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标准成本系统案例
标准成本案例

标准成本案例一、案例背景和概述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某种电子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层希望通过引入标准成本法来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选择了一种代表性产品,对其进行标准成本分析,并对其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二、标准成本法的实施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公司A制定了该产品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标准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购置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标准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劳动的工资、福利以及相关的管理费用等;标准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维修费用等。
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公司A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2. 计算实际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记录了实际的材料消耗、人工工时以及制造费用支出,并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改进。
三、实际案例分析1. 材料成本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发现实际材料成本高于标准材料成本,导致了不利的材料成本差异。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材料的浪费率增加。
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差异,公司A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加强原材料的使用管理等,最终有效地控制了材料成本。
2. 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发现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工人工作效率低下和加班费用增加。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进行了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优化了生产安排,控制了加班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3.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产设备的维护费用和折旧率的变动。
为了控制这一差异,公司A采取了定期维护设备、规范使用设备等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制造费用差异。
四、得出结论通过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成功地进行了产品成本的控制和分析。
8第八章 标准成本和平衡记分卡

[企业聚焦] 视觉效果的企业终结 诸如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计算机制作的恐龙行动镜头的特技效果,其产生是很 昂贵的。一个独立的用时3到7秒的视觉效果可以花费近$50,000。而一个引人注目的 电影可能含有上百个这样的镜头。 美国有30多个视觉效果公司,竞争相当激烈。由于视觉效果是在固定价格的合同 下生产的,视觉效果公司必须仔细估计它们的成本。而一旦一个竞标被接受,必须积 极监控成本以保证它们不脱离控制。沃尔特∙迪斯尼制作室(Walt Disney Studio) 的博伟视效公司(Buena Vista Visual Effects),运用一个标准成本系统来估计和 控制成本。为每一个特技镜头设计了‚情节串连图板‛。该情节串连图板拟定了视觉 效果、镜头长度的详细情况(按帧画面计量——24帧画面等于电影的一秒),并且描 述了为产生该效果而需要做的工作。然后运用标准成本编制一个详细的预算。例如, 一个镜头可能要求一名微缩模型制作者按照固定的周薪连续工作12周。随着工作进行,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重大的成本超支将被调查。管理者的注意力被引向重 大差异。
第八章 标准成本和平衡记分卡
学习目的:
1、解释如何制定直接材料标准和直接人工标准;
2、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3、计算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4、计算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
5、理解平衡记分卡如何构成及它如何支持一个公司的战略; 6、计算交货循环时间,经营循环时间和制造周期效率(MCE)。
标准规定可以被用于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一项投入有
多少。成本(价格)标准规定可以被用于支付投入的每一单位的 金额。投入的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与这些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投
入的数量或成本与标准相关太远,管理者将调查差异。目的是找
课件08成本管理会计 第八章 成本会计系统的其他问题

1000×40=40000(元)
3000×20=60000(元)
(2)计算每种联产品销售价值占总销售价值的比例。
40000/100000=40%
60000/100000=60%
(3) 用联合成本乘以销售价值的比例,得到每种联产品的销货成本,即应 分给每个联产品的成本。
80000×40%=32000(元)
6
第八章 成本会计系统的其他相关问题
三、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一种真实确认的方法,并且是最精确的方法。 优势:这种方法克服了直接分配法在辅助生产车间不分配费用的缺点,使辅助 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 局限性:由于其计算较为复杂,同时顺序分配法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而又相对 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所以交互分配成本法很少使用。
80000×60%=48000(元)
14
第八章 成本会计系统的其他相关问题
(4) 计算单位(磅)成本,用前一步中的销货成本(比例成本)除以数量 (磅)。(注意,虽然其余的方法没有显示这一步,但是单位成本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
32000/1000=32(元/磅)
48000/3000=16(元/磅)
每种联产品的毛利均能用销售价值减去比例成本来计算:
8
第八章 成本会计系统的其他相关问题
五、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在分配间接成本费用时,根据事先确定的产品及劳务的计划 单位成本和各车间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应分配的间接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各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之间的差额,可记入“管理费 用”科目。
该种方法要求制定准确的计划单位成本,否则会影响间接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因此,它适合计划成本制定比较准确的企业。
会计报告并追踪始终具有高不利变动的产品和工作中心。工作小组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建议改良生产工艺和设备,以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法2 - 副本

递延法
概念: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在产 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优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的是实际成本; 缺点:工作量大,不便于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和控制。
15
1、直接处理法
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产品销售成本
=-40(元) =200(元)+240(元)-480 (元)
8
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置
标准成本法下设置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 品”、“在产品”、“产品销售成本”等账户,不论借 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设置“材料用量差异”、“材料 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 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 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 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九 个差异账户。
管理会计学——12.1
主讲教师:苏力勇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2019-2019学年第2学期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连环替代法
实际价格 1 AP
实际数量 AQ
材料价格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
标准价格
2
SP
实际数量 SQ
(1)-(2)=价格差异(PV)
(1)-(3)=实际成本 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
=20000-3×6000=2000(元) =-4000(元)+6000(元)
6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与计算
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数-固
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U8标准成本计算原理及实例

1)实际价差=暂估价差+结算价差 按照每笔业务计算 2)库存价差率=(期初价差+本期入库价差)/ (期初数量+本期非调拨入库数量) 按照期间+存货计算
以m1为例 入库 数量 标 准 单 价 暂估 单价 暂估价差 结 算 数 量 结算 单价 结算价差 实际价差 库存价差率
1000
11
11.5
600 11.8 1000× (11.5-11) =500
1)本阶加工费差异=暂估差异+结算差异
以B为例
标准加工费单价
暂估单价 入库数量 暂估差异 结算差异 本阶加工费差异
3.5 4.0 150 150×(4.0-3.5)=75 0 150+0=150
2.5.4、本阶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1)什么是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由于半成品出库包含人工、制造、加工费(分项结转),所以 超用一个半成品,就会超用相应的人工、制造、加工费,这些超用 的部分就是产品耗用差异。 在综合结转下不存在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2)产品耗用费用差异=超用数量×子件全阶标准费用
1.2、业务场景
生产入库 委外入库 B 生产领料 A B 生产入库 销售出库 A 150 入库 暂估加工费单价 数量 (委外订单价格) 150 4.0
C(生产数量100) 120 120 C C 80 50
2、原理及实例
单位标准成本 存货收发存量 采购价差 前阶出库差异 生产、委外本阶差异 完工入库、在产差异 销售成本差异 特殊单据差异
2.8.2、形态转换差异
1)形态转换是指一定数量存货A由于物理或者化学变化变成另一 种一定数量的存货B,由于物料发生了变化。 2)相态转换会生产如下差异: 本阶材料价差=数量B×标准材料费B-数量A×标准材料费A 本阶产品耗用费用差异=数量B×标准费用单价B-数量A×标准费用 单价A 3)B的库存差异率需要重新计算 B的库存差异率=(期初差异+本阶转换差异+领用A的出库差异)/ (期初数量+本期非调拨入库数量)
第八章 标准成本制度案例

案例WK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产品。
甲产品生产需要耗用A、B两种材料,只经过一个生产加工过程,本月预计生产1 000件。
本月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40 000元,预算变动制造费用为60 000元,预算工时为20 000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和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按直接人工工时计算。
甲产品的标准成本资料如表11所示。
甲产品月初没有在产品,本月投产900件,并于当月全部完工;本月销售甲产品800件,每件售价950元。
本月其他有关实际资料如表12所示,本期所购材料货款已全部支付,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均通过应付款科目核算。
如果WK企业请你根据上述资料为之进行标准成本的会计处理,那么你将怎样来做?并请根据处理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解答如下:如果WK企业请我为之进行标准成本的会计处理,那么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第一,根据上述资料,进行WK企业标准成本的计算和分析,确定各种成本差异;第二,编制与标准成本有关的会计分录(假定本月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在计算确定各种成本差异后,进行成本差异分析评价。
具体处理过程如下:1.计算确定材料成本差异(1)购入原材料标准成本和价格差异计算:A材料标准成本:20 000×10=200 000(元)合计429 500元B材料标准成本:25 500×9=229 500(元)A材料实际成本:20 000×9=180 000(元)合计422 250元B材料实际成本:25 500×9.5=242 25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422 250-429 500=-7 250(元)(2)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数量差异计算:A材料标准成本=20×10×900=180 000(元)合计423 000元B材料标准成本=30×9×900=243 000(元)A材料实际成本:19 800×10=198 000(元)合计424 800元B材料实际成本:25 200×9=226 800(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424 800-423 000=1 800(元)(3)编制会计分录购进材料的分录:借:原材料429 500贷:银行存款422 250材料价格差异7 250耗用材料的分录:借:生产成本423 000材料数量差异 1 800贷:原材料424 8002.计算确定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标准总工时=20×900=18 000(小时)(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5×18 000=90 000(元)(3)实际小时工资率=102 960÷19 800=5.2(元/小时)(4)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9 800-18 000)×5=9 000(元)(5)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9 800×(5.2-5)=3 960(元)(6)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90 0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 0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3 960贷:应付工资102 9603.计算确定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0×3×900=54 000(元)(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55 440÷19 800=2.8(元/小时)(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9 800-20×900)×3=5 400(元)(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5 440-19 800×3=-3 960(元)(5)编制会计分录实际发生费用的分录:借:变动制造费用55 440贷:应付账款55 440变动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分录:借:生产成本54000贷:已分配变动制造费用54 000结清已分配变动制造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账户并记录其差异的分录:借:已分配变动制造费用5400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 400贷: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960变动制造费用55 4404.计算确定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0×2×900=36 000(元)(2)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41 580÷19 800=2.1(元/小时)(3)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预算分配率=(19 800-900×20)×2=3 600(元)(4)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预算分配率=40 000-19 800×2=400(元)(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1 580-40 000=1 580(元)(6)编制会计分录实际发生费用的分录:借:固定制造费用41 580贷:应付账款41 580固定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分录:借:生产成本36 000贷: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36 000结清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账户并记录其差异的分录:借: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36 000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 6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580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400贷:固定制造费用41 5805.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借:产成品603 000(670×900)贷:生产成本603 0006.销售产品借:应收账款760 000(950×800)贷:主营业务收入760 000同时,结转已销产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536 000 (670×800)贷:产成品536 0007.结转各种成本差异借:主营业务成本14 530材料价格差异7 250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 960贷:材料数量差异 1 8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0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3 96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 400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400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 6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5808.进行各种成本差异的评价与分析材料数量差异金额1800元,是由于A、B两种材料消耗量变化造成的,应具体分析是由于生产技术上产品设计变更、制造方法改变、机器设备性能变化、材料本身质量原因,还是工人操作和技术水平的原因造成的。
第八章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
两差异分析法 三差异分析法
(二)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1)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 配率
要求:进行直接材料、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要求:进行直接材料、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的差异: 用量差异:A材料=(1200-1000)×10=2000 B材料=(2100-2000)×6=600
价格差异:A材料=(11-10)×1200=1200 B材料=(5-6)×2100=-2100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差异: 效率差异=(5500-5000)×0.4=2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内容:
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计算及账务处理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
▪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P185 4点重点划上
▪ 1.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 2.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调动职工的
积极性 ▪ 3.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 4.简化成本计算,为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模式P189 1.成本差异概念: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偏离
预定的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额。P189重点划上 2.由于成本由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构成,因此构成成本差
异也有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 P189重点划上 3.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P189重点划上
▪ (5)进行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验证。
U8标准成本计算原理及实例

以m1为例 入库 数量 标 准 单 价 暂估 单价 暂估价差 结 算 数 量 结算 单价 结算价差 实际价差 库存价差率
1000
11
11.5
600 11.8 1000× (11.5-11) =500
600× (11.811.5) =180
500+180=6 (0+680)/(0+1000 80 )=0.68
2.4、前阶出库差异
1)前阶出库差异=出库数量×库存差异率 2)为什么叫前阶? 相对于A来说的
以A为例
材料编码
m1 m2
出库数量
240 240
库存价差率
0.68
出库价差
240×0.68=163.2
1)本阶加工费差异=暂估差异+结算差异
以B为例
标准加工费单价
暂估单价 入库数量 暂估差异 结算差异 本阶加工费差异
3.5 4.0 150 150×(4.0-3.5)=75 0 150+0=150
2.5.4、本阶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1)什么是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由于半成品出库包含人工、制造、加工费(分项结转),所以 超用一个半成品,就会超用相应的人工、制造、加工费,这些超用 的部分就是产品耗用差异。 在综合结转下不存在产品耗用费用差异。 2)产品耗用费用差异=超用数量×子件全阶标准费用
2.1、单位标准成本
单位标准成本
2.2、存货收发存量
存货
m1 m2 m3 A B C
期初
收入
1000 1000 1000 150 150 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单位人工标准×实际产量
=0.0008 ×100 000 =80直接人工小时
10
第三节
学习目标
差异分析
1、什么是差异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差异调查。 2、计算材料差异和人工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如何用 于控制。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并解释差异的含义。
11
一、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成本差异种类:
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思考:作为考核标准可行否? 2、价格标准:工资率标准。 计件工资制:单位产品应付的计件单价; 计时工资制:每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 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1、数量标准:单位产品耗费直接人工(机器标准)工时;数 量差异反映是工时利用效率。
7
2、价格标准:为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人工(机器)总标准时数 制造费用预算: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分别编制。 例:克伦奇玉米公司案例 产品:16盎司袋装玉米片
成本。这种标准成本只说明过去,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在
实际中较少采用。 ⑵理想的标准成本。是以最理想状态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 不允许发生机器故障、职工懈怠或技能不熟等情况。
3
⑶可达到的标准成本。在正常情况下,虽然严格,但是经过努 力可以达到的标准成本。它允许存在正常的机器故障、生产中 断和并不十分完善的技能等。 该标准可以产生最多行为上的利益。 标准成本的作用 ⑴提供了具体衡量成本水平的尺度,可以衡量各部门的经营
8
玉米片标准成本单
9
标准成本单揭示了生产每一单位产出应耗费的每种投入的数 量,可以利用来计算实际产量所需的全部投入量(为弹性预算
提供可能)。
例:假设3月份的第一周生产了100 000袋玉米片,那么这一实 际产量应耗用多少玉米?耗用多少机器操作工时?
实际产量下玉米的标准数量为:SQ
SQ=单位数量标准×实际产量 =18×100 000 =1 800 000盎司 实际产量下标准操作工时如下:SH
13
差异处于范围之内,可以假定它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如果超出范围,这 一差异很可能不是由随机因素引起;只有差异大到值得考虑时或改进收益大 于调查成本(控制界限:绝对额、或百分比),他们才会进行调查,采取改 进措施。分析可控或不可控因素引起,不可控修订标准。
三、差异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差异的责任 (看书p328、330)
⑴不利差异(Unfavorable variance,U) :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
⑵有利差异(Favorable variance,F) :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成本差异对于发现问题、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寻找
措施等有重要意义。 二、成本差异的确定 总成本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AP × AQ)-(SP × SQ)
员也不同。 二、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1、数量标准: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材料 数量。包括:构成实体、生产中必要的损耗和不可避免的废品
耗用;
2、价格标准:事先确定的购买材料应付的标准价格,包括材 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
6
三、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1、数量标准: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时时 间。包括:产品的直接加工工时;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不可
水平;配合“责任会计”和“例外管理”
⑵有利于改进计划和控制
4
第二节 标准成本
学习目的:
1、标准成本的表现形式
2、标准成本的确定
3、标准成本单的编制目的
5
一、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劳工、行政、技术、生产经 营部门共同确定。 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数量和价格
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不仅发生的时点可能不同,而且负责人
例:克伦奇玉米公司案例 先看看克伦奇公司3月份第1周的资料
14
克伦奇公司总差异报告
15
一、克伦奇公司玉米(直接材料)的总差异
(材料差异:多栏法)
16
(一)玉米用量差异分析
应该耗用的材料成本与实际耗用量之间的差额(与生产作业有关) 1、玉米用量差异=SP×(AQ-SQ) =(780 000-873 000)×$0.006=$558F
第八章 标准成本系统
——管理控制的工具
1
第一节 单位标准
学习目标 1、解释单位标准及类型 2、解释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
2
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预算(计划)成本,一种成本控制标准。
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分析、差异处理。主要 为改进计划和成本控制服务。 标准成本分类 ⑴基本的标准成本:以某一年的成本为基础制定出来的标准
17
(二)玉米价格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是应该支付的金额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与采购 作业有关)。 1、计算玉米价格差异=AQ×(AP-SP) =780 000($0.0069- $0.0060) = $ 702U 占AQ×SP的百分比= $ 702/ $4680=15% 2、玉米价格差异的责任 可控性是归属责任的先决条件 不全是采购人员的责任。价格差异可能会受到质量、数量折扣和供应方 与本厂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价格差异来评估采购业绩有一定的局限性。
占SQ×SP(标准用量)的10.7%
当发出材料时,就可计算出材料用量差异。 2、玉米用量差异责任
生产经理应对材料耗用负责。采用符合标准的方法,尽量将废料、浪费
和返工控制在最低水平。不利的一面,以此来考核生产经理的业绩,就可 能放过有缺陷的产成品。
3、玉米用量差异分析
有利的玉米用量差异是由于采购部门购入高品质的玉米所致。但小于不 利的价格差异,玉米的总体差异是不利的。
12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单位价格差异=AQ×(AP-SP); 数量(用量、效率)差异=标准价格×单位数量差异 =SP×(AQ-SQ)。 总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AQ×(AP-SP)+ SP×(AQ-SQ)
=AQ×AP-SQ×SP 控 制 图
× × ×
×
× ×
110 000
100 000 90 000
生产过程:
玉米粒蒸熟 石灰溶液中浸泡一夜(软化玉米片,可制成薄面状)
切成三角形的片屑在炉上烤
倒入油锅中煎炸 通过撒盐装置,并接受质量检验
装袋、手工装箱付运。
原料:玉米、食用油、盐及石灰、包装袋 直接人工:机器操作员及检验人员(或拣选员)
变动性制造费用:煤气、电和水
变动性和固定性制造费用都按直接人工小时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