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肺病辨证的主要内容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依据有哪些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依据有哪些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当肺部发生疾病时,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依据。
一、肺病常见症状咳嗽是肺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如风邪犯肺、寒邪袭肺、热邪壅肺、燥邪伤肺等。
不同原因导致的咳嗽,其特点也有所不同。
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多为干咳,咽痒,且常伴有鼻塞、流涕等表证;寒邪袭肺的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热邪壅肺的咳嗽,咳声高亢,痰黄黏稠,口渴,咽痛;燥邪伤肺的咳嗽,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咽干鼻燥。
咳痰也是肺病常见的表现。
痰的性状、颜色、量等都可以作为辨证的依据。
白色稀痰,多为寒痰;黄色稠痰,多为热痰;痰中带血,多为肺热或阴虚火旺;痰量多而清稀,多为湿痰。
气喘也是肺部疾病的重要症状。
如果气喘伴有咳嗽、咳痰,多为肺气壅塞;如果气喘而汗出,多为肺气虚脱。
胸痛常与肺部疾病有关。
刺痛多为血瘀;胀痛多为气滞;隐痛多为虚证。
二、中医的四诊在肺病辨证中的应用1、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形体等。
面色苍白,多为肺气亏虚;面色潮红,多为肺热;口唇紫绀,多为肺气郁闭,气血瘀滞。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呼吸急促,多为实证;呼吸微弱,多为虚证。
观察患者的痰液,如前所述,痰液的性状、颜色、量等都能提供辨证依据。
2、闻诊听患者的咳嗽声音,如咳声清脆,多为外感;咳声低弱,多为内伤。
听患者的呼吸音,呼吸音粗重,多为实证;呼吸音微弱,多为虚证。
3、问诊询问患者咳嗽的时间、性质、频率,以及有无诱因等。
询问患者的痰液情况,包括颜色、质地、量、气味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气喘、胸痛等症状,以及其特点和发作规律。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有助于判断病情。
4、切诊切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病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等。
浮脉多为外感;数脉多为热证;滑脉多为痰饮;弦脉多为肝郁气滞。
《肺病辨证》课件

中医肺病辨证基本原则
1 辨证合治
根据不同的肺病类型,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2 标本兼治
不仅治疗症状,还要针对病因,深入治本,达到根除病症的目的。
3 调理阴阳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症特点,调理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抵抗力。
具体病症与辨证分析
1
痰热内蕴证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等,辨证分析为痰热壅闭,治疗应清热化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病的优势
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能综合利用中药、西药、物理疗法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个性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能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
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病的疗效更好,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肺病预防与养护常识
1 避免病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空气污染和传染疾病。
2 锻炼呼吸系统
2
肺燥干咳证
症状包括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辨证分析为肺燥伤阴,治疗应滋润肺阴。
3
肺肾阴虚证
症状包括盗汗、腰膝酸软、嗜睡等,辨证分析为肺肾阴虚,治疗应调补肺肾。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冬虫夏草
滋补肺肾,增强免疫力,适用于 肺肾阴虚证。
桑白皮
清热润肺,平喘化痰,适用于湿 热壅肺证。
枸杞子
补益肺肾,明目养阴,适用于肺 燥干咳证。
《肺病辨证》Pபைடு நூலகம்T课件
这个《肺病辨证》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肺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和常见中药材 的功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您将掌握预防和养护肺病的关键知识。
肺病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肺病?
肺病是指影响肺脏正常功能的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肺病的分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专题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治疗要点吴银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务界的一大挑战,求治于中医者甚众。
至今西医或西学中均将研究精力置于COPD可分几个中医证型,以寻求方药以对应治疗。
由于COPD是一个漫长的疾病过程,发作期、缓解期差异极大。
不同病程中表现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证如咳嗽、瘀证、肺胀、喘促、哮喘、痰饮、水肿、咯血等相关。
难以寻找出几个类型给予概括。
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以为应结合本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症状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施治,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本病所取得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和施治经验。
以砖求玉,本文为了厘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先将COPD的现代认识作一简要回顾。
1.COPD的现代认识1.1.定义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这种阻塞因小气道炎症引起,通常呈进行性发展。
一部分可能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珍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可以引起全身(或称N;’I-)的不良反应。
新定义强调:(1)本病可防可治;(2)异常炎症反应,即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均活跃的炎症。
重视抗炎治疗和抗菌治疗相结合;(3)肺外不良反应,即炎症介质和因子以骨骼、肌肉、心脏作为打击靶点。
COPD改善全身症状意义重要;(4)对烟草的评价。
根据定义,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症情不断发展形成COPD。
而慢支的诊断依据是咳嗽、咯痰伴或不伴喘息,每年发病维持3个月,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绪论【学习要点】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问诊【学习要点】一、问寒热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2、食饮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

❖ 如心源性喘息常在夜间发作,西医治疗都从 心脏入手,为什么中医不可以从心脏辨证呢?
❖ 中医不但可以。而且早在西医没认识这病之 前,中医就认为心肺为君相之官,认为肺对 于心脏的血液循环有调节作用.
精品ppΒιβλιοθήκη ❖ 我们可以把心悸少气、心慌气短、左胸痛不得息等 称之为中医心肺的二联证。
❖ 健忘.亦为心血虚的特征。
精品pp
❖ 心气虚亦见心慌心悸,与心阳虚之心慌心悸 有何不同?
❖ 心气虚的心慌心悸,每与活动有关; ❖ 心阳虚的心慌心悸,多于阴雨、夜间及冬季
发作.便是心阳不足之明证。
精品pp
扶心阳常用药物
❖人参,肉桂,远志, 益智仁,紫石英,五 味子
精品pp
五、心寒证
❖ 【临床表现】
❖ 特征:心脏剧痛、面色苍白、气窒欲绝, 手足厥冷。
精品pp
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 无疑,但心有气虚、血虚,或是痰、 瘀扰于心,究为何候呢?只有依全身 症状,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出准 确的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 的“纵”、“横”关系。
精品pp
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 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 经络、脏腑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 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 此无疑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 体现。
❖ 前人说,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 ❖ 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
❖ 故健忘轻者,责之于心;重者,迷惑善忘,多见老 人糊涂忘事.归之于肾。
精品pp
二、心血虚内热证
❖【临床表现】
❖ 特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轰热、手心 热、虚汗。
❖ 共征:舌质红、脉细数,逐渐形成等虚热。 ❖ 基础证:失眠、健忘、形瘦等心血虚。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其次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特别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痛苦要点:1.痛苦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特别(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小便特别(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分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势特别(动静姿势、特别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看痰、涕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小儿指纹要点: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舌与脏腑的关系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抖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特别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常见病脉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紧、弦、细、微、濡、动、疾、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痛苦、痞满、积聚的要点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要点: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1.痰证的临床表现2.水停证的临床表现3.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让知识带有温度。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病
因 病
痰热素盛
机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内
腠内
犯
理外
不合 固邪
肺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病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机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点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脉弱。
辨证要点: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并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等。
(三)风寒犯肺证
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四)风热犯肺证
指风热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风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本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卫分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肺证与风寒犯肺证均属外感新病,均有咳嗽及表证症状。
但前者为发热重恶寒轻,痰少色黄,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后者为恶寒重发热轻,痰白清稀,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五)燥邪犯肺证
指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简称肺燥证。
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而有温燥袭肺证和凉燥袭肺证之分。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六)肺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七)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
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证为痰热俱盛,咯多量黄稠痰,肺热炽盛但热无痰或少痰。
(八)寒痰阻肺证
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名寒饮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九)饮停胸胁证
指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或有头目晕眩,舌苔白滑,脉沉弦。
(十)风水相搏证
指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
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或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