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主要著作

合集下载

夏衍文学报告

夏衍文学报告

夏衍文学报告夏衍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娴熟的艺术表达而广受赞誉。

今天,我们将对夏衍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进行一次详细的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杰出作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作为一位文学家,夏衍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他的小说作品具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能够真实地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例如,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以一家人的故事为主线,深入描绘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夏衍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写,成功地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此外,夏衍也是一位热衷于文学评论的作家。

他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敏锐的触觉,对文学现象的剖析和评论极具深度和洞察力。

他的文学评论作品中揭示出的思想和见解,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文学评论中,夏衍经常纠正人们对于文学创作的盲目追求形式的错误观念,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度才是衡量一位作家价值的关键。

夏衍的作品和评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多次获得中国文学评论奖、茅盾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人作品上,更在于他对于文学的研究和推广。

夏衍是中国作协理事和文学评论杂志《当代作家评论》的主编,他通过倾注心血于文学研究和编辑工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评论家,夏衍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坛。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在国际文坛上崭露头角。

他的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读者所知晓,并且获得了多个国际文学奖项。

夏衍的文学成就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赞扬,成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重要代表。

夏衍的作品和文学评论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反映。

夏衍的话剧剧本

夏衍的话剧剧本

夏衍的话剧剧本第一篇:夏衍的话剧剧本夏衍的话剧剧本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创青年夏衍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改编创作《野草》、《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所著话剧剧本有《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剧春秋》、《方草天涯》等。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第二篇:夏衍杯投稿须知注意:所有编剧会员请在会员管理中心详细填写好自己的个人介绍,这样我们更好的为您推荐作品,因为很多影视公司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这个编剧写过多少剧本,写的剧本有没有被拍摄播出的,如果有的话成功率会大大提升,所以我们在推荐剧本的时候只有把编剧一起推荐才是最佳的效果,就算编剧没有作品拍摄播出的,如果简介写的好也是可以提高成功机会的,谢谢!在中国国际剧本网上传剧本、歌词、小说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注册为本网站会员,这是您在本网站的会员身份,请把用户名和密码牢记,因为每次登陆都要用到它。

小品、相声、话剧剧本投稿邮箱:**********************.cn栏目短剧、广告剧本投稿邮箱:******************.cn小说投、歌词稿邮箱:*********************.cn7、剧本格式如下:再好的剧本如果格式不正确,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因为每个影视机构他们都已经习惯了文字导演剧本,一看就很舒服的感觉,这样才有兴趣看下去,所以请编剧们多花一点点时间整理一下格式,将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衍先生著作书目

夏衍先生著作书目

夏衍先生著作书目:《高尔基传》(传记)1932,良友《赛金花》(话剧)1936,生活《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1937,生活;1950,开明《日本的悲剧》(杂文集)1937,上海大时代出版社《上海屋檐下》(话剧)1937,戏剧时代出版社《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1938,黎明书局《包身工》(报告文学集)1938,广州离骚出版社《一年间》(话剧)1939,生活;改订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白云故乡》(电影剧本)1939,大地《小市民》(剧本集)1940,新知《愁城记》(话剧)3941,剧场艺术社《此时此地集》(杂文集)1941,文献《心防》(话剧)1941,新知《水乡吟》(话剧)1942,群益《长途》(杂文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书店《戏剧春秋》(话剧)与宋之的、于伶合著,1943,重庆末林出版社《草木皆兵》(话剧)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1944,重庆文章出版社《边鼓集》(杂文集)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离离草》(话剧)1945,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芳草天涯》(话剧)3945,重庆美学出版社《劫余随笔》(杂文集) t948,香港海洋书屋《春寒》(长篇小说)1949,人间《蜗楼随笔》(杂文集)1949,人间《夏衍剧作逊1953,人文《考验》(话剧)1955,人文《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1959,电影《夏衍选集》1959,人文《杂文与政论》(杂文集)1959,北京《电影论文集》1961,电影《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夏衍杂文随笔集》1980,三联《劫后影谈》(评论集)1980,电影《夏衍论创作》(评论集)1982,上海文艺《杂碎集》(评论集)1983,四川人民《生活。

题材。

创作》(评论集)1983,湖南人民《夏衍剧作集》(l-3册)1984—1986,戏剧《夏衍电影剧本集》1985,电影《懒寻旧梦录》(回忆录)1985,三联《复活》(剧本)改编,俄国托尔斯泰原著,1943,重庆美学出版社《我的一家》(电影文学剧本)据陶承同名回忆录改编,1959,电影;1980年出版时改名《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改编,1979,电影《憩园》(剧本)改编,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详)四川人民。

夏衍简介

夏衍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乃熙。

浙江杭州人。

夏衍的父亲叫沈雅言,“夏衍”二字就取自父亲“雅言”的谐音。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文章的时代背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待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

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

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力量则刚刚壮大,条件极其艰苦:粮食短缺、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面对种种困难,只有动手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齐心合力、团结奋战取得抗战的胜利。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饱含深情写下了《野草》这篇文章。

关于草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望》草长莺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

--高鼎《村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夏衍

夏衍

1935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追捕,避居在卡德路白俄公寓,期 间创作多幕剧《赛金花》和独幕剧《都会的一角》。1936年6月 发表报告文学《包身工》。10月,与周扬等人开展救亡戏剧、电 影、音乐运动,撰写时事述评。1937年初春创作三幕话剧《上海 屋檐下》。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成 立,夏衍当选为该协会理事。是月,经潘汉年介绍,他在上海见 到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统战和新闻工作。8月, 《救亡日报》创刊,任总编辑。1940年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 《愁城记》。1941年1月爆发“皖南事变”,夏衍撤离桂林赴香 港。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12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各 地。1942年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 1944年8月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1947年3月经香港抵达新加 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 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1948年6月,在香港《群众》杂 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在香港参与策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 任钱昌照起义。还参与策动国民党上海海关关长丁贵堂起义。
1995年2月6日,夏衍在北京医院逝世,骨灰 撒入钱塘江,享年95岁。但他那丰富曲折的人生 经历和他留下的众多作品中间所闪烁着的人格风 采和人性光芒,是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的。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冈的沈端先(夏衍)将一篇 旧作重新修改,题名《新月之下》寄回上海,刊登在 《狮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这是夏衍发表 的第一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 对未婚妻的思念。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 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 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在烈火中永 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 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 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 集》、《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夏衍作品

夏衍作品

[1]夏衍著.懒寻旧梦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2]夏衍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夏衍等著.长短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0.[4]夏衍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5]夏衍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6]夏衍著.报告文学及其写作[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7]夏衍著.懒寻旧梦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8]夏衍著.夏衍近作[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9]夏衍著.生命之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10]夏衍著.夏衍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1]夏衍著.夏衍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夏衍,.夏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3]夏衍等撰.戏剧春秋[M].未林出版社.1943.[4]夏衍著.劫后影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5]夏衍著.蜗楼随笔[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2.[6]夏衍著.夏衍杂文随笔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7](苏)高尔基著;夏衍译.母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夏衍著;陈坚选编.夏衍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9]夏衍著;倪墨炎主编.风雨故人情[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10](苏)高尔基著;夏衍译.母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夏衍著;姜德明主编;李子云,林缦选编.夏衍书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夏衍著.中国杂文夏衍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3]夏衍著.懒寻旧梦录[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4]夏衍.夏衍电影论文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5]夏衍著.中国文库夏衍电影论文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1.[6]夏衍.懒寻旧梦录增补本第2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7]夏衍著.生命之光上[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8]夏衍著.生命之光下[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9]夏衍.生命之光上下[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10]夏衍著.生命之光中[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夏衍著.生命之光下[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2]夏衍编著.影评与剧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夏衍著.生命之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4]夏衍著.夏衍代表作·上海屋檐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5]夏衍著.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6]夏衍.中国文库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文学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夏衍著.生命之光上[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8]夏衍著.生命之光中[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9]夏衍著.生命之光2版[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10]夏衍.夏衍全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夏衍著.懒寻旧梦录:增补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夏衍著.夏衍全集13 译者中[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3]夏衍著.懒寻旧梦录增补木一中国文库文学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4]夏衍著.宣纸本连环画秋瑾[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夏衍著.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野草[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6]夏衍著.上海屋檐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夏衍.秋瑾[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8]夏衍著.上海屋檐下[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9]夏衍著.夏衍选集第4卷杂文、散文[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10]夏衍著.夏衍选集.第1卷,小说、报告文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1]夏衍著.电影论文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2]夏衍著.天南海北谈[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3]夏衍著.上海屋檐下三幕剧[M].国民书店.[4]夏衍编剧.电影文学剧本憩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5]夏衍著.动后影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6]夏衍著.上海屋檐下[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8.[7]夏衍著.九儒十丐[M].1947.[8]夏衍著.包身工[M].工人出版社.1959.[9]夏衍著.长途[M].集美书店.1942.[10]夏衍著.考验[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1]夏衍著.夏衍代表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2]夏衍著.边鼓集[M].美学出版社.1944.[3]夏衍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4]夏衍改编.祝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6.[5]夏衍著.包身工[M].离骚出版社.1938.[6]夏衍译.高尔基作品集奸细[M].1936.[7]夏衍撰.上海屋檐下三幕剧[M].开明书店.1949.[8]夏衍著.都会的一角[M].天下书店.1940.[9]夏衍著.日本的悲剧[M].上海:大时代出版社.1937.[10]夏衍著.劫余随笔[M].海洋书屋.1948.[1]夏衍著.血写的故事[M].黎明书局.1938.[2]夏衍编剧.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3]夏衍等著.创作的探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4]夏衍著.复活第2版[M].开明书店.1951.[5]夏衍著.春寒第2版[M].人间书屋.1949.[6]夏衍著.离离草[M].辽东建国书社.[7]夏衍译.母亲高尔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8]夏衍著.夏衍选集第2卷剧本[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9]夏衍著.夏衍选集第4卷小说、报告文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10]夏衍撰.复活六幕剧[M].开明书店.1949.[1]夏衍撰.离离草四幕剧[M].开明书店.1949.[2]夏衍撰.芳草天涯四幕剧[M].开明书店.1949.[3]夏衍著.电影论文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4]夏衍著.自由魂[M].生活书店.1937.[5]夏衍著.电影论文集第2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6]夏衍著.夏衍剧作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7]夏衍等著.儿子去开会去了[M].未明社.1942.[8]夏衍著.法西斯细菌[M].开明书店.1946.[9]夏衍著.电影剧作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10]夏衍著.夏衍选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夏衍著.愁城记[M].开明书店.1946.[2]夏衍著.天下大变[M].野草出版社.1948.[3]夏衍著.法西斯细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夏衍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5]夏衍著.小市民[M].新知书店.1940.[6]夏衍著.愁城记[M].文献出版社.1942.[7]夏衍编.芳草天涯[M].开明书店.1949.[8]夏衍著.懒寻旧梦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9]夏衍,水华原著.革命家庭[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10]夏衍撰.春寒[M].人间书屋.1949.[1]夏衍著.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2]夏衍著.戏剧春秋五幕话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3]夏衍著.杂碎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夏衍编剧.电影文学剧本烈火中永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5]夏衍著.芳草天涯[M].美学出版社.[6]夏衍著.第七号风球一名,法西斯细菌[M].文聿出版社.1944.[7]夏衍著.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野草[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1999.[8]夏衍著.天上人间四幕剧[M].美学出版社.1944.[9]夏衍著.考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0]夏衍著.夏衍选集第1卷剧本[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夏衍(现代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夏衍(现代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祝福》
• 讲述了一个关于祥林嫂的悲惨故事
• 通过祥林嫂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这部作
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教育意义
《林家子》
• 以一个小商铺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
• 通过林老板的形象,展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抉择 -这部作
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夏衍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如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提高电影剧本质量,培养电影人才等
• 他的贡献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衍关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
• 如关注市场、关注创新、关注人才培养等
• 他的观点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05
夏衍的传承与纪念
夏衍的子女与孙子辈在电影产业中的传承
• 曾获得过多个电影奖项,如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等
• 被誉为“中国电影编剧的杰出代表”
02
夏衍的电影作品及其特点
夏衍的代表性电影作品介绍
《烈火中永生》
• 讲述了共产党员江姐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
• 通过江姐的形象,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这部
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 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
• 多次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信仰
夏衍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
• 最初以诗歌、散文为主,后转向戏剧创作
•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夏衍的跨足电影界的契机
20世纪30年代,夏衍开始关注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
• 认为电影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夏衍在中国电影产业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 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席等

包身工 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

包身工 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

包身工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摘要:一、夏衍及其代表作品简介二、《包身工》的创作背景及主题三、《包身工》的内容概述四、《包身工》的社会影响及价值正文:一、夏衍及其代表作品简介夏衍,原名沈端先,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报告文学家。

他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如《包身工》、《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

其中,《包身工》是他于1935 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二、《包身工》的创作背景及主题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等城市的纺织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劳动者的血泪。

包身工,是当时纺织厂中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破产农民家庭,被带工老板以欺骗的手段带到城市从事繁重的无偿劳动。

夏衍在目睹了这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后,深感愤怒与同情,于是决定将他们的生活状况公之于众,创作了《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

作品主题是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呼唤社会关注和改变包身工的命运。

三、《包身工》的内容概述《包身工》以真实、详尽的数据和事实,描述了包身工们每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工房、食堂和厕所。

在工房里,包身工们被迫进行长时间的繁重劳动,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

在食堂,他们吃的是糟糕的食物,卫生条件极差。

在厕所,他们被迫在狭小的空间里解决生理需求,生活环境恶劣。

这些描述展示了包身工们犹如奴隶般的生活,揭示了他们所受到的种种不公与虐待。

四、《包身工》的社会影响及价值《包身工》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许多人被作品中的真实描写所触动,开始关注包身工这个群体,呼吁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

同时,这篇作品也使夏衍成为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包身工》作为夏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衍主要著作】
高尔基传(传记)1932,良友
赛金花(话剧)1936,生活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1937,生活;1950,开明
日本的悲剧(杂文集)1937,上海大时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话剧)1937,戏剧时代出版社
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1938,黎明书局
包身工(报告文学集)1938,广东离骚出版社
一年间(话剧)1939,生活;改定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白云故乡(电影剧本)1939,大地
小市民(剧本集)1940,新知
愁城记(话剧)1941,剧场艺术社
此时此地集(杂文集)1941,文献
心防(话剧)1941,新知
水乡吟(话剧)1942,群益
长途(杂文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
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书店戏剧春秋(话剧)与宋之的、于伶合著,1943,重庆未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话剧)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1944,重庆文聿出版社
边鼓集(杂文集)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离离草(话剧)1945,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话剧)1945,重庆美学出版社
劫余随笔(杂文集)1948,香港海洋书屋
春寒(长篇小说)1949,人间
蜗楼随笔(杂文集)1949,人间
夏衍剧作选1953,人文
考验(话剧)1935,人文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1959,电影
夏衍选集1959,人文
杂文与政论(杂文集)1959,北京
电影论文集1961,电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杂文随笔集1980,三联
劫后影谈(评论集)1980,电影
夏衍论创作(评论集)1982,上海文艺
杂碎集(评论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题材·创作(评论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剧作集(1—3册)1984—1986,戏剧
夏衍电影剧本集1985,电影
懒寻旧梦录(回忆录)1985,三联
保卫芦沟桥(剧本)阿英等著,整理,1937,时代
复活(剧本)改编,俄国托尔斯泰原著,1943,重庆美学出版社
我的一家(电影文学剧本)据陶承同名回忆录改编,1959,电影;1980年出版时改名《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改编,1979,电影憩园(剧本)改编,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详)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地狱(小说集)日本金子洋文著,1928,上海春野书店
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理论)日本本间久雄著,1928,开明
恋爱之路(小说集)俄国柯伦泰著,1928,上海作新书社
北美印象记(散文)日本厨川白村著,1929,上海金屋书店
牺牲(小说)日本藤森成吉著,1929,北新
初春的风(小说、戏剧集)1929,大江书铺
在施疗室(小说集)日本平林泰子著,1929,水沫书店
母亲(1—2部,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29—1933,大江书铺;多次改名《母》,1936—1947;1956,人文
新兴文学论(理论)苏联柯根著,1929,上海南强书局
戏剧研究(理论)日本菊池宽著,1929,良友
乱婚裁判(剧本)苏联台米陀伊基著,1930,上海水沫书店
败北(短篇小说集)日本介川龙之介等著,1930,神州
奸细(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0,北新,后改名《没用的人生》,1943,桂林春草书店;1954,新文艺
日本关于艺术价值的论战(理论)1930,光华
戈理基文录与冯雪峰、柔石、鲁迅合译,1930,光华
伟大十年间文学(理论,《新兴文学论》续编)苏联柯根著,1930,上海南强书局
战后(上下卷,小说集)法国富马克著,1931,开明
沉醉的太阳(长篇小说)苏联格拉特考夫著,与杨开渠合译,1933,现代
平林泰子集(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重印本改名《新婚》,1938,文光
有岛武郎集(中篇小说集)1935,中华
未死的兵(中篇小说)日本石川达三著,1938,南方
敌兵阵中日记与田汉合作编译,1938,广州离骚出版社
两个伊凡的吵架(剧本)俄国果戈里著,1940,上海旦社三兄弟(话剧)日本鹿地亘著,1940,南方
[研究资料书目]
夏衍戏剧研究资料(会林、绍武编)1980,戏剧
夏衍研究资料(上下册,会林、陈坚、绍武编)1983,戏剧夏衍创作简论(陆荣椿)1984,重庆出版社
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陈坚)1984,浙江文艺
夏衍传(会林、绍武)1985,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