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作业习题教学文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三版)范巫龙•《数字电路设计与Verilog HDL基础》曾四清•《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李国健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数字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字系统基础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比较2.二进制数及其基本运算3.串/并联进位加法器的设计和应用4.码制转换及BCD码的设计与应用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1.布尔代数及其基本定理2.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巧4.学习使用Verilog语言进行组合电路的设计与模拟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1.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和特殊性质2.学习触发器电路的原理,分析和应用3.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设计方法4.学习使用Verilog语言进行时序电路的设计与模拟第四章数字信号处理1.离散信号及其重要性2.快速傅立叶变换(FFT)3.数字信号滤波和二进制序列的编码四、教学方式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学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针对每一章节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示范;2.每章节结束后进行相应的习题讲解;3.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4.在每两周的末尾进行课程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测验和回答问题。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地进行教学评估,我们采用以下方式:1.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和报告进行考核;2.对于学生出席率和听课效果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期末考试。
六、教学安排时间内容第1-2周数字系统基础第3-4周组合逻辑电路第5-6周时序逻辑电路第7-8周数字信号处理第9-12周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综合设计第13周考试复习及总结第14周期末考试七、教学师资本课程的主要教师为 xxx,拥有多年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经验和实际设计经验。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半波整流电路(教案)

半波整流电路——教学设计
- 1 -
1、认识半波整流电路的组成(5分钟)。
分钟)
半波整流电路主要由:电源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
D、负载R L三部分组成。
2、学习半波整流电路的作用(5分钟)。
半波整流作用:将输入的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
- 2 -
3、分析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参数计算(10分钟)
工作过程:
(1)当u2为正半周时,二极管D导通,此时u O =u2
- 3 -
(2)当u2为负半周时,二极管D截止,此时u O =0参数估算:
(1)U O=0.45U2
(2)I O=U O
R L =0.45U2
R L
4、验证半波整流电路的仿真实验(5分钟)
5、随堂习题(5分钟)
例题:有一直流负载,电阻为1.5 kΩ,要求工作电流为10mA,如果采用半波整流电路,试求电源变压器的二次电压。
解:U O=R L I L=1.5×103×10×10−3V=15V 由U O=0.45U2,变压器二次电压的有效值为,
U2=
U L
0.45
=
15
0.45
V≈33V
- 4 -
- 5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设备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3. 能够分析测量结果,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内容1. 静态工作点的定义及重要性2. 测量静态工作点的方法3. 测量静态工作点的实验操作4. 分析测量结果三、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能清晰看到演示设备。
2. 准备放大器电路及相关仪器设备。
3.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静态工作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静态工作点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如何使用仪器设备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析: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3. 学生能分析测量结果,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静态工作点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提高放大器性能。
2. 介绍静态工作点测量在实际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案例。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前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静态工作点测量的理解。
八、课程延伸1. 下一节课将学习动态工作点的测量,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实验室,实地了解静态工作点测量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集成逻辑门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集成逻辑门电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3)学会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搭建和测试;(3)运用逻辑门电路仿真软件,模拟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定义;(2)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2.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1)讲解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2)介绍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
3.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应用(1)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2)举例说明集成逻辑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3)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逻辑门电路的搭建和测试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3)采用实验法,进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搭建和测试;(4)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图像和原理;(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实物展示和操作;(3)运用逻辑门电路仿真软件,模拟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复习前节课的内容,引入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概念;(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逻辑门电路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电路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3)学会使用逻辑门电路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运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与门(AND gate)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3. 或门(OR gate)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4. 非门(NOT gate)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5. 异或门(XOR gate)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6. 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电路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3)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1)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逻辑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逻辑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逻辑门电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电路的组成、符号及其功能;(3)分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逻辑门电路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逻辑门电路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逻辑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门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库-答案教学文案

电力电子技术作业题一、选择题(每题20分)1.()晶闸管额定电压一般取正常工作时晶闸管所承受峰电压的( B )。
A. 1~2倍B. 2~3倍C. 3~4倍D. 4~5倍2.()选用晶闸管的额定电流时,根据实际最大电流计算后至少还要乘以( A )。
A. 1.5~2倍B. 2~2.5倍C. 2.5~3倍D. 3~3.5倍3.()晶闸管刚从断态转入通态并移除触发信号后,能维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电流是( B )。
A. 维持电流IHB. 擎住电流ILC. 浪涌电流ITSMD. 最小工作电流IMIN4.()对同一只晶闸管,擎住电流IL约为维持电流IH的( B )。
A. 1~2倍B. 2~4倍C. 3~5倍D. 6~8倍5.( )普通晶闸管的额定电流用通态平均电流值标定,而双向晶闸管通常用在交流电路中,因此其额定电流用( D )标定。
A. 平均值B. 最大值C. 最小值D. 有效值6.( C )晶闸管属于A. 全控型器件B.场效应器件C.半控型器件D.不可控器件7.( )晶闸管可通过门极( C )。
A. 既可控制开通,又可控制关断B.不能控制开通,只能控制关断C.只能控制开通,不能控制关断D.开通和关断都不能控制8.()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只能是( C )。
A. 外加反向电压B.撤除触发电流C. 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D. 在门极加反向触发9.()在螺栓式晶闸管上有螺栓的一端是( A )。
A. 阴极KB. 阳极AC. 门极KD. 发射极E10. ()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 A )。
A. 阳极加正向电压,门极有正向脉冲B. 阳极加正向电压,门极有负向脉冲C. 阳极加反向电压,门极有正向脉冲D. 阳极加反向电压,门极有负向脉冲11. ( )可关断晶闸管(GTO)是一种( A )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A.四层三端B.五层三端C.三层二端D.三层三端12 . ()晶闸管的三个引出电极分别是(A)。
A.阳极、阴极、门极B.阳极、阴极、栅极C.栅极、漏极、源极D.发射极、基极、集电极13. ()已经导通了的晶闸管可被关断的条件是流过晶闸管的电流( A )。
电子技术基础l练习习题答案 (1)教学文案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五价元素组成的。
这种半导体内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正电。
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三价元素组成的。
这种半导体内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少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
2、三极管的内部结构是由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区及发射结和集电结组成的。
三极管对外引出的电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3、PN结正向偏置时,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反,有利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而不利于少数载流子的漂移;PN结反向偏置时,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少子的漂移运动而不利于多子的扩散,这种情况下的电流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4、PN结形成的过程中,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由P向N区进行扩散,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由N向P区进行扩散。
扩散的结果使它们的交界处建立起一个空间电荷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
空间电荷区的建立,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起削弱作用,对少子的漂移起增强作用,当这两种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PN 结形成。
5、检测二极管极性时,需用万用表欧姆挡的R×1K档位,当检测时表针偏转度较大时,与红表棒相接触的电极是二极管的阴极;与黑表棒相接触的电极是二极管的阳极。
检测二极管好坏时,两表棒位置调换前后万用表指针偏转都很大时,说明二极管已经被击穿;两表棒位置调换前后万用表指针偏转都很小时,说明该二极管已经绝缘老化。
7、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物质制造的面接触型硅晶体二极管,正常工作应在特性曲线的反向击穿区。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P型半导体中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说明P型半导体呈负电性。
(错)2、自由电子载流子填补空穴的“复合”运动产生空穴载流子。
(对)3、用万用表测试晶体管时,选择欧姆档R×10K档位。
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13971教学文案

电子技术基础试卷一、填空题(20分)1、______电路和_______电路是两种最基本的线性应用电路。
2、晶体二极管具有_______特性。
3、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有______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BJT的主要参数是__________。
5、带宽和________是放大电路的重要指标之一。
6、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_______。
7、把整个电路中的元器件制作在一块硅基片上,构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称为_____电路。
8、在电子电路中反馈按极性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种。
9、判断一个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只要看该电路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之间是否存在反馈网络,即________。
10、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四种类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放大电路。
11、放大电路的实质都是_______电路。
12、放大电路可分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二、判断题(1—5题每题2分,6—15题每题1分,共20分)1、图示中R引人电压并联负反2图题1 2、图示中R电流串联正反馈e1图题2 3、图示电路不能振荡图题3 4、图示电路不能振荡图题45、图示电路中T1为共基极组态,T2为共集电极组态图题56、PN结的单向导电性关键在于它的耗尽区的存在,且其宽度随外加电压而变化。
7、齐纳二极管是一种特殊二极管。
8、BJT有NPN和PNP两种类型。
9、图解法能分析信号幅值太小或工作频率较高湿的电路工作状态。
10、MOS器件主要用于制成集成电路。
11、差分放大电路中共模电压增益越小,说明放大电路的性能越好。
12、放大电路中的内部噪声与放大电路中个元器件内部载流子运动的不规则无关。
13、放大电路中直流反馈不影响静态工作点。
14、负反馈能够改善放大电路的多方面性能是由于将电路的输出量引回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从而随时对输出量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价元素组成的。
这种半导体内的多数载流子为,少数载流子为,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电。
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极微量的价元素组成的。
这种半导体内的多数载流子为,少数载流子为,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电。
2、三极管的内部结构是由区、区、区及结和结组成的。
三极管对外引出的电极分别是极、极和极。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P型半导体中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说明P型半导体呈负电性。
()2、自由电子载流子填补空穴的“复合”运动产生空穴载流子。
()3、用万用表测试晶体管时,选择欧姆档R×10K档位。
()4、PN结正向偏置时,其内外电场方向一致。
()5、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三极管都具有电流放大能力。
三、选择题
1、单极型半导体器件是()。
A、二极管;
B、双极型三极管;
C、场效应管;
D、稳压管。
2、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元素构成的。
A、三价;
B、四价;
C、五价;
D、六价。
3、稳压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状态是()。
A、导通状态;
B、截止状态;
C、反向击穿状态;
D、任意状态。
4、用万用表检测某二极管时,发现其正、反电阻均约等于1KΩ,说明该二极管()。
A、已经击穿;
B、完好状态;
C、内部老化不通;
D、无法判断。
5、PN结两端加正向电压时,其正向电流是()而成。
A、多子扩散;
B、少子扩散;
C、少子漂移;
D、多子漂移。
四、简述题
1、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载流子,P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带正电的空穴载流子,因此说N型半导体带负电,P型半导体带正电。
上述说法对吗?为什么?
2、半导体和金属导体的导电机理有什么不同?单极型和双极型晶体管的导电情况又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五自由电子空穴正三空穴自由电子负
2. 发射基集电区发射集电发射基集电
二、判断题
1.×
2.√
3. ×
4. ×
5. ×
三、选择题
1.C
2.A
3.C
4.C
5.A
四、简述题
1.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晶体在掺入杂质后,只是共价键上多出了电子或少了电子,从而获得了N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但整块晶体中既没有失电子也没有得电子,所以仍呈电中性。
2.答:金属导体中只有自由电子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而半导体中则存在空穴载流子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子,它们同时参与导电,这就是金属导体和半导体导电机理上的本质不同点。
单极型晶体管内部只有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和双极型晶体管中同时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