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合集下载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名词一般由不确指的时间名词如日、月、年、岁 等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每一……, 每……”,或者时间名词本身的重叠即可。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①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式。
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 当;译为“用(按)……”、“乘坐……”。例如:
2、翻译下文划线句,并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虚词。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 而病也。圣人为屋( 以 )居,冀免( 乎 )二者 ( 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201 4湖南卷《雪屋记》)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指出下面语段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应用学习
一、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抱头鼠窜 风流云散 斗折蛇行 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南征北战 耳闻目睹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东奔西走 颐指气使 日积月累 犬牙交错 日理万机 龙腾虎跃 狼奔豕突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010山东卷《申甫传》) (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童年时见过的道人, (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侍奉他。
时,按时 11、秋水时至 1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对内,对外 13、时矫首而遐观 遐,向远处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耳:亲眼,亲耳 臆:凭主观 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权,用权势,虏,把……作为奴 16、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 17、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8、失期,法当斩。 法,按照法令 19、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人,像人一样 20、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岁,每年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
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词语活用

文言词语活用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用丹 谓 下砂视 其语辙 , 登 轼 而 望 之 。
向谓 下杂 然语而 前 陈 者 , 太 守 宴 也 。
在前 谓 面语
上使外将兵
在外 谓 箕 畚边运 于语渤 海 之 尾
用箕畚谓 其 岸 势语 犬 牙 差 互
像狗的牙齿一谓样 语
课堂小结
像… …词作 状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课堂小《结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
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
的山谷里。《三峡》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犬 坐 于 前 。
定主
谓 补语
语语
语 “像狗一样

”,修饰谓
略 主语
名词 语“坐”。

起修饰

或限制
作用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作用,从而 充当了谓语的状语。
。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呜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青:用石青。

(《核舟记》)4.妇手拍儿声手:用手。

(《口技》)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失期,法皆斩法:按照法律。

(《陈涉世家》)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负者歌于途歌:唱歌。

(《醉翁亭记》)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宴请。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临表涕零涕:流泪。

(《出师表》)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日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3、闻寡人之耳者 4、无案牍之劳形 5、望峰息心 6、凄神寒骨
七、意动用法 主语对于动词的宾语含有认 为……怎么样 翻译:
以……为…… 认为……是…… 把……当做……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渔人甚异之 4、如鸣佩环,心乐之 5、不耻下问 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木兰诗》) 3、表动作趋向 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向(往)……”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名词作状语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解释时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5、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解释时在时间名词 加上一个“每”字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6、表动作进行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2、学而时习之 3、石青糁之 4、空谷传响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行六七里 10、东临碣石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手自笔录 15、其一犬坐于前
16、复前行
二、名词作动词
当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就 可能活用为动词了。
1、鞭数十,驱之别院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有仙则名 5、腰白玉之环 6、一狼洞其中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以光先帝遗德 9、名之者谁 10、故自号曰醉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
20
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2
3
4
5
6
?
2
3
4
5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四)1、大江东去
2孔雀东南飞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小结: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五)1、卒廷见相如
2、秦伯素服郊次
3、草行露宿
4
5
小结。

2
3
2
3
4
5
6、义不食周粟
小结: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三、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
D
3
A
B
C
D
本堂课是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课,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以下的准备:课前兴趣激发;信心的鼓励;教学着眼于方法的传授。

从学生的反应看,学生的听课比较认真,有些学生跟老师较紧。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看,教学有效果。

问题是:1、在新的班里上课,对学情了解不足,兴趣的激发和信心鼓舞不够,从学生发言的声音小可以看出。

2、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不够,学生动得太少。

4、作业量太少,难度也不大。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感受:
1、文言文的复习着眼于学生实际,不同的班,同一堂课教法不同。

2、纯粹的知识讲授比不上引导学生自己掌握。

3、方法的传授重于知识的传授。

4、信心与兴趣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5、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