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护.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治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治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和毒性。
,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石油、煤矿、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硫化氢还会在一些天然界环境中出现,如沼泽、硫泉等处。
它的存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引起安全注意。
硫化氢存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在高浓度下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麻醉作用,并且有毒性,长时间接触会严重影响人的呼吸、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等健康。
低浓度下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头痛、嗜睡等不适症状。
2.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硫化氢能够杀死一些微生物对一些植物起到毒害作用,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此外,硫化氢还会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硫等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
因此,关于硫化氢的防治,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1.从生产环节入手。
工厂和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量、改变生产工艺等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
2.加强排放管理。
对于产生硫化氢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排放管理制度,并配备检测仪器,及时掌握并排查问题。
3.加强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企业应确保员工接受完善的硫化氢危害知识和防护措施培训。
提供一定的防护设备和装备,如呼吸器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4.采用新技术降低排放。
加强技术研发,将新型无污染生产技术逐渐应用于企业生产中,降低硫化氢的排放。
总之,硫化氢的危害不容忽视,企业和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排放,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员工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人们对于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从而充分认识到硫化氢带给我们的危害,并意识到积极防范的重要性。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它在许多工业和自然环境中存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工厂、污水处理厂和火山活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硫化氢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肺水肿和严重的呼吸衰竭。
2.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硫化氢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它还会导致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3. 循环系统影响:硫化氢会干扰血液中的氧气传递,导致缺氧和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
长期暴露于硫化氢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4. 皮肤和眼睛刺激: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皮肤发红、刺痛和灼伤。
眼睛接触硫化氢后会出现痛苦、流泪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a. 适当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硫化氢浓度。
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或开启窗户门等方式增加空气流动。
b.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c. 做好防护措施培训:对从事与硫化氢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教授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2. 监测和检测:a. 安装气体检测仪:在潜在的硫化氢暴露区域内安装气体检测仪,及时监测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
确保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气体检测仪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校准仪器以保持准确的测量结果。
3. 应急响应:a. 紧急撤离:一旦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立即启动紧急撤离计划,确保员工的安全。
b. 呼叫急救: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硫化氢泄漏或事故的信息。
c. 提供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根据员工的症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行业中。
由于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对硫化氢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硫化氢的危害1.气味浓度低,但毒性高:硫化氢具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强烈恶臭味道,但当浓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味道可能无法察觉。
而其毒性非常强,能够使人产生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着火和爆炸的危险:硫化氢与空气混合后,当其浓度达到爆炸下限(4.3%)和爆炸上限(46%)之间时,会产生爆炸。
这对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环境来说尤为危险。
3.与火源一起使用危险:硫化氢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物。
在与引火源接触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4.对材料的腐蚀:硫化氢能够对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材料产生腐蚀作用,导致设备损坏。
二、硫化氢的安全防范1.工艺改进:通过改良工艺,减少或阻止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2.良好的通风系统:在工作场所中,确保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排除室内的硫化氢气体。
通风系统需要在硫化氢泄漏时及时启动,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
3.监测设备:安装气体检测仪器,如硫化氢气体检测仪,以及可燃气体检测仪等。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潜在的硫化氢泄漏。
4.个人防护装备:在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情况下,工人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以及防护眼镜等。
5.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硫化氢的应急措施1.确认泄漏源:如有硫化氢泄漏,第一步是确认泄漏源,然后立即采取措施阻止进一步泄漏。
2.告知他人:通知附近的人员和相关部门,并通知他们采取紧急撤离和隔离的措施。
3.撤离:当硫化氢泄漏超过安全浓度时,立即撤离有风险的区域,并帮助其他人员撤离。
4.避免火源:硫化氢是易燃气体,若泄漏时有明火存在,应立即熄灭明火,避免引发火灾。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
它具有高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健康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痛、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硫化氢可导致窒息和昏迷,甚至致死。
2. 环境危害:硫化氢的释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它可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硫化氢还参与大气污染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系统、有效的通风设备和排气系统来控制硫化氢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吸附剂和催化剂来净化废气中的硫化氢。
2.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那些可能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这包括呼吸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方法。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硫化氢危害的关键。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紧急响应措施: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这包括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紧急响应团队应及时到达现场,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泄漏、修复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援。
5. 定期监测:对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
1. 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
以下是硫化氢的主要危害:1.1 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等造成严重伤害。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肺水肿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1.2 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的排放会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破坏植物叶片,影响植物生长,对水生生物也具有毒性。
2. 硫化氢的预防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2.1 工作场所控制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硫化氢。
此外,应设置气体检测仪器,实时监测硫化氢浓度,一旦超过安全限值,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阻挡硫化氢的侵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危害。
2.3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与硫化氢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管道,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止泄漏。
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减少硫化氢泄漏的风险。
2.5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疏散程序和急救措施等。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结论硫化氢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带来严重风险。
为了预防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工作场所控制、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和教育、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
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治(三篇)

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治理化性质为无色气体。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1.19。
熔点-82.9℃。
沸点-61.8℃。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流,以杀火势。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钢瓶冷却,并用雾状水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副标志:毒害品。
包装方法:钢瓶装。
储运条件:防止容器碰撞。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低温库房。
远离热源、火源。
防止日光曝晒和静电。
与硝酸、强氧化剂、腐蚀性液体或气体、高压容器或钢瓶相隔离。
并严防产生静电,避免日光直射和受热。
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包括氧气防毒面具的全身防护服。
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的气体用排风机送到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接触机会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侵入途径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
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硫化氢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毒理学简介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人吸入LCL0:600ppm/30M,800ppm/5M。
人(男性)吸入LCL0:5700ug/kg。
大鼠吸入LC50:444ppm。
小鼠吸入LC50:634ppm/1H。
硫化氢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而解毒,在代谢过程中谷胱甘肽可能起激发作用;少部分可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但高浓度甲硫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领域,同时也是一些细菌产生的副产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硫化氢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对上呼吸道、肺部和支气管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2.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硫化氢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短期暴露会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长期暴露则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3. 心血管系统影响:硫化氢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4. 皮肤和眼睛刺激: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引起皮肤灼伤、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也会刺激眼睛,导致眼结膜充血、眼痛等不适。
硫化氢的预防:1.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在涉及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2.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执行硫化氢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控制硫化氢的泄漏和排放,以及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硫化氢的定期检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4. 个人防护意识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硫化氢危害的认识和个人防护意识,让他们明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 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措施,包括事故报告机制、事故处理流程、急救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硫化氢泄漏和事故。
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和眼睛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预防硫化氢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工作场所安全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测和监测、个人防护意识培养以及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易燃的气体,往往存在于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沼气池等场所。
接触过量的硫化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一、硫化氢的危害1.1 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吸入过量会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窒息和死亡。
1.2 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释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对植物生长和水体生态系统也会造成破坏。
1.3 对设备的危害硫化氢具有腐蚀性,长期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设备会受到腐蚀,缩短使用寿命。
二、硫化氢的预防2.1 加强通风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应加强通风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减少人员接触。
2.2 佩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接触硫化氢环境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减少接触风险。
2.3 定期检测对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三、应急处理3.1 紧急撤离一旦发现硫化氢泄漏或者浓度过高,应即将撤离现场,避免继续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3.2 喷淋清洗在硫化氢泄漏事故中,可采用喷淋清洗的方式将硫化氢稀释,减少危害。
3.3 寻求专业救援如果事态严重无法控制,应即将寻求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四、员工培训4.1 安全意识培训对从事可能接触硫化氢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危(wei)险气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硫化氢泄漏事故的应急演练,让员工熟悉应对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3 知识普及向员工普及硫化氢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法律法规遵守5.1 遵守相关规定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硫化氢防控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硫化氢相关设备和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5.3 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硫化氢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
760
1小时
15~60分钟
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性。长期接触引起肺水 肿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长时引 起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排尿困难
1000
1400
数秒钟
立即
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麻痹而死亡
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
轻度中毒:接触较低浓度(70~150mg/m3)硫化氢时。轻度中毒 是以刺激症状为主,如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鼻及咽喉 部烧灼感,可有干咳和胸部不适,结膜充血,呼出气有臭鸡蛋 味等,一般数日内可逐渐恢复。 中度中毒:在接触较高浓度(300~600mg/m3)硫化氢时。患者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恶心等明显加重,并很快由意 识模糊陷入昏迷:意识丧失,脉搏频弱,瞳孔散大,各种生理 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度中毒:因吸入高浓度的(700mg/m3以上)硫化氢引起。重者 可在吸入后数秒钟内昏迷倒地,似电击样,甚至造成呼吸中枢 麻痹、死亡。病人愈后可留后遗症。
4、硫化氢中毒后的急救注意事项:
抢救人及进入现场救人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抢救出的中毒人员要立即进行现场急救,急救得法,可以避免死亡事故 的发生。
现场急救原则: ①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②发生窒息,而心跳停止者立即施以胸肺复苏术; ③待呼吸恢复时给以吸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H] - 钢中的扩散氢
阳极反应产物: Fe2+ + S2- → FeS ↓ 钢材受到硫化氢腐蚀以后阳极的最终产物就是硫化亚铁,该产物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一种
有缺陷的结构,它与钢铁表面的粘结力差,易脱落,易氧化,且电位较正,因而作为阴
极与钢铁基体构成一个活性的微电池,对钢基体继续进行腐蚀.
2. 湿H2S环境中氢损伤的几种典型形态:
五、硫化氢的腐蚀危害
1、湿硫化氢环境定义:
干燥的H2S对金属材料无腐蚀破坏作用,H2S只有溶解在水中才具有腐蚀性 HG20581-1998《钢制化工容器选用规定》对湿硫化氢环境定义如下: “在同时存在水和硫化氢的环境中,当硫化氢分压大于或等于0.00035
MPa时,或在同时存在水和硫化氢的液化石油气中,当液相的硫化氢含量大
于或等于10×10-6时,则称为湿硫化氢环境”
1)硫化氢的电离 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硫化氢会发生电离,使水具有酸性: H2S = H+ + HSHS- = H+ + S2(1) (2)
2)硫化氢电化学腐蚀过程 阳极: Fe - 2e → Fe2+ 阴极: 2H+ + 2e → Had + Had → 2H → H2↑ [H]→ 钢中扩散 其中:Had - 钢表面吸附的氢原子
四、硫化氢作业场所的防护
1、装置正常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工艺要求,加强平稳操作,防止跑、冒、滴、漏。
装置区安装固定式的硫化氢测报仪并定期效验。
采样点应设计在较空旷的地方,对有硫化氢泄露的地方要加强通风
措施,防止硫化氢的聚集。
对有硫化氢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
做分析的酸性气余气,应在通风橱里排空,或以碱液吸收,严禁随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表
硫化氢浓度 (mg/m3) 0.035 0.4 4~7 30~40 70~150 1~2小时 接触时间 毒性反应 嗅觉阈,开始闻到臭味 臭味明显 感到中等强度难闻的臭味 臭味强烈,仍能忍受。是引起症状的阈浓度 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15分钟后嗅觉疲 劳,不再闻到臭味
1)氢鼓泡(HB) 2)氢致开裂(HIC) 3)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SCC) 4)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IC)
酸性环境中氢损伤的几种典型形态
(1)氢鼓泡(HB, Hydrogen bubble)
是介质中的原子氢扩散到金属内部,在空穴、夹杂、晶界、 位错等缺陷处可聚集形成分子氢,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还可
意排放。
现场设置风向标。
2、进入设备内部检修作业注意事项:
进入设备、容器进行检修,一般都需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检测 合格、办理进入设备容器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作业。
作业人员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学会人工急救、防护用具、照明及通 讯设备的使用方法。 进设备、容器工作,一次一般不超过30分钟。 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 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19.5—23.5%。 拆卸法兰时,在松动之前,不要把螺丝全部松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 泄出。
三、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 刺激,易引起急性中毒。硫化氢浓度低时,发生头昏、头痛、恶
心、呕吐。硫化氢浓度高时,吸入大量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
窒息而死亡。由此可见硫化氢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人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 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增长成正比,但当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 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 存在,故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危险浓度出现。
3、进入事故现场的注意事项:
发现硫化氢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和 处理。
当中毒事故或泄露事故发生时,需要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处理,这
时必须做到: 1)发现事故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贸然去处理。
2)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有二人以上的监护。
3)进入塔、容器、下水道等事故现场,需携带好安全绳。有问题应 按联络信号立即撤离现场。
能与材料中碳化物中的C和硫化物中的S元素发生反应,形成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护
二、硫化氢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毒性气体。分子量34.08, 分子式H2S。比重1.19,沸点-60.2℃,熔点-83.8℃,自燃点 260℃,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437ml硫化氢,40℃时, 可溶180ml硫化氢。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溶于水后 生成氢硫酸。 2、化学性质: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爆炸。爆炸极 限为4.3~45.5%(体积)。它能使银,铜及其它金属制品表面腐蚀 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