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染料介绍
流式细胞术中应用的荧光染料介绍

流式细胞术中应用的荧光染料介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细胞的技术。
在流式细胞术中,荧光染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标记细胞的不同成分,使其能够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
荧光染料通过特定的荧光光谱来发出荧光信号,这些信号被流式细胞仪采集和分析,从而提供有关细胞类型、数量和功能的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流式细胞术中应用的荧光染料的介绍。
1. 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是最常用的荧光染料之一,通过与免疫球蛋白G(IgG)结合,可用于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检测。
FITC在波长为488 nm的激光下激发,发射的荧光信号在525 nm 左右。
它可以与其他荧光染料(如PE或APC)结合使用,以实现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
2. PE(Phycoerythrin):PE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荧光染料,其发射的荧光信号在575 nm左右。
PE通常用于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或细胞内的蛋白质,如细胞因子。
PE也可以与其他染料结合使用,以实现多参数分析。
3. APC(Allophycocyanin):APC是一种类似于PE的荧光染料,通过独特的发射波长(约于660 nm附近)和长的荧光寿命来区分。
APC适用于检测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和蛋白质,在深色的区域提供了可靠的信号。
5. PE-Cy7:PE-Cy7是PE染料与Cyanine 7(Cy7)结合形成的荧光染料。
它适用于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利用其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波长(激发于488 nm,发射于780 nm左右),可以与其他染料一起使用,以实现更多的细胞表面和内部分子的检测。
除了上述染料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荧光染料可以用于流式细胞术。
例如,Alexa Fluor系列、eFluor系列、Brilliant Violet系列等。
这些染料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和荧光强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荧光染料时,需考虑染料的互相干扰问题和流式仪的激发和检测系统。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1.苏木精:苏木精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染料,其主要成分是吡啶类化合物。
苏木精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对细胞核染色效果好,特别适用于观察细胞的核结构和形态。
2.基本蓝1:基本蓝1是一种亲水性染料,也是常用的组织染料。
它能与细胞内核酸结合,使细胞核显色。
基本蓝1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现出暗蓝色,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核仁、蛋白质沉积等。
3.伊红:伊红是一种细胞染色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它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可以用来染色观察细胞的酸性和碱性成分。
4.甲磺酸伊地洛尔:甲磺酸伊地洛尔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可以与细胞膜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细胞,用于细胞增殖、迁移等研究。
在实验室中,还有很多常用的药品试剂和培养基需要配制。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配制方法:1.X溶液的配制:X溶液通常是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的一种添加剂。
具体的配制方法是将X溶液的粉末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X溶液可以用于抗菌、抗霉等作用。
2.磷酸缓冲盐水的配制:磷酸缓冲盐水经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一种缓冲液。
配制磷酸缓冲盐水需要称取适量的氢磷酸盐和二氢磷酸盐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并调节pH值即可。
3.阿霉素的配制:阿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抗菌作用。
阿霉素的配制需要将相应的阿霉素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阿霉素溶液。
4.LB培养基的配制:LB培养基是著名的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常用于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培养。
LB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称取适量的草莓粉末、酵母粉末、纯化骨粉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通过高压灭菌形成LB培养基。
以上仅为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部分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室中还有很多其他药品试剂和培养基需要进行配制或选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使用。
纺织染料种类

有关“纺织染料”的种类纺织染料是一种用于纺织染色的染料。
根据染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可分为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偶氮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和分散染料。
1、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在染料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也称为阴离子染料,通过离子键与蛋白质纤维分子中的氨基结合。
它们适用于酸性、弱酸或中性条件。
这种染料是水溶性的,主要用于羊毛、丝绸和尼龙的染色。
色泽鲜艳,耐洗耐晒牢度差,品种差异大。
2、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是一种纺织染料,又称碱性染料和碱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以阳离子状态溶于水。
阳离子染料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离子化,形成带正电的有色离子染料。
染料的阳离子可以与织物中第三单体的酸性基团结合,从而对纤维进行染色。
适用于腈纶、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纤维素和蛋白质纤维。
3.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可以在中性和弱结合介质中加热和煮沸的染料,无需媒染剂。
直接染料由直接染料和棉纤维之间的氢键范德华力形成。
可直接在各种纤维素纤维织物上染色。
它们的耐洗牢度较差,耐光牢度不同,但改性后的直接染料的耐洗牢度会有所提高。
4、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结构上不含水溶性基团的小分子纺织染料。
染色时,需要使用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分散在染料溶液中,以便对聚酯和其他纤维进行染色。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化学纤维中聚酯纤维、醋酸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的化纤织物色泽鲜艳,耐洗牢度好,用途广泛。
5.活性染料活性染料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纺织染料。
活性染料含有可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反应的活性基团。
染色时,它们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形成“染料纤维”化合物。
6.硫化染料溶解在碱性硫化物中的染料适用于由纤维素而非蛋白质制成的织物。
颜色为灰色,主要为海军蓝、黑色和棕色。
耐光牢度、耐洗牢度和耐氯漂白牢度都很好。
这种织物在长期存放后会损坏纤维。
7.还原染料是指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着色,然后将纤维上的氧化还原原不溶性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将不溶性还原染料制备成硫酸钠,硫酸钠可以是可溶性还原染料。
常用细胞膜染料

常用细胞膜染料细胞膜染料是一种用于研究和观察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它们能够通过与细胞膜中的特定成分相互作用,使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可见,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膜染料及其应用。
1. 荧光假单胞菌素(Fluorescently Labeled Lectins)荧光假单胞菌素是一种由植物或动物产生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定糖基团结合。
通过将荧光标记的假单胞菌素与细胞膜接触,可以观察到细胞膜上特定糖基团的分布情况。
这种染料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糖基团的研究,例如糖基化程度的变化、糖基团的定位等。
2. 荧光磷脂(Fluorescent Phospholipids)荧光磷脂是一种具有荧光标记的磷脂类物质,它能够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结合。
通过将荧光磷脂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细胞会主动摄取这些染料,从而使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
这种染料常用于研究细胞膜的形态变化、脂质分布以及脂质内部的运动等。
同时,荧光磷脂还可以用于观察细胞膜与其他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
3. 荧光染料(Fluorescent Dyes)荧光染料是一类可以发射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以与细胞膜中的特定成分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
这些染料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的可视化研究,例如观察细胞膜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常见的荧光染料有荧光蛋白(如GFP)、蓝色溴化乙锭(DAPI)等。
4. 荧光脂质双层(Fluorescent Lipid Bilayers)荧光脂质双层是一种由荧光磷脂构建的人工膜结构,它们可以模拟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将荧光脂质双层引入实验体系中,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细胞膜的多种功能,如透过性、蛋白质通道的活性等。
同时,荧光脂质双层还可以用于筛选和测试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
5. 荧光蛋白(Fluorescent Proteins)荧光蛋白是一种由特定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它能够发射荧光。
自制植物染料推荐信范文

致:尊敬的植物染料爱好者及有关人士:您好!在此,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强烈推荐一系列我亲自尝试并验证过的自制植物染料。
这些染料不仅原料易得、操作简便,而且色彩丰富、环保健康,非常适合追求自然、崇尚绿色生活的朋友们。
以下是我对这几种植物染料的详细介绍及推荐理由。
一、红花染料红花染料,取自红花植物的红色花瓣。
这种染料色彩鲜艳,适合染制红色、粉红色等暖色调。
以下是自制红花染料的步骤:1. 准备红花植物,将其花瓣洗净,晾干备用。
2. 将晾干的红花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捞出花瓣,将染液过滤,得到红花染液。
4. 将需要染色的布料放入染液中,浸泡2-3小时,取出晾干。
红花染料色彩鲜艳,且对人体无害,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二、桑叶染料桑叶染料,取自桑树叶子。
这种染料颜色自然,适合染制米色、棕色等中性色调。
以下是自制桑叶染料的步骤:1. 准备新鲜桑叶,将其洗净,晾干备用。
2. 将晾干的桑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捞出桑叶,将染液过滤,得到桑叶染液。
4. 将需要染色的布料放入染液中,浸泡2-3小时,取出晾干。
桑叶染料色彩自然,且具有保健作用,非常适合追求自然生活的朋友们。
三、蓝靛染料蓝靛染料,取自蓝靛植物。
这种染料色彩丰富,适合染制蓝色、绿色等冷色调。
以下是自制蓝靛染料的步骤:1. 准备蓝靛植物,将其洗净,晾干备用。
2. 将晾干的蓝靛植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捞出蓝靛植物,将染液过滤,得到蓝靛染液。
4. 将需要染色的布料放入染液中,浸泡2-3小时,取出晾干。
蓝靛染料色彩丰富,且对人体无害,非常适合追求环保、健康的朋友们。
四、推荐理由1. 环保健康:自制植物染料采用天然植物原料,无污染,对人体无害。
2. 色彩丰富:植物染料色彩多样,可满足不同审美需求。
3. 操作简便:自制植物染料步骤简单,易于掌握。
4. 经济实惠:植物染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doc-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一、生物标本常用染料性能简介〔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枯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
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
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防止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荧光染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并在吸收能量的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例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荧光染料及其主要用途。
1. 墨水蓝(BR):墨水蓝是一种具有强烈蓝色荧光的染料,常用于生物实验中的DNA染色。
它与DNA结合后能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从而在实验中方便地观察和分析DNA的存在和定位。
2. 罗丹明B(RhB):罗丹明B是一种红色荧光染料,广泛用于组织切片和细胞染色。
它能够与细胞核和胞浆中的核酸结合,以显示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细胞分裂和组织结构变化。
3. 草酸罗丹明G(OG):草酸罗丹明G是一种绿色荧光染料,主要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定量分析。
在分光光度计中配合荧光检测器使用,可以精确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和核酸的浓度。
4. 罗丹明110(Rh110):罗丹明110是一种黄绿色荧光染料,常用于细胞活性检测。
通过与细胞内的酶或细胞膜结合,罗丹明110可以用来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存活情况,特别适用于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增殖研究。
5. 荧光素(FITC):荧光素是一种与生物相容性极高的荧光染料,常用于免疫染色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它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中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以及细胞表面标记。
以上只是常见的荧光染料中的几种,它们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荧光染料不断问世,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工具。
通过荧光染料的运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物质和环境,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纺织品染色中的常见染料种类与配方

纺织品染色中的常见染料种类与配方在纺织品染色中,染料是起到着关键作用的物质,它们能够给予纺织品丰富多彩的色彩,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染色中常见的染料种类与配方,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常见染料种类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染色作用的一类染料,常用于纺织品上的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的染色。
酸性染料具有极高的染色力和良好的耐光性,但对环境不友好,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性助剂。
2. 基本染料基本染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阳离子染料,常用于纺织品上的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染色。
基本染料的染色效果饱和、鲜艳,但对阳光和湿度较敏感,容易褪色。
3. 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指可以直接与纺织品的纤维结合的染料,不需要中间处理剂的辅助。
直接染料具有色彩艳丽、染色效果好等特点,常用于染色效果要求较高的纺织品上。
4. 响应染料响应染料是一类能够根据外界条件变化而改变染色效果的染料,如温度感应染料、光感应染料等。
响应染料的应用为纺织品增加了更多的创意和科技感。
二、常见染料配方1. 基于酸性染料的配方(以染色丝绸为例)配方:- 酸性染料:根据所需色彩选择合适的酸性染料,溶于适量的酸性助剂中。
- 酸性助剂:如醋酸、硫酸等,用于调节酸性环境,使染料发挥染色作用。
- 辅助剂:如分散剂、增染剂等,用于提高染料的分散性和上染性。
2. 基于基本染料的配方(以染色棉织品为例)配方:- 基本染料:根据所需色彩选择合适的基本染料,溶于适量的水中。
- 碱性助剂:如氢氧化钠等,用于调节碱性环境,使染料发挥染色作用。
- 增染剂:用于提高染料的渗透性和抗褪色性。
3. 基于直接染料的配方(以染色纱线为例)配方:- 直接染料:根据所需色彩选择合适的直接染料,溶于适量的水中。
- 盐类助剂:如氯化钠、硫酸铵等,用于提高染料的亲和力和上染性。
- 辅助剂:如广谱染料剂等,用于提高染料的渗透性和上色效果。
4. 响应染料的配方(以温感应染料为例)配方:- 响应染料:根据所需色彩选择合适的响应染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染料能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
一种阴离子染料。
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染色。
分子中含有磺酸-so 3h、羧酸-cooh 等水溶性基团。
按染色时酸性的强弱分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等。
强酸性染料多用于羊毛染色;弱酸性染料多用于真丝绸及锦纶,为真丝织物印染的主要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负电,如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可与碱性物质结合成盐。
当培养基因糖类分解产酸使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增加,这时选择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士林染料又称还原染料,一般用于棉织物的染色,不溶于水,通过在碱性条件下,用还原剂将染料还原后溶解于水而与织物反应,染色后用氧化剂氧化后显示正常颜色,日晒牢度极佳。
被称为永不褪色的染料。
还原染料经还原染料隐色体而后成染色的不溶性染料。
先在碱液中经还原作用变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为纤维素纤维吸着,再经过氧化,恢复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一般耐洗、耐晒坚牢度较高。
例如士林蓝等。
主要用棉、涤棉混纺织物印染,维纶亦可上色,在丝绸行业中,用于人丝、人丝·人棉交织,真丝绸拔染印花。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的强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的染料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是染料中各项性能都比较优良的染料。
按其主要化学结构可分为靛类和蒽醌两大类。
它的色谱较全,色泽鲜艳,皂洗、日晒牢度都比较高,但因价格较贵,某些黄、橙等色有光敏脆损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还原染料染色过程还原染料染色时,可采用浸染,卷染或轧染。
一般纱线及针织物大都用浸染,机织物大都用卷染和轧染,一般都包括下述四个基本过程。
1.染料还原染料的还原过程,也就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生成过程,一般都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
在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至少含有两个羰基(=C=O),它们在强的还原剂连二亚硫酸纳(俗称保险粉)的作用下,羰基被还原成羟基(-OH)。
保险粉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碱性条件下即使温度很低,也可产生较强的还原作用,从而使还原染料被还原为隐色酸。
Na2S204 + 2H2O -→ 2NaHSO3 + 2[H]2=C=O + 2[H] —→ 2 ≥C-OH反应中生成的羟基化合物就是染料的隐色酸,它也和染料一样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性介质中,成为隐色体钠盐溶液。
由于隐色体钠盐不常呈现染料原有的颜色,故被称为隐色体:≥C-OH + NaOH-→ ≥C-ONa + H2O在用保险粉-烧碱法进行染料还原溶解时,应掌握好烧碱、保险粉的用量和还原温度,才能使染料正常还原,否则会使染料产生过度还原或水解以及分子重排等不正常的反应,致使染液破坏,色泽萎暗,染色牢度降低。
2.隐色体上染还原染料经保险粉、烧碱还原溶解成隐色体钠盐后,即对纤维素纤维产生直接性,先吸附于纤维表面,然后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完成对纤维的上染。
由于染液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对纤维的直接性较大,故上染纤维的速率较快,染料的移染性能较差,往往不易染匀。
因此,在上染过程中可加入少量缓染剂,如平平加0、牛皮胶等。
[O]3.隐色体氧化上染纤维的隐色体需经空气或氧化剂氧化,转变为原来的不溶性还原染料并回复原来的色泽,其氧化反应如下:≥C-ONa -→ >C=O由于不同类型的还原染料有不同的氧化性能,故应对氧化条件进行适当选择,如用空气氧化,或使用双氧水、过硼酸钠氧化等。
4.皂煮后处理皂煮能将吸附在纤维表面已氧化的浮色去除,使染色织物具有鲜艳的色泽和较好的摩擦牢度。
同时,在皂煮过程中,染料分子会在纤维表面发生聚集,进而形成微晶体,可进一步改善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
(二)还原染料染色方法还原染料可用于棉及涤棉和维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按染料上染形式不同,可分为隐色体染色法及悬浮体轧染法。
另外还有隐色酸染色法,因不常用,故在此不作讨论。
1.隐色体染色法隐色体染色是把染料预先还原成隐色体,在染浴中被纤维吸附,然后再进行氧化、皂洗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可分为浸染、卷染和轧染等,目前多用于浸染和卷染。
隐色体浸染适用于纱线染色,卷染法染色透芯程度差,有白芯现象。
根据染料性质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还原方式。
(1)干缸法:在浸染染色时,有的染料还原速度较慢,必须采用较为剧烈的条件来提高染料的还原速率,这种还原方法称为干缸法。
干缸法还原是先将染料用少量水和太古油或拉开粉调成稀浆,然后加入适量温水和规定量的烧碱、保险粉,在规定温度下还原10~15min,待染料充分还原后再经过滤加入含有烧碱、保险粉溶液的染缸中,并冲稀至所需浓度进行染色。
由于还原时用水量极少、相当于提高了烧碱、保险粉浓度,加快了染料的还原速率,使还原反应正常完成。
(2)全浴法:这种还原方式适用于还原速率较快的还原染料。
其方法是直接将染料放入染槽内,加入规定量的烧碱及保险粉,使染料还原,还原10~15min后即可进行染色。
若对这类染料采用较为剧烈的还原条件,则易造成染料的水解或过度还原,影响染色成品质量冰染染料色酚钠盐溶液和色基重氮盐溶液在纤维上偶合而生成的不溶性偶氮染料。
染色时,将纤维先在色酚的钠盐溶液中浸渍(俗称打底)再与色基的重氮盐溶液或色盐溶液在低温下偶合,在纤维上生成染料而显色。
色基重氮化时常用冰冷却故名。
硫化染料硫化染料的介绍要以硫化碱溶解的染料,主要用于棉纤维染色,亦可用于棉/维混纺织物。
成本低廉,染品一般尚能耐洗耐晒,但色泽不够鲜艳。
常用品种有硫化黑、硫化蓝等。
现在已有可溶性硫化染料问世。
由芳烃的胺类、酚类或硝基物与硫磺或多硫化钠通过硫化反应生成的染料,是法国化学家克鲁西昂和布雷通尼埃首先合成的。
硫化染料的特点硫化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需使用硫化钠或其他还原剂,将染料还原为可溶性隐色体。
它对纤维具有亲合力而染上纤维,然后经氧化显色便恢复其不溶状态而固着在纤维上。
所以硫化染料也是一种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可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其制造工艺较简单,成本低廉,能染单色,也可拼色,耐晒坚牢度较好,耐磨坚牢度较差。
色谱中缺少红色、紫色,色泽较暗,适合染浓色。
硫化染料的分类硫化染料按染色条件的不同,分为用硫化钠作还原剂进行染色的硫化染料和用连二亚硫酸钠作还原剂的硫化还原染料。
为了使用方便,将硫化染料用焦亚硫酸钠或甲醛次硫酸氢钠(俗名吊白块)进行磺酸基取代而得到水溶性硫化染料,此染料不用还原剂就能直接用于染色。
硫化染料的生产硫化染料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两种:①烘焙法,将原料芳烃的胺类、酚类或硝基物与硫磺或多硫化钠在高温下烘焙,以制取黄、橙、棕色硫化染料。
②煮沸法,将原料芳烃的胺类、酚类或硝基物与多硫化钠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加热煮沸,以制取黑、蓝、绿色硫化染料。
硫化染料的品种硫化染料中的主要品种是硫化黑(C.I.硫化黑1)。
它是用2,4-二硝基氯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近沸腾的情况下,水解制成二硝基苯酚钠溶液,随后与多硫化钠水溶液按一定的分子比加热煮沸,在加压或不加压下进行还原和加硫反应而制取的。
加硫反应完成后,直接用辊简干燥器干燥,得到原染料。
再经拼混成为商品染料。
硫化时,酚钠与多硫化钠的分子比、多硫化钠Na2 Sx中的x(即硫指数)和反应温度的不同,使硫化黑成品的色光有青光、青红光和红光的差异。
硫化黑染料最大的缺点是有脆布现象。
这是因为硫化黑分子中含有多硫链状的活性硫。
这种组成的硫不稳定,当将染料加热或放置于湿热的空气中时,就易氧化生成硫酸,造成对棉布的脆损。
近年来,通过改进硫化黑的生产工艺,普通硫化黑制成后降温至100℃左右,加入甲醛及一氯醋酸,使染料中不稳定的硫稳定下来,制成一种防脆硫化黑染料。
硫化染料的使用硫化染料使用时要用硫化钠或保险粉还原成为水溶性隐色体,再由被染物吸收后经氧化或其他作用变回原来的不溶有色物,以使染料固着于被染物上。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纺织染料的一种,又称碱性染料和盐基染料。
溶于水中呈阳离子状态,主要用于锦纶纤维染色。
也可与蛋白质分子以盐碱相结合。
可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带阳电荷的有色离子的染料。
染料的阳离子能与织物中第三单体的酸性基团结合而使纤维染色。
是腈纶纤维染色的专用染料,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耐光牢度好等优点。
阳离子染料染色工艺及方法腈纶根据散纤维、丝束、纱线、毛条等不同形式可在相应的设备上染色。
织物可在绳状染色机、卷染机或轧染机上进行。
纯腈纶织物都采用浸轧或卷染。
染色时始染温度宜在玻璃化温度以下,以70℃左右为宜。
然后缓缓升温至沸,染色约1h。
染淡色时,起染温度要低,升温时间可长些,染浓色时,起染温度可高点,升温时间可短些。
染淡色可在3Omin左右,染中色、浓色可在60~90min。
染浴可由染料、醋酸、醋酸钠、缓染剂、无水硫酸钠等组成,各助剂的用量可根据染色之深浅而有所不同。
染色时先将染料用使用量一半的醋酸调匀,加水调成浆状后加沸水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其他助剂及剩余醋酸加到染浴中,再将溶解好的染料滤入染浴内,搅匀后即可染色。
染色后进行降温,其降温速率要缓慢,过快会影响手感。
染色后即可进行水洗,有的也可进行柔软处理,以增进手感。
染色时间对染料的扩散及是否上染充分有很大的关系,时间短,易造成环染,影响染色牢度,可根据所染色泽来确定染色时间。
除浸染和卷染外,涤腈混纺织物多采用轧染,其工艺包括汽蒸法和热熔法两种。
1.浸染染色处方(纯腈纶织物浸染艳红色):阳离子嫩黄7GL(500%) 0.12%阳离子艳红5GN(250%) 2.40%醋酸(98%) 2.50%醋酸钠 1.0%无水硫酸钠8.0%匀染剂TAN 0.5%染色浴比1:4075℃始染,1℃/min升温至85℃,保温染色15min,然后以1℃/2min升温至95℃,保温染色20min,再以1℃/4min升温至100℃,沸染45~60min,最后在20~30min内缓慢降至50℃出机。
上述染色方法也称为控制升温法,是浸染染色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常压不连续浸轧机、绞纱染色机、液流染色机、平幅无张力卷染机等染色设备。
浸染染色中,还有一种恒温染色怯。
恒温染色法是在腈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上、沸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选择一个适当的温度,作为固定的恒温染色温度。
在此恒温下,用45~90min基本完成染料的上染,接着在沸点作短时间处理,使染料完全固着,达到最高的染色牢度。
采用此法染色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恒温上染温度,在这一温度下,腈纶投入染浴染色时并无突然上染的现象,但在整个恒温过程中染料是在不断地上染。
当恒温阶段结束时,纤维的上染率最好能达到80%以上,这样就可快速升温到沸点以使染料固着。
采用恒温染色法不易染花,得色均匀,容易操作,而且染色时间短,故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
2.卷染卷染染液的组成与浸染相似,除含有染料外,还有醋酸、醋酸钠、元明粉、阳离子缓染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