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范仲淹》阅读题+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习题及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习题及答案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①啖.粥而读音:dàn 义:吃②辄.以水沃面音:zhé 义:就③食不给. 音:jǐ 义:供给、供应④乃至被谗.受贬音:chán 义:说别人坏话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B 2分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晚上疲惫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3分① 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 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2分6.翻译全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茂名2021-2022学年高三上语文题)

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
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
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
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逮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
”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后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仲淹为将号令明自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颊犯其境元昊遗和及拜枢副使。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
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文言文《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章献太后将以冬至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
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
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
”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龙岩质检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 》(带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
仲淹日:“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日:“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不得诛。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民族泛称。
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懦默:懦弱,不出声。
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字相。
⑤除:拜官授职。
【参考译文】: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敌军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
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职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
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恰遇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
范仲淹说:“平时忌讳答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守城的州县官员都没有被处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仲淹为.将为 : _担任______ (2)遂.改参知政事遂: __于是________(3)固.辞不拜固: __坚决______ (4)会.王伦寇淮南会: ___恰遇、适逢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C ) (3分)A.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B.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C.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D.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 阅读训练 《范仲淹》 (含答案)

阅读训练(一)《范仲淹》我国宋朝的时代,有个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
他曾经说过两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为什么生在封建时代的范仲淹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呢?原来这是跟他从小刻苦学习,深深地了解人民大众的疾苦分不开的。
范仲淹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 ]家里太穷,母亲就改嫁了。
但是,后父的家境也不宽裕,不能供给范仲淹上学,所以范仲淹只好寄住到亲戚家里去读书。
范仲淹深深知道,得到读书的机会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苦读。
他常常吃不饱饭,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
他等煮好了粥冷下来凝结成块状时,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次吃一块。
虽然环境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来不叫苦。
他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 ]能吃饮喝足,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范仲淹读书是在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
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
呼呼地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
他坚持着要读完当天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
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
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
[ ],第二天一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范仲淹就这样刻苦地读了十多年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后来,他当上了宰相,他从自己的经历中知道一个人求学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有了学问就应当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不要忘记自己当年的苦楚,不要忘记社会上受苦的人,[ ],他才能说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样非常有意义的话。
1.解释词语。
疾苦:家境:宽裕:苦楚:2.范仲淹说过的两句非常有意义的话是什么?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
3.给文中[ ]里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此即使可是因为4.在正确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本文的主题是:A.十年苦读()B.冬夜苦读()C.寒冬苦读()②读下面几句话,辨别哪一句正确?在括号里打“√”。
《范仲淹,字希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泛通《六经》,长于《易》。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
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诏出知睦州。
岁余,徙苏州。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
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B.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C.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D.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折役茶,是指产茶地区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茶叶来作为军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我国宋朝的时代,有个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
他曾经说过两句非常有意义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为什么生在封建时代的范仲淹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呢?原来这是跟他从小刻苦学习,深深地了解 * 的疾苦分不开的。
范仲淹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 ]家里太穷,母亲就改嫁了。
但是,后父的家境也不宽裕,不能供给范仲淹上学,所以范仲淹只好寄住到亲戚家里去读书。
范仲淹深深知道,得到读书的机会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苦读。
他常常吃不饱饭,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
他等煮好了粥冷下来凝结成块状时,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次吃一块。
虽然环境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来不叫苦。
他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 ]能吃饮喝足,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范仲淹读书是在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
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
呼呼地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
他坚持着要读完当天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
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
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
[ ],第二天一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范仲淹就这样刻苦地读了十多年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后来,他当上了宰相,他从自己的经历中知道一个人求学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有了学问就应当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不要忘记自己当年的苦楚,不要忘记社会上受苦的人,[ ],他才能说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样非常有意义的话。
练习:
1. 解释词语。
疾苦:家境:
宽裕:苦楚:
2. 范仲淹说过的两句非常有意义的话是什么?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
3. 给文中[ ]里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此即使可是因为
4. 在正确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本文的主题是:
A.十年苦读( )
B.冬夜苦读( )
C.寒冬苦读( )
②读下面几句话,辨别哪一句正确?在括号里打。
A.范仲淹不忘自己的苦楚,所以能了解 * 的疾苦。
( )
B.范仲淹了解 * 的疾苦,所以就不忘自己的苦楚。
( )
C.范仲淹了解 * 的苦楚,所以能不忘自己的疾苦。
( )
③范仲淹读书的计划,表现在:
A.每年读几本书是有计划的。
( )
B.每天读多少页是有计划的。
( )
C.每读一本书非得要读懂为止。
( )
④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仲淹所走的路说明了:
A.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
B.刻苦学习,方能成才。
( )
C.不经过忍饥挨饿的艰苦生活的磨练,是读不好书的。
( ) 5. 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不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①母亲改嫁后,范仲淹在继父家读书。
( )
②文章详写了范仲淹家境贫困的情况。
( )
③宰相是封建时代辅助皇帝掌管军事的最高官职。
( )
宰相是制度上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第一人。
参考答案
1. 疾苦: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
宽裕:富余。
苦楚:痛苦。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依次为:因为即使可是因此
4. ①A()
②B()
③B()
④B()
5. ①
②
③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