共图书馆系统㊁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有函校㊁业余大学或进修班,1980年就有了十几个培训班㊂1982年,教育部转发了‘关于举办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的暂行规定“,提出 凡留在图书馆工作的非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部将委托部分院校图书馆学系(专业)或图书馆举办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分批㊁分㊃4㊃总第184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4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期地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㊂进修班要对学员进行图书馆学基本理论㊁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期限暂定为半年或一年 ,并规定了教学方法㊁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层次的构建等问题;之后教育部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的几点意见“(1984)㊁‘ 关于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的几点意见⓪的补充通知“(1984)㊂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 发展正规教育㊁业余教育两种体制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这个文件把知识㊁情报㊁信息提到应有的高度,给图书情报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11]㊂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 七五 规划要点“要求 积极做好在职干部培养教育工作㊂办好全国高等学校专业干部进修班和馆长培训班,根据需要举办各级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和研讨班,创造条件选送专业人员出国进修㊂ 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提倡和扶持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为我国图书馆学在职教育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到1992年, 我国共有成人教育教学点33所,其中电大3所,职工大学13所,函授5所,短训班(夜大)1个,进修班2个 [12]㊂90年代中期后,随着大学毕业生大量进入图书馆,原有低学历工作人员数量逐步减少,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成人教育重视程度开始变弱㊂进入新世纪后,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成人教育渐成 鸡肋 ,在职专业硕士(MLIS)教育在2010年后成为高层次在职成人教育的新热点,而继续教育已融为图书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㊂2.2㊀学科教育专业目录制订及调整国务院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普通高等学校及各有关主管部门规划和审定本科专业设置,进行招生㊁教学㊁毕业生分配等各项工作的政策依据和标准㊂在1954年高等教育部颁发试行的第一个专业分类目录‘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中, 图书馆学 代号为 207 ;1963年国家计委㊁教育部修订发布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1964年制订的学位条例中, 图书馆学 列于 文学 类下㊂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国家教委)于1987㊁1993㊁1998㊁2012年先后四次调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㊂1993版‘专业目录“中, 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 归为 历史学 的一级类目, 图书馆学 为其二级类目㊂1998版‘专业目录“中,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置了一级类目 图书档案学类 (1105),下辖 图书馆学 (110501)与 档案学 (110502)两个专业;科技情报学专业则同其他几种相关专业共同归并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2)专业,设置于 管理学 门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101)之下㊂2012版‘专业目录“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1205),下设图书馆学(120501)㊁档案学(120502)㊁信息资源管理(120503)㊂在研究生培养专业目录中,图书馆学所属学科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历程㊂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发布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指导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 图书馆学 属于 文学 门类下 中国语言文学 大类之下㊂该目录的1988版修订为 理学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图书馆学 ,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提升为一级类㊂1990年10月出台的‘授予博士㊁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㊁专业目录“中, 图书馆学㊁科技情报学 被列为一级学科,其后又发布了1997版(1998年和2005年两次补充修订), 图书馆㊁情报与档案管理 作为一级学科归属 管理学 门类下,下设图书馆学㊁情报学㊁档案学三个二级学科㊂在‘授予博士㊁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㊁专业目录(1997)“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的基础上,2011年编制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管理学门类下设图书馆㊁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一级学科,下辖图书馆学(120501)㊁情报学(120502)㊁档案学(120503)三个二级学科㊂2018年4月更新的目录中,在管理学门类下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一级学科,各高校可在此目录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㊂在上述两大专业目录体系中, 图书馆学 在我国学科规划管理体系中从归属于 文学 到转属于 理学 历史学 最终调整到 管理学 门类及类级从二级学科提升至一级学科,体现了国家学术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术界教育界对图书馆学学科性质和地位认识的提高,虽曾经存在过认识上的分歧和不稳定,但对图书馆学所在的 图㊁情㊁档 或 图㊁情㊁文献学 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升㊂国家学科体系规划管理影响了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也完善了国家对图书馆学科体系规划的管理㊂对二级学科设置的松绑,也为各图书馆学专业教学点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㊂2.3㊀与时俱进的培养模式多元化建国初,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由西式 综合性㊃5㊃范兴坤: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

近年来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走向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走向的思考

[ y w r s L ba ce c E u a in Ke o d ] ir r S in e y dct o
图书馆 学教 育究竟 应该 向何处 去? 这是 大家共 同关 心 的问题 , 也是 我特别关注 的问题 。 我今天 的报告题 目是< 年 近 来 中国大陆 图书馆 学教育 发展 走 向的思考 > 这 是黑 龙江 省 , 图书馆夏 国栋先生邀 我完成 的一项 学术任务 , 藉此 机会谨 向 这 次研讨会的组织者表示 衷心的感谢 ! 在 进入 正题 之前 , 我先 向大 家推 荐 一本书 —— < 谁动 了 我 的奶酪? 。 > 这是 近年 来管理 学 界十分 畅销 的一本 书 , 全球 销 量 已经超过 两千万册 ! 这本 书讲的是 一个关于 “ 奶酪 ” 的故 事。 故事的 内容大概 如下: 从前 , 一个遥远 的地方 。 在 住着 四个不起 眼的小家伙 。 其 中两个 是老 鼠, 一个 叫嗅嗅 , 一个 叫匆 匆; 另外 两 个是 小矮 人 , 个 叫哼哼 。 一 一个 叫唧 唧 。 他们 四个 实在太 小 了, 以他 所 们在于 什么 当然 不会引起 旁人的注 意。 是如果你凑近 去仔 但 细观 察 , 你会 发现 许多 令人惊 奇不 已的事 情 ! 了填饱 肚子 为 和享受 乐趣 , 他们每 天在不远处 的一座奇 妙的迷宫里 跑来跑 去, 在那里寻找 一种 叫做 “ 酪” 奶 的黄橙 橙 、 香喷 喷的食物 。 嗅 嗅和 匆匆的大脑 和其他啮齿 类动物 的差 不多一 样简单 , 但他 们 有很好 的直觉 。 他们喜 欢的是 那种适合 啃咬的硬一 点的奶 酪。 哼哼 和唧唧则 靠脑 袋行 事 。 他们 的脑 袋装满 了各 种信 念
a d h ce s n t e de r a e i L pr rs s, t L e u at i M i ln i a e er d ere f l w t n S o a n g e h S d c i n o n a na d Ch n h s nt e a p i o o a d i de i r e y ar n ec nt e s. F e t iat L or x rc i g n S e fc to f( ( ai u n rI m t di i l o ii , t L e h fc t u p s to n e h S e u ato i M il n dc i n n a n a d Chn h ul ve o o ar MA n PH p o r s s n h u u e. i so d d a e lp t w d a d O r a n i t f t r g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大纲(供讨论)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1、传统图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学传统2、现代图书馆学的确立与图书馆学教育(1920-1949)3、图书馆学教育的缓慢发展(1949-1978)4、近三十年图书馆学教育的快速发展(1978-2008)二、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1、基本情况(院系设置、教师与学生)2、专业设置(本、硕、博,重点学科等)3、课程设置4、教学条件5、招生与就业三、中国图书馆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评价1、图书馆事业的需求2、社会信息化的需求(社会需求调查及其结果分析)3、图书馆学专业对社会的贡献(社会评价)四、图书馆学专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1、扩大图书馆学本科与硕士教育的规模2、加强图书馆学博士教育的质量3、加强图书馆学师资建设,强化兼职教师4、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实习基地5、加强国内外专业交流五、政策建议1、设置“信息资源管理”(涵盖图书馆学、档案学、电子政务)专业硕士2、兼职经费的制度化3、师资培训的制度化4、加强专业检查与评估附录: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学专业设置表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是图书馆职业稳定发展的支撑点,是图书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有着近9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起有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传统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学传统1.1 传统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是从图书馆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的一门科学知识。

古代图书馆工作以图书整理为主,长期的图书整理实践使之慢慢提炼出了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我国古代有关图书的版本、校勘、注释、目录、辑佚、辩伪、编纂等学问,它们被晚清学者及近代学者笼统称之为校雠学或目录学。

西方古代图书馆知识体系也是建立在图书整理基础之上的,也形成了有关图书的版本、校注、目录、辑佚、手稿鉴别、编纂等方面的学问,被西方学者称为书志学或目录学。

真正将图书馆知识体系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当从1807年开始。

德国图书馆学家施雷廷格(M.W.Schrettinger,1772-1851)在这一年使用了“图书馆学”(Bibliothek wissenschaft)这个名称(德语中wissenschaft是被当作一个表示系统知识的一般术语来使用的)。

他后来出版的两卷本《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更是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与基本特征。

1886年,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由齐亚茨科(K.Dziatzko,1842-1903)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图书馆成功开办,讲授的课程有目录学、抄本史、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目录学、抄本史、印刷史、古文书学是研究图书的传统知识体系,只有图书馆经营法是新图书馆的发展催生出来的新内容。

因此,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讲授的图书馆学,基本上还是以图书整理为研究轴心的,它是以培养有能力佐助科学研究的图书馆馆员为目标的。

如古文书学(Palaeography)的主要内容就是解释古代公文、书翰、敕令、特许状、遗嘱等内涵,判定其年代、真伪等[1]。

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在1887年开办“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经营学校”时,其办学目的也是培养专业的图书馆职业人才,因此该校所开课程多以实用技术为主(包括图书馆经营、目录学、专题讲演、业务指导、学术讲演等)。

齐亚茨科与杜威的办学,改变了以往知识与技能的“师徒相传”的方式,把图书馆学变成一种职业教育。

至此,图书馆学不仅以一门独立的科学姿态面世,而且开始为推动图书馆职业化而进行了有意识的专业建制活动。

图书馆学学科意识与专业建制的出现,至少向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图书馆工作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具有专门图书馆学知识的人才能充任此职。

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主要以经验性、操作性知识为主,知识深度与理论含量都明显欠缺,乏善可陈。

1918年,以巨款赞助图书馆事业的卡内基基金会委托图书馆学专家威廉森(Charles C.Williamson,1877~1965)调查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现状,三年以后,威廉森提交并公布了各噪一时的调查报告《图书馆服务之训练》(1923年)。

这份报告批评了当时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图书馆学校的通行做法,指出图书馆学校应致力于专业性之训练而非事务性之训练,专业性训练应在四年大学教育基础上实施,而且大学一年级的专业研究应属一般性及基本性的,二年级开始专门化课程之研究[2]。

此后,图书馆学普遍进入了美国大学课程之中,图书馆学教育在美国成为大学一门新兴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图书馆学传统从图书馆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学专业建立的历史来看,早期图书馆学表现出了以下两个显著的特征:(1)图书馆学属于一门经验科学。

经验学科不是以假设、公理、逻辑为基础的,而是以实践、实用为基础的,因此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技术进步)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经验学科的发展更多地借助人的隐性知识,其学术价值更多的不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出来的,而是以实用工具(如各种书目、工具书)形式体现出来的;经验学科通常不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韦伯说:“一门经验科学并不能教给某人他应当做什么,而是只能教给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具体条件下——他想要做什么。

”[3] 按韦伯的意思,“应当”的问题只能由人文学科来解决,图书馆学解决的只是“能够”和“想要”的方法与路径上的问题,所以它自身具有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

(2)图书馆学的职业支撑功能很强。

德国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与美国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经营学校早期的职业培训,使得图书馆学专业在形成之初就具备了很强的职业支撑功能。

虽然图书馆学教育后来成为大学一门新兴专业,但这个功能也没有遭到削弱。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不受益于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存在。

尤其是在图书馆职业还没有获得高收益回报职业的名签的时候,那些能留在图书馆并以其为献身事业、终身志业的工作者们,他们大多数有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学习履历。

许多杰出的图书馆学大家、著名的图书馆事业活动家往往也来自他们中间。

早期图书馆学的特点,制造出图书馆学注重实用性与职业性的学术传统,但是这两种倾向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阻滞作用,以至于某些危害。

经验之学使得图书馆学的实用性、工具性色彩极为浓厚,但也因匮乏原理知识、理论体系而容易致使自身沦入某种职业技术。

因此20世纪30年代美国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的兴起,标志着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科学化、坚持从各种社会科学中获取学术资源、注重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图书馆学开始出现。

理论图书馆学的内容日后逐步形成了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

图书馆学内容体系也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应用”两大板块。

图书馆学原理知识、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专业地位的提升以及职业视野的开阔,但这两个板块也经常出现相互之间的紧张,当理论过于盛行或与图书馆实际工作相关度不高,理论研究会遭至主要来源于实践层面的“理论无用”、“理论脱离实践”的批评,反之,理论研究也会指责实践层面过于实用主义而使自己变为浅薄的操作技术。

图书馆学专业职业支撑功强固然有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人忽略了一点,这就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早在1936年就曾指出的:大学首先是一个纯粹追求真理的地方,其次才是一个为今后职业做素养储备的地方,尽管这两者之间时有冲突。

由于社会各行各业希望大学为它们提供合格的、现成的“人才产品”,后来大学专业院系的重心设置也不得不受此需求驱动。

众多专业过于关注毕业生能否在未来职场中顺利找到职业位置,其结果不仅贬低了大学,也没有提高专业的地位。

纯粹追求真理与知识的目标在大学里越来越变得模糊起来[4]。

图书馆学专业也没有脱离这样一个流俗的影响,它对职业的兴趣远远高于学科理智的兴趣。

其实,一个专业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专业学科,必须要有理智方面的内容,它不仅强调专业训练,而且更加强调专业理解。

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不仅教授学生“怎样做”,还应该教授学生“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们从专业积累下来的理智遗产中,学会对专业论题的反思与论证能力。

2、现代图书馆学的确立与图书馆学教育(1920-1949)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在中国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西方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传入,二是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学术界的迅速传播。

中国图书馆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形成,其主要标志有:第一,1920年3月韦棣华女士与沈祖荣等仿照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在武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华图书科”(Boone Library School),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第二,1921年前后,沈祖荣、胡庆生、戴志骞、徐燮元、杜定友、洪有丰等接受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留学生毕业后纷纷回国,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兴起图书馆学宣传、研究活动;第三,1923年杨昭悊的《图书馆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正式出版,该书内容虽多取日、美两国之成法糅合贯通而成,但已尝试用科学方法说明图书馆学原理及应用,实开中国图书馆学通论之先河[5]。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我国专门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华图书科”的成立,既有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正式起步的标志意义,也有现代图书馆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意义。

文华图专成立初期,经费主要依靠自筹,教员也以外籍为主,课程体系主要仿自美国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1928年后,才逐步建立起中西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

如文华图专达到或超过40学时课程主要有:中国目录学、中文参考书举要、中文书籍选读、中文书籍编目学、中文书籍分类法、西文参考书举要、西文书籍选读、西文书籍编目学(实习在内)、西文书籍分类法、现代史料、图书馆经济学、各种图书馆之研究、西文打字法、各种字体书写法、实习等[6]。

此外,学校还设“特别演讲”课(1933年改为百科性的“群育讨论会”),专门邀请各科著名学者、教授为学生演讲学科的进展、提供推荐书目,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阅读。

文华图专注重教学实习,以自建的开架借阅和基本免费看书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为实习场所,办馆与办学融为一体。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当时国内尚无达到一定水准的公共图书馆,因此这种办学路径为培养专门的图书馆人才有利于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20世纪20年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第一个繁荣期,除美国人韦棣华和其学生沈祖荣等创办文化图书科之外,国内其他一些高校也积极创办了自己的图书馆学专业,1921年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增设图书管理科(杜定友为主任),1925年上海的国民大学创设了图书馆学系(杜定友为主任,1926年停办),1926年成都的四川图书馆专科学校成立(穆耀枢主事,不久也停办),1927年南京金陵大学建立了图书馆学系(李小缘为主任,以后停停办办)[7]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