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故以PPR和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1]。

根据输注前1h和输后24h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计算PPR和CCI。

计算公式为[2]:PPR=(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输注血小板总数×P)×100% 其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5,P=2/3;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

若24h CCI<4.5×109/L或PPR<20%判断为PTR,也有以输后1h的CCI<7.5×109/L或PPR<30%作为判断标准。

CCI 30 ×109/L 相当于PPR 100%,CCI(7.5—10)×109/L,相当于PPR 25%—30%,CCI (4.5—7.5)×109/L,相当于PPR15%—25%,两种计算方法大致相等。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特征
是指多次输血小板均未取得满意效果。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次输血小板效果不好, 而以后几次效果不错。只有在2次及2次以 上输血小板效果都不好,才能诊断为血小 板输注无效。
非同种免疫因素
血小板的质量 发热感染
发热感染血小板输注疗效比预期减少20%~40%;感染期,血小板暴露隐抗原, 吸附IgG抗体;败血症或感染病人;血小板表面抗体上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异常被激活,血小板消耗大量上升;感染、 败血症、恶性肿瘤。 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感染和免疫介导疾病的病人,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数量上升, 血小板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的Fc-II受体, 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骨髓移植: 自体或异体移植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移植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发生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 时紊乱。这种免疫失衡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上升。 急慢性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增加PAIgG。 放疗、化疗药物、生长因子、免疫调节药物治疗GVHD可助长血小板消耗的血 管病。 脾肿大(15~20%) 与药物相关的抗体:(某些抗菌素和抗真菌药物) 青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 药物抗体实验阳性-提示可能 药物抗体实验阴性-不能确诊
虽然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输注血小板 的效果,对保持血小板输注研究的一致 性是必需的,但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应 用是不可行的,因为每袋浓缩血小板的 血小板数量并不知道。 在医疗实践中,如果预防性输注血 小板无法使血小板计数值达到预定值, 则可以认为此次输血小板效果不佳 (Schiffer 等, 2001)。
ABO血型不合
最好输注ABO血型配合的血小板; Rh血型的选择: 对D阴性的患者,最好要避 免用D阳性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指的是在进行血小板输注后,患者的病症或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或减轻。

这可能是由于输注的血小板数量不足,或者输注的血小板质量不佳,或者可能是由于其他并发症导致的。

血小板输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用于缓解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帮助患者恢复凝血功能,改善症状。

但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较高。

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例如,如果患者存在感染或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或质量不佳,从而导致输注的血小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原因外,血小板输注无效还可能与输注的剂量、时间、方法和操作不当有关。

因此,在进行血小板输注前,患者需要接受仔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输注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输注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来改善症状。

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确保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者降低。

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和PPR 血小板回收率)未能达标等。

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体表面积(m2) /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 , CCI>10输注有效,CCIV1C提示输注无效。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输血后1小时测定值。

PPR( %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 W(kg) X 0.07 /输入血小板总数X F, 输注后1h PPR<3%, 24h PPR<2%,则考虑输注无效。

(F :血小板通过脾脏后实际进入循环血液的矫正系数,脾脏功能正常者 F=0.62 , 无脾患者F=0.91,脾肿大患者F=0.23)(一)原因非免疫因素:(1)血小板的质量(2)发热感染(3)脾肿大(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药物(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7)自身抗体免疫因素(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3)AB(血型不合(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二)对策1、积极治疗原发病2、停用可疑药物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4、血小板交叉配型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6、血浆置换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3、使用抗纤溶药物4、使用重组F W a二、红细胞输注无效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应该复查患者 Hb值并计算血红蛋白恢复率,以评估红细胞输注的疗效。

血红蛋白恢复率二W(kg)x V X (输血后Hb值-输血前Hb值)/输入Hb总量,血红蛋白恢复率v 20%^考虑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
1 非免疫因素的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注意血小板离心及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小时内
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脾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脾脏大小不
影响血小板存活期。不必缩短输血周期。脾切除可 纠正此情况 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 素、 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及其处理
李亚琪
常用血小板制剂
1 浓缩血小板
采用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后6-8小时内在20-24C条 件下用大容量离心机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 内所制成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 量≥2.0×1010,容量为25-35ml。血小板在输注时 无需交叉配血 ,要求ABO血型相同输注。
临床发生率约为30-70%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 出血加重。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高但临 床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应认为血小板输注 有效)
2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
(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 ×体表面积
CCI=
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 注:血小板计数单位为109/L,体表面积单位为m2
非独立原因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
沙星等
(5)成分血的质量:血小板在收集、离心、储存期
间,若条件不当而被激活,可造成“储存损伤”影 响血小板质量,导致输注无效
(6)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GVHD、静
脉闭塞病(VOD)、CsA的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输注剂量及方法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 2 ℃且轻振 荡 , 有效 期 5 。血 小板 交叉 配 合试 验采 用 固 d
相 红 细胞 黏 附 法 。
1 3 输注适应证 由临床 医师根 据卫生 部《 . 临床 输血 技术
规范》 卫 医发 [00 第 14号 ) ( 20 】 8 中输 血指 南 的 内容具 体掌
握血小板输 注适应 证 , 一般 要求 内科疾 病 P T<1 L 0×1 L 0/ ,
A H等 , 中 HL B 其 A抗原 的同种免 疫作用 是导 致血 小板输 注
无效 的最 主要原因 , 以 H A A、 尤 L . B为 甚 , 占 7 % ~ 0 , 约 0 8%
H A 次 之 。 P
2 结果
2 1 比较 4 5次输 注机 采血 小板 中, 用 随机 机采 血小 板 . 采 和交叉配合阴性 的血小板发生 P R的比率 , T 两者差异 有统计
3 11 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 因素 。脾功 能亢进 、 .. 发热 、 重度 感染 、 药物 作用 、 I 病 理 因素 , 致血 小 板 消耗 破坏 增 D C等 可 加, 并可缩短血小板 的寿命 , 从而影 响疗效 j 。
3 12 血小 板 同种 抗 体 免疫 因 素。同种 免疫 反 应 是 引起 .. P R的主要 原因。血小板表面含多种抗 原 , T 包括 H A、 P 、 L H A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 10 6 300 )
近年来 , 随着临床输 血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 采血 小板 输 机 注大幅增加 。然而 , 同种 免疫及 某些 非 免疫 因素作 用下 , 在
会发 生 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 l e tt nfs n rf c r es pa l r s i e at i s te a u o r on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检验科 金慧敏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 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 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 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 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 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 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 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 改善。
国外血小板抗体高发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同种
HLA抗体的频率最高,大约20%—70%长期接 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将产生HLA抗体,其次是血 小板特异性抗体,约10%的PTR患者合并HLA和 HPA抗体。HPA抗体种类与HPA抗原分布频率有 关.
在国内缺乏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 影响因素的深入系统调查
我国人群HPA 1a抗原频率>99.9%,极 少有机会产生此类抗体。国内研究,曾经在 PTR患者中检出HPA 2b抗体,我们对青 岛地区PTR 、ITP患者的抗体类别进行了调 查,检出HPA 2b 5b 4b 3a 抗体。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移植及一 些其他多次输血患者可检出PAIgG。研究 发现[8,9]10%—26%的多次输血患 者可产生泛反应性抗体,其中20%与HLA 抗体有关.
通过Fc受体激活血小板 低分子量肝素少见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方法
检测血小板HLA抗体的方法常规应用淋巴 细胞毒试验(LCT),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混合被动血凝试验 (MPHA), 单克隆特异性抗体固化血小 板抗原试验(MAIPA) ,血小板免疫荧光 试验(PIFT)等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定义:是指的血液制品输入人体以后,未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称之血液输注无效。

建立控制输血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一、免疫因素
⑴严格制控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避免手工分离血小板,尽量输注单采血小板以减少与供者抗原的接触,降低或推迟免疫反应发生。

⑵白细胞滤器减少血小板制品中的白细胞含量。

⑶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制品,使白细胞灭活,失去抗原作用。

⑷输注前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使用HLA配型和血小板交叉配型,增加血小板相容性,ABO血型相合,HLA配型相合,血小板抗原(PFA)相合。

二、非免疫因素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⑵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⑶注意血小板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h内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⑷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⑸脾脏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

三、具体措施:
1、选用单一供者血液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接受多种抗原而产生输血反应;
2、采取自身输血;
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4、尽可能避免患者在-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溶血时输注血液制品;
5、采用配合型血液制品成分输血;
6、输血科与相关科室负责对输血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7、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无效的分析与鉴定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个公式均被用于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 。 其中, 输注后 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 PPI ) = 输注 血小板增加值( post后 plt - 输注前 plt, 全血容量 = 体 表 面 积 × 2. 5 , 体表面积 ( m2 ) = 0. 006 1 × 身高( cm) + 0. 012 8 × 体重( kg ) - 0. 015 29 , 0. 67 代表脾池( 输入血小板约有 1 /3 进入脾池) 。 减少血小板同种免疫试验( the trial to reduce alloimmuniTRAP) 将血小板输注无效定义为患者至少 zation to platelets, 1 h CCI < 5 × 10 9 / L, 连续 2 次输注 ABO 同型新鲜血小板后, 该定义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所接受
[3 ]
, 认为至少连续 2 次输 。 目前临床判断 PTR
注 ABO 血型相容且保存时间 < 72 h 的新鲜血小板后, 输注 效果不满意, 则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分率 ( 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 PPR) 和 CCI) 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 由于血小板输 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 故以 PPR 和 CCI 作为 量化的判断依据。根据输注前 1 h 和输后 1 h ( 或 24 h ) 患 者外周血 plt 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 计算 PPR 和 CCI。 理 论上 1 次成功的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回收率应达到 65% , 但临 24 h PPR 床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为 l h PPR < 30% , < 20% 。一般而言, 输注有效者 plt 校正增加值 CCI > 10 , 当
+ 中图分类号: R457. 1 3
文献标识码: A
549X( 2012 ) 09090606 文章编号: 1004血小板增加百分比( percentage platelet increment) = PPR /0. 67
血小板是人体生理性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至关重要的血 液成分, 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 输注血 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 之一, 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被迅速破坏而危及生 研究 命。PTR 是血小板支持治疗中的 1 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和解决 PTR 问题已成为临床输血的 1 项重要课题。 1 PTR 的定义和判定 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以简单的定义为输注血小板后血小 板计数的增加值低于临床预期, 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 但 因为在血小板输注 是作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判定是困难的, 无效的确切定义上尚无共识
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公式
CCI ) = 血小 板 计 数 校 正 增 加 值 (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 /1 ) × 体表面积( m2 ) 输注血小板总数( × 10 11 ) 血 小 板 回 收 率 ( 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 PPR ) 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 /1 ) × 全血容量 × 100% 输注血小板总数( × 10 11 ) =

训内容在培训前或后组织理论测试; 2 ) 培训评估, 在培训结 束后发放培训评估表, 针对培训内容评估当次培训对学员的 影响及学员的接受程度 。 2. 4. 2 2. 4. 3 培训资质的评估主要通过评估表分析, 对师资的讲 培训项目的评估: 本着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 课内容、 表达情况、 专业情况、 课件情况等进行评估。 则, 具体形式可按照实际情况掌握, 我中心主要通过向培训 对象发放培训评估表, 对课程设置、 师资情况、 专业程度等情 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持续改进 。 3 结论与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血站均有针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不同血 站教育培训的侧重点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 美国红十字 AABB、 会血站、 纽约血液中心、 上海血液中心等国内外一些 知名血站在自己的网页上发布下一年度的教育培训计划, 便 于血站工作人员或感兴趣人群进行选择, 其中有很多培训内 容值得借鉴。我中心在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教 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教育培训的需 求, 以发展的态度制定计划, 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
整, 邀请相关专家授课, 并采取全员或抽样考试 、 操作考核、 培训者的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评估, 发现问题并持续改 24 个分支机构, 进。目前浙江省内有 11 个中心血站及通过 我中心组织的国家、 省级的继续教育培训, 对全省血站工作 的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全省采供血事业的建设和 发展, 有助于形成浙江省采供血机构的行业特征 。 除上述继续教育培训以外, 安排中心员工进行外出进修 《血站管 和学习, 不断储备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进一步加强 理办法》 中规定的血液中心对全省血站业务指导 、 业务培训 提升全省血站人员的综合素质, 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职责, 将教育培训作为提升人才优势甚至科技优势的手段 。 在进 《血站管理办法 》 一步提升全省血站的执业优势过程中, 落实 赋予血液中心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的职责 。 参 考 文 献
· 906·
2012 , Vol. 25 , No. 9 中国输血杂志 2012 年 9 月第 25 卷第 9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Sept,
· 综述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马金平 杨和军( 菏泽市立医院 输血科,山东 菏泽 274031 )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值; 同种异体免疫; HLA 相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