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gb175-2024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2024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24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共分为12个章节,分别是:范围、分类与命名、材料与其要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粉磨性与初凝时间、强度、收缩性、稳定性、其他性能、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该标准首先明确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范围,即用作普通混凝土、脱模混凝土、制品和结构件,以及用作干燥和低应力环境中的耐久水泥。
它还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其硅酸盐含量和活性以及额外的性能要求进行分类。
标准中明确了通用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原材料的要求,包括熟料、石膏、矿渣和外加剂等。
对于原材料中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如氯离子含量、硫酸钙含量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在物理性能的部分,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标准细度、吸水性、外观和颗粒强度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对应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化学性能部分主要是对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规定,如SiO2、Al2O3、Fe2O3和CaO等。
标准还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性和初凝时间。
粉磨性是指水泥在一定条件下的表面积和活性指数的指标,初凝时间是水泥浆体凝结的时间。
这些指标对于水泥的使用和工程性能非常重要。
强度是衡量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中对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强度进行了规定,包括早强、28天强度和长期强度等。
收缩性部分规定了水泥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性能,稳定性部分规定了水泥的体积变化和抗裂性能。
标准还对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其他性能进行了规定,如耐磨性、耐冻性、耐腐蚀性等。
同时,还给出了对应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确保水泥的质量。
最后,标准对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详细描述,以确保水泥在生产、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GB175-2024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发布对于确保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和购买水泥的参考,还可以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新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道路工程中的使用
路面基层
通用硅酸盐水泥可用于道路基层材料,与其他集料混合后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折 强度和耐久性,保证道路基层的稳定性和耐久胶结料,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粘 结力和稳定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水利工程中的使用
坝体材料
在水利工程中,通用硅酸盐水泥可作 为坝体材料的胶凝材料,与其他骨料 混合后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渗性能, 保证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01
02
03
原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 料包括石灰石、黏土、铁 粉等,根据不同的生产工 艺和配方进行配比。
生产流程
主要包括原料的破碎、粉 磨、配料与均化、烧成、 冷却和粉磨成水泥等步骤。
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对原料、半 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测 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 合国家标准。
需求。
感谢观看
THANKS
对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各龄期的 抗压、抗折强度等性能指标进 行了调整,以满足不同工程的
需求。
增加了对水泥产品中氯离子 含量的限制要求,以降低混 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提高
混凝土耐久性。
对水泥产品的安定性、凝结时 间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更加严格 的控制,以确保水泥产品的质
量稳定性。
水泥产品的环保要求
规定了水泥产品中可溶性六价铬、 汞、铅等重金属元素的限量要求,
水泥行业的环保压力
1 2
强化环保法规的执行
新标准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更加严格, 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动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
新标准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降低 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新标准的实施促使企业加强环保管理,提高员工 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水泥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有六个品种:1、硅酸盐水泥(代号P.I或P.II),P.I型不掺加混合材,P.II型允许有不超过5%的活性矿物混合材料;2、普通硅酸盐水泥(P.0),允许以5%~15%的混合材等量取代硅酸盐熟料;3、矿渣硅酸盐水泥(P.S),在生产水泥时允许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作为混合材灯亮取代硅酸盐熟料,由于矿渣硬化比熟料大,共同磨细时,水泥中的矿渣颗粒太粗,矿渣的潜在活性不能充分发挥;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允许有20%~50%的火山灰质材料作为混合材等量取代熟料;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允许有20%~40%的粉煤灰等量作为混合材取代熟料;6、复合硅酸盐水泥(P.C),用两种以上矿物混合材总量20%~40%取代硅酸盐熟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 (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020/5/2
22
强度
• 检验水泥强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定
水泥强度等级,评定水泥质量的好坏,另 一方面是为设计混凝土标号提供依据。
• 3、7天为早期强度,28天及以后强度为后
期强度,也将3个月以后的强度称为长期强 度。
• 28天时,水泥强度大部分发挥,所以用28
天强度来划分不同等级。
2020/5/2
品种
硅酸盐 水泥
普通硅酸 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火山灰质 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代号
P·I P·Ⅱ
P·O P·S·A P·S·B P·P
P·F P·C
熟料+石 膏
100
≥95
≥95 ≥80且 <95 ≥50且 <80 ≥30且 <50
≥60且 <80
≥60且 <80 ≥50且 <80
符合规定技术要求为合格品。
• 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检验
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对水泥产品的合格判定,主要目的是保证 水泥的质量,不因技术指标超出而引起工程 质量问题.)
2020/5/2
27
试验报告
•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各项出厂检验项目、
细度,助磨剂、工业副产品石膏、混合材 料的名称和掺加量、属旋窑或立窑及合同 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2020/5/2
15
三氧化硫
• 石膏掺入量过多,多余的SO3在水泥硬化后
继续形成水化硫铝酸盐(钙矾石),体积 增加2.22倍,产生膨胀应力而影响水泥的安 定性。
2020/5/2
16
氯离子
• 正常情况下,水泥中的氯离子来源于原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道路修建、桥梁工程等领域。
为了保证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以规范其生产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内容,以便相关行业从业者了解和遵守。
首先,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主要包括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产工艺、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在物理性能方面,标准通常规定了水泥的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热膨胀系数等指标,以确保其在建筑结构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化学性能方面,标准通常规定了水泥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对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影响,以确保其对建筑材料的兼容性和耐久性。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水泥的生产工艺、包装和运输要求,以确保其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还包括了对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要求。
标准通常规定了水泥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水泥产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包括对水泥样品的取样、试验方法、结果评定等内容,以便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和评定水泥产品的质量。
最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还包括了对产品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标准通常规定了水泥产品的包装规格、包装材料、标识要求、运输方式、贮存条件等内容,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保持其质量稳定性。
总之,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是保障其质量和使用效果的重要依据,相关行业从业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生产和使用的水泥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应加强对通用硅酸盐水泥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测,确保市场上流通的水泥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保障公众利益和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章节一:引言引言部分会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材料,其质量和可靠性对工程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章节二:范围该章节会详细描述本标准适用的范围,包括适用于不同种类硅酸盐水泥以及适用于不同建筑工程的范围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和国际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章节三:术语和定义此章节将列出在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保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致性。
例如,术语“硅酸盐水泥”将被定义为由石灰石、粘土和其他材料经过研磨和混合产生的水泥。
章节四:分类和代号在此章节中,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不同分类和代号。
例如,硅酸盐水泥根据其用途和主要成分可以分为一般硅酸盐水泥、耐磨硅酸盐水泥和高硫硅酸盐水泥。
章节五:要求该章节将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
将详细说明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凝结时间和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物含量、硅酸盐含量和各种离子含量等;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渗透性等。
此外,还会介绍硅酸盐水泥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和其他特殊性能的要求。
章节六:检验方法此章节将详细说明硅酸盐水泥的各项性能和指标的检验方法。
例如,介绍样品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测试的实验条件和化学性能分析的实验步骤。
章节七:检验规则在该章节中,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检验规则,包括样品的选择、取样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这些规则将确保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章节八: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在这一章节中,将详细介绍硅酸盐水泥的标志要求、包装要求和运输贮存要求。
这些要求将有助于确保硅酸盐水泥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章节九:质量证明和质量控制此章节将介绍质量证明和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
这包括硅酸盐水泥生产厂家必须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稳定性。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第一章引言1.1 编写目的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编写旨在规范和指导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质量控制、使用和检验,保障硅酸盐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硅酸盐水泥的产品分类、质量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定义本章列举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包括硅酸盐水泥、标准砂浆、标准时效、品种等。
第三章产品分类与等级3.1 产品分类根据硅酸盐水泥的性质和用途,将其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反应性硅酸盐水泥和低碱硅酸盐水泥等三类。
3.2 产品等级根据硅酸盐水泥的工艺性能和质量标准,将其分为合格、优质、特种等不同等级。
第四章质量要求4.1 外观质量硅酸盐水泥应具有均匀的灰色或土黄色,并且不得出现结块、凝块和其它明显的颗粒状物质。
4.2 物理性能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能包括比表面积、水泥凝结时间、压缩强度、硫酸盐钠膨胀率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4.3 化学性能硅酸盐水泥应符合含水量、氧化物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化学性能要求,保证其化学稳定性和无害性。
第五章试验方法5.1 检验项目本章详细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比表面积、水泥凝结时间、压缩强度、硫酸盐钠膨胀率等多个方面的试验方法。
5.2 试验设备与试验条件硅酸盐水泥试验需要使用一系列设备和试验条件,本章对其进行了规定和说明。
第六章包装、运输和储存6.1 包装要求硅酸盐水泥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6.2 运输要求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6.3 储存要求硅酸盐水泥的储存应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条件下进行,防止产品受潮和质量变化。
第七章标志、质量证明和检验规则7.1 标志、标牌和标签硅酸盐水泥的包装、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需标注相应的标志、标牌和标签,确保产品的追溯性和售后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
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2.1.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 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P.S.B型无要求。
(原版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6.1条,本版第7.1条);——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将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硅酸盐水泥一致,将各强度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6.6条,本版第7.3.3条);——增加了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指标(本版第7.3.4条);——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t以上”的级别,即: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2条,本版第9.2条);——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不合格品判定中取消了细度和混合材料掺加量的规定,将判定规则改为“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7.1、7.3.1、7.3.2、7.3.3条技术要求为合格品。
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7.1、7.3.1、7.3.2、7.3.3条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3.2条,本版第9.4.1、9.4.2条);——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安定性仲裁检验时,应在取样之日起10d以内完成”(本版第9.6.2条);——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2条,本版第10.2条)。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丛林集团、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合肥水泥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冠鲁集团山东万利水泥有限公司、唐山隆丰水泥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碧兰、江丽珍、肖忠明、刘晨、张秋英、陈萍、霍春明、席劲松、宋立春、王昕、郭俊萍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GB175-1956、GB175-1962、GB175-1977、GB175-1985、GB175-1992、GB175-1999;-GB1344-1956、GB1344-1962、GB1344-1977、GB1344-1985、GB1344-1992、GB1344-1999;-GB12958-1981、GB12958-1991、GB12958-1999。
通用硅酸盐水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eqv ISO680:1990)GB/T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5483 石膏和硬石膏GB/T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5.2 材料5.2.1 硅酸盐水泥熟料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其中硅酸钙矿物不小于66%,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
5.2.2 石膏5.2.1.1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混合石膏。
5.2.1.2 工业副产石膏: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副产物。
采用前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5.2.3 活性混合材料符合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5.2.4 非活性混合材料活性指标分别低于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石灰石和砂岩,其中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应不大于2.5%。
5.2.5窑灰符合JC/T742的规定。
5.2.6 助磨剂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应不大于水泥质量的0.5%,助磨剂应符合JC/T667的规定。
6 强度等级6.1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6.2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6.3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7.2 碱含量(选择性指标)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
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7.3 物理指标7.3.1 凝结时间7.3.4 细度(选择性指标)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