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度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 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了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其使用方法;3. 掌握以标准曲线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由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一定强度和波长的特征谱线的光,当它通过含有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时,原子蒸汽对这一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未被吸收的特征谱线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被检测,根据该特征谱线光强度被吸收的程度,即可测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火焰的热能,使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的方法。

常用的火焰为空气—乙炔火焰,其绝对分析灵敏度可达10-9g,可用于常见的30多种元素的分析,应用最为广泛。

2. 标准曲线法基本原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被测元素的浓度(c)、入射光强(I0)和透射光强(I)符合Lambert-Beer定律:I=I0×(10-abc)(式中a为被测组分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系数,b为光经过的火焰的长度)。

根据上述关系,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定其吸光度,以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经适当处理后,在与测量标准曲线吸光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其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试样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再换算成原始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设备: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钙、镁空心阴极灯;无油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容量瓶、移液管等。

2. 试剂碳酸镁、无水碳酸钙、1mol L-1盐酸溶液、蒸馏水3. 标准溶液配制(1)钙标准贮备液(1000g mL-1)准确称取已在110℃下烘干2h的无水碳酸钙0.6250g 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滴加1mol L-1盐酸溶液,至完全溶解,将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

2.掌握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样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原子或离子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时,会产生吸收线,其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在实验中,使用的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光栅、光程系统、光电转换器等组成。

三、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打开仪器电源,启动仪器,预热10分钟。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稀释待测样品,使其浓度适合于测定。

3.设置光谱仪参数:选择合适的光谱波长,进入光谱扫描模式,设置光谱仪参数。

4.标定曲线制备: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得到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5.测定样品的吸光度:依次将各个浓度样品和待测样品放入进样池中,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6.作图和计算:根据标定曲线,将吸光度转化为物质浓度,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

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其浓度。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操作,记录下各个浓度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

使用标定曲线,将吸光度转化为物质浓度,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

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其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待测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如果待测样品的浓度超出了标定曲线的范围,可以通过稀释样品重新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设备,掌握了使用该方法进行测定的步骤和技巧。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制备和标定曲线的制备,这两个步骤对于后续的测定至关重要。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主要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样品制备误差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这些误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避免统计和计算上的错误。

原子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标准曲线法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应用。

4. 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中的待测元素首先被转化为原子蒸气,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对光产生吸收,吸收程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空心阴极灯- 气路系统- 移液器- 容量瓶- 酒精灯- 电脑2. 试剂:- 待测元素标准溶液- 待测样品溶液- 稀释液- 洗涤液- 酸性试剂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 将待测样品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2. 标准曲线制作-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 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依次倒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量吸光度。

-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测定- 将待测样品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使待测元素浓度处于仪器检测范围内。

- 使用移液器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稀释液,摇匀。

- 将待测样品溶液倒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量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待测样品测定- 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为X mg/L。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实验是一种利用原子自身吸收光子能量达到分析微量元素能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包括多种技术,比如原子吸收火焰光谱法、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

原子吸收实验涉及多个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分析和结果的分析。

1 首先,我们将样品进行制备工作,采用的技术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即专门用于火焰谱分析的比色计。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采用多种定容技术有效地测定样品的含量,而且分析时可以避免背景干扰。

2 其次,样品分析是原子吸收实验的核心,实验过程很复杂。

主要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火焰谱法(F-AAS)、电子离子谱法(EHP)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

多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原子吸收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也给实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数据。

3 最后,样品分析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原子吸收实验中,结果分析通常采用标准曲线法、拟合法、对数线性方法等。

同时,结果还需要检验校验几何比变化,以便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准确度和偏差。

总之,原子吸收实验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它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准确的实验结果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可靠性依据.。

原子吸收光谱_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重金属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2. 熟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调试、标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基于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定量分析方法。

当具有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待测元素原子蒸气时,蒸气中的原子会吸收该波长的光,导致光强度减弱。

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减弱程度,可以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重金属含量。

待测元素在火焰中原子化,形成原子蒸气。

通过测量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天平、微波消解仪、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硝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盐酸、待测元素标准溶液、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的硝酸和高氯酸,用微波消解仪消解至近干。

(2)用去离子水将消解液定容至一定体积,混匀。

2. 标准溶液配制(1)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一定浓度。

(2)依次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吸光度。

3. 仪器调试(1)开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预热至稳定状态。

(2)设定合适的波长、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等参数。

(3)调整光束路径,确保光束顺利通过样品池。

4. 样品测定(1)将配制好的标准溶液依次注入样品池,测定其吸光度。

(2)绘制标准曲线。

(3)将处理好的水样注入样品池,测定其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待测元素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水样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结果如下:(1)水样中铅含量:0.5 mg/L(2)水样中镉含量:0.2 mg/L(3)水样中汞含量:0.1 mg/L六、实验讨论1. 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消解液的消解程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原子吸收演示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3. 学会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4.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作用来测定金属元素浓度的分析方法。

当金属元素原子蒸气被光源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部分原子会吸收光能,跃迁到激发态。

当激发态原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与吸收光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该特定波长的光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金属样品、标准溶液、试剂、移液器、容量瓶、烧杯、酒精灯、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硝酸、氢氧化钠、金属标准溶液、待测样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a. 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盐酸溶解,煮沸去除干扰物质。

b. 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c. 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烧杯中,用盐酸溶解,煮沸去除干扰物质。

d. 将标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标准曲线绘制a.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和灯电流。

b. 调整仪器,使仪器稳定。

c. 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d.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分析a.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和灯电流。

b. 调整仪器,使仪器稳定。

c. 测量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d. 在标准曲线上,根据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查得金属元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a. 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b.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mg/L。

2. 待测样品分析结果a. 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为3.5mg/L。

b. 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的结果相符。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演示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一、引言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样品中的化学元素。

通过测定原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量,可以得到样品中某种特定元素存在的浓度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钠离子的吸收光谱,探究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 学习操作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掌握相关实验技术;3. 探究不同样品浓度下钠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4. 建立标准曲线,用于测量未知样品中钠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室和光电倍增管等;2. 钠离子标准溶液:分别配制1mol/L、0.8mol/L、0.6mol/L、0.4mol/L、0.2mol/L的钠离子标准溶液;3. 稀释液:用于将标准溶液稀释至符合实验需求的浓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器,预热光源,调节单色器波长至钠离子吸收峰位置;b. 配制不同浓度的钠离子标准溶液,并标明浓度;c. 将各浓度标准溶液进行稀释,以获得更多的浓度点。

2. 测量标准溶液:a. 将第一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放入样品室中,调节比色杯高度使其与光束平行;b. 通过控制仪器操作界面,记录吸收峰对应的吸光度值;c.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标准溶液的测量。

3. 建立标准曲线:a. 将浓度与吸光度数据绘制成散点图;b. 使用合适的拟合函数拟合散点图,并确定拟合曲线的方程。

4. 测量未知样品:a. 将未知样品放入样品室中,调节比色杯高度;b. 测量吸光度值,并利用标准曲线确定未知样品的钠离子浓度。

五、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在本实验中,我们得到了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其方程表示如下:吸光度 = a ×浓度 + b2. 未知样品测量:利用标准曲线,我们测量了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为0.3。

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得未知样品的钠离子浓度为0.5mol/L。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金属离子溶液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其吸收特性和浓度。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进样器、气体源等。

试剂则包括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如钠、钙、铜等。

2. 样品制备:分别取一定体积的不同金属离子溶液,将其稀释至一定浓度,以便进行后续的吸收光谱测量。

3. 实验操作:a.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预热和调节仪器至稳定状态。

b.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滤波器,以获得所需的波长范围。

c. 使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逐一注入光谱仪中,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d. 对每个金属离子的溶液重复实验,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不同金属离子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以钠离子为例,我们观察到在波长为589.0 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

而钙离子则在波长为422.7 nm处呈现吸收峰,铜离子在波长为324.7 nm处有显著的吸收峰。

通过对吸收峰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浓度。

讨论与分析:1. 吸收峰的特征:不同金属离子在吸收光谱中呈现不同的吸收峰。

这是由于每个金属离子具有特定的电子能级结构,其电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会发生跃迁,从而产生吸收峰。

2. 吸收峰的强度与浓度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吸收峰的强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更多的金属离子可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吸收的可能性。

3. 实验误差与精确度: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误差来源,如进样器的精确度、仪器的灵敏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我们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排除背景干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及方法;
2.了解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试实验条件的选择;
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4.学会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量样品中的常/微量元素含量。

二、实验原理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被原子中的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辐射强度减弱,其减弱程度与蒸气相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当实验条件一定时,蒸气相中的原子浓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浓度)成正比。

因此,入射辐射减弱的程度与该元素的含量(浓度)成正比。

朗伯—比尔吸收定律:cL 1lg lg
0K T
I I A === 式中:A —吸光度
I —透射原子蒸气吸收层的透射辐射强度
I 0—入射辐射强度
L —原子吸收层的厚度
K —吸收系数
c —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就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及其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所使用的仪器称为原子吸收光谱仪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四部分构成,即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显示系统组成。

图4-1 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示意图
(1)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以供测量之用。

要测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和峰值吸收,就需要光源辐射出的特征谱线宽度必须很窄,目前空心阴极灯是最能满足要求的理想的锐线光源。

(2)原子化系统
样品的原子化作为原子吸收光谱测试的主要环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待测样品中元素的灵敏度、干扰、准确度等。

目前原子化技术有火焰原子化和非火焰原子化两类。

常用的原子化器有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电热石墨炉原子化器、阴极溅射原子化器和石英炉原子化器等。

(3)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把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实际上是分析线)与其他谱线分离出来,只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能通过。

该系统主要由色散元件(常用的是光栅),入射和出射狭缝,反射镜等组元素组成,其中色散原件(光栅、棱镜)是分光系统中的关键部件。

(4)检测显示系统
检测显示系统主要由检测器,放大镜和对数变换器及显示装置组成。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放大器(同步检波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较弱信号,经电子线路进一步放大;对数变换器主要是将光强度转化为吸光度;显示装置是将测试结果由指示仪表显示出来。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使用的美国PerkinElmer公司AA7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铜标准溶液、铬标准溶液、容量瓶若干、微量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铜空心阴极灯、铬空心阴极灯、去离子水及样品。

2.样品预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使被测元素转化为适于测定的形式。

消解样品的方法有碱熔法、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法。

(1)碱熔法
将碱熔剂与样品混合后,在高温下熔融分解样品,然后用合适的酸(通常是盐酸或硝酸),有时还加入某种络合剂溶解熔块,所得到的溶液作为试液。

(2)干法灰化法
在一定气氛和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灼烧破坏有机物和分解样品,将残留的矿物质灰分溶解在合适的稀酸中作为随后测定的试样。

(3)湿法消解(酸溶法)
使用适当的酸或混酸分解样品,使被测元素形成可溶性盐,每一种酸对样品中某些组分的溶解能力,取决于酸与样品基体及被测组分相互作用的性质。

(4)微波消解法
将样品放置在微波炉内特制溶样罐中,利用微波辐射加热分解样品,按照严格的程序控制溶样过程。

3.实验步骤
(1)样品预处理
(2)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配制浓度为0.0,0.1,1.0,3.0,5.0,8.0ug/L的Cu标准溶液。

(3)测吸光度
按照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规程开动仪器,采用标准曲线法,依次测量标准系列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本次实验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础上采用标准曲线法样品中Cu元素的含量。

Cu测量条件:入射波长为324.8nm,灯电流15mA,狭缝宽度0.7nm,空气的流量为17L/min,乙炔的流量17 L/min。

以超纯水做空白,分别测量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作标准曲线,并计算特征浓度和检出限。

(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色谱仪,测定,即得。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标准曲线法
标准物质浓度0.0 0.1 1.0 3.0 5.0 8.0 吸光度0.02 0.08 0.2 0.51 0.7 1.07
以测量的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其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图4-2 Cu的标准曲线图
标准曲线方程为C A 1394.0=,线性相关系数9773.02=R
测量三次样品吸光度值,求其平均值为0.51带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得样品中Cu 的含量为3.0ug/ml 。

2、标准加入法
样品吸光度A 测得为0.33,加入浓度为2.0ug/ml 的标准样品后,测得吸光度A '为0.57。

样品吸光度Kc =A ,加标后样品吸光度为()c c K A '+=',整理得样品浓度为
c c ''=A -A A ,将数据代入上式的样品浓度为2.75ug/ml 。

五、思考题及实验体会
【思考题】
1. 简述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

答: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是将空心阴极灯放电管的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并在两极之间加以几百伏电压后,使产生辉光放电,电子由阴极高速射向阳极,与充入的惰性气体碰撞并使之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撞击阴极内壁表面,引起阴极物质溅射;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与其它高速运动粒子相互碰撞而被激发;激发态的金属原子不稳定,立即退回到基态,从而发射出被测金属元素的特征共振谱线。

2. 请回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答:优点:
(1)原子吸收分析条件稳定,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或更好;
(2)分析速度快;
(3)应用元素范围广,空气-乙炔火焰可以测定35种元素,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测定70多种元素;
(4)操作方法简便,易掌握。

缺点:
(1)样品利用效率低,10%~15%,大部分样品变为废液;
(2)气相原子浓度受大量火焰气体的强烈稀释,大约为108个原子中只有1个原子参与吸收;
(3)火焰中自由原子在测量光路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很短,约为10-4s;
(4)难熔元素如硼、硅、钛、稀土元素等易生成难离解氧化物,原子化效率低【实验体会】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的学习,我学到如下知识:
1、了解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并学到了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量样品中的常、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

2、初步了解了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和标准溶液的配置等等。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精密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用范围广,样品消耗少,仪器操作简便等优点。

4、掌握了实际样品数据处理方法,掌握了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