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4课__避免革命的改革--左晶

合作探究
1861年改革法 令中的上述规定以及 历史剧二,想一想改 革的实质?
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 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 掠夺,它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 前提下进行的。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颁布后评价 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 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 了。 材料二:农奴制废除后,农民在自己的土地 上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开垦土地 ,使用新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结构,冲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 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2/3。 材料三:农奴制改革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为 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 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思考: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农奴制改革 后,俄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历史剧二
• 旁白:(变法三年后)1861年改革 结果到底如何呢?本剧组记者带着 这个问题采访了一家农奴家庭。 • 记者;您好!请问改革三年来你们 的收入增加了吗? • 农奴甲:没有!我们一家收入都用 来还贷款了,才还了一小部分,至 今仍一贫如洗。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 ——列宁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1861年3月3日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历史剧一
亚历山大二世:众爱卿,近些年世界局势变 化很大,我们已经落伍了;国内农奴起义更是 风起云涌,我决定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自由 和土地,大家有意见吗? 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能变 呀!农奴自由了谁给我们耕地!谁交粮食给我 们啊! • 大臣乙:是啊!老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我们 手里呀!农奴自由了,还有谁纳税给我们维持 军队啊!
九年级历史上册3--4单元汇总

九年级历史上册3—4单元汇总第十四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的国家,由于俄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争夺近东霸权,在1853年,与土耳其爆发了“克里木战争”。
俄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这次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沙皇俄国陷入危机之中。
2:俄国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1)原因: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他开始策划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改革的实质:是一场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3)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4)改革作用:。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避免了革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影响:这次改革对俄国摆脱落后的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政治上,沙皇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权利。
3:农奴制改革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买卖。
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但生活依旧贫困,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美国在“西进运动”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新洲建立起来,随之就出现了在新洲实行哪种制度的问题。
即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和北方的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
2:南北战争的焦点问题是:解放黑人奴隶。
林肯主张:反对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的统一。
3:美国内战(1)时间1861.4—1865.4.9。
(2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直接原因林肯当选总统。
(4)扭转战局的关键性文件:《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提高了群众的战斗热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5)结果北方取得胜利。
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性质资产阶级第二次革命。
九年级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2(新编201910)

1、1861年改革积极作用
2、1861年改革消极作用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 1、积极作用:
•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性质)
• 缓解了社会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1861年改革的原因
•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 2、克里木战争进一步暴露了农奴 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
两种可能
革
改
命
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展示提纲二
1、1861年改革的内容 2、1861年改革的性质
合作探究
材料解析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偏僻的小乡村
12世纪建城
莫斯科公国
1480
16世纪中期
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称沙皇
年 独 立
13世纪为蒙古 金帐汉国统治
下的一小邦
18世纪初,俄国在北方战争中 打败瑞典;18世纪后期,在对土耳 其人的战争中取胜;同时,三次参 与瓜分波兰,疆域西拓,渗入中欧。 请你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措施使俄 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从而为 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 2、不足:
• 农民负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 专制没有发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近代化步伐依然缓慢。
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地主阶 级的利益。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2、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教学教法】讨论交流法,主题引导法【重点难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阅读P71单元导读,教师总结并引入第14课内容教学设想:虽然导入部分并不绚丽,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本课知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问题,研究历史本质课件出示预习内容 第一篇章:自主预习,构建知识结构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时间: 人物: 目的: 456、实质:7、影响: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知识结构;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结构,并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第二篇章:走近历史 多媒体出示资料:《地主在毒打农奴,贫苦的俄罗斯农民》学生结合小字内容思考:1、帆船与汽船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帆船与汽船的较量”结果怎样?结合资料与课本内容思考此结果出现的原因帆船代表俄国,汽船代表英国和法国;结果俄国战败,国内矛盾激化原因;俄国在19世纪中期仍是以农奴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国内矛盾尖锐;英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俄国失败的必然的2、俄国怎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引入第2框题)改革,废除农奴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第三篇章:体验历史想一想:1、课本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获得土地得用高于地价2—3倍的价格赎买,到1910年榨取了约20亿卢布;获得自由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农民偿还完贷款前 仍需履行服从地主的义务2、结合课本想一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否消除了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没有;农民仍没有真正摆脱受地主剥削奴役的地位3、思考:1861年改革能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示:结合P75《依旧贫困的俄罗斯农民》从消费能力、劳动力、社会制度等方面回答。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PPT课件

地主在毒打农奴
农奴制 严重阻碍了 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生活贫苦的俄国农民
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
帆船 VS 汽船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为什么会战败?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 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 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改 所有权归地主。 经济上
革 国家收取份地赎金: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内 3)农民要受“村社”管理, 不得随意
容 离开。
组织上
请你们相信, 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 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1,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 利益。
2,说明农奴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 固自己的统治, 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 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 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俄国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舰
1853—1856年的 克里木战争, 俄国以失败 告终。你能说出俄国失败 的最根本原因吗?
俄国—— 固守封建农奴制。 (根本原因) 败
英法——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 技术 先进。
胜
两种可能
革
改
命
革
二,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3月3日, 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 农奴制的法令。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 下的改革,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 (提示: 资产阶级改革的任务是为资本
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因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为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使俄国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3.14 避免革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素材 北师大版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背景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
列宁对这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作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
”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
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美、法、俄、日】对内——为加强统治,制定《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提示:它最能体现拿破仑是资产阶级利益。
也是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和最自豪的]。
对外――对外战争[提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利益](2).评价拿破仑:①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英雄:他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又是军事独裁者、侵略者,是“魔鬼”:他竭力扩张法国势力,把对外战争演变为侵略扩张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的同时,也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困难,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灭亡。
③因此评价拿破仑,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3).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向近代过渡。
又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威胁别国主权,侵犯别国人民利益,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P111 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861年-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实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加剧(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矛盾的加剧),国家面临分裂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同情黑人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4.北方胜利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在北方,北方得到人民支持: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北方实力胜过南方[提示:胜利原因不是北方准备充分]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奴制)6.作用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地发展。
[初三上册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检测试题]改革和革命的区别
![[初三上册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检测试题]改革和革命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edc6e3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d.png)
[初三上册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检测试题]改革和革命的区别选择题克里木战争的双方是()A.俄——英B.俄——英、法、土C.俄、美—一英、法、土D.俄——英、法、美关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B.是解放农民、保护农民利益的一场改革C.其实质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D.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强大俄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因为()①农民背上了更为沉重的包袱②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③劳动人民依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④维护了地主、贵族的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废除了农奴制B.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D.对农民进行残酷掠夺俄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主要维护了下列哪个阶级的利益()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农民阶级D.农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从实质上说是对农民进行的()A.解放B.敲诈与掠夺C.鼓励与发展D.制裁与限制俄国实行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B.沙皇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C.农民遭受最严酷的剥削D.农奴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主要是指它使俄国()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对这块份地拥有() A.所有权B.使用权C.租借权D.租赁权俄国废除农奴制是一次()A.农奴兴起的“自上丽下”的革命B.资产阶级兴起的“自上丽下”的革命C.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D.地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俄国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IIIIA.制止人民革命B.巩固统治,增强国家实力C.保护地主的利益D.将农奴变为自由人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C.农奴无偿获得了一块土地D.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的是()A.获得人身自由B.拥有自己的财产C.获得土地使用权D.解放后仍归村社管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的实质是:
动脑筋 想一想
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地主
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什么说这
是一次是资产阶级改革?想一想,在中国近
代史上有一次相同性质的改革是什么?
(提示:资产阶级改革的任
相信自己:
务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我能行!
因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自由劳动 力.资金等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精品课件
迅速浏缆“自上而下解放农奴”这一目内容,并 迅速梳理出如下知识点 1时间 2改革者 3改革目的 4改革方式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 供自由劳动
5改革内容 ②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 供资金 B农民无购
一块有使用权的“地”; 买力导致市场消沉
汽船
(克里木精激品战课件)
俄国
帆船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的 原因:经济落后,装备差,军需不足
俄国——固守封建农奴制 (根本原因)
败
英法——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技术
先进
精品课件
胜
1858-1860年, 俄国共发生近290次 农民起义,沙皇的 统治岌岌可危.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解放农民。
1898年戊戌变法精品课件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积极作用:
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 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
局限性:
农民的经济负担更沉重 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俄国近代化发展的步伐依然缓慢
精品课件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 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列宁
精品课件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 归“村社”管理精品。课件
受监督,向地主履行 义务,缺乏基本民主
宣布精解品课放件 农奴
民众欢呼精品获课件 得解放
材料一: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
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是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是为了巩固沙皇
D
精品课件
历史作业:
精品课件
材料一: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 末 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 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地就有蒸汽机 158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 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多数 是自由雇佣工人.此时俄国采用机器生产 的 工厂达一万多家,铁路里程达1500米.
这段材料反映俄国那种性质经济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精品课件
材料二:
改革前俄国38℅的工人是农奴.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 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时打骂虐待他 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互相转让. 农奴主为牟取暴利, 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 们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 ,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
A.农民的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
B.国家处于分裂中.
C.外国的侵略.统治者无暇顾及经济 的发展
D.农奴制的阻碍 精品课件
2.下列内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是 (1)允许购买整村的农奴 (2)解放的农奴可出钱买一块份地 (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4)废除沙皇统治,实行资产阶级专
政 A.(1)(2) B.(2)(3) C.(3)(4) D.(1)(4)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俄与其他各国经济发展对比
俄国0 俄国 26
15000 英国 385
10000 法国 78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材料二回答是哪种制
度阻碍了俄国经济发展? 俄国经济落后于其他西欧精品各课件国
农奴制 ( 缺劳动力 原料 资金 市场)
精品课件
3.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下列表述哪一项不 正确: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
精品课件
4.俄国1861 年改革没 有改变: A.封建生产关系 B. 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杨琰妮
认定目标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2、知道1861年改革的的主要内容,理解 其实质; 3、理解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的道理。
精品课件
贫 苦 的 俄 罗 斯 农 民
毒打农奴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精品课件
英法联军
【拓展提高】
回顾你所知道的中外改革,结合俄国
1861年改革,谈谈你对改革成败的认识。
(道路 衡量标准 成功因素)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 改革措施要符合国情
顺应历史潮流
惠及人民 改革者坚强的意志
比一比,看哪个同 学回答最积极!
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 发展的不竭动力
精品课件
测一测!
1.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缓慢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