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与中量元素钙、镁、硫YDY
腐植酸液肥的五大作用

C6H12O6
合成
光
合呼 hv 吸
原生质
细胞构造
细胞壁等
细胞成分
淀粉 核酸 蛋白质 脂肪等
CO2+ H2O
ATP
细胞分裂
离子吸收积累 硝酸还原 原生质环流
2.提高肥效。 2.1提高氮肥效果。大伙都知道,碳酸氢铵易挥发 损失,利用率低。宝源公司利用氨化工艺将 碳酸氢铵与腐植酸反应生产腐植酸铵: R- COOH n+nNH4HCO3→R(COONH4)n+nH2O+nCO2↑ 其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生成的腐植酸铵盐 〔R-(COONH4)n〕增加了腐植酸的可溶性, 另一方面腐植酸铵保存氨态氮(NH4+),减少氨 的挥发损失,延长了氮的供应时间,使无机氮肥 的肥效由“暴、猛、短”变为“缓、稳、长”。 田间试验表明,碳酸氢铵释放氮素供应作物吸收 的时间为20天,而腐植酸铵可达到60天以上,氮肥 效果提高20%左右。
腐植酸液肥的五大作用
腐植酸肥料的五大作用
腐植酸再认识。 通常人们将加工成粉末状以后的草炭、 褐煤、风化煤称为腐植酸,这不十分确切, 严格地讲它们是含有腐植酸的原料。从 原料中提取的腐植酸呈黄色、棕色或黑 色胶体状态,干燥后成为外观具有贝壳 状断口的凝胶。
腐植酸又包含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种成分。 黄腐酸呈草黄色,溶于水; 棕腐酸呈棕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或丙酮; 黑腐酸呈黑色,不溶于水、酒精、丙酮,溶于碱。 选做肥料原料的草炭、褐煤和风化煤, 要求腐植酸尤其是黄腐酸品位要高,因为黄腐酸分 子量小、活性高、水溶性好。由于腐植酸形成条件 的多样性和组分的非均质复杂性,很难给出一个标 准分子式,通常用R- COOH n作为分子通式代表之, 其中R代表环状结构。
腐殖酸类肥料种类及简介

腐植酸类肥料种类及概念简介自1953年我国腐植酸开发应用以来,腐植酸最早进入农业领域应用的当属肥料。
随着全球肥料产业、特别是化肥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腐植酸作为重要的有机原料和绿色环保肥料,其开发愈来愈受到业界的重视。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腐植酸类肥料涉及固体、液体两大类肥料的所有方面,已成为肥料产业体系中的一朵奇葩。
1 腐植酸类固体肥料腐植酸类固体肥料系指以根施(底肥)为主的基础肥料。
主要由腐植酸与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S)、微量元素(Zn、B、Fe、Mo、Mn、Cu)及稀有元素结合而形成的单质或多元肥料,以及腐植酸有机或生物腐植酸有机肥料等多种类型,属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天然“盟友”。
(1) 腐植酸氮肥(2) 腐植酸磷肥(或称磷腐肥)(3) 腐植酸钾肥(4) 腐植酸钠(5) 腐植酸铵(6) 硝基腐植酸铵(7) 腐植酸尿素(8) 腐植酸复混肥料(9) 腐植酸复合肥料(10) 腐植酸有机-无机复合肥料(11) 腐植酸无机-有机复合肥料(12) 腐植酸有机肥料(13) 生物腐植酸有机肥料(14) 生物腐植酸复合肥料(15) 腐植酸镁肥料(16) 腐植酸微量元素肥料(17) 腐植酸硒肥(18) 腐植酸硅肥在深化上述腐植酸类肥料的开发中,针对各种作物的用途而配制的各类专用肥,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分说明用腐植酸开发应用肥料的空间十分广阔。
2 腐植酸类液体肥料腐植酸类液体(流体)肥料(包括液态和固态或粉剂两类)系指以沟壑冲施和植物枝体以及叶面喷施为主的补充肥料。
包括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腐植酸叶面肥料、腐植酸冲施肥料等各种类型的液体肥料。
3 腐植酸类肥料文献种类概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得知,腐植酸作为肥料的种类及概念相当庞杂。
现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出版社,1996)和《中国肥料手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2001)两个版本中,有关腐植酸类肥料的种类及概念摘录如下。
腐植酸

腐殖酸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磷肥的增效剂,钾肥的保护剂,是中、微量元素的调理剂、螯合剂,对肥料有协同增效作用。
此外腐殖酸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逆能力。
把腐殖酸加入复合肥中制成腐殖酸螯合型复合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减少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流失,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腐植酸是有机弱酸,其中含有多种活性基因,如醌基、酚基、羧基等,正是这种性质使其在农业上有多种功能。
多种功能的作用方式主要通过:1、参与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与多种物质以代换代尝方式互动;2、经根、茎、叶被植物吸收,参与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来完成。
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形式为腐植酸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养分、刺激作物生长、解毒、防治病虫害、提高杀菌剂、杀虫剂活性等功能。
煤系腐植酸经过特定生化处理,可将原生态的腐植酸矿粉制成活性腐植酸盐,再经分离、提纯制成活性腐植酸精粉。
这种精粉的活性是原矿粉的几十倍。
一、改良土壤的作用作为调理剂,腐植酸类肥料施入土壤之后,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代换容量,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加强土壤微生物活性等。
1.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在所有土壤结构中,以粒径在0.5—10毫米的团粒结构最理想。
这种土壤是因为它在肥力上有下列的作用: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由于团粒间大孔隙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透气能力,容易接纳降雨和灌溉水。
水分由大孔隙渗入土壤,逐步进到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中,使团粒内部充满水分,多余的水分继续渗湿下面的土层,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冲刷侵蚀。
所以这种土壤不象粘土的不渗水,又不象砂土的不保水。
使团粒成了“小水库”。
大孔隙中的水分渗完以后,空气就能补充进去。
团粒间空气充足,团粒内部贮存了水分,这样就解决了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适于作物生长的需要。
雨后或灌溉后,团粒结构的表层土壤水分也会蒸发,表层团粒干燥以后,与下层团粒切断了联系,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使下层水分不能借毛细管作用往上输送而蒸发,水分得以保存。
腐植酸与微量元素YDY

腐植酸与微量元素1、微量元素在农作物上的作用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锌、硼、锰、钼、铜、铁、氯。
其中,锌、硼、锰、钼、铜、铁、氯7种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
植物虽然对微量元素养分的需要量较少,但微量元素在农作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又是酶、维生素、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提高植物酶的活性。
因此,在农作物体内,所有微量元素都需要有足够的数量,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缺乏时会引起农作物大幅减产。
(1)锌。
锌主要构成酶,在光合、呼吸、氮代谢、激素合成和植物生长方面都有作用。
农作物缺锌时,生长互形成受到干扰,节间短,叶片小,造成开花少、结果不正常等状况。
(2)硼。
硼参与各种代谢活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长素运转。
农作物缺硼时,生长点的生长受到抵制甚至死亡,开花而不结实。
(3)锰。
锰在植物体内主要作为某些酶的活化剂参与氧化作用而参加氮及无机酸的代谢、二氧化碳的同化、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Vc的合成。
缺锰植物表现为叶绿素形成受阻,叶肉失绿而叶脉仍呈绿色;严重缺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斑点出现,称为“黄班病”或“灰班病”,并可能穿孔。
(4)钼。
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是硝酸还原酶的必需成分,参与硝态氮还原为铵的过程。
钼还是固氮酶的结构组分,该酶参与豆科作物根瘤固氮菌、一些藻类、放线菌、自生固氮生物的固氮作用。
钼还能促进磷的吸收和水解各种磷酸酯的磷酸酶活性,增加植物体内Vc的合成。
缺钼可引起豆科作物缺氮,老叶变黄,常缺氮症相类似。
(5)铜。
铜在电子传递和酶促反应中起作用。
铜对叶绿素有稳定作用,防止叶绿素过早破坏;参与蛋白质和糖代谢,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植物缺铜表现为叶尖变白,不能从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死生长期,花芽不能形成,不结实。
(6)铁。
铁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因子。
铁作为辅酶或活化剂参与许多酶反应,形成酶-底物-金属络合物,或者在金属-蛋白质(酶)中作为活性基团催化多种生化反应;铁是卟啉分子的结构组分,参与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和线粒体中呼吸作用两个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固氮酶缺铁就没有固氮活性。
腐植酸尿素的作用和效果

腐植酸尿素的作用和效果腐植酸尿素是一种络合物。
腐植酸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可以抑制尿酶的活动,减缓尿素分解,减少挥发,并且逐渐释放氮素,使肥效延长。
下面为大家介绍腐植酸尿素的作用和效果。
腐植酸的生物活性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体内氮素代谢,促进氮的吸收,提高肥效利用率。
经试验、分析、腐植酸尿素的利用率达到85%-95%。
而普通尿素(N≥46.4%)是酰铵态氮肥,所含氮素需经尿素细菌分泌的尿酶分解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率一般为30%-40%,肥效利用率低、挥发快、污染环境,板结土壤等弊端。
腐植酸尿素的成份对比腐植酸尿素主要有效成份:氮、有机质、腐植酸、中量元素:钙、镁、硫等,微量元素:锌、锰、硼、铁、铜、钼等。
而普通尿素主要成份:氮。
腐植酸尿素对土壤作用的对比腐植酸尿素: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交换容量,调节土壤PH值,使土壤疏松,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
具有显著的改良熟化土壤的优点,使板结的土壤得到疏松,改善生态环境,并且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加土壤酶的活性。
从而促进土壤有机无机的转化速度。
促进营养元素的循环以及植物生命活动中酶的形成。
同时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并能使土壤表层盐分逐渐减少。
普通尿素在土壤中只有氮素,成份单一,污染水源,使土地板结严重,从而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腐植酸尿素对农作物的效果对比腐植酸尿素中的腐植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是一种螯合物,第一:易被植物吸收的腐植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有利于植物根部吸收或叶面吸收。
促进将吸收的微量元素从根部向地上转移,从部分叶片向其它叶片扩散,从而达到促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改善品质,产量增加15-25%。
第二: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其原理是:腐植酸尿素中有减少植物叶片气孔开张度,从而养活叶面蒸腾,降低耗水量,使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得到改善,保证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高效活性腐植酸中微量元素高级土壤改良剂

高效活性腐植酸中微量元素高级土壤改良剂高效活性腐植酸中微量元素高级土壤改良剂是美国施普乐SUPERO集团旗下北京施普乐和潍坊施普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环保型的有机肥料新品种。
经过多年在多点多种作物上的使用效果表明,高活性腐植酸中微量元素有机土壤改良剂含有大量腐植酸螯合态的钙、镁、硫、硅、硼、锌、铁、铜、锰、钼等元素,是中微量元素的典型肥料,能够促进生长,保花、保果,大大增强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光合作用,使用后植物叶色浓绿、茎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并能大大渐少黄叶病、小叶病、簇叶病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适合各种农作物和瓜果蔬菜。
不仅在增产增效,提高产品品质和作物抗逆性方面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由于该肥料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殊功效,受到广大农户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一致认可,被有机农产品生产者誉为绿色环保肥料,是补充作物各种中微量元素的首选肥料。
本品最好与大量元素肥渗混配合施用,是BB肥配肥的优质原料。
也可直接单独施用。
一、作用机理:(一).中量元素的作用1.钙对作物的作用:钙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他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①和果胶酸结合,这是植物细胞膜生成和强化不可缺少的;②测进根系的生长;③碳水化合物代谢所必需;④有消除其他离子毒害的作用,如消除氢离子,铵离子,铝离子,镁离子,钾离子等的毒害,这种作用叫做离子拮抗作用;⑤在作物体内用中和有机酸的作用。
2.镁对作用的作用:①镁是叶绿素的核心结构组成部分。
叶绿素的分子约含4%的镁;②镁能促进植物质的形成,在酶的作用下能促使蕃茄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同增加蕃茄产量;③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施了镁后可使甜菜等作物糖分含量增加;④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所以对蛋白质机体亦起到有益的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增加其营养价值;⑤增加作物的抗病能力;⑥会刺激豆科作物根上所生根瘤菌的作用,从而固定空气中的氮。
3.硅对作物的作用:①硅从根系上吸收后,聚集于植物体内,叶面水蒸发时,沉积于叶底和茎的表明细胞膜内,细胞膜硅化。
中量元素肥料(钙、镁、硫肥)种类及施用技术

中量元素肥料(钙、镁、硫肥)种类及施用技术钙、镁、硫肥可以为植物直接提供钙、镁、硫营养元素,还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一、钙肥(一)钙的营养作用与缺钙症状1.植物体内钙的含量与分布作物体内钙的含量一般占作物干重的0.5%~3%。
不同种类的作物之间,吸钙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双子叶植物的吸钙量高于单子叶植物,如豆科作物、甜菜、油菜等吸收钙较多,而禾本科作物吸钙量较少。
作物对钙的吸收,主要以离子(Ca2+)的形态进入植物体内。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运输到地上器官,大部分积累在茎叶和树皮中,果实、籽粒中较少。
2.钙的生理功能钙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钙是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钙与果胶酸结合形成果胶酸钙而被固定于中胶层中,可增强细胞之间的黏结作用。
果胶酸钙又是细胞板的组成成分,缺钙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正常地形成细胞板,子细胞无法分解成两个,就会影响细胞分裂,妨碍新细胞的形成。
而导致生长点的死亡。
(2)维持和稳定细胞膜的结构钙离子能降低原生质胶体的分散度,促使原生质浓缩,增加原生质的黏滞性,从而减少原生质膜的渗透性。
钙与钾离子配合,能使原生质胶体保持正常状态,有利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3)钙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钙是α -淀粉酶的组成成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平衡。
钙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缺钙时,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受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还有ATP水解酶、脂肪水解酶、磷脂酶、精氨酸激酶等都以钙作为活化剂。
(4)钙能消除其他离子的毒害作用Ca2+与可以产生拮抗作用,消除土壤溶液中铵离子过多所造成的危害。
Ca2+与H+、Al3+、Na+等也可产生拮抗作用,从而避免酸性土壤中的铝、氢离子和碱土中钠离子过多的危害。
3.植株缺钙症状钙在植物体内是一个不易移动的元素,不能从较老的组织中向幼嫩部位转移。
所以缺钙时,幼叶、顶芽和根尖首先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止,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幼叶卷曲而脆弱,叶缘发黄逐渐坏死,茎和根尖分生组织逐渐腐烂而死亡,不结实或结实很少。
腐植酸与中量元素钙、镁、硫YDY

腐植酸与中量元素钙、镁、硫1、中量元素在农作物上的作用众所周知,农作物不仅需要氮(N)、磷(P)、钾(K)等大量元素,而且需要钙(Ca)、镁(Mg)、硫(S)等中量元素及锌(Zn)、硼(B)、锰(Mn)、钼(Mo)、铜(Cu)、铁(Fe)、氯(Cl)等微量元素,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引发农作物生理性病害。
中量元素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仅次于大量元素而高于微量元素的营养元素。
1.1 CaCa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元素,植物体中绝大部分Ca存于细胞壁中。
作物缺Ca时,细胞壁不能形成,细胞不能正常分裂,生长点就会坏死。
所以缺Ca症状常会首先表现在顶端叶片上。
Ca还能调节外部介质的生理平衡,消除某些过多离子的毒害作用,又能加速铵的转化。
在酸性土壤中,Ca能减轻氢离子、铝离子的毒害;在碱性土壤中,Ca能减轻钠离子的毒害。
1.2 MgMg是叶绿素的组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增强作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作物缺Mg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形成都会受到抑制。
缺Mg症状首先表现在中、下部的老叶上。
1.2 SS存在于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中,它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
S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在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合成和代谢过程中起作用。
S可促进豆科根瘤的形成。
S虽然不是叶绿体组分,但它参与合成叶绿素的过程,因此植株缺S后叶色淡绿,严重时叶色黄白。
因为S在植物体内移动性不大,所以缺S症状首先在作物顶端和幼芽出现,叶片均匀失绿。
2、中量元素在农作物上的亏缺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单一化肥的大量施用,土壤中的中量元素已经不能满足农作物需求。
特别在经济作物——果树、油菜、蔬菜等作物中,因缺少中量元素导致各种生理病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据有关科研单位调查,目前导致我国农作物中量元素亏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方面。
2.1 化肥品种的高浓度化和复合化农作物需要的Ca、Mg、S是从土壤和N、P、K肥料的伴随离子中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植酸与中量元素钙、镁、硫
1、中量元素在农作物上的作用
众所周知,农作物不仅需要氮(N)、磷(P)、钾(K)等大量元素,而且需要钙(Ca)、镁(Mg)、硫(S)等中量元素及锌(Zn)、硼(B)、锰(Mn)、钼(Mo)、铜(Cu)、铁(Fe)、氯(Cl)等微量元素,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引发农作物生理性病害。
中量元素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仅次于大量元素而高于微量元素的营养元素。
1.1 Ca
Ca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元素,植物体中绝大部分Ca存于细胞壁中。
作物缺Ca时,细胞壁不能形成,细胞不能正常分裂,生长点就会坏死。
所以缺Ca症状常会首先表现在顶端叶片上。
Ca还能调节外部介质的生理平衡,消除某些过多离子的毒害作用,又能加速铵的转化。
在酸性土壤中,Ca能减轻氢离子、铝离子的毒害;在碱性土壤中,Ca能减轻钠离子的毒害。
1.2 Mg
Mg是叶绿素的组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增强作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作物缺Mg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形成都会受到抑制。
缺Mg症状首先表现在中、下部的老叶上。
1.2 S
S存在于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中,它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
S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在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合成和代谢过程中起作用。
S可促进豆科根瘤的形成。
S虽然不是叶绿体组分,但它参与合成叶绿素的过程,因此植株缺S后叶色淡绿,严重时叶色黄白。
因为S在植物体内移动性不大,所以缺S症状首先在作物顶端和幼芽出现,叶片均匀失绿。
2、中量元素在农作物上的亏缺
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单一化肥的大量施用,土
壤中的中量元素已经不能满足农作物需求。
特别在经济作物——果树、油菜、蔬菜等作物中,因缺少中量元素导致各种生理病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据有关科研单位调查,目前导致我国农作物中量元素亏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方面。
2.1 化肥品种的高浓度化和复合化
农作物需要的Ca、Mg、S是从土壤和N、P、K肥料的伴随离子中获得的。
大多数中低浓度化肥品种中不含有大量的中量元素,且价格代(如碳铵、普钙和钙镁磷肥等低浓度化肥)。
以普钙为例,它不仅是磷肥,还含有Ca和S,对于农田中量元素归还和农作物吸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化肥品种结构向高浓度化和复合化的趋势变化,作为副成份的中量元素却被作为杂质淘汰了,而且中低浓度肥料生产量逐年减少。
2.2 高产品种的高需求量
在化肥大量、单一使用的今天,由化肥造成的肥效递减、土壤环境恶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农作物对营养的吸收,加之普遍采用高产品种后,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提高,中量元素的需求量也相应提高,从而出现了农田和农作物中量元素的亏缺问题。
3、腐植酸中量元素肥料
面对不合理、不科学施用化肥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有机肥的优势显现出来,但有机肥料把效缓、劳动强度大的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要求,又制约了有机肥广泛使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速效的有机肥料,腐植酸正好发挥了这一作用。
众所周知,腐植酸在我国最早被应用在肥料领域。
我国复混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含腐植酸物质,使腐植酸涉农产业在环境保护、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腐植酸中量元素肥料即是通过腐植酸对中量元素的吸附、螯合、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继而对中量元素起到储存、保护和增效作用,最终达到被作物吸收的目的。
3.1 腐植酸钙肥
常规含Ca的肥料有石灰、太石膏、硝酸钙、石灰氮、过磷酸钙等。
石灰是酸性土壤上常用的含Ca肥料。
石膏是碱性土壤常用的含Ca肥料。
硝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可用于叶面喷施。
将腐植酸类物质引入到上述含Ca的肥料中制成腐植酸钙肥,或直接将腐植酸钙用作肥料,效果好、增产率高,特别是对果实贮藏及风味的保持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长期单一的水肥管理模式下,果园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过量积累,中量元素如Ca严重匮乏,造成果树营养失衡,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果实成熟期前后花斑病的发生危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着果实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喷施腐植酸果树专用钙肥,可以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可以有效改善果实的品质,增加产量;可以有效调节树体营养平衡,增强树势,减少果实花斑病率等。
而腐植酸钙肥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腐植酸与钙络合,可减少钙肥被土壤固定的机会,提高了钙元素的活性;二是腐植酸本身具有刺激作物生长和提供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作用。
3.2 腐植酸镁肥
常规含Mg的肥料有硫酸镁、水镁钒、泻盐、氯化镁、硝酸镁、氧化镁、白云石、钙镁磷肥等。
质地偏轻的土、酸性土、高淋溶的土及大量施磷肥的地块,易发生缺Mg。
同样,将腐植酸类物质引入到上述肥料中制成腐植酸镁肥,不仅可以提高植株Mg的营养水平,也起到了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例如:通过腐植酸镁肥对水稻的肥效试验表明:(1)腐植酸镁在抗稻瘟病方面表现优异,对于增进水稻抗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2)施用腐植酸镁可提高水稻产量,增产2%。
(3)腐植酸镁能够显著提高糙米率和降低垩白率。
腐植酸镁的作用机理同腐植酸钙。
此外,还有腐植酸钙镁肥等多养分肥料,它们在协调土壤养分供给,满足植物对Ca、Mg等中量元素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对N、P、K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试验表明,施用腐植酸钙镁肥,氮肥利用率可提高3.8个百分点,磷肥可提高3.9个百分点,钾肥可提高5.9个百分点。
腐植酸钙镁系列肥料还可改良土壤酸性,营造适于植株生长的良好土壤环
境,起到平衡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3.3 腐植酸硫肥
人们很少提到S肥,这可能有2个原因:第一,工业活动燃烧化石燃料,排出含S推己及人气体,随降雨返回地面给土壤补充了硫;第二,很多肥料中都含S,但却认为是其他肥料品种。
例如,硫酸铵被划归氮肥,过磷硫钙被划归磷肥,硫酸钾被划归钾肥等。
随着污染的治理、高成分肥料的应用、高产品种的种植,更重要的是随着平衡施肥概念的普及,人们会对硫肥更加重视。
含S的肥料有石膏、硫磺、硫酸镁、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将腐植酸这一绿色、环保、有机物质引入上述含S肥料中,不仅解决了土壤有机质的缺乏,而且提高了土壤中有效S含量,从而满足对S敏感农作物如十字花科、豆科作物及葱、蒜、韭菜等对S的需求。
显然,只有专业,方显本色。
3、结论
综上所述,腐植酸与中量元素Ca、Mg、S通过化合、吸附、螯合以及生物刺激等作用产生的集成效果,既突出了中量元素肥种的物质,又优化了肥料结构。
腐植酸中量元素肥料是以腐植酸为核心成分,以Ca、Mg、S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元素配伍的一种无毒、无污染的高活性绿色有机-无机肥料。
它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增强抗逆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吻合的条件下,腐植酸中量元素肥料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解决土壤和农作物中量元素亏缺的有效途径。
(《腐植酸》杂志2009年第二期韩立新曾宪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