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标准成本法练习题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
成本会计8章 习题答案(修改)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B3.A4.B5.A6.A7.A8.B9.D 10.A二、多选题1.CD2.ABCD3.ABC4.ABD5.ABC6.ABC7.ABCDE8.ACE9.ABE 10.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计算与核算题1.(1)编制直接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见下表1-1。
表1-1 直接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2)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见表1-2。
表1-2 A类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表单位:元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 =316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 =7.04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 =11.072. A 产品的价格系数定为1,则 B 产品的价格系数为68/80=0.85, C 产品的价格系数为60/80=0.75。
副产品按计划价格计算,成本为800×30=24 000(元),总成本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即 联合成本为135 120-24 000=111 120(元) 联产品成本分配率=111 120/4 420=25.14 A 产品成本=1 980×25.14=49 777.2(元) B 产品成本=1 615×25.14=40 601.1(元) C 产品成本=825×25.14=20 741.7(元)表2-1 联、副产品成本计算表3.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计算如下:系数=190200=0.95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10 000×(1-0.95)=500(元) 4.甲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2100×6×5=63 000(元)甲产品本月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66 000-63 000=3 000(元)470 300-20 000 1 425 450 3001 42557 325-1 500 7 92555 8257 925 90 225- 2 500 7 92587 7257 9255.投产产品数量=460+40-30=470(件)材料定额消耗量=470×5=2 350(千克)材料实际消耗量=2 320-10=2 310(千克)A产品材料脱离定额差异=(2 310-2 350)×10=-400元(元)A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5×460×10=23 000(元)A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23 000-400)×2%=452(元)6.直接材料总差异=200×9 000-210×10 000=-300 000(有利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00-210)×9 000=-90 000(有利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10×(9 000-10 000)=-210 000(有利差异)7.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88 000-4000×2×10=8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 000-100 000=-12 000(元)(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 000-4000×2×10=20 000(元)(不利差异)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88 000-4000×2×10=8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 000-100 000=-12 000(元)(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00 000-7 400×10=26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7 400-4000×2)=-6 000(元)(不利差异)【实训案例】业务实训一(1)计算该类产品完工产品成本表8-30 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2)计算系数系数计算表(3)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将完工产品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见表8-31。
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两个步骤连续加工,第一步骤制造甲半成品,转入第二步骤加工为甲产品。
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半成品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
某年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的资料如下:(1)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表8-1 甲半成品(2)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发出的单价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表8-2 半成品:件(3)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表8-3 甲产成品要求:(1)完成甲半成品计算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的甲产成品成本计算单。
(2)对甲产成品进行成本还原。
2.目的:练习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新华工厂的甲产品是连续经过一车间、二车间制造的,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经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表8-4 产品成本计算单一车间:甲产品表8-5 产品成本计算单二车间:甲产品表8-6 产品成本汇总表甲产品要求:(1)计算第一车间材料、工资、费用分配率。
(2)计算第一车间转入产品的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编制甲产品成本汇总表。
3.目的:练习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资料:某种产品某月部分成本资料如下:表8-7要求:(1)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保留一位小数)。
(2)对产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进行成本还原。
(3)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列出算式)。
4.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资料: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
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为产成品。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本月(8月份)第一和第二车间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半成品的费用)为: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1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6000元,制造费用2100元。
第二车间:工资及福利费6100元,制造费用11000元。
本月初半成品库结转半成品600件,其实际总成本12500元。
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1260件。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第八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生产组织的特点B.工艺过程的特点C.生产管理的要求D.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2.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
A.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B.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C.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D.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3.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企业里,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类法D.分步法4.当半成品具有独立的国民经济意义,管理上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但不要求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可采用()。
A.综合结转法B.分项结转法C.平行结转法D.顺序结转法5.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的费用()。
A.包括本步骤的费用和上步骤转入的费用两部分B.只包括本步骤的费用不包括上一步骤转入的费用C.第一步骤包括本步骤的费用,其余各步骤均包括上一步骤转入的费用D.最后步骤包括本步骤的费用,其余各步骤均包括上一步骤转入的费用6.下列可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是()。
A.造船厂B.发电厂C.重型机器厂D.纺织厂7.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有三个生产步骤,则需进行的成本还原的次数是()。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8.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
A.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B.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区别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分配生产费用D.应采用同小批生产一样的核算方法9. 分批法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通常是根据()。
A.用户定单B.产品品种C.客户要求D.生产任务通知单 10.采用累计分配法分配间接费用,是一种简化的分批法,月末未完工产品的间接费用()。
A.全部分配B.部分分配C.全部保留D.部分保留(二)简答题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各包括哪些?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标准是什么?3. 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标准是什么?4. 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标准是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A4. A5. B6. D7. B8. B9. D 10. C(二)简答题(略)。
中级财务管理章节练习_第八章_成本管理

第八章成本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本量利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利润=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B.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C.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D.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只降低安全边际而不会影响保本销售量的措施是()。
A.降低单价B.降低产销量C.提高单位变动成本D.提高固定成本3.在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中,固定成本全部由一种产品负担的方法是()。
A.加权平均法B.分算法C.顺序法D.主要产品法4.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一种产品,预计下年销售价格为1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为480000元,如果下一年要实现目标利润240000元,那么销售量应到达()件。
A.6000B.12000C.4000D.80005.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2017年的销售量为20万件,单位边际贡献为10元,固定成本为10万元,假设2018年销售量增长10%,其他条件均不变,则销售量的敏感系数是()。
A.1.05B.1.5C.2.5D.16.下列关于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B.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未达到预算产量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C.实际产量实际工时脱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D.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7.甲企业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设甲企业本月实际生产该产品10000件,耗费的总工时为1200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48000元。
在标准成本法下,当期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元。
A.节约3000B.超支3000C.节约8000D.超支80008.下列作业中属于批别级作业的是()。
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章成本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成本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8月份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000元,能量差异-600元。
若已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为1000小时,则该企业8月份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为()元。
A.1400B.2000C.3400D.16002.某利润中心本期销售收入为7000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3800万元,中心负责人可控的固定成本为1300万元,其不可控但由该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600万元,则该中心的可控边际贡献为()万元。
A.1900B.3200C.5100D.1300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A.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B.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正相关关系C.产销平衡D.产品产销结构稳定4.某企业本月固定成本10000元,生产一种产品,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80元,本月销售量为1000件。
如果打算使下月比本月的利润提高20%,假设其他的资料不变,则销售量应提高()。
A.12%B.10%C.8%D.15%5.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导致材料价格差异的是()。
A.供货厂商B.运输方式C.采购批量D.产品设计结构6.下列成本差异中,应该由劳动人事部门承担责任的是()。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7.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费用20000元,固定销售费用5000元,固定管理费用50000元。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5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9元,单位变动管理费用1元。
该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1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保证本年不亏损,则至少应销售()件产品。
A.22500B.1875C.7500D.37508.某企业内部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2000件,单位成本300元,实际产量2450件,实际单位成本270元,则该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节约率为()。
A.10%B.20%%C.9.8%D.10.2%9.甲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单价为5元,单价的敏感系数为5。
会计专业《项目八 标准成本法 习题1》

工程八标准本钱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经常在制定标准本钱时被采用的是〔〕A理想标准本钱B稳定标准本钱C现实标准本钱D正常标准本钱答案:c2.在以下各项中,属于标准本钱控制系统提前和关键的是〔〕A.标准本钱的制定B本钱差异的计算C本钱差异的分析D本钱差异的账务处理答案:A3 与预算本钱不同,标准本钱是一种〔〕A总额的概念B单位本钱的概念C历史本钱D实际本钱答案:B4 本钱差异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A 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B 纯差异和混合差异C 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D 可控差异和不可控差异答案:C5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应在〔〕控制A 质量控制部门B 相关管理部门C 生产部门D 销售部门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本钱差异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可将本钱差异分为〔〕A.价格差异 B 用量差异C 纯差异D 混合差异答案:AB2.按照三差异法,可将固定性制造费用本钱差异分解为以下内容,包括〔〕A.能量差异 B 能力差异C 效率差异D 预算差异答案:BC3 在制定标准本钱时,可选择的标准本钱包括〔〕A 理想标准本钱B 正常标准本钱C 现实标准本钱D 平均标准本钱答案:ABC三、判断题1 标准本钱和估计本钱同属于预计本钱,但后者不具有衡量工作效率的尺度性,不便于本钱控制。
〔〕答案:错2 混合差异是指将总差异扣除所有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它等于价格差与用量差之积。
〔〕答案:对3 理想标准本钱是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正确状态为根底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本钱,在实际工作中被广为采用。
〔〕答案:错4在标准本钱控制系统中,计算价格差异的用量根底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耗用量。
〔〕答案: 错5 单位产品任何一项本钱的标准本钱都应等于该工程的价格标准与标准用量的乘积。
〔〕答案:错。
-第八章_标准成本法

45
根据上述资料,A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汇总如下表 (假定按完全成本法): A产品标准成本计算表
项目 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8公斤 10元/公斤 80元 直接人工 10工时 9元/工时 90元 变动制造费用 10工时 0.8元/工时 8元 固定制造费用 10工时 1.28元/工时 12.8元 合计 190.8元
42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 用 固定制造费 用 合计
数量标准 2.5吨
价格标准 50元
标准成本 125元
38小时
38小时 38小时
5元
5元 1.5元
190元
190元 57元 562元
43
练习:
某公司制件厂生产能力表现为生产一线工人直接工时, 每月的正常直接人工工时为9000工时。3月份预算工时与正 常直接人工工时相同。该公司确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时,选择 正常负荷作为基础生产能量。计划年度2004年3月份制件厂 正常生产能力为9000直接人工小时,预算直接人工工资总额 为81000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18720元,其中变动制造用 预算为7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1520元。假设制造每件A 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为10小时,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数额为8 公斤,每公斤标准单价为10元。 要求:计算A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八章 标准成本控制
1
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 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 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 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2
成本控制理论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标准成本基础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3
第一节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标准成本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2.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C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D成本控制3.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4.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是为适合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进行的控制。
A产品预算阶段 B产品入库阶段 C产品销售阶段 D产品生产阶段6.在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中,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包括()标准成本。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7.下列情况中,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是()。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8.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9.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10.成本差异是指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下,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之间的差额。
A计划成本 B历史成本 C标准成本 D预算成本11.计算数量差异要以()为基础。
A标准价格 B实际价格 C标准成本 D实际成本12.本月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
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标准价格为45 元,其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元。
A 360000B 320000C 200000D -1600001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指单位()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实际人工工时 B定额人工工时 C预算人工工时 D正常人工工时14.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相乘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是()。
A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耗费差异) B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C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5.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开支差异(耗费差异、预算差异) B效率差异C闲置能量差异 D能量差异16.在两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
A价格差异和产量差异B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C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17.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A能力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下同)和开支差异 B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C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 D开支差异和能量差异18.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A预算金额 B历史金额 C标准金额D计划金额19.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直接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A质量控制部门 B采购部门 C工程设计部门 D生产部门21.某公司月成本考核例会上,各部门经理正在讨论、认定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责任部门。
根据你的判断,该责任部门应是()。
A生产部门B销售部门C供应部门D管理部门22.由于生产安排不当,计划错误,调度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应由()负责。
A财务部门 B劳动部门 C生产部门 D采购部门23.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A定额成本B标准成本C实际成本 D计划成本24.直接处理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
A实际成本B标准成本C预算成本 D计划成本25.标准成本法是()的方法。
A成本核算B成本控制C成本分析D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A正常标准成本 B最佳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D一般标准成本 E理想标准成本2.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
A标准成本的执行B标准成本的制定 C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D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E成本差异的分类3.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
A现实的耗用水平 B正常的价格 C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D现实的价格 E正常的耗用水平4.在确定直接人工正常标准成本时,标准工时包括()。
A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 B必要的工间休息 C调整设备时间D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E因意外故障发生的停工修理时间5.下列标准成本差异中,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的有()。
A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C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E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6.可以套用“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模式的成本项目是()。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D固定制造费用 E期间费用7.在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中,()。
A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采购量高低所决定的B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用量高低所决定的C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D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E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消耗量高低所决定的8.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差异是指()。
A效率差异 B耗用差异 C能力差异 D价格差异 E开支差异9.下列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考核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水平时以预算数作为标准,不管业务量增加或减少,只要实际数额超过预算即视为耗费过多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C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生产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已利用生产能量的工作效率D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计入存货成本不太合理,最好直接结转本期损益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实际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10.对成本差异进行期末处理的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
A期末固定资产B期末在产品C期末产成品 D本期已售产品E期末流动资产三、判断题1.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与现实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现实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固定不变。
()3.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最为合适的标准成本是现实标准成本。
()4.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正常标准成本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5.从具体数量上看,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6.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7.理想标准成本的主要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8.如果出现不利差异,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该不利差异。
()9.材料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人工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制造费用脱离标准的差异,都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部分。
()10.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则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不需要进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而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则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
()11.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12.直接处理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13.递延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而不是标准成本。
()14.标准成本法产生于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其通常适用于大批量稳定生产的企业或产品。
()15.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四、计算分析或综合题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单位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资料如下:本月直接材料实际购进量是4000公斤,单价0.55元/公斤;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公斤。
要求:(1)计算该企业生产甲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2)将差异总额进行分解。
2.某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1000件,耗用材料A90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200元/千克。
假设A材料计划价格为210元/千克。
单位甲产品标准用量为10公斤。
要求:(1)计算A材料的价格差异;(2)计算A材料的数量差异;(3)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4)如果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为+20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580元,效率差异为+1000元,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耗费差异和总差异。
3.某企业五月份计划投产并完工A、B两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60件和180件,耗用甲材料的标准分别为8公斤/件和4公斤/件,材料标准单位成本为17元/公斤,五月份实际生产A、B两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150件和200件,实际耗用材料分别为2100公斤和840公斤,其实际成本总共为33600元。
要求:(1)根据产品所耗用的标准材料耗用量分配A、B产品应分摊的实际材料费用。
(2)计算A产品材料费用的标准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
(3)计算分析A产品材料费用的成本差异。
4.B公司生产乙产品,乙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假定B公司实际生产乙产品100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25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550000元。
要求:(1)计算乙产品标准工资率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2)计算乙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5.甲企业C产品本月制造费用资料如下:(1)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用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2375元,实际固定制造费用2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