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与基本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网络用语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网络用语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网络用语分析中的应用,以期通过分析语言形式、语义特征及社会文化内涵,更深入地理解并研究网络用语。
本文将首先介绍原型范畴理论,讨论其基本构成要素,同时概述网络用语分析及其特征;其次,结合现有研究,从语言形式与句法特性、语义特征和社会文化内涵等方面概括与说明原型范畴理论在网络用语分析中的应用;最后,本文将对该理论在网络用语分析中应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前景作出总结和展望。
第一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简介。
原型范畴理论可以理解为语言使用者创造出的抽象模式,通过该模式来表达他们见解中的概念,从而使其他听众也能理解这些概念。
原型范畴理论主要由三个构成要素:原型、范畴和类型构成。
原型是对客体的抽象表达,是由语言使用者理解概念而构建出来的最基本单位,它提供了客体的可认知性特征。
范畴则是由原型组成的有系统的概念集合,它构成了概念的层次关系,且有助于语言使用者关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类型构成将原型和范畴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概念的表达更加具体,便于语言使用者更充分地理解概念。
接下来讨论网络用语分析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表达形式,通常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涉及的话题以及与众不同的使用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描述模糊等特点,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网络用语越来越多地流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基于此,如何分析网络用语及其深层含义成为语言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部分,原型范畴理论在网络用语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原型范畴理论对网络用语的语言形式与句法特性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原型范畴理论可以用来细化新词的概念,使其具有更多的解释性;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复杂句及其在网络用语中所表达的含义;此外,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用来研究网络用语中的高度复杂句法现象。
另外,原型范畴理论也为网络用语的语义特征提供了有效参考。
原型范畴理论能够帮助语言研究者理解概念表达的结构及其组建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并研究语义特征。
语义研究中的原型范畴理论

[ 者简 介]戴瑞 亮(9 5一) 男, 东诸城人 , 作 16 , 山 中国石 油大学( 东) 华 外国语 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 事理论语 言学和语 义 学
员之 分 。
共 性进 行类 属划 分 , 而 使 外 部 世 界 在人 们 的 眼 中 从
井 然有 序 。范 畴是 范 畴 化 的产 物 , 对 外 界 事 物 进 是
行 类属 划分 的结 果 。范 畴划 分 的过 程 也 是 概 念 、 意 义 形成 的过 程 。 同时 , 畴 划 分 也是 语 言认 知 和 语 范
等 进行 分类 就是 对其 范 畴化 。原 型范 畴理论 是认 知
语 学 中关 于范 畴 的理 论 , 对经 典 范 畴理 论 的反 是
式 主 义 的研 究 便是 建 立 在 上 述 四条基 本 假 设 之 上 。 传统 的范 畴模 式在 音 位 学 的研 究 上最 为硕 果 累 累 ,
的 理 性 活 动 , 是 人 们 认 识 世 界 的 一 个 重 要 手 也 段 。 ¨ 。 类正 是 因为拥 有 了范 畴化 的能 力才 能 对 ” 人 纷 繁 复杂 、 混沌 一 片 的外 部 世 界 中的 万 事 万物 以其
范 畴成 员共有 的所有 特征 或 充 要 条 件 , 它 属 于该 则 范畴, 否则 就 不属 于该 范畴 , 绝对 没有 第三 种 可能存 在 ; 同范畴 之 问存在 清 晰的界 线 ; 不 同一 范畴 中各成 员之 间 的关 系是平 等 的 , 没有 典 型 成 员 与边 缘 成 即
种 语 义关 系 。
、
原型 范 畴理论 溯源
( ) 一 经典 范畴理 论 ( h lsi l h oyo a T eCas a T er f t c C—
原型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8 代 L kf alr 此 作 了更 深 的研 究 ,进 一 步发 展 了 原 型 O年 aof y 对 、T o 理论 ,提 出可 用 理 想 化 的认 知 模 型 (C ) 解 释 原 型范 畴 ,强 IM 来 调 了范 畴化 过 程 中人 的主 观认 知 能力 和想 象力 ,他 们认 为 :语 言 中的 范 畴 都 是 原 型 范 畴 ,一 个 多 义 词 有 典 型 义 项 和 边 缘 义 项 之
29 ・ 月下 0年 0 ・期 0 5
学 理 现 代 衾蓄 术・ 论
原型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刘 丽娟 ( 北 金融 学 院 外语 部 河 摘 唐 树 良 河北 保定 0 10 7 0 0) 要 :原 型 范 畴理 论 是 认 知 语 言 2 0 0 0多年 前 的 经典 范畴 理 论做 出 了一 系列 的批 判 。 原 型 范畴
分 ,语 义 范 畴 就 是 围绕 这 个 原 型 义项 不 断 向外 扩 展 而 逐 步 形 成
科 学 发 现 , 本 范 畴层 面是 人 们 对 事 物进 行 最 有 效 的 分类 和组 织 基 的层 面 。在 这一 层 面 上 ,人 们 的 分类 与 客 观主 义 的 自然 分 类 最接 近 , 人 们处 理 自然 的 事 物最 有效 、最成 功 。在基 本 范 畴层 面 上产 生 和 习得 的词 汇 叫 做 基 本 范 畴词 汇 。 所 以在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中 ,有 经验 的老 师 已 经认 识 到 应该 按 照词 汇 的有 用性 和使 用频 率 逐 渐使 学生 扩 大 词 汇 量 ,不 能 盲 目追 求 词 汇量 ,忽略 了基本 范 畴 词 汇 的学 习 。但 这 并不 等 于 说 ,在 语 言教 学 中 上 位范 畴 和 下属 范 畴就 应 该 忽 略 ,相 反应 该 在 充 分 掌握 基本 范畴 词 汇 的基 础 上逐 步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与“笔”的汉英互译认知

认知语 言学认为 :语言是人类 的一种认 知认 知活动 , 是 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 ,语 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 理的过程 。翻译是原语 和译语的转换过程 , 也是译者对原语
形式 。 3 原型理论范畴的界限是模糊 的。 4 没有任何标准化 () () ( 必要 的和充分的 ) 属性 可以定义原型范畴。 从上述特征看 , 原
图; C在英语 中的起源相对复杂 , 一般认为起源于 K; D的原形 是一条鱼或者一个 门 ; F的原形 是一 个钩子或者是一 个带有 重头的棍棒等。因此 , 同语族人的交往 与翻译 , 不 最初 阶段也 就是事物物种名称的转换 。 命名的过 程就是一个范畴化 的过程 。一旦给一个事物命
范畴理论可分为经典范畴理, 其理论依据是唯理主 义, 其特征
是以二元划分。经典范畴理论认 为范畴是 由必要和充分 的条 文本的认知和语言转换的认 知过程 ,而译文则是译者对原文 件联合定义的, 范畴有明显的界限 , 范畴成员之间隶 属于集合 识解和语言转换 的认知结果 。 的程度是相等的, 没有核心和边缘之 。 这一理论在西方 占 人类语言之初是对事物的命名 。从中文原始文字 的起源 可以看 出, 人类最初是用图形或象形 的形式记录事物名称 的。 如“ 月 、 水” 日、 山、 等字 。所 以, 汉字的第一种造字方法就是象 据统治地位达 2 0 00多年。 随着语 言研究和语 言教学的不断发 展, 传统的范畴理论 受到新 的语言学理论 的挑 战。2 o世纪 5 O 年 代 ,u wgWigntn提 出 了 著 名 的 家 族 相 似 性 理 论 L d i tes i t e (a lR smb ne 。其基 本含义是 : e b ro f l r一 Fmi ee l e ) y a M m e aa y e s f mi
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的学习_学习策略

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的学习_学习策略论文导读::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基本的词汇范畴成员或是词汇范畴的原型成员是最容易被习得的。
通过原型词汇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词汇范畴,原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1. 原型范畴理论现代原型范畴理论是从古典客观主义范畴观发展而来的,而客观主义经典范畴观则需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对于范畴的认识。
Aristotle认为:(l)范畴由范畴成员所共有的一组充分必要的特性来界定;(2)一个物体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充分特性,该物体属于此范畴,否则不属于此范畴;(3)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4)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区别。
可是从二十世纪哲学家L. Wittgenstein开始,这种经典范畴理论日益受到质疑。
Wittgenstein在研究如何给“Spiel”这个德语词(意义相当于英语词game)下定义时注意到,这个词语有多个意义构成,如游戏、赌博、比赛等等,并且这些意义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发现,“Spiel”这个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并不享有可以将它们与不属于它们范畴的成员区分开来的共同属性,因此无法用一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包括它的全部义项。
在Wittgenstein看来,范畴并不是通过成员的共同特征而结合起来的,而是通过范畴成员之间相互交叉的“家族相似性”建立起来的。
接着,Rosch在实验基础上做出结论:区别一个范畴时,没有任何一个属性是必要的。
实体的范畴化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之上,将其他实体与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作比较,根据他们在某些或一组属性上的相似性来决定是否将这些实体纳入该范畴。
这样一来,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就称为“原型”,是非典型事例范畴化的参照点。
以“鸟”这个范畴为例,在美国文化中,知更鸟就是鸟的原型。
国内原型范畴理论研究综述

文化长廊国内原型范畴理论研究综述王珊珊 山东财经大学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Rosch提出原型范畴理论,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后,对国内语言汉语和二语习得研究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搜集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30篇代表性文章,从其引进介绍、借鉴运用到批评与反思三部分综述,为原型范畴理论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综述;认知语言学作者简介:王珊珊(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语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188-01一.国外语言学界原型范畴理论研究(一)原型范畴理论产生基础--对经典范畴理论的批判研究经典范畴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在其Metaphysics 中关于[人]的描述(Vyvyan Evans 2015)。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人类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此理论产生了质疑,主要围绕定义问题、概念模糊和典型性问题展开。
(二)原型范畴理论内容研究原型理论定义:李福印(2008)提出认知语言学界对原型定义抽象化与具体化两类。
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Rosch(1978),Taylor(2003),综合如下: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范畴的边界有模糊性;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具有不同的典型性;范畴呈放射状结构。
影响范畴原型因素研究:语境、文化差异和个人因素等(李福印 2008)。
原型理论应用研究:Kovecses(2006)指出原型理论存在于词汇意义、语言概念等语言结构中,如语音学中Taylor(2003)提出[t]的多种变体,形态学中Taylor 对于意大利语的指小后缀多义现象用原型理论做出解释等。
二.国内语言学界原型范畴理论综述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主题词“原型理论”搜索,限定CSSCI,以被引排序,出现604篇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搜索,限定CSSCI,出现103篇。
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看“车”范畴

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看“车”范畴作者:赵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期范畴划分,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
每个概念都有一个对应的范畴。
一、原型范畴理论分析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从此人们对范畴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应用和发展。
家族相似性,是指大部分范畴中的成员就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几项属性,但几乎没有一个属性是所有成员所共有的。
原型范畴理论中的原型范畴,主要就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即含有原型和非原型的范畴。
原型是范畴的典型实例.其他成员是由于它们与原型之间存在着能被感知的相似性而归入同一范畴的,相似性的程度也有差异(Langacker,1987)。
这是横向的范畴内部成员问题。
纵向来看,Rosch和Mervis(1975,1976)将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位范畴、基本范畴和下位范畴。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基本层次范畴”代表了“人们眼中自然界自划范畴的关节处”,(Mac Cormac,1990)是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世界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进行范畴化最有力的工具。
它让认知主体付出最小的努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
基本层次范畴向上概括出上位范畴,向下切分出更细的下位范畴。
车,作为一种典型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交通工具”范畴的原型,车又可分为汽车、火车、自行车等,这里车是基本层次范畴,交通工具是上位范畴;汽车、火车、自行车等属于下位范畴。
首先,横向看“车”的相关范畴。
现代社会。
交通工具这个大范畴包括了车、船、飞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似乎还可以包括火箭、宇宙飞船等。
《现代汉语词典》中,交通工具是指运输用的车辆、船只和飞机等。
从这样的概念定位,我们不难看出,车、船、飞机算是交通工具范畴的典型成员。
对范畴中原型的定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于普通人(除去岛上的居民)来说,车与船、飞机相比,更具有典型性,更应该视为交通工具范畴的原型。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介词教学的指导意义——以介词“in”的多义性为例

组相互区别的附加 意义 , 而围绕着主要意义成分 l 从 项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形成一个有理据 的语义 网络 。” } 语 义的心理表征和概念 结构来 源于身体感 官经 以介词“ ” i 为例, n 其主要意义是动体位于界标的 1 人类对空间的体验认知在介词原型意义及其语义 验。
内部 ,例如 : u hm a a n abg bx We p tte w y i i o.我们 网的形成过程 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分析语言概念
位。 但是 , 实际应用 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种 意义 , 出现 l 通过语 义链 相连 接 ,如 : A—B c — —D—E ……根据
的语境也不只一个, 词语所表现出的概念特征也很微 l tes i 的观点, t ntn Wi g e 这种结构范畴具有家族相似性。 妙, , 因此 为词语的每一个义项找出相关的充分必要 l 意义 A与意义 B由于共性或相似性而相联系,意义
的特征 , 了有“ 除 动体位于界标 的内部 ” 的主要意义 ,j “ 在英语介词的语义范畴中 ,其基本 的空 间关系 还可表示 “分割 ) 、( 币) ( 成” “钱 以…形式 或面额 ” 等延 l 是原型范 畴 , 其他 的延 伸意义是边缘 义项 , 原型范畴
伸含义 。 原 型范畴理论
20 年总结 了 Bum n Lkf的研究成果 ,提出 l 01 r a和e o g 描述是语言 自然性的体现 。
了原则性多义框架 , 面讨论 了“vr的多义性。 全 o e” T eoeai ol euti e et. h prt n cud rsl nh rd a 手术有 o h
运用英语介词 , 尤其是抽象的边缘意义 。 I 概念范畴。
参考文献 “n 的原型场景包含着非动态的概念空间关系 。: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
①‚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一个事物要么符合充要条件属于这今范畴‘要么不符合充要条件被排除在范畴之外。
②‚特征是二元的‚,对于某一特征,个体只有两种可能,具备或者不具备;因此范畴可采用二元划分法、即。
某一个体要么属于该范畴,要么不属于该范畴。
③‚范畴具有清晰的边界‛,符合范畴定义特征的实体就是范畴成员,不符合的实体肯定就不是范畴成员,即‚范畴并无内部结构‛。
①‚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成员之问没有典型性差异,不存在某一成员比另一成员更为典型。
家族相似性——
例如,我们称之.为‚游戏‛的事情吧。
我指的是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等。
对所有这一切,什么是共同的呢?……如果你观察它们,你将看不到什么全体共同的东西,而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
甚至一整套相似之处和亲缘关系……例如。
看一看棋类游戏以及它们的五花八门的亲缘关系。
再看一看纸牌游戏,你会发现,这里与第一组游浅有许多对应之处。
但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丢失了,也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却出现了。
当我们接着看球类游戏时,许多共同的东西保留下来了,但也有许多消失了。
——它们都是‚娱乐性的‛吗?——看一看技巧和运气所起的作用.再看看下棋的技巧和打网球的技巧的差别。
现在再想一想转圈圈游戏那类游戏;这里有娱乐性这一要素。
但是有多少别的特征却消失了。
一组形式为AB,BC,CD,DE的项,每一项都同一个或几个其它项拥有至少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要素,但是没有或几乎没有一个要素是所有项共有的。
①范畴成员间未必具有共同特征。
例如+[游戏]中的牌类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并不享有一组足以区别[游戏]和[非游戏]的共同特征。
②并非所有的范畴都遵循二元思维。
多数情况下.要看具体的模糊限制词,例如,‚严格地说‛,坚果不属于[水果]这一范畴,但若一放宽标准而言‛,坚果就能归入[水果]范畴。
这里‚严格地说‛以及‚放宽标准而言‛就是一种模糊限制语。
③并非所有约范畴都能划出清晰的界限。
比如[女孩]这一范畴,一个三十多岁的未婚女子是否能纳入该范畴?这一点在颜色范畴中尤为明显,究竟多红的颇色可以算为「深红〕,而非浅红?再如形容词范畴中的[好看]和[漂亮〕。
究竞要’‘好看‛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称为‚漂亮‚?
①范畴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成员之间的例子的典型性也不同。
例如在蔬菜范畴中,小白菜和胡罗卜相比.前者会被视为更‚好‛、更典型的[蔬菜」成员。
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
可将范畴的原型视为范畴中的‛最佳成员‚‛凸显成员‚‛中心典型成员‚。
①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的条件。
‚家族相似性‛意味着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
如[鸟」中成员具有的特性包括:有羽、生蛋、有喙、会飞、短尾、体形小、重量轻等等,知更鸟完全满足这些特征,鸵鸟、企鹅虽然没有会飞、体形小等特征,但它们仍是[鸟」的范畴成员,并具备了鸟类的其他特征,如,有羽、生蛋等。
范畴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使范畴内部构成一个连续体。
②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互相重叠、渗透。
色彩范畴中,典型的红色、黄色、黑色容易被识别,但若让人们指出紫红是属于红色范畴还是紫色范畴,可能就不容易做出判断或者答案因人而异.原因在于各个颇色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连续的,紫红处于红色和紫色的交叉处。
③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而与其他范畴的成员共性更多。
也就是说,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特征差异最大。
④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
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
其他成员有的典型性显著,有的则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
例如,在[鸟」这个范畴中。
知更鸟是最典型的成员.它具有[鸟」的所有特性。
麻雀、鸽子、金丝雀等属于典型性较高的成员,它们与知更鸟的共同特性相对较多,而鸵鸟、企鹅l处于[鸟〕的边缘位置,它们和知更鸟共有的特性非常少。
原型效应井非局限于名词范畴,动词、形容词等词类范畴同样体现出原型效应。
我们通常用范畴原型的特征来定义范畴。
但这种定义并不一定适用于范畴的所有成员。
例如,【名词】通常的定义是‚用以描述人、物和地点的词‛,此定义只涉及【名词】中的典型成员即人、物、地点,未包括边缘成员如抽象名词‚道德‛‚自由‛等。
再次,边界的模糊性并非范畴的决定性特征,一些范畴确实其有清晰的边界。
尤其是自然范畴。
例如。
对于【鸟】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将鸟类个体与【非鸟类】成员区分。
一些范畴确实具有一组所有成员都具备的充分必要特征,这种情况多见于某些命名范畴,如‚奇数‛。
例如,奇数范畴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不能被二整除的整数‛。
当然。
无论边界清晰的范畴还是具有充分必要特征的范畴,它们都体现出了原型效应:【鸟】中存在代表性强的知更鸟,也存在代表性差的企鹅;研究发现3是人们心中典型的奇数,而447和91I则最不典型。
偶数同样具有相似的特点。
原型理论在语音学、语义学、句法学、语法学等领域的原型效应。
语言中音节结构的形式也体现出了原型效应。
例如,汉语的音节构造的原型‚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
如‚原[yuian],快[kuai]。
我们不难发现【汉语音节构造】范畴中的边缘成员。
儿化词的音节就是两个
汉字为一个音节。
如‚花儿‛[huar]、‚活儿[huor]‛等。
原型理沦也可用于解释汉语多义和新词构筑现象,例如,‚星‛的原型应是‚天空中除太阳和月球外,用肉眼或望远镜能看到的发亮的天体‛,其原型属性主要有‚看上去很小‛和‚发亮‛。
在这两个属性基础上,派生了‚火星儿‛,‚唾沫星子‛、‚秤星‛等新词。
同样,基于‚发亮‛的属性,派生出‚歌星‛、‚影星‛、笑星‛等词语。
人们普遍认为,主要词类与其原型语义值有关。
名词表示物体,动词表示过程(和状态),形容词表示(物体的)特征,而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尤其是空间关系)。
这是主要词类的原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扩展形成语言中的各种词类范畴。
根据原型理论的观点,词类的内部结构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范畴如【鸟】、【蔬菜】【家具】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也体现出原型效应。
如[名词]、[动词〕等,如[名词」中‚书包‛、‚袜子‛等这类具体名词就比‚道德‛、‚自由‛更为典型。
而后者作为[名词〕的边缘成员往往会被人们归入[形容词]。
同时,词类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动词]和[形容词]都能转化为[名词],成为[名词]的边缘成员。
袁毓林认同‚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并借助原型理论为汉语中的17种词类做出了定义:名词是‚经常做典型的主语和宾,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的词‛;动词是‚经常做谓语但不受程度副词修修饰,或者程度副词修饰后仍可以带宾语的词‛;形容词是‚经常做谓语和补语,受程度副词修饰后不可带宾语的词‛。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