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催化剂
耐硫变换催化剂

耐硫变换催化剂一、概述耐硫变换催化剂是一种用于去除燃料中硫元素的催化剂。
由于燃料中含有硫元素,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使用耐硫变换催化剂来净化燃料。
二、工作原理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中的硫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催化剂表面上,硫元素与氢气反应生成H2S,并被进一步氧化为SO2和水蒸气。
SO2会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并与NOx等其他有害物质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
三、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工艺要求,耐硫变换催化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常见的包括:1. 低温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剂:适用于低温条件下去除NOx和SOx等有害物质。
2. 高温SCR催化剂:适用于高温条件下去除NOx和SOx等有害物质。
3. 脱硝催化剂:适用于烟气中的NOx去除,可以分为V2O5-WO3/TiO2、V2O5-MoO3/TiO2等不同类型。
4. 脱硫催化剂:适用于燃料中的硫元素去除,可以分为Co-Mo/Al2O3、Ni-Mo/Al2O3等不同类型。
四、性能指标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对目标物质的转化效率。
活性越高,转化效率越好。
2. 选择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对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选择反应。
选择性越好,对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越好。
3. 稳定性:即催化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稳定性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4. 耐腐蚀性:即催化剂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的耐受能力。
耐腐蚀性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五、应用领域耐硫变换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石油化工行业:用于石油加氢、裂化等过程中的脱硫、脱氮等处理。
2. 电力行业:用于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NOx和SOx去除。
3. 汽车尾气净化:用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如NOx、CO等。
4. 钢铁冶金行业:用于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废气中的脱硫、脱硝。
变换催化剂知识

变换催化剂知识钴钼催化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重烃聚合而会产生结碳。
这不仅降低催化剂活性,而且会使催化剂床层阻力增加,产生压差,此时就应将催化剂烧碳以获得再生。
在粗煤气被切断,并加上了相应的盲板之后,把与触媒重量比为0.1-0.3:1的中压蒸汽与正常变换过程的相反流向,由反应器底部通入,自顶部排出,这样可将粉尘杂质吹出。
蒸汽以84℃/h的速度给催化剂床层升温,直到催化剂床层温度为350-450℃时为止(若超过500℃将会损害催化剂)然后继续通蒸汽,直到气流的冷凝液在取样中大致没有杂质为止。
之后通入工作空气,使蒸汽中含氧量为0.2-0.4%(即空气0.5%~2%),进行烧碳;观察床层温度,可以从床温的变化来观察床层含碳物质的燃烧情况,蒸汽中的空气决不能超过5%,通入的空气量可适量调节,以将床温控制在501℃以下。
压力对烧碳无大影响,但从气体分布均匀考虑,气体压力以1到3个大气压为宜。
在烧碳过程中也会将催化剂中的硫烧去,而使催化剂变成氧化态。
烧碳过程中应当密切观测床层温度,调节空气或氧的浓度来控制床层温度,当床层中不出现明显温升、燃烧前缘已经通过反应器,出口温度下降,气体中O2上升,就意味着烧碳结束。
适当提高氧浓度进一步烧碳。
若温度不出现明显上升,可连续提高氧浓度,最后用空气冷却到50℃以下。
烧碳之后的催化剂需重新硫化方能使用。
若需将催化剂卸出,由于使用过的催化剂在70℃以上有自燃性,因此应先在反应器内冷却至大气温度。
卸时准备水龙头喷水降温熄火。
除了一个卸出孔外,不要再特意开孔,以免因“烟囱效应”导致催化剂床层温度飞升。
正常生产中工艺气中一般含有0.3-0.6%的氧气,由于氧气的纯在,对催化剂有较大的危害,不仅会使钴钼催化剂硫酸盐化,而且还会与催化剂中的Cos和Mos2发生反应,生成SO2和无活性的单质Co、Mo使催化剂永久失活。
所以现在都在研究使用保护剂(也就是脱氧剂)。
处于硫化状态的钻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非常活泼.遇空气易于氧化.并放出大量的热,引起催化剂床层温度暴涨,反应方程式如下:(1)2MoS2+ 702—2Mo03+ 4SO2(2)2CoS+ 302—2Co0+ 2SO2使用Co-M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氮肥厂家,经常因催化剂床层出现问题(如偏流、结块及部分出现粉化等),需要重新装填处理;有些厂家需更换部分催化剂或需要卸出催化剂复活。
浅谈变换催化剂和变换炉的选择

浅谈变换催化剂和变换炉的选择摘要:变换工艺根据所选用的催化剂是否耐硫,将变换工艺分为耐硫变换和非耐硫变换工艺。
变换反应的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催化剂和变换炉。
本文通过介绍不同类型变换催化剂和变换炉的发展、应用及优缺点,为广大化工同行在变换催化剂和变换炉的选择上提供帮助。
关键词:变换工艺;变换催化剂;变换炉1变换催化剂的选择通常使用的催化剂有高温变换催化剂、低温变换催化剂和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
1.1高温变换催化剂高温变换催化剂其活性相是由Fe2O3部分还原得到的Fe3O4。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温烧结导致Fe3O4表面积下降,引起活性的急剧下降,造成纯Fe3O4的活性温区很窄,耐热性很差。
因此常加入结构助剂提高其耐热性,防止烧结引起的活性下降。
由于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中铬是剧毒物质,造成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及毒害,但工业化与应用业绩较少。
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粉化是它的一个主要问题。
催化剂的更换往往不是由于活性丧失,而是由于粉化造成过大的压差。
部分催化剂的粉化,引起气流不均匀,也将导致转化率下降。
蒸汽消耗较高,有最低水气比要求,要求变换入口水气比在1.4以上,变换后的水气比应大于0.8,导致过剩蒸汽冷凝量过多、能耗增加,不宜选用。
1.2低温变换催化剂低变催化剂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性温度低,在200~260℃的范围内,变换反应就能迅速进行。
低变催化剂对硫化物极为敏感,由于生成铜盐而永久性中毒。
氯或氯离子也引起永久性中毒,这是由于催化剂发生结晶而引起的。
另外,原料气中的不饱和烃可能在催化剂表面析炭或结焦。
1.3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钴钼系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具有很高的低温活性,它比铁系高温变换催化剂起活温度低100~150℃,甚至在160℃就显示出优异的活性,与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相当,且其耐热性能与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相当,因此具有很宽的活性温区,几乎覆盖了铁系高温变换催化剂和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整个活性温区。
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及生产维

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及生产维修过程分析中温变换催化剂(TWH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
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高效活性,能够催化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反应。
在工业领域中,TWHR常用于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和生产维修过程。
一、TWHR的升温还原过程升温还原是指将催化剂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使其达到还原状态的过程。
TWHR的升温还原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温度升高:在还原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催化剂的温度逐渐提高。
这需要控制加热速度,以避免因温度升高过快而造成的催化剂热分解或其它不可逆变化。
适当的加热速度可以保证催化剂内的活性组分得到最佳还原效果。
2. 活性组分的还原: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逐渐得到还原。
在还原过程中,一些氧化物会被逐步还原为更活性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这些还原过程往往需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进行,以保证最佳的还原效果。
3. 温度保持:在TWHR的升温还原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一段时间,以使还原反应达到平衡。
这个温度范围是根据具体催化剂的特性和还原反应的需求来确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反应产生的不稳定中间产物会进一步转化为较稳定的物种,从而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效果。
二、TWHR的生产维修过程生产维修是指对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催化剂进行维护和修复的工序。
TWHR的生产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催化剂的取下:首先需要将催化剂从反应器中取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催化剂的损坏,以免影响后续的修复和再利用。
2. 清洗和预处理:在取下催化剂后,需要对催化剂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清洗可以去除催化剂表面的积垢和污染物,预处理可以进一步恢复催化剂的性能和活性。
3. 检查和修复:清洗和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催化剂进行检查和修复。
检查可以发现催化剂中的损坏和老化情况,修复可以修补损坏的活性组分或替换已经失效的部分。
4. 再利用或更换:修复完成后,可以将催化剂重新安装到反应器中,继续使用。
变换催化剂B205-1说明书

1产品简介B205-1型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是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铜-锌-铝系产品。
该产品最适用于低汽气比条件下的合成氨、制氢装置的一氧化碳变换工艺。
B205-1型催化剂是采用国际最新技术生产的节能型催化剂,B205-1型催化剂不仅完全具备了B205型催化剂的低温高活性、堆密度低、还原后的运行强度高等特点,而且更宜于在低汽气比工艺条件下使用,B205-1型催化剂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有效的抑制醇类的生成。
B205-1型催化剂用于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后部,进一步的变换富氢气流中的一氧化碳,通过下述反应产生更多的氢:CO+H2O=CO2+H2+41.9kJ/mol同时也净化了氢气。
B205-1型催化剂能有效的抑制因汽气比降低而发生的如下副反应:nCO+2nH2=C n H2n+1OH+(n-1)H2O+△H2CO=CO2+C+△HB205-1型催化剂最终成品中不含自由水,因此在升温还原时不需要专门安排脱水过程。
2产品物理化学性质2.1 物理性质外观:黑色平面圆柱体尺寸(mm):Ф5×3~4堆密度(kg/l): 1.20±0.05径向强度(N/cm):≥250磨耗(%):≤82.2 化学组成CuO(%):≥39ZnO(%):≥39Al2O3(%):≥83.产品质量指标项目指标 ( HT标准)活性(CO变换率%):≥45径向强度(N/cm):≥250S(%):≤0.02Cl(%):≤0.01磨耗(%):≤84. 产品的使用4.1 适用条件操作温度(℃): 180~250操作压力(MPa): 0.1~5.0运行空速(h-1):≤5000蒸汽/干气:≥0.25预计使用寿命(a): 2~4B205-1型催化剂在操作温度170℃,蒸汽/干气0.24时,短期运行,活性不会有明显下降。
当操作温度高于260℃时,活性将受到影响。
为防止冷凝液占据孔隙,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操作温度应保持在比工艺气体的露点温度高15℃以上。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方程式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方程式
1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
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过硫来生成一种光和热敏感的产物。
这种反应常用来生产烃、醛、醚和酮等物质,例如用于制造医药和分子生物学工作的新物质。
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R-X + 2S → R-S-S-X
其中,R代表烃基,X代表定位基,S代表硫。
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催化剂反应,催化剂形成,催化剂催化的产物形成。
在催化剂反应阶段,一部分被硫化的变换催化剂与原料烃发生反应,一部分变换催化剂不参与反应。
在催化剂形成阶段,未参与反应的变换催化剂与原料烃再次反应,形成活性变换催化剂。
最后,在催化剂催化的产物形成阶段,活性变换催化剂与硫反应,生成所需要的产物。
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需要高温高压,除金属表面上的氧以外,反应中还有其他杂质,如不共存的轻烃物质。
所以,需要用精确的操作方法来防止反应副反应,确保硫化反应的高选择性。
总之,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是一种反应,可以用来生产烃、醛、醚和酮等物质,是一种技术性的反应,需要用精确的操作方法才能得
到期望的产物。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介绍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介绍1.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介绍耐硫变换催化剂(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是一类用于石油加工中的重要催化剂,其主要功能是去除石油中的硫化物。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硫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杂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燃料的使用和储存带来很大的问题。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石油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硫化物的危害和需求硫化物是一种存在于石油中的有害杂质,它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还会对燃料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硫化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硫气和硫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硫化物会影响石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会导致汽车排放超标。
减少硫化物含量是石油工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原理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催化剂的表面上存在的活性金属位点,将硫化物中的硫分解为硫氢化物,然后再将硫氢化物转化为无毒的硫化氢。
这样,就能实现对石油中硫的去除,从而达到净化石油的目的。
4.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基本组成是载体和活性金属。
载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氧化铝、硅铝酸酯和氧化钛等。
而活性金属主要是镍(Ni)、钼(Mo)、钴(Co)等。
载体和活性金属的选择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耐硫性能。
5. 催化剂的耐硫性能评价催化剂的耐硫性能直接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和催化效率,因此对催化剂的耐硫性能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硫负荷量、硫损失率和活性金属的表面积等。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评估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耐硫性能。
6.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应用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耐硫变换催化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不仅可以用于石油炼制中的脱硫处理,还可以应用于煤化工、化肥等领域。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和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于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将越来越重要。
变换催化剂性能和控制工艺指标

QCS―11催化剂的技术性能介绍QCS―11是钴钼系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是我公司专门为高CO、高水气比研究开发的催化剂。
已经在两个壳牌气化工艺一变使用。
和QCS-03/QCS-01催化剂相比,耐热温度高、活性稳定性好、孔结构更加合理,另外,颗粒度均匀、装填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保证装填均匀、阻力减小。
镁-铝-钛三元尖晶石载体及特殊的加工制作工艺是确保QCS-11催化剂具备上述特性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目前高CO、高水气比工艺包括壳牌炉气化、航天炉气化、GSP气化等,其中神华宁煤使用GSP是目前CO和水气比最高的工艺,对催化剂的要求也最高。
我公司的QCS系列催化剂采用镁-铝-钛三元载体、稀土助剂,其活性稳定性、工况适应性是最好的,在与国外、国内催化剂对比使用过程中得到很多验证,获得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南非等国家的专利。
QCS―11钴钼系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适用于以重油、渣油部分氧化法或煤气化法造气的变换工艺,促进含硫气体的变换反应,是一种适应宽温(220℃~550℃)、宽硫(工艺气硫含量≥0.01% v/v)和高水气比(0.2~2.0)。
该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脱氧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地脱除与吸附原料气中的氧和焦油等杂质或毒物。
对高空速,高水气比的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操作弹性较大。
具有稳定的变换活性,可延长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新鲜催化剂活性组份钴、钼以氧化钴、氧化钼的形式存在,使用时应首先进行硫化,使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硫化物。
可以用含硫工艺气体硫化,也可用硫化剂单独硫化。
QCS―11耐硫变换催化剂不含对设备和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硫化时也只有少量的水生成并随工艺气排出,对设备无危害。
主要特点为:●耐热温度高、活性稳定性好、孔结构更加合理。
●颗粒度均匀、装填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保证装填均匀、阻力减小。
●镁-铝-钛三元尖晶石载体及特殊的加工制作工艺是确保QCS-11催化剂具备独特性能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B303Q 型低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应用张同福王志武孟令杨刘宜堂杨万成(山东明水化工有限公司 250200 临朐大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62600)摘要:简要介绍该公司“18.30”工程中采用中低低变换工艺的情况,重点介绍 DNB303Q 型催化剂升温还原及运行效果。
关键词:“18.30”工程中低低运行山东明水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济南明水化肥厂。
1958 年建厂,为全国最早的 13 家小氮肥企业之一,企业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2005 年已具备年产 20×104t 合成氨,24×104t 尿素的生产能力2005 年改制并且和晋煤集团合作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决定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并新上一套“18.30”工程,工程投资约 5 亿元。
新装置经过十个月的建设,于 2007 年元月建成进入试开车阶段。
此套“8.30”工程全部为我公司自行设计安装,在设计上大量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变换工段采用比较成熟的中低低变换技术,采用临朐大祥公司的 DNB303Q 型低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经过近 10 个月的生产使用,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1 中低低变换系统概述(1)工艺流程(见图 1)(2)流程简述压缩机二段来气首先进入焦炭过滤器,吸附掉气体中杂质后进入饱和热水塔与热水泵来的热水在塔内填料层逆流接触换热,换热后的气体经添加蒸汽后进入一热交管内和低变来变换热气体换热后,进入二热交和中变来热气体换热后进中变炉反应,中变反应气体经二热交换热后进入低变炉上段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经段间换热器进入低变下段,低变下段出气经一热交后进入饱和塔热水段,与热水换热后经气水分离器后送压缩机三段。
(3)主要设备(见表 1)(4)低变炉催化剂装填情况根据低变炉生产负荷,上段催化剂装填40m3,下段催化剂装填 45m3,共计装填 85m3。
2 升温还原因为此装置是新上设备,且 DNB303Q 催化剂在我公司是第一次使用,为保证升温硫化顺利,制定了详细的升温硫化方案。
(1)硫化方法及流程低变催化剂使用前需硫化,本次硫化采用一次通过硫化法。
首先将液体CS2 加入储槽,然后用钢瓶中的氮气将储槽压力升至 0.2MPa 左右备用,半水煤气置换合格后(O2<0.5%),经静电除焦和焦炭过滤器后通入低变炉,开电加热器,使催化剂升温最低点至 120℃以上后,开启 CS2 储槽出口阀,使 CS2 经转子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半水煤气管道经低变炉放空。
流程顺序如下。
罗茨风机→电加热炉→低变上段催化剂层→段间换热器→下段催化剂层→出口管放空。
(2)升温硫化前的准备1)煤气升温,备好 3 台大罗茨风机,理顺气体管线。
2)低变系统试气密、试压及安全检查合格,惰性气置换完成。
3)电炉的绝缘、电阻值及相关电器的检查合格。
4)硫化罐及氮气准备好,催化剂厂家指导人员到厂。
5)各压力表、测温表、记录仪等的检查合格。
6)各阀门开关密闭及隔绝盲板的位置情况检查落实。
7)DCS 运行正常并已联动运行,中变系统开车正常。
8)升温硫化操作记录表及升温曲线绘制完成。
(3)硫化操作1)拆除半水煤气进电炉管道上的盲板,联系脱硫岗位供气。
2)低变系统惰性气置换后,在开电炉前应先用半水煤气置换系统,期间严禁电炉送电。
3)升温,通入半水煤气排净大约半小时,成分合格后,即开电加热器,使两段催化剂层开始升温,当上段出口温度 80℃以上时,开启段间换热器热水,并开上下段连通阀(段间换热器没加盲板)。
当两段催化剂层温度都达到 220℃,最低点温度>150℃以上时,开始硫化。
开始时控制空速在 200~300h-1 左右。
计划用时 10h。
4)初期,将硫化罐加压至 0.2MPa,经电加热器后导入低变炉,流量 40~80L/h,空速 200~300h-1,升温速率 10~15℃/h,温度控制在 300℃以下,当出口 H2S≥3.0g/m3 时,认为穿透催化剂。
计划用时 18h。
5)主期,温度 300 ̄400℃,CS2 流量 80~140L/h。
计划用时 16h。
6)末期,温度 400 ̄430℃,CS2 流量 120~240L /h,在确保床层各点温度在 400~500℃情况下恒温 4h,出口硫化氢>15g/m3 时视硫化结束。
关闭低变进出口阀,静态硫化闷炉 8h。
7)降温排硫,CS2 加入量 20L/h,降温到 300℃停加 CS2,当 H2S<1.0g/m3 视排硫结束,并入系统。
8)催化剂升温速度控制(见表 2)(4)注意事项1)当催化剂层温升到 150~200℃后,可视催化剂层的温度情况,适当增加半水煤气的流量,从而使催化剂层上下温度拉开,此时半水煤气流量应控制在 1 500Nm3/ 左右(根据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调节)。
2)低变炉下段进口加 CS2,下段的温度一定要在 150℃以上加 CS2 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随着温度的变化,加减 CS2 量。
3)在硫化过程中,要求每小时分析一次低变炉进出口煤气总硫(H2S+CS)2的含量,至硫化主后期,要求增加至每半小时分析一次。
当低变炉进出口气体中总硫接近即告硫化结束。
4)低变催化剂价格昂贵,耐高温性能差,所以操作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催化剂层的温度,控制过程中要做到一慢,二看,三加量,切忌猛开猛关,严防烧坏催化剂或硫化不彻底。
5)CS2 是无色易燃液体,沸点,燃点都较低(沸点 46.3℃,燃点 112℃),有剧毒,因此操作中一定要小心谨慎,穿戴好必要的防护面具,严防发生安全事故,CS2 储罐远离热设备 10m。
6)整个硫化过程,要认真记录,按规定每半小时画好升温曲线,硫化结束后,交技术科存档。
(5)升温还原存在的问题此次升温硫化因为组织合理,升温硫化比较顺利,但因是新系统运行,升温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
1)准备工作不充分,升温硫化过程中,因硫化流量计不合适和硫化胶管腐蚀损坏多次,从而影响硫化进度。
2)电炉不是可控硅控制,调控幅度不好控制,造成后期温度控制困难。
3)新装置测温点多次出现问题,使升温控制出现误差。
3 运行情况该装置至今已运行 10 个多月,目前各项指标运行稳定,出口 CO 控制在指标之内且容易控制,热点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后工段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条件,运行数据见表 3。
说明:1)每天数据系根据记录表统计后的平均值。
2)低变后 CO 成分较高是因为后工段醇烃化需要,甲醇价格较高时,为多产甲醇,人为提高CO 含量。
3)下段催化剂温度较低,是因为装置初期不满量生产所致。
经过近几个月的调整,现在“18.30”工程已进入稳定运行期,开四台305m3/min、一台 180m3/min 压缩机,日产合成氨 600t,甲醇 160t。
已超过设计能力。
另外在联醇岗位使用了临朐大祥公司生产的 DC207 型甲醇催化剂,已使用 10 个多月,热点温度在 230℃左右。
CO 转化率在 90%以上,使用效果良好。
在ⅢJDΦ2 000 合成塔使用该公司生产的 DNCA、A110 型合成催化剂,已使用 10 个多月,热点温度在 465±5℃左右,压力19.5MPa,使用效果良好。
为了更好地发挥“18.30”工程的生产能力,我们又建设了一套变换系统,仍采用临朐大祥公司生产的 DNB303Q 催化剂,催化剂装填量 85m3,将于近期投入生产。
4 存在问题(1)段间换热器水管道水量自调阀调节幅度较大,下段进口温度较难控制。
(2)低变炉直径较大,生产量小时炉温控制较难,副线不好调节。
合成气变换催化剂归纳比较迄今为止,已开发出满足工业化合成气变换要求的催化剂有中变Fe—Cr系,低变Cu—Zn系,和耐硫低变Co—Mo系三大类。
(一)Fe—cr系催化剂在合成氨厂中,合成氨原料气中一氧化碳的变换通常是在铁-铬变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以铁为主的催化剂,由于其(300~450℃)活性高,价格低廉,几十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变换反应。
这种催化剂的缺点是水蒸气消耗高,在高硫气氛中,其变换活性低。
因此,几十年来合成氨的净化流程历来是先脱硫后变换再脱碳。
高温的粗煤气经降温脱硫,在升温补入水蒸气变换,这样就带来流程长,能耗高的缺点无论在什么工艺中,Fe—Cr系催化剂都会表现出以下突出的缺点:(1) 活性温度高(320~520℃).汽耗高,需较大换热面积的换热器来维持进口温度;(2) 耐硫能力差(低于lg/Nm3 ),变换率低(80~90%);(3) 低水碳比(<2.7)时,易发生费托反应,产生炔类化合物;(4) 易粉化,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使换热器易结垢,降低换热效率;(5) Cr有剧毒,易致癌(6) 使用周期短。
相对耐硫催化剂而言,易粉化,易被硫等毒物中毒,使用寿命短。
(二)Cu—Zn系催化剂Cu—Zn系催化剂通常作为深度变换的催化剂,虽然活性高,但温域窄,对硫十分敏感,易产生醇等副产物,影响生产。
(三)Co—Mo系催化剂Co—Mo系列是九十年代研制开发的新型宽温域耐硫低变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已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内,上海化工研究院开发的SB系列催化剂,湖北化学研究所开发出EB系列,齐鲁石化研究院开发出QCS系列,上虞化工厂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出ZB-1Q型催化剂,湖北荆沙市催化剂厂开发的改性B117型耐硫催化剂[14]。
按其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适用于高压和高水气比条件的中温变换催化剂(Co—Mo/A12O3—MgO);另一类为适用于低压的低温变换催化剂(Co—Mo—K/A12O3)。
Co—Mo系催化剂主要特点有:(1) 低温活性好,热交换面积小,节能,节电。
(2) 球形,气阻小,强度高,不易粉化。
(3) 使用寿命长(5年以上)。
(4) 变换率高(≥95% ),有机硫转化率高,抗氧性能好。
(5) 易硫化(15~20h),适合“中变串低变”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