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是指研究生在本校进行一定学
习和研究后,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等单位继续学习、研究或实践,获取国际化、专业化的知识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联合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定向选择联合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选
择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

2. 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明确联合培养过程中的学习、研究、
实践任务和时间安排,以及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等。

3. 确定导师和监管机制,联合培养单位和本校指定联合导师,
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定期进行评估和指导。

4. 建立联合培养成果认证机制,联合培养期满后,由联合导师
和本校导师共同评审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果,制定认证标准和程序,对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授予双证书。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学科和产业发展。

因此,应该在制定和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中注重规范化和效果评估。

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

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

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上,更体现在学位培养中。

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高等教育的互通有无,加强两国之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下面将介绍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方案内容1.学术导师指导:在联合培养期间,学生将在两个学校分别选择一个中美导师,由两位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

导师将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设计、教学指导与交流,确保学生完成学业。

2.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根据培养计划,在两个学校的课程之间进行选择和安排,确保学分的认可和转移。

学生需要在联合培养期间修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术成绩。

3.实践与交流: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将有机会参与两个学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活动,与其他学生和学者进行交流与互动,加深学术合作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参与实践项目、实习和工作,拓宽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4.学位授予:学生根据各自学校的学位规定,完成约定的学业,通过联合培养计划的所有课程和研究工作,并经双方认可后,可以获得两个学校的学位证书。

三、方案实施1.推动方式:各高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合作事项,建立合作机制并明确双方责任。

双方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研究生培养合作项目的开展。

2.学分转换:各高校根据自身课程设置和要求,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学分的转换和认可,并确保两校间学分的可互认和转移。

3.学生选拔:学校为联合培养项目设立特殊招生通道,要求申请学生提交相应材料和国外学校参与项目的推荐信,根据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进行选拔。

5.结果评估:学校定期对联合培养项目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术交流和项目成果等指标来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方案效益1.优势互补:通过中美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能够充分利用两国高校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特长,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我校决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2. 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项目内容。

1. 学生选拔,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通过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方式选拔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项目;2. 学分认定,学生在国外高校学习期间,学校将按照协议规定的学分认定标准,对学生所修课程成绩进行认定;3. 学习安排,学生在国外高校学习期间,需按照学校和国外高校的学习安排进行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4. 实习安排,根据项目要求,学生可在国外高校或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5. 学术交流,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可参加国外高校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签署合作协议,学校与国外高校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 学生选拔和培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选拔,并进行相关的前期培训,包括语言培训、文化适应培训等;3. 学生出国,学校协助学生办理出国手续,确保学生顺利到达国外高校;4. 学生学习和实习,学校和国外高校共同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计划,确保学生在国外期间的学习和实践顺利进行;5. 学生返校,学生完成学习和实习后,学校协助学生办理返校手续,并进行学分认定。

五、项目保障措施。

1. 学校成立联合培养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2. 学校提供专业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解决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 学校建立健全的学分认定制度,确保学生在国外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得到认可;4. 学校与国外高校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联合培养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不乐观。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联合培养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方案内容。

1. 确定联合培养的合作企业。

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选择与之相关的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工作机会。

2. 制定联合培养计划。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联合培养计划,明确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任务和目标。

计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 实施联合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落实联合培养计划,确保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评估联合培养效果。

学校与企业应定期对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成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联合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今后的合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意义和价值。

联合培养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其次,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和创新的思路,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总结。

联合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学校和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联合培养实施方案的落实,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概念、目标、实施步骤和效果等方面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

我们来明确一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的概念。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是指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中接受全面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联合培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机会,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促进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步骤。

首先,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进行合作协商,确定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

然后,学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和研究任务,并参与相应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取得专业硕士学位。

我们来看一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的效果。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机会,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联合培养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采取的一种合作方式。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机会,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联合培养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

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对于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全球化需求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项目目标。

1. 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增强其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2. 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3. 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三、项目内容。

1. 学生选拔和培训。

根据项目需求,学校将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

选拔标准包括学术成绩、外语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

选拔结束后,学校将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学习和实践。

学生将前往合作高校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习内容将包括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等。

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环境,提升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

3. 学术交流和合作。

学校将积极促进与合作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学校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国际学术会议等,以加强与合作高校的合作关系,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项目保障。

1. 学校将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费保障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 学校将加强与合作高校的沟通和协调,做好学生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签证办理、住宿安排等;3. 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

五、项目评估。

学校将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学术交流成果、项目管理情况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为今后项目的改进和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六、项目推进。

学校将积极推进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

通过与合作高校的深入合作,学校将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和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化学习和实践机会。

中国-俄罗斯 本科联合培养方案

中国-俄罗斯 本科联合培养方案

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1. 介绍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是指由中俄两国高校共同推出的本科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跨国教育机会,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竞争力。

该方案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空间。

2. 深度评估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的深度评估需从学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术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参与该项目的我国和俄罗斯高校应该具备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应该覆盖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丰富的知识内容,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学术资源的充足性也是考察的重点,学校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资源支持。

3. 广度评估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的广度评估则需要考察项目的影响范围、学生群体、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

项目的影响范围可以从招生规模、校友网络、合作机构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该项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生群体也是评估的重点,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学习成果和就业情况都可以作为评估的指标。

国际交流也是该项目广度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并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文章撰写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作为一项提供跨国教育机会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空间。

参与该项目的学校应该具备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应该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师资力量需要优秀,学术资源也需要充足。

项目的影响范围、学生群体和国际交流也是该项目的重要特点。

整体而言,该项目为我国和俄罗斯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评台,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5. 个人观点我认为,我国-俄罗斯本科联合培养方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项目。

通过参与该项目,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中学习,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联合培养方案

联合培养方案

联合培养方案介绍联合培养方案,也称为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计划,是指学校之间、院系之间或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

该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企业所需的人才。

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准确明确定位,明确责任和任务,重视规划和管理,保障资源和支持,从而实现方案顺利运作的目标。

目的联合培养方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拓宽发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实施前期工作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对合作单位进行全面的前期调研。

首先需要确定培养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并针对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需要与企业或其他合作单位建立联系,讨论合作细节,达成协议并签署合作协议书。

方案构建在确定了合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构建联合培养方案。

方案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招募:是在合作企业招募还是在学校招募•课程设置:依据双方需求确定•教学计划:由学校方面制定•实习计划:由企业方面制定•管理措施:双方共同制定联合实施在方案构建完毕后,就进入了联合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双方需要密切保持联系,监督、协调实施过程。

学校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在学校的培训效果,同时要定期检查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

企业要按照实习计划,保障学生工作环境,提供相关工作资源。

结束及总结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该方案进行总结和反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方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发展方向结论联合培养方案是一种接近实际需求的培养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提供相关人才。

在实施该方案时,应该严格遵守双方协议,加强联动合作,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方案的有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清华-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2016年入学清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硕士生适用)
一、适用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05)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80501)
·材料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80502)
·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80503)
二、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8,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5,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0,必修课程及环节学分3学分。

选修、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5学分)
(1)清华大学方参加该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60680012 2学分(考试)
●自然辨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2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英语或日语,选择英语的学生,
必须参加联合项目的日语学习)
(2)东京工业大学方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
●介绍中国文化与社会类课程2学分(考试)
●外国语(汉语)2学分(考试)
其余1学分用清华大学开设的专业课替代。

2、学科专业课程(≥20学分)
(1)由东京工业大学开设、双方承认学分的课程(10-12学分)
●量子化学特论(Quantum Chemistry)(80350322)2学分
●量子物理特论 (Quantum Physics)(80350332)2学分
●固体物理特论(Solid State Physics)(80350282)2学分
●软性材料(Soft Materials))(80350302)2学分
●纳米材料电子学(Nano-materials Electronics)(80350262)2学分
(80350292)2学分
●纳米材料性能测试(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纳米科学特论(Nano-science)(80350272)2学分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Nano-material Processing)(80350312)2学分
●纳米机械电子学(Nano-mechatronics)2学分
●纳米工艺学(Nano-technology)2学分
●纳米器件特论 (Nano-devices)2学分(2)由清华大学开设的、双方承认学分的课程(≥10学分)
★学科前沿类课程(≥1学分)
·材料科学前沿(90350011) 1学分(考查)·高分子前沿讲座(80340012) 2学分(考查)·新型功能材料专题(80350151)1学分(考查)★数学类课程(≥3学分)
(60420123) 3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其它全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
(80350651)1学分(考查)·材料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
·其他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
★学科重点课程(≥3学分)
·材料学基础(70350043)3学分(考试)·材料热力学(70350204)4学分(考试)·材料性能物理基础(70350373)3学分(考试)·材料分析与表征(70350283)3学分(考试)·高聚物结构与性能(70340023)3学分(考试)·当代高分子化学(70340013)3学分(考试)·聚合物近代研究方法(70340033)3学分(考试)·药物递送原理与技术(80340412)2学分(考试)·金属凝固(70350413)3学分(考试)·金属物理(70350433)3学分(考试)·现代材料分析技术(80350483)3学分(考试)★方向重点课程(≥2学分)
·材料中的相变(70350183)3学分(考试)·强度与断裂理论(70350193)3学分(考试)·金属功能材料(80350353)3学分(考试)·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70350392)2学分(考试)·环境材料进展(80350212)2学分(考试)
·计算材料学(70350172)2学分(考试)
·生物材料(70350132)2学分(考试)
·薄膜物理与器件(80350382) 2学分(考试)
·材料辐照效应(70350362) 2学分(考试)
·高等固体物理(70350493)3学分(考试)
·近代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基础(70350082) 2学分(考试)
·先进结构陶瓷材料(70350232) 2学分(考试)
·陶瓷材料断裂力学(70350402) 2学分(考查)
·陶瓷先进制备工艺(80350402) 2学分(考试)
·电子陶瓷性能测试技术(80350392) 2学分(考查
·材料加工计算机模拟与仿真(70350443)3学分(考试)
·多元相平衡图(80350463)3学分(考试)
·现代激光加工(80350473)3学分(考试)
·现代材料工艺学(80350523)3学分(考试)
·现代材料加工(70350423)3学分(考试)
·材料流变学及其应用(80350542)2学分(考试)★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其它研究生课程
东京工业大学方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可用其在东京工业大学所修相关专业课替代。

3、必修课程及环节(3学分)(由清华大学方进行考查并给出成绩)
●实验室安全学(70350321)1学分(考试)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6999002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
4、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跨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自学课程计非学位课学分。

四、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工作时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至答辩申请日之间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书写。

日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允许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但
要求统一的中文封面和不少于3000字的详细中文摘要。

3、至少发表一篇SCI收录的论文。

4、学位论文工作的其他环节及要求按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统一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