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春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早年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②裛裛(yì):香气袭人。

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

B.“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

C.“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

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为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的痛惜之情。

2.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歌首联是如何达到此种境界的?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

喜 雨①杜 甫南国②旱无雨,今朝江出云③。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注】①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

②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

③出云:《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巧妙地呼应了标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B.颔联采用流水对格式,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春雨从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农之深远。

C.颈联写巢中燕子被突降的大雨吓得高飞乱窜,树林里的鲜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

D.全诗质朴无华,却平中见奇,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

第1课《春》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对下列词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

(“马上”是副词)B.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

(“到”是介词)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经成功的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因为”是连词)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嗡嗡”是形容词)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一词,在文中是贬义。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此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精神、秋天、东面、我们”都是名词,“扩大、增加、忘记、能够”都是动词。

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令堂、垂爱、寒舍、高寿等都属于敬辞类。

3.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眨⋅眼(zhǎ) B.应和⋅(hè)C.酝酿⋅(rǎng) D.涨⋅起来(zhǎng)4. 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A.引经据典B.引而不发C.引吭高歌D.引人入胜二、填空题5. 《春》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被称为“________”,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2)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

(3)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shēn 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踏雪寻春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踏雪寻春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踏雪寻春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踏雪寻春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意象,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境。

在寒冷的冬季,踏着雪花,寻找春天的踪迹,这种坚韧不拔、希望与期待并存的情绪,正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的象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踏雪寻春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而富有情感色彩的主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踏雪寻春"的意义。

首先,将介绍"踏雪寻春"这个词组的含义及来源,解释其在文学、艺术中的意义。

其次,将探讨"踏雪"和"春"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

最后,将总结讨论,表达对"踏雪寻春"这一主题的看法,并展望未来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全面、深入地探讨"踏雪寻春"这一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旨在探讨踏雪寻春的意义,并分析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

通过解读踏雪和春天的象征意义,来揭示人们对于新生、希望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诗句的内涵,以及对自然界、人生和情感的启示。

最终达到启迪思想、引发共鸣、传播美好情感的目的。

2.正文2.1 踏雪寻春的含义:踏雪寻春,就是在寒冷的冬季踏着白雪的路,去寻找春天的踪迹。

这个诗意而浪漫的形象,不仅仅是对季节之间变换的一种表达,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好比漫漫长夜中的寒冬。

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念、有追寻春天的决心,就一定能找到那一抹温暖和希望。

踏雪寻春,就是告诉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即使困难重重,也要相信春天终将到来。

除此之外,踏雪寻春还寓意着人们要不畏艰险,敢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正如踏着白雪前行,我们要敢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成长,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踏雪归乡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踏雪归乡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踏雪归乡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踏雪归乡张金凤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

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年的香气就像一道岁月里的密码,折叠在二十四节气的夹缝中,尘封于十二月的窖缸底部,寒风凛冽的腊月,它被纷飞的大雪撩拨,封条瞬间风化。

千里冰封也封不住的香气将基因里的密码激活,人们骚动不安,所有的指向都是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②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

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

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

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

回家的人摩肩接踵,回家的路一票难求,腊月里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有票了!手握一张回家的票,那才是握住了最大的幸福。

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

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来给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③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

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

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④火车、汽车、驴车都坐过了,最后需要用脚板去丈量那段崎岖的山路。

在城市里走惯了柏油路的皮鞋被咬出满脚板的包,这仿佛是他欠故乡的一笔债,一回到这片土地上,那亏欠过土地劳作和汗水的脚就会疼。

⑤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

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踏雪寻春吴建阅读答案

踏雪寻春吴建阅读答案

篇一:踏雪寻春吴建阅读答案【一】踏雪寻春(22 分)吴建①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场大雪悄然而至。

雪花像是顽劣的孩童,斜斜地飘落在玻璃上,调皮地敲打着窗棂,轻声入耳!雪,震撼着我,激扬着我,诱惑着我。

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望着眼前这银白的世界,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

妻侧卧在床,正沉浸在琼瑶的言情小说中时哭时笑,听我说去寻春,瞪大眼睛骂我有毛病,我诳她,难得下一场春雪,这雪中恐怕别有一番风景和情趣呢。

经我这一说,妻来了兴致,忙穿衣着靴,挽住我的臂弯步出家门。

②天色尚早,万籁俱寂,雪后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

我与妻踏着松软的积雪,来到小区后边的马路上。

马路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放眼望去,平原旷野覆盖着厚厚的素缎,雪花飘飘,晶莹茫茫,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

妻跌足叫道:“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那是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

”妻一副无奈的样子,极不情愿地跟我穿过马路。

寒风裹着雪花直往脖子钻,化成滴滴水珠,冰凉冰凉的,妻满腹怨气,我劝她稍安勿躁,漏泄的春光是雪压不住的,只要细心点,定会寻得。

③我们走向田野,那里早已被罩上一层神秘的白纱裙,仿佛是婀娜多姿又不失神韵的女子,分外妖娆!路过一丛草地,踏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让人感觉春天就藏在那雪底。

我拨开浮雪,惊讶地发现虽然枯草已被顽童放火焚毁了,一片焦黑,但灰烬之下,几叶嫩嫩的草尖已破土而出,绿得透彻,绿得晶莹,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是这抹绿意着实让我们惊喜!我脱口而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妻说:“这抹绿色要真正复苏自己的生命,还有待时日。

”但在我的眼里却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④观赏完“侵陵雪色还萱草”的美景,妻问哪里去,我说就去西边的柳林吧。

妻调侃道:“那里也有春可寻吗?”我点点头。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我们恍如走进了一幅最美的图画里。

但见银絮压枝,柳垂玉挂,一片冰清玉洁。

妻牵过一根柳条,拂去银屑,欢呼:“柳枝吐芽了!”我凑过去细瞧,果然枝桠上绽放出鹅黄色的嫩绿。

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

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

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现如今,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倩影(qiàn) 霎时(shà) 参差(cēn) 脉脉(mò) B.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ì) 煤屑(xiè) C.颤动(chàn) 纤腰(xiān) 弥望(m í) 踱步(duó) D.酣眠(hān) 乍看(zhà) 敛裾(jū) 宛然(wǎn) 2.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3.了解作者并填空。

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家、学者。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文学研究会成员。

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等。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归恰当的一项是()①白天少人走,夜晚就更加寂寞。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优质部编】2019-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试题(含解析)

【优质部编】2019-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约得以顺利履行。

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实质性分离,由此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分产、租佃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契约文书。

这些土地契约虽然因为土地转移权属类型、乡间俗例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为了双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时期已形成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

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契约文书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范,对这一时期土地权属流转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

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个中情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

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

几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都有“中人”“中见人”“中保人”“凭中”“居间人”等。

中人扮演了中介、担保人、调解人、证人等多种角色。

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贯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

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颇有经验,他们会将也许并不太熟悉的交易双方约在一起“三面言议”,凭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识,说服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契约。

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二模, 试题

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二模, 试题

闸北区2021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局部,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者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在答题之前,必须在答题纸上填写上考试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5分〕人生逆境罗兰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

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者生命没有价值。

我们( )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味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 )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时机欣赏这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仁慈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

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

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历。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

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

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

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

一旦遇上风险,逆境降临,就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降临时,就难免会匆匆完毕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设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当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雪寻春阅读及答案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下面,为大家分享踏雪寻春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

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

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

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

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

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

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

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

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

”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

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

”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

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

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

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

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

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

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

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

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

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

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

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⑤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魄。

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

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

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

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

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

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
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7、“游春”与“寻春”的区别是:(3分)
①时间不同:前者一般在仲春以后,后者往往在冬春之交(或初春、早春);
②所见不同:春已归,满眼皆“桃红柳绿”;春刚回,一切尚在萌芽之中;
③由此可见,前者谓“游”,漫游、畅游之意;后者为“寻”,搜寻、寻找之意。

8、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

(4分)
“三毛”、“头发长的”都使用了借代的辞格,前者为特定称谓,有“情趣更浓”之意,后者借女子特征代本体(2分);这样做,
化抽象为具象,更感性、更有趣(2分)。

9、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D)(E)。

(4分)
A.本文突出一个“寻”字,表现了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对美好
事物的不懈追求。

B.风雪中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不可战胜,给人以希
望和信心。

C.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寻春,但文章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情趣,表现了人物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D.踏雪寻春的念头是突然产生的,寻春之后的发现是令人愉快的。

文章表现了年轻人不甘寂寞、富于幻想、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E.文章虽然着意表现白雪掩盖之下春的信息,但对雪地世界的
描写也一样精彩;雪象征着兄妹之间纯真无瑕的心灵。

F.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人物情感的变化逐层展开,呈递进式
结构。

10、兄妹“寻春”寻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何特色与作用?(4分)
野外风雪、江中野鸭、遭火焚的苇丛、玉洁冰清的柳林(1分);这些景物都带有明显的早春特征(1分);一方面表现了环境的严酷,
另一方面更突显出春的顽强与不可遏抑(1分);起到了扣题与突出主旨的作用(1分)。

11、赏析第⑤段文字。

(3分)
(内容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尽管天寒地冻,春天的脚步已悄然来临;即便风刀霜剑,大自然仍充满活力与生机。

环境再严酷,希望依然在;遭遇再凄惨,生命永不息!
(表达上)选择被焚的几丛芦苇作为表现的对象,出人意料;凄美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慑人魂魄,而结果更使人震撼!
12、“妹妹”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①借妹妹的心理变化施欲扬先抑之法;
②使行文更活泼、更富韵致;
③单纯、可爱的妹妹,更添了“春”的气息。

(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