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理论与基本范畴理论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①‚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一个事物要么符合充要条件属于这今范畴‘要么不符合充要条件被排除在范畴之外。
②‚特征是二元的‚,对于某一特征,个体只有两种可能,具备或者不具备;因此范畴可采用二元划分法、即。
某一个体要么属于该范畴,要么不属于该范畴。
③‚范畴具有清晰的边界‛,符合范畴定义特征的实体就是范畴成员,不符合的实体肯定就不是范畴成员,即‚范畴并无内部结构‛。
①‚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成员之问没有典型性差异,不存在某一成员比另一成员更为典型。
家族相似性——例如,我们称之.为‚游戏‛的事情吧。
我指的是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等。
对所有这一切,什么是共同的呢?……如果你观察它们,你将看不到什么全体共同的东西,而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
甚至一整套相似之处和亲缘关系……例如。
看一看棋类游戏以及它们的五花八门的亲缘关系。
再看一看纸牌游戏,你会发现,这里与第一组游浅有许多对应之处。
但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丢失了,也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却出现了。
当我们接着看球类游戏时,许多共同的东西保留下来了,但也有许多消失了。
——它们都是‚娱乐性的‛吗?——看一看技巧和运气所起的作用.再看看下棋的技巧和打网球的技巧的差别。
现在再想一想转圈圈游戏那类游戏;这里有娱乐性这一要素。
但是有多少别的特征却消失了。
一组形式为AB,BC,CD,DE的项,每一项都同一个或几个其它项拥有至少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要素,但是没有或几乎没有一个要素是所有项共有的。
①范畴成员间未必具有共同特征。
例如+[游戏]中的牌类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并不享有一组足以区别[游戏]和[非游戏]的共同特征。
②并非所有的范畴都遵循二元思维。
多数情况下.要看具体的模糊限制词,例如,‚严格地说‛,坚果不属于[水果]这一范畴,但若一放宽标准而言‛,坚果就能归入[水果]范畴。
这里‚严格地说‛以及‚放宽标准而言‛就是一种模糊限制语。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网络用语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网络用语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用语也出现了很多变化。
原型范畴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描述方式,即根据原型定义和社会经验的相关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不同的草案。
这种方式更加准确地描述用语在实际应用中潜在的意义,从而为翻译等任务提供依据。
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在分析互联网上的用语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首先,使用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网络用语,可以帮助把握其隐性含义,比如字面意义已经不能体现网络用语的深层含义。
这就要求研究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经验进行推断和分析判断,以最大限度地把握网络用语的原型定义。
例如,“划算”这个词,字面上是“收费合理”的意思,但它实际上暗含的是价格低廉,所以如果价格变得很高,该词也没有太多意义。
其次,作为语义学的一种分析方式,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把握网络用语的社交性特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把握出网络用语在不同社交场合中所具有的不同程度的情绪性、义理性或口头性。
例如,“博客”这个词,更像是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的一种口头词汇,其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话语。
另一方面,在科技领域,“博客”则表示一种网络信息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
最后,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原型范畴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网络用语的历史发展。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全面地了解网络用语所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以及语义变化的时间范围、原因与背景等。
具体到研究中,研究者还可以将该用语与其他词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不同语义概念的发展历史、社会意义及其具体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原型范畴理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分析网络用语,从而帮助认识不同用语的暗含意义,抓住历史发展脉络,及时发现用语变化的时机。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196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李娜(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 要: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一门认知科学。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指出范畴意义变化和延伸的理据性。
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
本文将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到英语多义词实践教学中,从认知角度分析,提出学生学习多义词的方法,并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Lakoff 和 Johnson为代表人物的认知语言学刚刚兴起。
认知语言学派强调认知对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是在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词汇的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
在英语中,大多数的单词至少有两层及以上的语义。
多义词现象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词汇时,除了较大词汇量的又一大挑战。
认知学派学者认为词汇的形式和的意义之间存在理据。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基础性理论之一。
原型范畴理论强调以原型语义为基础,不断拓展、引申语义,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语义网。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的学科,可以为多义词的语义形成提供合理的解释。
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的多义词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多义词的原型解释和其隐喻意义和转喻意义的理据性,使学生逐渐形成概念认知能力,强化学生对多义词的系统概念理解,以增强学生对多义词词义的掌握和运用。
二、原型范畴理论(一)认知语言学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它以个体具身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耿雪,2021)。
在认知语言学观点中,认知对语言的形成机制有着重要作用,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是个体与现实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号工具。
Lakoff 和 Johnson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Lakoff强调语言的学习脱离不了认知(王寅,2015)。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认知语言学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认知语言学话题: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家经验主义美国心理学家范畴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
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主要基础理论。
它所提出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强调了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和范畴等级结构包括基本层次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ies),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 categories)和下属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ies),而其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又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下属范畴1. 引言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历来都关心一个重大问题即语言与认知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60-70年代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基础上建立的,提出了语言与认知不可分隔这一崭新的认知语言观,强调了语言并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而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的感知。
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这里的经验主义不是指人被动的感知,而是指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
赵艳芳(2000:10)指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有意象图示(image schema),象似性(iconicity),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及原型理论基本层次范畴等。
2. 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范畴可以由一个事物和其类似事物构成或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构成。
赵艳芳(2000:55)指出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过程(categorization),其结果即认知范畴(cognitive category)。
传统范畴理论强调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特性并且地位平等。
原型范畴理论的缺陷与不足-2019年文档

原型范畴理论的缺陷与不足编者按:从人的认知维度研究人的存在方式――语言,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目前,学界面临的现实任务是,在继续引进、批判国外理论的同时,结合汉语和中国人的体验特点,建构中国人自己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切入,通过语言现象分析和诠释来揭示语言的存在方式。
本期刊发的5 篇文章从认知维度出发,分别探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领域的语言现象。
目前,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的语言研究至少已经凸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多维度探究语言的构成和运作机制,二是研究中心从较低层级语言单位向较高层级语言单位转移,语篇已经成为揭示语言本质的理想研究对象。
提要:文章通过对反训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简称原型理论)存在许多片面性。
究其原因,除了偏颇的研究方法之外,主要在于以往研究范畴的样本缺乏语料的多样性。
这必然导致在解释反训这类语料的范畴时,原型理论显现出自相矛盾,具体表现为范畴典型的非共有同一性、断裂的语义链、不彻底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范畴边界模糊和清晰的并存性,从而最终忽略概念范畴的本质特征。
On Defect and Deficiency of the Prototype Theory Yu Jianliang Huang Hebin(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 China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China)The prototype theory has solved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in semantics so far, but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of enantiosemy, which exists in both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Based o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enantiosemy, we argue that many principles in prototype theory don't hold water. The critical reason for this is the deficiency of diverse study on different languages, which in turn caus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nidentity of prototype, split of meaning chains, nonthoroughness of family resemblance, and coexistence of opposite members in the category. Therefore there is much to be improved for the prototype theory.1 原型理论存在的片面问题原型范畴起先只用来研究具有单个原型特征的概念范畴,如birds , cups, colors 等;后来,Fillmore (1982) , Taylor(1995) 等人把原型理论用于多义词,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存在的理据,并试图揭示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3000字的文章太多,不可能在这里一一记录。
但是,可以概括出基本的论点: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是一篇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的有关文章。
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以语言结构为基础的理论,它以描述性方式提供了语言成分及其关联特征的形式与结构,仅通过学习句子或文本中提及的词汇,就可以为学习者打开新的词汇学习之门。
一般来说,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学习词汇有关意义和用法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汇的特征;其次,它将单词组织成系统,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常用词汇及其关系,从而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词汇;最后,它特别强调语境对理解和使用词汇的重要性,帮助学习者在使用词汇时灵活运用语言,避免出现习语不当的情况。
同时,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特定的词汇,原型范畴理论可能无法准确地描述其特征;另外,原型范畴理论的语言模型是当前最新的,但它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仍有待加强。
本文通过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讨了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1 -。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由语言学家埃里克·莱纳(Eric Lenneberg)和心理学家埃莉诺·罗斯切(Eleanor Rosch)共同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组织都是基于原型的,即一种在某一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事物。
对于其他类似的事物,人们将其与原型进行比较,判断其相似度和分类归属。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原型范畴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义。
下面将结合具体单词及其应用进行讲解。
一、原型类别原型类别(Prototype Category)是根据共性特点而划分的一个范畴。
在这个类别中,有一个原型,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其他事物的归属都是相对于原型而言的。
比如,“果子”这个词,其原型是“苹果”,其他水果如“橙子”、“香蕉”等都是相对于“苹果”进行分类的。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单词和其原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义。
比如,“car”(汽车)这个词,其原型是“sedan”(轿车)。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car”和“sedan”的相似之处,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单词的概念。
二、语法结构的原型除了词汇层面上的原型范畴,语法结构层面上也有原型。
在语法结构中,原型指的是最典型的语法形式。
其他语法形式相对于原型存在程度的差异性。
比如在英语中,动词的原型是常规形式(即原形),而不是其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形式。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原形和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形式的区别,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词的语法结构。
三、原型效应原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指的是具有更加原典型特征的事物在记忆和认知中受到更大的关注和引导。
这个效应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可能会使某些单词更容易被记忆。
比如,在学习英语中的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蓝色(blue)这个单词更容易被记忆,因为它是典型的颜色代表。
原型范畴理论

范畴化: 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一个类型的过程,或者说,讲不同事物看做 同一类事物的过程。 apple, banana, pear FRUIT
4
of
44
Category
1.2 范畴研究的重要意义 范畴化使得的我们通过分类理解世界上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并对他 们做出预测。
1)鲸鱼是一种鱼。
2)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 范畴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和交际的基础。 Croft 和Cruse认为,概念范畴具有以下功能。 学习 交际 经济
7
of
44
The Classical Theory
1 什么是经典范畴理论
时间: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 之前的2000多年。 1 特征是二分的(binary) 2 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clear-cut boundaries)
范畴:一组拥有共同特征(Feature; Property)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范 畴是通过一组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的, 它可由特征束(the Cluster of Features)或一组充分必要条件(a Set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来定义。
5
of
44
Category
(认知) 范畴化 范畴 语言 概念
物质
体验
人类的认知
认知语言学的最终目的:了解人类自身
6
of
44
Part 2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es
---Logical view of Categorization
1 经典范畴理论 1 经典范畴理论的优缺点
22 of
44
The Prototype Theor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范畴的特点
• • • • • • • 1、范畴成员的原型性 2、范畴结构的向心性 中心 → 边缘 家族相似性 典型 → 非典型 3、范畴边界的模糊性 4、范畴边界的开放性
原型范畴的应用
• 1、形式心理词典学:试图为人的概念记忆 及运作设计一些形式模型。 • 2、对多义性现象的研究(原型) • 在教学中,重视基本范畴词和基本词汇 (基本范畴),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学 习基础,重视多义词的讲解,可以使学生 认识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认知联想),了解词的发展的理据性和 规律性。
基本范畴理论(范畴体系化)
• 上位范畴(上义层次)(哺乳动物)抽象度 • ↓ • 基本范畴(基本层次)(狗)←一系列的原型 • ↓ • 下位范畴(下义层次)(狼狗)细节性
基本层次的特点
• • • • • • • 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狗-哺乳动物) 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狼狗-狗) 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中心 最先产生) 行为反应上的一致性(手电筒-家用电器) 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全自动洗衣机) 相关线索上的有效性(纽带作用 ) 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
局限性
• 1、并非所有的语义范畴都是模糊的。在不 模糊的语义范畴的分析上 ,原型理论并不一 定比传统的成分分析法更具优势。 • 2、对语义范畴的理性内容的忽视。一个范 畴的成员之间至少存在着某些虽然不是很 多共同属性 ,使得该范畴可以与其他范畴相 区别而存在。(强调关联性) • 3、原型和基本层次理论是随人们头脑中的 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的变化而变化的。
• 2、Labove和Rosch在“家族相似性”原理 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这一概念。 • Berlin & Kay 颜色划分是以焦点色(focal colors)为基础的 • Rosch 焦点(focal)→原型(prototype)
范畴的组成要素
• 1、原型:“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或者几个成员” “认知的参照点” • 范畴的典型成员,与其它范畴成员享有更 多的属性。 • 典型性(prototypicality) • 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Degree of category membership) • 原型确定范畴
• 原型范畴理论 • 一个范畴不是由其成员共同具备的充分必 要条件界定的,而是由集合了范畴成员最 多特征的原型和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 似性的其它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 的,即范畴的三个组成要素:原型、其他 成员及边界。
提出
• 1、维根斯坦提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理论 • spiel语义范畴中的每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 员之间都有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而这一 相似之处并不一定为其它成员所共有。这 种关系网就叫做“家族相似性”。 • 一组形式为AB、BC、CD、DE的项,每一 项都同一个或几个其它项拥有至少一个或 者几个相同的要素,但是没有或几乎没有 一个要素是所有项共有的。(Rosch、 Mervis)
原型范畴理论
Cherry-W
2012年10月22日
范畴划分的重要性
• 现实生活
• 语言学
范畴、范畴化的认识
• 经典范畴理论 • 范畴是依据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来界定的, 特征是二分的,某一认识对象要么属于, 要么不属于某一范畴,一个范畴的全部成 员共享某些特征。 • 客观事物不再被当作一个整体,而被视为 是可以分解的集合。 • 二元划分方法(成分分析法)
• 2、其它成员 • 范畴成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之分,彼此 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地位不平等 • 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 以构成一个连续体。→家族相似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边界 • 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认识能力有限+语言符 号有限、非连续 • 开放性 • 边界模糊性+认知经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