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案-对应教材:浙江大学出版,主编:郑晓泉
《跨文化交际》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跨文化交际”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二、教学方法本专业采取的是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创一条适合自学的新的教学思路。
本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面授为辅,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导”而不是“教”的作用,做到“精教重导”,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教学环节本课程作为英语本科英语语言交际模块的第六门课程,共有81个计划内课时。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结合本地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将本课程安排为个别化学习和集体学习两种形式。
个别化学习: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平时作业、上网浏览学习、视听学习(收看电视、录像、CAI课件、VCD学习光盘、VOD点播学习和听录音)、参加BBS讨论、用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教师交互等。
集体学习:分为集中面授辅导(计54学时)和教师指导下的小组活动(计27学时)。
集中面授辅导:除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适量讲解与答疑外,主要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辅导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辅导主要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可采取组织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表演、集体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评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情感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弥补远距离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缺少运用目的语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的缺憾。
小组活动:包括学前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专题讨论、期中测试、答疑(电话答疑和网上答疑等)、口语交际实践、社会调查、期末复习指导。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限选课程,课程主要对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交流交往、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第5学期开设,在承接学生已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2、具体方法: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跨文化交际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3. 课程性质:文科4. 课程学时:2学时5. 学分:2学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素养。
三、教学要求1. 学生应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应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障碍。
3. 学生应具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4.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素养。
四、教学内容1.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范围-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2. 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语言文化差异- 非语言文化差异- 文化价值观差异3. 跨文化交际策略- 倾听与提问技巧- 跨文化沟通的适应性-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4.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国内外跨文化交际案例分享-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化差异、交际障碍等问题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 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讨论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4.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跨文化交际》2. 网络资源:跨文化交际相关案例、研究论文等。
跨文化交流培训课程设计

跨文化交流培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特点和差异,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培养跨文化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跨文化交流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讲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教授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如倾听、提问、表达、非语言交流等,以及应对跨文化冲突和误解的策略和方法。
3.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应用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实验法: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实际操作和练习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选择合适的跨文化交流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跨文化交际学习教案

,共同完成任务。
03
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
文化比较法
定义:文化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 异同,以加深对目标文化的理解。
01
1. 确定需要比较的文化主题或概念。
03
02
实施步骤
04
2. 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案例 、图片等。
文化洞察
观察和感知不同文化间的 细微差别,并能够预测可 能产生的交际冲突。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
掌握目标语言的基本语法 、词汇和句型结构。
语言技能
能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口 头和书面交际,包括听说 读写各方面。
语言策略
根据交际场合和目的,灵 活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 如直接、委婉或模糊等。
交际技巧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对方观点,理解其意图 和情感。
实施步骤
2. 分析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包括背景、过程、结 果等。
4. 总结与评价: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04
跨文化交际学习资源
网络资源
跨文化交际相关网站
提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技巧等。
在线课程平台
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在线课程,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
现代跨文化交际研究
现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语言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跨文化交际成为国际交流与合 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02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技 能
文化敏感度
01
02
03
文化认知
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
文化意识
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
跨文化交际教案-对应教材浙江大学出版,主编郑晓泉

2.Have them think over the questionWhat conclusions do you draw from the above two proverbs?.
主要采用交际法任务法和讲授法的结合既重视形式和结构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功能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对应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郑晓泉主编)
授课题目:Unit 1Understanding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lothing, whether formal or casual, should be clean and neat in appearance.
Men may generally wear jeans or khaki pants with a shirt for casual attire.
3.Discuss how to confront different culture, and what right attitudes are.
4.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Culture is holistic
Culture is coherent
4.To get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making a visit and parting under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culture.
跨文化交际课大学英语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技巧。
3.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重要性2.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与应对策略3.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4.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际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亲身经历,引发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讨论。
二、讲授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重要性- 解释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强调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 列举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2.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与应对策略- 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如语言、价值观、信仰等。
- 介绍应对策略,如尊重差异、了解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意识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如饮食、节日、礼仪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角色扮演1. 教师提供情景,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的场景。
2. 角色扮演结束后,各小组分享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概念、障碍与应对策略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讲授1.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 跨文化交际技巧- 教授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遵循的原则,如尊重、耐心、倾听等。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跨文化交际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IntroductionI. 主要内容作者在本章阐述了全球化概念,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
首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视角把握全球化的概念,了解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论述了全球化的历史起源,阐述了现代化等概念。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全球化的形成要素。
其次,在文化融合方面,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一,文化多样性的论述。
介绍了在全球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几个概念:世界文化,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
第二,劳动力多样性的阐述。
第三部分是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弊端。
最后,作者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问题。
充分论证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关键策略,以及跨文化培训的相关问题,从而形成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II. Teaching Objectives1.to identify the definitions of globalization, culture mer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to identify some relevant concepts about these three main themes3.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able to recognize and analyze cultural factorsIII. Teaching Course1. Present the Cultural Phenomena to Students(1) Present some cases involv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tacts between pers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ame country(2) Then lead to the concept of globalization2. Warm-up Questions1) Do you want to go abroad? What’s your aim?2) Do you find whether it’s easy or not to get along with f oreign friends?3. Key terms0.1.1.a. Globalization (from economic standpoint) (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全球化): It is conceiv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e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 1
Read the material and present your idea to the classmates:
1.What remarks made by Wang shortly after Lisa’s arrival seemed to surpriseher? How did she react?
Culture dictates how to behave
5.Askthe above characteristic.
6.Study the essence of culture shock.
7.Discuss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culture shock.
Rural areas and areas with extremely warm summers have more informal wardrobe requirements.
Women may wear a business dress, or skirt and blouse, in rural areas.
Men may conduct business without wearing a jacket and/or tie in rural areas.
The formality of a meeting, even in rural areas, may dictate a sports jacket and tie for men. The same formality will require a woman to wear a dress, possibly with a jacket.
Women should wear a suit or dress with jacket in major cities. Wearing classic clothing and classic colors of navy, gray, ivory, and white will ensure you give a confident and conservative appearance.
2. DidLisa think the meal unusual?
Case 2
Discuss the reading material and present theopinionof your group to the others.
V.Further reading
1. Read and discuss what is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Is their defini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China?
4.To get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making a visit and parting under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culture.
3.Summarizethe elements that aff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Master the ways that help us to become intercultural.
5. Have them practice Case 1 and Case 2 and present their understanding.
3.《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庄恩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Teaching Procedures:
I. Warm-upQuestions
Human beings draw close to one another by their common nature, but habits and customs keep them apart.
III.What is culture?
1.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ulture in the form of presentation.
2.Discuss how people get to learn culture.
VII. Assignments:
1. Ex (pp. 22- 24)
2. Understand themain pointsof culture completely.
补充资料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iquette and Manners:Appearance
Business suit and tie are appropriate in all major cities. Wear dark colored business suits in classic colors of gray and navy. For an important formal meeting, choose a white dress shirt, for less formal a light blue shirt will still give you a conservative appearance.
课后小结: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Unit2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aily Interactivities
教学时数:
10学时
授课类型:
■ 理论、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To get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addressing people under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culture;
Casual clothing is appropriate when not attending a work related meeting/dinner. Building a casual wardrobe using classic lines and colors (navy, gray, camel, ivory and white) will give you a look that is stylish and professional even when you are relaxing.
3.The concepts of “culture.
教学难点: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用交际法,任务法和讲授法的结合,既重视形式和结构,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功能。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Studying a second language without learning the culture is like learning how to drive a car by studying a driver’s manual and never getting behind a steering wheel.
2.To get to know how to avoid the miscommunication when making greeting during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To get to know that some conversation topics shall be avoided;
2.Analyzethe import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culture and context.
V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Analyzethe word formationintercultural.
2.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ir first feelings are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I.Pre-reading
1.Havethe students read the reading material.
2.Ask them to find out the main points.
3.Ask them to list theculturaldifferences in it.
4.Let them think over the questionwhat is culture?.
Clothing, whether formal or casual, should be clean and neat in appearance.
Men may generally wear jeans or khaki pants with a shirt for casual attire.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案(对应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郑晓泉主编)
授课题目:Unit 1UnderstandingCultureand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教学时数:
8学时
授课类型:
■ 理论、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交际练习主要为引导学生分role-play和presentation等活动达到练习的目的;
整体把握上结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既可在归纳中演绎,又可在演绎之后再归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