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应用于湿化瓶清洗消毒的改进应用
氧气湿化瓶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观察

氧气湿化瓶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观察作者:包国萍,黎云霞,曾娟娟,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9期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市江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包国萍:女,大专,主管护师通信作者:葛明丽,女,本科,主管护师氧气湿化瓶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观察包国萍黎云霞曾娟娟葛明丽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两种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病房收回的同一批次的氧气湿化瓶200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人工冲洗、晾干,试验组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后采用ATP荧光法对两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试验组的清洗消毒合格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清洗消毒机对氧气湿化瓶进行处理,能提高清洗消毒质量,减少吸氧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效果评价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9.061氧气吸入能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救治手段[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全院设备及物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临床中的作用,对氧气湿化瓶采取了集中管理,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清洗消毒,通过ATP荧光检测结果,分析清洗消毒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ATP检测仪、氧气湿化瓶200件,消毒泡腾片,全自动清洗机,全效清洗酶,低温干燥柜,高压气枪。
1.2方法将病房回收的同一批次氧气湿化瓶200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清洗消毒后用ATP检测仪检测清洗质量。
1.2.1对照组清洗流程将氧气湿化瓶放入含酶清洗剂中浸泡5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再用流动软水反复冲洗,最后用高压气枪将湿化瓶内部吹干,放入低温干燥柜中干燥。
湿化瓶和止血带的清洗、消毒体会

·183·
量 的好坏 直接关 系着护理工作 能否 正常进行 ,对 患者 治疗顺 利 进行 、患者生命保障等均有重要意义 。
本次研究 中将 风险管理 应用在 观察组 的护理 管理过 程 中 。 风险管理指 的是相关单位在 一个 必然存在风险 的环境 中将 风险 可能造成 的不 良影 响降低 至最小 的管理过程 。当前风险管理 已 经成为 临床护理管 理中的一项 重要 内容 。其 对护 理人员 提供 优 质护 理 服 务 提 供 非 常 重 要 的 基 础 保 障 。临 床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3 ],风险护理管理 在急 诊科 等多项 科室 的护 理应 用 中均 有 良好效果 。而在本次研究 结果 中 ,观 察组在 护理不 良事 件发 生 率 、患者投诉 发生率 、护理满 意度 上均优 于对照组 (P<O.05),这 与其他研究结果 ]相 比也是 一致 的。但 可 以发 现 .在未 实施 风 险护理管理时 ,儿科 的不 良事 件发生率 与患 者投诉 发生 率均是 五个科室 中居于首位 的 ,同时儿科 护理 满意度 也是最 低 的。这 一 现象的原 因既与 当前社会 发展 因素有 关 。也说 明本 院儿科 护 理人 员在护理过程 中确实存 在一 些问题 .导 致儿科 护理不 良事 件频 发。儿科护理人员应 通过风 险护理 管理小 组 的建 立 ,分析 临床 护理风险 因素及防范措施 ,不断提升护理意识及护理水 平 , 积极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 的引导 交流 ,将风 险管理 应用 在护理 管理 中的每一个方 面 ,最终 有效 降低风 险事件 发生率 与患 者投 诉发 生率 。这 也是 本次研究 中观察组儿科投诉发 生率明显下 降
的重要原 因。护理风险小组应将 风险管理作为护理人员护理 意 识 、操作实施 、行为管控 、效果考核等诸多事项 的重要 基础 ,转 变 以往 护理人员 对风 险护理 的认 知 ,从上至 下 、由点到面 、不 留死 角 的完成各项 护理管理工作 ,将 风 险管理作 为护理 管理 的主旋 律 ,定期 完成对风 险管理效 果的总结评估 ,确保 风险管理能为 护 理管理提供更 加优秀 、坚实的支撑与保 障。
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吴小凌(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消毒供应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谢剑如(1985-),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肿瘤护理工作,E-mail:*******************。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全院各个诊疗科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回收、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的重要科室,也是关系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
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要重视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和消毒的管理,提升清洗消毒合格率。
吸氧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缺氧患者的有效方式,通过氧气吸入可迅速提升血氧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挽救生命安全[1]。
氧气湿化瓶是湿润氧气的重要装置,氧气经过湿化瓶内的液体湿润,通过鼻腔导管进入患者肺部,可避免干燥氧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提升患者氧疗舒适程度。
氧气湿化瓶的应用有助于医生直接观察患者的吸氧状态,及时纠正不当状态,保持氧气湿润,避免氧气干燥刺激患者的呼吸道黏膜[2]。
鉴于氧气湿化瓶的结构特点,瓶壁内易残留污垢。
传统手洗的清洁方式可造成瓶内残留水分,潮湿易滋生细菌,影响杀菌和消毒效果。
研究发现[3],患者在应用氧气湿化瓶进行治疗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2.173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分析吴小凌,江妙玲,李结映,谢剑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消毒供应室,广东汕头515041[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
结果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研究组随后持续4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其余7、14、21、28d 细菌监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的清洗与消毒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的清洗与消毒(一)清洗消毒方法选择目前国内医院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消毒法、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环氧乙烷灭菌法。
首选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
1、化学消毒液浸泡法①含氯消毒剂②戊二醛灭菌剂③过氧乙酸消毒剂④酸性氧化电位水(高氧化还原电位水) 。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优点是浸泡过的物品毋须再次冲洗,因为残留在物品上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晾干过程中已还原成水。
2、热力机械清洗消毒法优点是集中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的流程标准统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清洗消毒质量,便于管理与质量检测,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3、气体熏蒸法:环氧乙烷灭菌法主要针对重症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管道消毒。
优点是广谱灭菌效果彻底、穿透性强、无腐蚀,但是易燃易爆、毒性强、有残留、价格昂贵。
(二)人工与机械清洗消毒法的应用1、人工法:主要采取药物或氧化电位水浸泡法、气体灭菌法、射线照射法(现临床一般不采用)。
药物溶液浸泡消毒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可先用清水冲去管路中的污物,管路中的血渍或痰痂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的液体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再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全部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留有气泡,常用的消毒方法是1000 mg /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完成后,晾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等物品,间接接触病人的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要求物品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水平消毒方可使用。
根据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O值≥3000。
1、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首选。
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标准程序,一次性完成管路等物品的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程序完成后检查清洗、干燥效果,包装、备用,有效期7天。
1例复用湿化瓶采样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1.1资料
消毒供应中心每日集中处置复用湿化瓶约60个。复用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存储、发放。每日由下收员定时到各科室回收使用后的湿化瓶。在CSSD去污区清点数量,核对科室、数量,确认后将下收单传真至无菌物品发放区,发物区人员据单发放。
1.2方法
清洗员手工清洗,经过清洗、碱性酶洗涤、漂洗、纯水终末漂洗环节,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时间,纯水冲洗3~5秒后,气枪初步吹干,放入55℃恒温干燥箱干燥。包装区人员进行手消毒或戴无菌手套后,检查、装配湿化瓶,将2个湿化瓶装入自封袋制成一包消毒湿化瓶,包外注明包装时间、包装员,放入消毒产品存放架专架存放。
3.1.3改良干燥方法:潮湿的环境利于细菌寄生,消毒冲洗后的氧气湿化瓶快速干燥可以减少再次污染的机会[3]。经反复实践,湿化瓶完全干燥,将干燥箱温度提升至65℃,既可以缩短干燥时间至30min内,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复用湿化瓶变形,可避免因水分长时间残留而产生的细菌滋生。制作简易湿化瓶装载筐,将压脉带在装载筐内以经纬线方式制成网格状,将消毒后的过滤性装入湿化瓶内,置于单个网格内,瓶身倒立,促使残余水分流出,缩短干燥时间。
2.2不合格可能因素
从以下几个环节分析了可能导致样品不合格的原因:
2.2.1人员:去污区清洗员多为外聘员工,薪酬较低,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差异,对消毒类产品清洗消毒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操作规程执行力不强。
2.2.2操作方法:现场查看复用湿化瓶清洗流程,发现存在清洗酶液配置比例不当,刷洗不充分,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时间不够等情况存在。
2.结果
2.1不合格样品情况
自复用湿化瓶集中供应以来,共计采样40例。不合格样品来源于2014年10月,采样结果显示有致病菌生长。发生采样不合格后,立即紧急召开科质控会议,召回尚未使用的同批次湿化瓶,全部重新处理,再次采样合格后发放。同时分析采样不合格可能因素,从该样品湿化瓶外观上看,自封袋完好,湿化瓶及过滤芯外观洁净,湿化瓶内部有少许水珠。
氧气湿化瓶未及时处理的整改措施

氧气湿化瓶未及时处理的整改措施以氧气湿化瓶未及时处理的整改措施为标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问题背景氧气湿化瓶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氧气经过湿化瓶进行加湿,提高氧气的湿度,使患者呼吸更加舒适。
然而,如果氧气湿化瓶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细菌滋生、患者感染等。
二、问题影响1. 细菌滋生:湿化瓶中的水分为细菌提供了生存条件,如果不及时处理,细菌可能会滋生繁殖,从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2. 患者感染:如果湿化瓶未及时更换或清洗,其中的细菌可能会通过氧气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导致患者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整改措施1. 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氧气湿化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
2. 定期检查更换:定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或存在问题的湿化瓶。
3. 清洗消毒:定期对湿化瓶进行清洗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
清洗时应使用专用清洁剂,并按照规定的清洗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彻底清洁。
4. 储存环境管理:湿化瓶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并定期清理和消毒存放位置,避免细菌污染。
5. 培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湿化瓶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培训,提高其对湿化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意识。
6.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氧气湿化瓶使用的监测机制,定期对湿化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实施效果评估1. 监测数据统计:通过对湿化瓶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了解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湿化瓶更换率、清洗消毒情况等。
2. 患者感染率监测:通过监测患者感染率的变化,可以评估整改措施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3. 反馈和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对整改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湿化瓶管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氧气湿化瓶未及时处理所带来的问题。
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定期的检查更换,可以确保湿化瓶的正常运行;清洗消毒和储存环境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滋生;培训教育和监测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湿化瓶管理的重视程度。
氧气湿化瓶集中机械清洗的效果观察

湿化瓶 在保存 7 J 、 l 2 、5d其细 、4 2 、8 3
干一包装 的处理 方法 。分别 在湿化瓶 保存 7 l 、l 2 、5d 其瓶壁采 样进行 细 菌培 养。结果 、4 2 、s 3 对 菌监测合 格率均 为 100 0 .%。结论 毒质量 , 避免 了由氧气 湿化瓶 消毒不彻 底而 引起院 内感染 的发 生 。
M eh d Th iifcin fo s eto e li n — c a c lce n n — ri — a kn S a pid b h u p y ro to s e d sne t w h e frcamig me h nia la ig d yngp c ig Wa p l y te s p l o m.T e b t e ii e td o l e h ot sdsn ce l f
现代 临床护J Moe Cii l us g 2 1 .0 9  ̄( d m l c ri )0 11 ( ) n aN n
氧气 湿化瓶 集中机械清洗的效果观察
刘 玉 翠 ,陈 丽 容 ,杜 佩 坚 ,彭 莲 芬 ( 山大 学 孙 逸 仙 纪 念 医 院 , 东 广 州 , 110 中 广 50 2 )
氧气 湿化 瓶集 中由供应 室回收一机 械清洗 一烘 干一 包装 的处理方 法 , 证 了氧气 湿化瓶 的清洁 和消 保
【 关键词 】 氧气 湿化瓶 ; 消毒 ;清洗 ;细菌监 测
[ 中图分类号】 R 7. [ 42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2321)9- 5-2 [ O ] 1. 6/in 6 188. 1. . 3 6188(0 1 -000 D I 0 99j s. 7—23 0 1 9 2 0- 0 3 . 1 s 2 00
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方法改进及效果观察

会 , 效控 制 院 内交 叉感 染 的 发生 率 , 有 减轻 患 者 痛苦 和 经济 负担 , 又能 合理 利用 护理 人力 资 源达 到提 高 医疗护 理质 量 的 目的翻 。湿 化瓶 长期 使用 后 , 其壁 内有不 同程 度 的污垢 残 留 , 常 规采 用 清水 清 洗 消毒 , 不易 完 全 清 除 , 再 次成 为 细菌 培 将
12方 法 .
1. . 1清 洗 与 消 毒 2
3讨 论
实验 组先 用 流 动 自来 水 冲洗 , 再用 小 毛 刷 内外 刷 洗 , 再 放入 安 必 洁多 酶 清 洗 液 ( :0 ) 11 0 中浸 泡 1 i , 出 后 软水 0r n 捞 a 冲洗 . 放 入浓 度为 5 0mgL的含 氯消 毒液 中浸泡 3 n, 再 0 / 0mi 戴 无 菌 手 套捞 出 、 恒 温 5 ℃软 水 冲 洗 , 用 0 干燥 柜 干 燥 , 后 然
2结 果
毒 , 湿 化 瓶 多个 患 者 轮 换 使用 , 反 复 使 用 后 , 内壁 附 但 且 其 有 程度 不 同的 污垢 , 些情 况极 易 增加 交叉 感染 机 会 。为有 这
效 控 制 院 内感 染 , 强 湿化 瓶 清 洗 消 毒 效 果 【 笔 者 用 安 必 加 3 】 , 沽 多 酶清 洗 液 清 洗湿 化 瓶 . 过 观 察 , 果 肯 定 , 报 道 如 经 效 现
下:
两组 湿化 瓶 4个 时 间段 的细 菌 总数 结果 比较 见表 1 。两 组 湿化 瓶 4个 时 间段 的结果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验组 在 消 实
毒后 2 4 6d细 菌总 数均 小于对 照 组 , .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表 1 两组 湿 化 瓶 4 个 时 间段 的 细 菌 总 数 结 果 ( )n 6 ( =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应用于湿化瓶清洗消毒的改进应用
目的探究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复用湿化瓶清洗消毒的效果。
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4月启用期间(观察组)院内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与启用前(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院内复用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意义。
结果观察组期间对湿化瓶清洁度常規抽样检测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合格率为100.00%和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期间合格率92.80%和95.0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观察组期间采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后耗用工时、湿化瓶和交叉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6工时、0.50%和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期间32工时、3.40%和5例;并具有显著差异(均P <0.05)。
结论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简易可靠,能够提高院内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显著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实用性,可在同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标签: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复用湿化瓶;消毒效果
医院常常将复用医疗用品通过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在达到使用条件后再次投入使用,因使用处理不当的复用医疗用品可导致交叉感染,严重时引发群发性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
复用湿化瓶属医院内的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其处置方法按201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应达到高水平消毒,建议首选湿热消毒。
而其传统消毒方式为易污染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法,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后,利用自然风让其干燥,但人工方式难以集中处置,清洗消毒效果重现性差[2]。
医院于2011年引进山东新华生产的Rapid-A-520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在熟练掌握其性能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先进感控集体要求和建议对其进行改良,使其可对湿化瓶进行集中处置和供应,达到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杜绝交叉污染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院内复用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效果进行观察,为技术推广总结可靠临床数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是在Rapid-A-520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通过对内置清洗消毒架进行改良,仍保持原标准化清洗流程:在清洗时将湿化瓶倒扣于经改良后的清洗架上,喷射管可伸入至湿化瓶内壁,45℃高压含清洗酶的水柱对内外壁进行持续300 s的冲洗,可彻底清除内壁各个角落的污垢;热力消毒温度93℃持续消毒180 s,然后采用110℃干燥温度持续1800 s即可完成干燥过程,清洗消毒完成后呈干燥状态可密封包装送至临床科室备用;可对医院湿化瓶进行集中处置和供应,方法符合2009年发布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方式选择符合201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效果检测符合2012年下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菌落总数应≤20 cfu/件的要求。
1.2方法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针对复用消毒物品湿化瓶的清洗消毒工作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供应中心启用。
对启用期间(观察组)院内复
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及交叉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启用前(对照组)2011年5月~2012年5月统计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院内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意义。
1.3统计学方法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计量数据进行t值检验,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个时段院内复用湿化瓶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个时段院内复用湿化瓶清洗消毒效果比较,观察组期间对湿化瓶清洁度常规抽样检测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合格率为100.00%和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期间合格率92.80%和95.0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两个时段院内复用湿化瓶清洗消毒工时、损耗和交叉感染情况两个时段院内复用湿化瓶清洗消毒工时、损耗和交叉感染情况统计,观察组期间采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后耗用工时、湿化瓶和交叉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6工时、0.50%和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期间32工时、
3.40%和5例;并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
3 讨论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控制已成为保障医疗安全重要内容之一,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由Rapid-A-520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而成,主要是对内置清洗消毒架进行改良,使其能够方便对复用湿化瓶进行放置和洗涤。
传统处置工作需由每个临床病区安排专人进行负责,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因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差或消毒剂使用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清洗消毒效果[3]。
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夠有效解决传统手工清洗方法无法清洁湿化瓶内壁、清洗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和人员受伤感染等问题。
②清洗消毒后即刻进行物理干燥,能够解决传统自然风干无法在短期内彻底干燥的缺点,减少二次污染机会,同时加快湿化瓶使用周转。
③有利于优化复用湿化瓶的回收流程。
集中回收湿化瓶入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实现了复用消毒医疗用品使用后的追溯跟踪,而统一发放可达到完善管理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④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一个工作流程(约57 min)可完成160个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杜绝了临床科室资源浪费的现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使用清洗消毒机时消毒供应中心仅安排1~2人次,每日即可完成全院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全过程,而且其过程清晰、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能够重现清洗消毒效果,对于清洗质量更加有保障[4]。
⑤通过使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机,能够进一步规范医院其它复用消毒物品的程序化清洁消毒方法,可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探索出更有效、更便捷的控制措施[5]。
本文研究显示,使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机湿化瓶清洗消毒效果均达到100.00%的合格率,所用工时、湿化瓶的损耗率和交叉感染均明显少于传统处理方式,特别是基本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湿化瓶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湿化瓶在病房使用过后,需立即倒弃湿化液,并用流动水初步冲洗至无肉眼可见血、体液,集中收纳于统一提供的专用湿化瓶回收容器内送至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时首选打开全自动清洗机的前门,将内车拉出,将湿化瓶逐一倒扣于经改良的清洗消毒架上,保证喷射管能够插入瓶口;放置好湿化瓶后推内车入舱体并关好前门,设定好清洗消毒参数,清洗过程为300 s 45℃,一次漂洗60 s,二次漂洗60 s,消毒过程180 s 93℃,干燥过程1800 s 110℃确认参数无误后,按下“运行程序”即可,清洗机将自动完成整个清洗消毒的全部过程;在程序结束后清洗机会自动开启后门,于洁净的器械包装间内取出已清洁干燥的湿化瓶,用洁净的容器密封包装后待用,消毒后未开启包装的情况下有效使用周期为7 d。
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机对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方法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它既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优化了清洗消毒流程,更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更规范、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达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光霞,孙美玲,卢绪芳,等.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2):90-91.
[2]李保华,田维琴.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63.
[3]顾运珠.复用医疗物品消毒质量和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2):116.
[4]包国萍,黎云霞,曾娟娟,等.氧气湿化瓶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17-118.
[5]马亚玲,赵睿.氧气湿化瓶晾干装置的改良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