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陈平;彭振耀;袁学明;梁如生;叶小倩【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我院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均接受化疗,采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易瑞沙)、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进行治疗,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中,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易瑞沙)、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处方量分别为187、119、245、31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3.3%、7.1%,12.1%,与国外报道大致相当。

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不良反应程度也较轻,多为I级与II级,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论: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易瑞沙)、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本研究选择的样本量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总页数】2页(P155-155,156)【作者】陈平;彭振耀;袁学明;梁如生;叶小倩【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 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 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 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 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 524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J], 巩莉2.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J], 张美玲3.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J], 黄灵;马卓;;4.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J], 黄灵;马卓5.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J], 石艾秀;曹双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一、引言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着各种药物的使用。

然而,这些肿瘤治疗药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对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肿瘤治疗药品概述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药品种类繁多,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

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靶点,相对化疗药物具有更精准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全身性不良反应。

然而,仍可能出现皮肤毒性、腹泻、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心肌炎等。

三、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和途径为了有效地监测肿瘤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医疗机构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阵地。

医护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记录患者出现的任何异常症状和体征。

同时,患者自身的报告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我们鼓励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此外,药品监管部门建立了专门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来自医疗机构、患者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

四、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一)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患者可能出现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出血倾向和乏力等症状。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较为常见。

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身体的恢复。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药品被研发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药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概述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药品而导致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药品的药理作用、患者的个体差异、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

常见的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神经毒性等。

骨髓抑制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数量的减少。

这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出现出血倾向,甚至贫血等症状。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也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摄入。

肝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异常,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神经毒性则可能引起手脚麻木、感觉异常、平衡失调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肿瘤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是指通过专门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有针对性地对特定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例如,开展临床观察性研究,对使用某种肿瘤治疗药品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和详细的不良反应信息,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被动监测则主要依赖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患者等自发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

例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进行上报。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Ⅰ目的为安全、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部。

Ⅲ规程一、局部反应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长春碱类、葸环类、丝裂霉素和氮芥: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一)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处理: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而将化疗药物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冲洗输液血管,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如需多次用药或患者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并可保留导管,使患者减少多次穿刺之痛苦,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二)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人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

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处理:1.及时发现: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患者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注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完输液管道内的化疗药物,拔出针头,重新选择其他血管穿刺输液;2.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予以冷敷或热敷。

(三)抗肿瘤药静脉外渗的处理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而后两项十分重要。

1.药物外渗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

1.2输注化疗药的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或取得从事化疗的证明,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化疗。

1.3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一、引言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药品被研发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药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药品后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二)分类1、按照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分为 A 型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 型反应(质变型异常)。

A 型反应通常与药品的剂量相关,可预测,如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B 型反应则与药品的剂量无关,不可预测,如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2、按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及生命。

轻度不良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患者可以耐受;中度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治疗的进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重度和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则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紧急救治。

三、肿瘤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一)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这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的减少。

白细胞减少容易导致感染,红细胞减少可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则增加出血的风险。

2、出血和凝血异常某些肿瘤治疗药品,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常常引起胃肠道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严重的呕吐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

2、腹泻部分肿瘤治疗药品,如靶向药物,可能会引起腹泻。

严重的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口腔黏膜炎放疗和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口腔疼痛、溃疡等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心律失常某些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摘要:化疗药物由于对肿瘤细胞的巨大杀伤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差,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清除了正常细胞,因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较为显著。

现本文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预防办法详述如下。

关键词:化疗;肿瘤一、外渗抗肿瘤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漏入或浸润到皮下会发生局部反应,包括局部渗漏引起组织反应或坏死,严重者可发生栓塞性静脉炎。

这与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引起强刺激性的药物有:更生霉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氮芥、光辉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瑞宾等。

如果发生药液外渗或栓塞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限动肢体,回抽外渗药物,拔针,外渗部位避免施压;局部使用解毒剂;按不同药物局部用冷敷或热敷;局部用中药或硫酸镁等。

二、过敏反应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细胞毒药物有紫杉醇、多西他赛、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博来霉素、多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顺铂、奥沙利铂等。

过敏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应视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

患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排便感及焦虑等。

应用易发生过敏的抗肿瘤药物前,可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输液期间严密观察,并根据过敏反应分级情况,对症应用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甲强龙等。

三、发热已知能引起发热化疗药物有:博来霉素、更生霉素、多柔比星、吉西他滨、氮芥、光辉霉素、氮烯咪胺、左旋门冬酰胺酶、高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发热反应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有博来霉素引起的过高热,系罕见敏感个体直接释放致热源所致,也有与疾病相关的发热,如淋巴瘤患者在使用博来霉素过程中发热的现象,因此在淋巴瘤患者中使用博来霉素,应在用药前以低剂量(1㎎)做皮肤试验,严密观察体温、血压。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紫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其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微管聚合而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紫杉醇也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紫杉醇时必须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及如何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面,紫杉醇可能导致骨髓抑制,使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方面,紫杉醇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神经损伤,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在使用紫杉醇时,应注意监测神经功能,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和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虽然较为常见,但通常可以通过药物给予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另外,在使用紫杉醇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紫杉醇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病情程度,均应参考相关指南或专家建议制定用药方案。

一般来说,紫杉醇的剂量、次数和用药期限等均需经过认真的评估和调整。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年龄较大者,应更加注意用药安全和监测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但其不良反应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在使用紫杉醇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定期监测不良反应及相关指标,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也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高危人群的用药安全问题。

通过合理的用药措施和有效的不良反应处理,将有助于提高紫杉醇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10- 30% <10%
14
HIGH (高度致吐风险)
AC方案(蒽环类+环磷酰胺) 顺铂 ≥ 50 mg/m2 环磷酰胺 > 1500 mg/m2 卡莫司汀 > 250 mg/m2 六甲蜜胺 氮烯咪胺 氮芥 丙卡巴肼(口服) 链脲霉素
MODERATE (中度致吐风险)
顺铂 < 50 mg/m2 卡铂 奥沙利铂 > 75 mg/m2 伊立替康 长春瑞滨 (口服)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1500 mg/m2 环磷酰胺 (口服) 异环磷酰胺 白消安 > 4 mg/d 阿糖胞苷 > 1 g/m2 阿扎胞苷
4
.
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注射针头
尽量回抽残留药物
注入皮质激素,并拔掉针头 可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止痛药 物、相应解毒剂,避免局部按压
据所用抗癌药物 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局封, 进行冷敷或热敷 可反复多次直至疼痛消失
抬高患肢
密切观察及随访,出现溃疡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锻炼
LOW (轻度致吐风险)
紫杉醇 多西他赛 (iv & 口服)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培美曲塞 CPT-11 VP-16 5-Fu 阿糖胞苷 (低剂量) 100-200 mg/m2 甲氨蝶呤 50-250 mg/m2 丝裂霉素 氨磷汀≤300 mg/m2 多柔比星脂质体 贝沙罗汀 米托蒽醌 尼罗替尼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 Vorinostat Ixabepilone
高度 中度
AC 非AC
低度
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阿瑞 地塞米松 d2.3+阿瑞吡坦 d2.3 吡坦
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阿瑞 阿瑞吡坦 d2.3 吡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目的分析我院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其使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均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男性和中老年患者,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反应,其次为皮肤、血液系统损害。

经过相关处理后,患者的痊愈率为38.33%,好转率为36.67%。

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的是利妥昔。

结论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在肿瘤疾病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故而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加强用药监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with antitumor drugs.Methods In this study,60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the use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tumor drugs caused adverse reactions,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mainly male and middle-aged patients,and mainly for systemic reaction,followed by skin,blood system damage.After treatment,with the cure rate is 38.33%,the improvement rate of 36.67%.Bevacizumab,trastuzumab,rituximab in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rituximab.Conclusion Bevacizumab,trastuzumab and rituximab are widely used in tumor diseases,but they have more adverse reactions.Therefore,clinicia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strengthen drug monitoring.Key words:Monoclonal antibody;Antitumor;Adverse reaction單克隆抗体药是抗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药物种类,单抗类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基于其具有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凋亡诱导和调理吞噬等。

自2012年单抗类药物使用最多的有阿达木单抗、英利普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1-2]。

在抗肿瘤治疗中,单抗类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3-5]。

以下就我院采用的三种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作出分析,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6例,男24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7.41±2.42)岁;结直肠癌10例,胃癌13例,肺癌8例,淋巴瘤7例,乳腺癌13例,卵巢癌9例。

1.2方法收集60例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的药品种类、性别、年龄、临床转归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在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三种药物中的分布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3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三种单抗抗肿瘤药物中,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利妥昔,发生率为65.00%(39/60);其次是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发生率为21.67%(13/60)、13.33%(8/60)。

男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多于女性患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80岁,见表1。

在不良反应中,发生最多的为全身性症状(过敏样反应、寒战、发热),占40.00%(24/60);其次为皮肤和附件损害,占33.33%(20/60);血液系统损害占26.67%(16/60),见表2。

经过相关处理后,痊愈的有23例,占38.33%;好转的有22例,占36.67%;死亡1例,占1.67%;存在后遗症有14例,占23.33%。

3 讨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肿瘤患者应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有药物输液反应(r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s),表现为全身性症状如过敏样反应、寒战、发热,发生时间常见于首次或第2次于药物注射后30 min~2 h内,有时可以推迟到24 h后发生。

发生的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尽管90%的输液反应比较轻微,1%~10%的比较严重,个别病例致命,必须注意严格管理[1]。

其次是皮肤和附件损害,表现为皮肤角化、皮疹、荨麻疹、瘙痒、皮肤糜烂、色素沉着、甲床增厚;再者是血液系统反应,表现为粒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白细胞异常、血红蛋白异常、骨髓抑制。

其它反应诸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也经常受到累及,但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

我院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中,主要采用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三种,品种少,且用量不多,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也较少。

根据结果显示,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在性别比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和肿瘤的发病的性别差异相一致。

在年龄的分布上,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人群主要是50~80岁的人群,其次为45~50岁的人群。

这主要是因为肿瘤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较多,使得肝肾功能减退,并且因为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加上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等因素,患者多数病情比较复杂,还多伴有其它合并症,用药的种类比较多,自身营养状况不佳,这就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6-7]。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用药监护,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贝伐单抗也就是阿瓦斯汀,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的抑制而起到作用,可影响和抑制肿瘤细胞对养分和氧的吸收,从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穿孔、栓塞性疾病等。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抑制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对癌细胞的生长起到阻断作用。

在首次输注曲妥珠单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寒战或者发热等不良反应,其它也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

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杀伤B 细胞,使B细胞分泌的抗体减少,从而对T细胞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痛、腹泻、胸痛、背痛、颈痛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8-10]。

三种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抗瘤活性均比较强,在各种肿瘤类型中的应用价值很高,疗效理想,但因为价格比较昂贵,不良反应较多,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

在三种单抗抗肿瘤药物中,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利妥昔,然后是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是在用药之后1 d内发生,因为不良反应的症状比较明显,可采取对症处理后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带来的影响。

在对肿瘤患者藥物不良反应的处理上,关键是科学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是加强药物管理,对药物的进货渠道进行规范,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药物的质量合格。

在使用药物进行肿瘤治疗之前,要观察药物的色泽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沉淀,是否存在澄明度问题,如果存在则要禁止使用[11-12]。

确保临床医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医师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理论知识要加强教育,使其提高对合理用药的意识,确保医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抗肿瘤药物。

完善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相关制度,对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制定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用药考核制度,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合理性,并建立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使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以确保使用的药物与其主治功能相符,且要严格遵照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给药方式和疗程等。

在应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之前,应了解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评估风险,以随时做好应急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1]徐旭,黄新恩.我院单抗类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148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32):4512-4514.[2]刘伟明,张天镇,王刚.人体各系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因素考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4):11854-11856.[3]Guan M,Zhou YP,Sun J L,et al.Adverse event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ed for cancer therapy[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5,2015:428169.[4]余爱霞,成杰.镇江三院药物不良反应165例分析报告[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74-76.[5]郭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3):13-14.[6]吴灵芝,陶敏,冯军.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肿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09):2189-2190.[7]樊国斌,李素娟,沈钦华.1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653-656.[8]王娟,崔琪,吴慧珍,等.165例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3):1296-1298.[9]董陈诚,钟漓,王振冉,等.3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重庆医学,2013,42(36):4455-4457.[10]张艳华,刘红.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J].药品评价,2010,07(12):40-43.[11]肖若媚,廖础欣,王桂凤.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单抗类抗肿瘤药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2015(4):93-96.[12]陈海滨,刘萍,倪世静.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2011,06(12):1470-14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