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动脉课件
解剖学-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动脉

2、静脉
与同级动脉比较
① 管径大、管壁薄、管腔 大而不规则; ② 三层分界不清; ③ 中膜薄,外膜厚; ④ 管径大于2mm的有凸 向管腔的静脉瓣。
静脉瓣: 内膜向管腔折叠 形成,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
结构特点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三层分界不清 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 外膜比中膜厚,含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 (valve of vein)
血管壁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有些动脉)
中膜 弹性膜和平滑肌等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
(含营养血管、神经等)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1.内皮 2.内弹性膜 3.中膜 4.外膜
图16 小动脉模式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2.中膜 其厚度及结构成分与血管种类有关。
名 称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管 径 >10 mm 1-10 mm 0.3-1 mm <0.3 mm
内 内皮
有
有
有
有
内皮下层 较厚
较薄
极薄
无
膜
内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有
无
平滑肌
中 膜 弹性膜
10-40层 40-70层
3-10层
1-2层 无
外 外弹性膜 膜
不明显
明显
无
无
别名
弹性动脉 肌性动脉 肌性动脉
脉管系统
解剖学基础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肺循环的主要血管 三、体循环的主要血管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一、了解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二 、了解肺循环的血管 三 、理解体循环的动脉
人体解剖学课件——动脉

胸主动脉
教学目的 熟悉: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三)胸主动脉
(T4下缘至主动脉裂孔)
壁支 肋间后动脉(3-11) 肋下动脉(12) 支气管支 膈上动脉
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 背部和脊髓等处。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 管和心包。
44
肋间后动脉 食管支
腹主动脉
教学目的
胸廓内动脉
在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出, 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软 骨后面下降,分支分布于胸 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处。
其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 穿膈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直 肌深面下行,分支营养该肌 和腹膜。
26
(二) 锁骨下动脉
主要分支有: ③ 甲状颈干 为一短干,在椎动脉外侧, 前斜角肌内侧缘附近起始, 迅即分为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等数支,分布 于甲状腺、咽和食管、喉 和气管以及肩部肌、脊髓 及其被膜等处。
上颌动脉
其中分布于硬脑膜者称脑 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 颅腔。前支经过颅骨翼点 内面,颞部骨折时易受损 伤,引起硬膜外血肿。
枕动脉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21
颞浅动脉 脑膜 中动脉
面动脉 甲状腺 上动脉 甲状腺
2、 颈内动脉
由颈总动脉发出后, 垂直上升至颅底, 经颈动脉管入颅腔。
上颌动脉
枕动脉
颈动脉窦
14
颈动脉小球
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 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 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 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或氧分压 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 加快。
颈动脉小球
15
1、 颈外动脉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 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系统解剖学——动脉 ppt课件

31
2020/11/24
颈横a. 颈深a. 肋颈干 肩胛上a. 肋间最上a.
32
椎a.
甲状腺下a. 颈总a. 甲状颈干 锁骨下a. 胸廓内a.
2020/11/24
锁骨下动脉分支
锁骨下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
(末端称腹壁上动脉)
2020/11/24
为压力感受器。血压增高时兴奋, 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颈动脉小球: 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
织连于颈总动脉杈的后方,为 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 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 浓度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 增高或氧分压降低时,反射性 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19
2020/11/24
36
1)腋动脉
肱动脉
37
锁骨下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2020/11/24
肩胛下动脉
1. 胸肩峰动脉 2. 胸外侧动脉 3. 肩胛下动脉 4. 旋肱后动脉 5. 旋肱前动脉
38
2020/11/24
2)肱动脉
腋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肱二头 肌内侧沟,向下至肘窝,平桡骨颈 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 全长位置浅表,当前臂和手部出血 时,可以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向肱 骨压迫进行止血。在肘窝肱二头肌 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搏动,是临床 上测量血压时听诊的部位。分支:
第四腰椎平面
2020/11/24
13
2020/11/24
14
(一)升主动脉
起自左心室,起始 处较膨大,称主动脉窦, 左、右冠状动脉由此发 出。至右第2胸肋关节高 度移行为主动脉弓
15
2020/11/24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系统解剖学教材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动脉

系统解剖学教材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动脉系统解剖学教材-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动脉(2010-12-1421:15:56)00第三节动脉动脉是从心室运送血液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
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运送含氧较多的血液,而由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则输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动脉分支离开主干进入器官前的一段称为器官外动脉,进入器官内的分支称为器官内动脉。
器官外动脉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①动脉的配布与人体结构相适应,人体左、右对称,动脉分支也有对称性;②人体每一大局部一般有1~2条动脉;③躯干部在结构上有体壁和内脏之分,动脉也有壁支和脏支之分;④动脉走行过程中常与静脉、神经和淋巴管伴行,外包以结缔组织形成血管神经束;⑤动脉多居身体的屈侧,深部或安全隐蔽处;⑥动脉自主干发出后,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它所分布的器官;⑦动脉的粗细和分支的多少与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功能密切相关。
器官内动脉分布的一般规律:①实质性器官的动脉从该器官的门进入,呈放射状分布,其分支常作为该器官分叶或分段的依据;②中空性器官的动脉呈纵行、横行或放射状分布;③肌内的动脉常沿肌束走行;④长骨内的动脉,从骨干和两端进入后再分布。
一、肺循环的动脉肺动脉干pulmonary trunk 短而粗,全长均位于心包内。
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至左肺门处分两支进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而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条索,称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连于主动脉弓下缘,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所形成(图11-4)。
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仍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二、体循环的动脉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主动脉aorta(图11-1,11-13,11-14),主动脉起自左心室,起始段为升主动脉。
解剖学-心血管系统-动脉

6.掌深弓 掌深弓
掌深弓: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 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 吻合而成, 吻合而成,位于指屈 肌腱的深面。 肌腱的深面。
掌浅弓和掌深弓除分支分布于手掌外,还发出指 掌浅弓和掌深弓除分支分布于手掌外,还发出指 掌侧固有动脉,沿手指掌面得两侧缘行向指尖。 掌侧固有动脉,沿手指掌面得两侧缘行向指尖。 当手指出血时可在手指两侧压迫指掌侧固有动脉 止血。 止血。
动 脉
——罗琴 罗琴
三、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 (一)动脉间吻合
(二)静脉间吻合
(三)动静脉吻合
(四)侧支吻合
• (五)终动脉 • 四、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二、肺循环的血管
• • • • • • (一)动脉 肺动脉干 左、右肺动脉 动脉韧带 (二)静脉 左肺上、下静脉 右肺动脉 右肺上、下静脉
右 肺 上、 动脉韧带 下 静 脉 肺动脉干
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 ——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 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 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
1.腋动脉 . 主要分支有: 主要分支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 动脉 、肩胛下动脉 、 旋肱后动脉 、旋肱前 动脉、胸上动脉
分支主要分布于 肩部、 肩部 、 胸前外侧壁 和乳房等处。 至大圆肌下缘 移行为肱动脉
(4)腹腔干 在主动脉裂孔 稍下方起自 腹主动脉前壁 1)胃左动脉 2)肝总动脉 3)脾动脉
胆囊 胆囊动脉
肝固有动脉 胆总管 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总动脉
腹腔干 脾动脉
脾
腹腔干及其分支
胃左动脉:向左上方行至贲门附近,沿胃小弯向右走 胃左动脉 行,与胃右动脉吻合。
腹腔干及其分支
肝总动脉: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分为肝固有动脉 胃十二指 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在起始处发出胃右动脉 胃右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 肠动脉 胃右动脉 脾动脉:沿胰上缘左行至脾门,入脾门前发出胰支、胃 胰支、 脾动脉 胰支 内上行肝门处发出胆囊动脉 脾支。 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十二指肠上部后 胆囊动脉 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脾支 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脾支。 方下行分为数支,主要的是胃网膜右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解剖学脉管系统课件

05
脉管系统的研究前景与 展望
脉管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血管内超声技术
利用微型超声探头进入血管内部,实时监测血管壁结构和 血流状态,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利用光学原理对血管壁进行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测, 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三维结构,为血管疾病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支持。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编辑,实现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为 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脉管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着脉管系统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个体脉管系统的深入研究,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血栓的形成与防治
总结词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流 缓慢等。血栓的形成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流 缓慢等。血栓的形成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血栓的形成是一个 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 将血液从心房泵到心室, 再从心室泵到全身各部位 。
心脏的节律
心脏的节律由窦房结控制 ,产生电信号,使心脏有 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血液循环的路径与特点
血液循环的路径
血液从心脏泵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再回到心脏。
血液循环的特点
血液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不断循环。
解剖学脉管系统课件
系统解剖学全身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下肢的动脉
↗胫前动脉→足背动脉 股动脉→腘动脉 ↓ ↘ 胫后动脉→足底动脉 股深动脉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动 脉
肺循环动脉
肺动脉干 动脉韧带
体循环动脉
主动脉各段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股动脉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
腋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上肢动脉
肱动脉 肱深动脉
桡动脉 尺动脉
掌浅弓 掌深弓
胸主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腹主动脉
腹腔干
胃左动脉
脾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短动脉
胃后动脉 肝总动脉 肝左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胆囊动脉 胃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的血管
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
胃的动脉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后动脉 胃短动脉
直肠的动脉 (后面观)
直肠上动脉
直肠下动脉 肛动脉
结肠的动脉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动脉干的走行与分支和分布。
脉管系统
崔晓军 解剖教研室
动脉 artery
从心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动脉的分布规律
器官内动脉的分布规律
器官外动脉的分布规律
1、对称性、节段性 2、安全隐蔽、短距离分布 3、与器官形态功能相适应 4、与静脉和神经伴行
血管吻合的形式
交通支 动脉弓 动脉网 动、静脉吻合
动脉侧支循环
动脉主干
侧支
小循环(肺循环)的血管
肺动脉干 : 左肺动脉 右肺动脉
(内含静脉血)
动脉韧带 肺动脉干
肺静脉: (四条,内含动脉血)
动脉韧带
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
左 右髂总动脉
主动脉各部的分支
主动脉弓的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对
)
成对脏支 不成对脏支
睾肾肾
丸上
动腺动
脉中
( 卵 巢
动 脉
脉
动
脉 )
腹肠肠
系系
腔膜膜
干
下 动 脉
上 动 脉
壁支
膈下动脉 腰 动脉 (四对 ) 骶正中动脉
脏支
成对脏支
肾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不成对脏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的分支
胃左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动脉 肝右动脉---胆囊动脉
难点: 一些器官(如肝、胃、肾上腺、大肠、小 肠、直肠、胆囊等)的血液供应
1)臀上 A 2)臀下 A 3)阴部内动脉
下肢的动脉
股动脉
↓ 腘动脉
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
↓
↓
足底内、 足背动脉
外侧 动脉
↓ 足底弓
一些器官的血管供应
脑:颈内动脉、椎动脉 甲状腺: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 心:左、右冠状动脉 肺:肺动、静脉(功能性血管),
支气管动、静脉(营养性血管) 肝:肝动、静脉(营养性血管),
供应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
盆腔的动脉
腹主动脉
右
左
髂
髂
总
总
动
动
脉
脉
髂 髂髂 髂 外 内外 内 动 动动 动 脉 脉脉 脉
髂内动脉:
壁支
1.闭孔 A
2)
2.臀上 A
3.臀下 A
3)
1)
髂内动脉:
脏支:
1.脐 A 2.膀胱上 A 3.子宫A 4.直肠下A 5.阴部内 A
①
④ ⑤③
②
分布于臀部、会阴的动脉
上肢的动脉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平桡骨颈处
桡动脉 尺动脉
掌浅弓 掌深弓
腋动脉的分支
(第一段)胸最上动脉
(第二段)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第三段)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肱动脉的分支
肱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肱尺、桡动脉的分支
桡动脉 尺动脉
桡掌 侧 返浅 动 脉支
尺 掌骨 侧间 返 深总 动动 脉 支脉
肝总动脉
胃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二十指肠上动脉
脾支 脾动脉胃短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后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动脉弓
(供应十二指肠至结肠左曲的消化道)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掌浅弓: 指掌侧总动脉 (3条) (尺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组成。)
掌深弓: 掌心动脉 (尺动脉掌深支和桡动脉组成)
指掌侧固有动脉
临床应用:量血压听诊的血管
胸主动脉的分支:
壁支: 3–11对肋间动脉 肋下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脉
腹主动脉的分支
壁支
脏支
骶膈腰
正 中 动
下 动
动 脉
脉
脉
( 四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颈 外
舌面动动颈内脉脉
动 颞浅动动脉
脉 上颌脉动脉
枕动脉
颈内动脉:
入颅营养脑和眼,
在颅外没有分支
颈动脉窦
位于颈总动脉末端 和颈内动脉起始处, 为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
位于颈总动脉 分叉处的后方, 为化学感受器。
锁骨下动脉分支
甲状颈干(发出甲状腺下动脉) 肋颈干 椎动脉(分布于脑) 胸廓内动脉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