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地理教案-印度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类型,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主要城市及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学会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印度的自然现象、经济发展及人文风情,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世界地理的热情。
2.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了解印度独特的文化,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7.鼓励同学们关注国际地理时事,选取与印度地理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并在课堂上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3.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印度地图,标注出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类型、重要城市等要素。
2.结合印度的地理特点,分析其对农业、工业和人文风情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印度城市,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渠道,了解该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份旅游指南。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掌握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4. 了解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印度的气候特点;4. 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2. 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3. 地图和图片素材;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印度的音乐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印度的位置;2. 利用图片和地图素材,讲解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4. 讲解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包括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就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和文化特点展开讨论,并列举具体例子;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提问和补充;3. 实践活动: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旅游宣传海报,展示印度的特色和吸引人之处。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印度的地理特点,重点强调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和文化特点;2. 评价学生的讨论和海报设计,给予肯定和建议;3. 提问:你觉得印度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发放关于印度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印度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印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印度的文化特色。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印度的地理特点,对印度的地形地貌、气候、人口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初中地理 教案 印度

初中地理 教案 印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

3. 分析印度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印度的人文地理要素。

3.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

2. 印度地图、地形图、人口统计图等教学图片。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印度地图,找出印度的位置,了解其所在的大洲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已知的印度信息。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2. 讲解印度的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宗教、语言等。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建筑等,增强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印度的地形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人口统计图,了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

2. 讲解印度的农业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种植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

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对印度的看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绘制印度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地形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短文,内容包括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究、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1)一、自学内容: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水旱灾害频繁”(34—38)二、自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三、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四、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五、自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气候有几种?说出气候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二)自学34页“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读36页图7.35从图7.35上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是3、阅读36页活动3文字框内的文字材料,请你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4、阅读36页活动4的表7.1内容,众多的人口给印度带来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5、认真观察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濒湾,西滨海。

6、读图7.34,“印度的地形”,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北部与、、国家相邻,西邻国,东邻国。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然后填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三)自学36页“水旱灾害频繁”部分内容1、读37页图7.38,图7.39南亚1月风向图,图7.40南亚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 _月至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海洋或陆地)这时是 季,易发生 灾。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初中地理印度 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 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增长原因。

2.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印度》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印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印度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

2. 教师讲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如人口超过10亿、增长速度快等。

3. 教师讲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农业发展、旅游业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印度的农业发展案例,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旅游攻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的辅助,使学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分析了印度经济的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尤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尤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印度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文明古国[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高龙中学谭万新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印度教案范文篇一广州市21中地理科黎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力目标: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手提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自3月8日以来,马航失联客机上2百多位乘客的安危一直是我们牵挂的焦点。

现周边国家已将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

那么印度洋的名字来源和哪个国家密切相关呢?(板书) 第三节印度过渡:那么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板书)一、印度的位置出示地图《亚洲的政区》,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并说出印度所在的大洲及周边的海洋。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1: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南临__________洋,西边是________海,东边是_________湾。

(板书)1、海陆位置过渡:那么印度的范围有多大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先画出经过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经纬线。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2:经纬度范围:印度主要位于___ N~___ N,___ E~___ E,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板书)2、经纬度位置过渡:印度的范围比较大,那么他的邻国有多少个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的邻国。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3:主要邻国:北邻中国、_____ 和不丹;东北与______ 、缅甸接壤;西北与_______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_______隔海相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印度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

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归纳表格
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
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展示印度景观图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第二节印度
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农业—生活—交通
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

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光热、水、土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小麦棉抗旱能力强,棉花后期生长需更多光照,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较少,地势和缓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较好的低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

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
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
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

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

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教师进行归纳,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
棉纺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麻纺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
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板书设计】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
【教学过程】
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

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
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

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世界文明古国
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