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地区

合集下载

青藏铁路发展历程

青藏铁路发展历程

青藏铁路发展历程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全长1956公里。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中国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1. 规划与初步研究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青藏铁路的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在青藏高原上建设一条铁路的设想。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极端恶劣和技术条件的不成熟,这个计划一度被搁置。

在197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启动青藏铁路的规划和研究工作。

经过多次勘测和科学考察,确定了西宁至拉萨的线路走向,并进行了初步的工程设计。

2. 建设准备阶段(1990年代)1994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青藏铁路的建设方案。

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了勘测、地质勘察、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

1996年,青藏铁路公司成立,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

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争取国际贷款和技术支持,为青藏铁路的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

3. 建设阶段(2000年-2006年)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极高的地理海拔、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峻的自然环境,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挑战。

青藏铁路的建设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程方法。

为了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条件,铁路线路采用了大量的桥梁和隧道。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建设采暖工程、防风措施和植被恢复等。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标志着这项工程的圆满完成。

这条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4. 运营阶段(2006年至今)自2006年7月1日开始,青藏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这条铁路的开通,使得西藏地区首次实现了铁路交通的连通,大大提高了西藏的交通运输能力。

随着运营的开展,青藏铁路逐渐完善了相关的设施和服务,提高了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

同时,为了确保运营的安全和可靠,铁路部门还加强了对线路的维护和管理。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阅读“祖国各地”文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指青海省至西藏自治区的铁路,属于中国国家铁路干线之一。

青藏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长1956公里。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到处都是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

从青藏铁路起点格尔木市南山口车站前行,雪山巍峨,河流纵横,草原茫茫,湖泊遍布。

有着“亚洲脊柱”、“龙脉之祖”之称的昆仑山高大雄伟,平均海拔5500米至6000米,这里被人称作“道教第一山”,也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昆仑神话的摇篮。

翻越昆仑山,就进入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这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素有“高原动物王国”之美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给亘古荒原带来了无限生机。

雪域铁脉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进入藏北地区和当雄大草原,途经水雾氤氲的羊八井地热带,最后到达神圣“日光城”拉萨。

历经4年艰难挺进,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钢轨稳稳地安放在拉萨河畔,标志着这条雪域长龙实现全线贯通。

青藏铁路还创造了九大世界之最:世界之最一: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之最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世界之最三:穿越冻土里程最长;世界之最四: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世界之最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之最六: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之最七: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世界之最八: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世界之最九: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

这就是伟大的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人民的青藏铁路!(来自《高铁网》经整理)1“铁路干线之一”中“干线”你怎么理解?()A苦干出来的铁路线B沿着干枯河道走得铁路线C主要的铁路交通线D建筑非常艰难的铁路支线2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高原铁路”?()A它是世界最长的铁路B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C它是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D它经过最高点唐古拉山3乘坐在从格尔木至拉萨的火车上所欣赏到的景物,哪个概括不正确?()A荒漠的戈壁和沼泽湿地B雪山草原和纵横的河流C遍布的湖泊和茫茫的原野D壮阔的大海和满目的青山4这里被人称作“道教第一山”中的“这里”指哪里?()A青藏铁路B青海高原C巍巍昆仑山D唐古拉山5翻越昆仑山,就进入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

青藏铁路工程简介

青藏铁路工程简介
解决方案:1思想措施: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要求参建单位增加投资,依法保护沿线植被、冻土、湿地、水源及野生动物。2技术措施:用小彩旗为标志,严格划分开采矿石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车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以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轧和破坏。对生活垃圾专人搜集,集中掩埋。3法制措施:全线实行环保监理制度,总指挥部委托第三方对全线环保进行全过程监控,省环保局与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环保责任。4工程措施:为保护野生动物(觅食、迁徙等)设置了绿色通道(野生动物过往铁路的通道)。
解决方案: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对建设者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和及时治疗。2实行梯级式适应,逐步使建设者由低到高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候和环境,并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3加强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建设。
、环境保护问题,青藏高原是我国、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地和分化中心。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优先保护的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经破坏,绝难恢复是青藏高原生态的最大特点。而青藏铁路恰恰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因此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题。
由铁道部组织。
工程背景: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青藏铁路课件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青藏铁路课件

三、环境保护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地和分 化中心。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优先保护的地区。气候寒 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经破坏,绝难恢复是青藏 高原生态的最大特点。而青藏铁路恰恰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穿越“三江源自 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因此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要 的技术难题。专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规划,采取了如下环保措施: 1 思想措施: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要求参建单位增加投资,依法保 护沿线植被、冻土、湿地、水源及野生动物。提倡“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爱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地”。 2 技术措施:用小彩旗为标志,严格划分开采矿石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 行车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以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轧和破坏。对生活垃圾专 人搜集,集中掩埋。 3 法制措施:全线实行环保监理制度,总指挥部委托第三方对全线环保 进行全过程监控,省环保局与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环保 责任。 4 工程措施:为保护冻土和高原植被,在连续多年冻土施工地段,采用 了先进的开挖工艺;设置了以桥代路的措施,为保护野生动物(觅食、迁徙 等)设置了绿色通道(野生动物过往铁路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6月下旬,为了让9000只临产的藏羚羊通过青藏 线五道梁建设工地,前往可可西里卓乃尔湖地区产仔,承担该段施工的中铁 十二局、十四局施工人员,毅然暂停部分地段施工,拔掉彩旗,撤离人员和 机械,保证了藏羚羊的顺利迁徙。
二、高寒缺氧问题 如前所述,青藏铁路沿线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有960千米, 占全线总长的84%,许多地方常年温度在-10℃以下。人们常 说,“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 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人们常常 感觉到头晕、恶心,脚下仿佛踩着一团棉花,软弱无力。人缺氧 会头痛脑胀,胸闷气短,夜不成寐,会诱发脑水肿、肺水肿等疾 病。空气稀薄,高寒缺养,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高寒缺氧严 重威胁着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通常,人们只关注通车后, 火车内的寒冷缺氧问题,而对露天从事建设的百万大军关心较少。 然而,高寒缺氧问题对于通车后,车内的旅客并不会造成很大威 胁,人们只需在火车上像飞机一样采取一些技术和设备即可解决; 但对于长年累月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来说,是随时随 地的致命威胁。针对高寒缺氧的问题,青藏铁路建设总部和专家 们采取了如下解决措施: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三级医疗 保障机构,对建设者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和及时治疗。 2 实行梯级式适应,逐步使建设者由低到高适应不同海拔高 度上的气候和环境,并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 3 加强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建设。现在建设现场的医务人 员达400多人,配备医疗设备900多台。购高压氧仓16个(高压 氧仓通过加压、充氧办法,模拟出近似海平面的大气环境,对治 疗因缺氧、低压引起的各种疾病有综合疗效)。

青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青藏铁路,全长1972公里,起点位于西藏拉萨市,终点是新疆克拉玛依市,经过青海、四川等省市,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重要干线交通工程。

由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特殊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行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因此,对青藏铁路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1、重要性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天然屏障和国家战略居所,不仅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十分重要,但也是连接内地和西藏的重要通道。

青藏铁路的建设,能够解决交通不便和西藏经济落后的问题。

2、发展性青藏铁路建设后,能够为我国西南地区提供重要的货运、旅游、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3、战略意义青藏铁路的建设还有很重要的国防意义。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边疆地区,但也是中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防和平的重要后方和战略通道。

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的防御工作,提高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地位。

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挑战1、地理条件复杂性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巨大,建设难度很大。

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有多种气候和地质条件、多山多水、高原缺氧等问题,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2、沿线地区经济落后沿线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欠发展地区之一,建设难度大,而且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影响了沿线工程的全面发展。

3、运输条件差青藏高原地区缺乏道路,交通不发达,运输条件差。

这使得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青藏铁路的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技术方面,青藏铁路采用了“减速上坡、增速下坡”的技术,使得车速相对比较快,而且还可以克服高原缺氧、气候多变和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

因此,从技术上看,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可行的。

2、环境可行性青藏铁路沿线区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区。

青藏铁路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以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

青藏铁路介绍ppt课件

青藏铁路介绍ppt课件
青藏铁路的开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对外购物和 文化娱乐的机会。
青藏铁路对国家形象的提升
展示国家实力
青藏铁路作为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展示了中国在高原铁路 建设领域的实力和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 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推动国家发展
采用综合措施,如强化保温、主动降温等,确保铁路线路稳 定,解决了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
监测与预警
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线路情况,及时预警可能的 安全隐患。
环保和生态保护措施
环保理念
青藏铁路建设贯彻了环保理念,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如采用环保材 料、优化施工方案等。
生态保护措施
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植被恢复、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等,以保护青 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
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如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环境保护等。为了 解决这些难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并采取了多项创新技术和方法。
建设完成后的影响和效益
01
促进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同时,铁路的建设还将加强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加速人员和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资源开发
青藏铁路沿线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利和旅游资源,铁路 的开通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缩短了沿线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得 人员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
加强与外界联系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促 进了*地区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青藏铁路资料

青藏铁路资料

青藏铁路资料青藏铁路资料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一期工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

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

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

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

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

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

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

去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

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翔实的技术资料。

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预计2012年完工。

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简介青藏铁路简介青藏铁路全长 1956 公⾥,有 960 公⾥的海拔⾼程在 4000 ⽶以上,其中550 公⾥的地段穿越⾼原常年冻⼟地带。

其最⾼点位于海拔 5072 ⽶,常年⽩雪皑皑的唐古拉⼭垭⼝,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新世纪之际做出的重⼤战略决策,是国家“⼗五”四⼤标志性⼯程之⼀,是西部⼤开发的重点⼯程之⾸。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西藏⾃治区拉萨市,全长约 1956 公⾥,其中西宁⾄格尔⽊约 846 公⾥已于 1984 年建成。

将要动⼯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市⽕车站引出,过南⼭⼝后,上青藏⾼原腹地,途经纳⾚台、五道梁、沱沱河、雁⽯坪,翻越唐古拉⼭进⼊西藏⾃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井,⾄西藏⾃治区⾸府拉萨市。

线路⾛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三江源、羌塘等⾃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最长的⾼原铁路。

线路经过地区海拔 4000 ⽶以上的地段有 960 公⾥,翻越唐古拉⼭线路最⾼处达 5072 ⽶;经过多年连续冻⼟地段 550 公⾥,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 216 公⾥。

沿线⾼寒缺氧,⽣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

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

风⽕⼭隧道,是世界上最⾼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 4767 ⽶的昆仑⼭隧道,全长 1686 ⽶,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隧道”。

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步改善青藏⾼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

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民,将发挥重要作⽤。

青藏铁路之最01 世界上海拔最⾼的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起⾃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治区⾸府拉萨市,全长 1956 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地区、景点
纳木错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湖泊,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纳木错湖水清澈,
矿化度低,湖面呈深蓝色。

湖水冬季结冰,翌年5月开始解冻。

湖中盛产细鳞鱼和无鳞鱼。

湖滨平原水草茂盛,有野驴、黄羊、狗熊、狐狸、野兔等野生动物活动。

朝圣地。

伸入湖心的扎西半岛上有扎西寺(扎西,藏语吉祥的意思),至今仍香烟缭绕,暮鼓晨钟。

每当藏历羊年,有数以千计的信徒不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朝圣。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藏语译为珊瑚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

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有黑颈鹤、天鹅、黄鸭、水鸽、水鹰、鹭鸶和沙鸥等多种水鸟。

每当产卵季节,湖中的十多个小岛便成了天然蛋场,场面极其壮观。

羊卓雍措与雅鲁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

山南边湖面海拔达4441米,山北边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水面高差达800多米。

羊卓雍措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著名的羊湖电站即建于此。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
江主要源头区之一。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中国最大且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多达230余种野生动物。

其中的藏羚羊被誉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我国特有群居物种,现存的藏羚羊数量仅有两万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发起了保护藏羚羊的“可可西里1号行动”,由志愿者组织对抗猖獗的盗猎者。

在公路旁可看到在与盗猎分子斗争中壮烈牺牲的格桑·索南达杰的纪念碑,也可看到在草原上奔跑着的藏羚羊。

念青唐古拉
念青唐古拉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东西走向约600公里。

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
同时将西藏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

主峰海拔7162米,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中部最突兀的高峰集中区。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是藏族神话中的“世界形成九神”之一,藏族人在煨桑祭烟时称颂其神为空幻菩萨之宝的化身、藏区八大圣地之主、修得八要的大乘菩萨等等,敬香祭之。

青藏、川藏公路也经过此山脉。

它山势笔直,险要壮观,主峰顶部形似鹰嘴,多断岩峭壁,常年冰雪覆盖。

羊八井地热
羊八井,距拉萨9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热汽日夜蒸腾。

去羊八井不是看风景,主要是体验一下高海拔地区的温泉浴,洗去西藏旅游的一身征尘及疲劳。

另外,位于藏北羊八井草原深处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它起自陕西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

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有“丝绸南路”之称。

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沿唐蕃古道进藏,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

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驿站相连、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

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古城西北约两公里的玛布山(也称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艺术的对比、夸张和渲染,表现了佛法的神威,令人在千年之外,仍望之而生对天国佛境的凛遵之感。

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湖盆地的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藏语叫“错温波”(青色的海,故得
名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水色青绿。

湖中有三块石岛、鸟岛(半岛)、海心山和沙岛。

青海湖周围高山环抱,湖水碧波倒映着蓝天白云,湖岸四周绿茵如毯,各种野花争奇斗艳;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在那悠扬的藏族牧歌声中,羊群像朵朵白云在深绿色的草原上滚动,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心胸开阔,流连忘返。

塔尔寺
塔尔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佛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藏传佛教“善规派”的圣地,也是这一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的诞生地。

整个寺院是由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等大小建筑组成的藏汉艺术相结合的建筑群。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具有独特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称为“塔尔寺三绝”。

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要举行盛大隆重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

六月的观经会上,将百米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高高挂起,谓之“晒佛”,围观者常达数万人。

玉珠峰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位于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

玉珠峰是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雪山的最佳山峰,其南坡路线清楚明了,对于攀登技术要求较低;其北坡路线比较复杂,沿着北侧的三条冰川攀登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地形,可学到更多的冰雪技术和登山战术。

登山最佳季节为5月至9月。

昆仑山
昆仑山是一座典型的神仙山,它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布格达坂峰是青海省最高点。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湖水清莹,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

还有玉虚峰、昆仑泉(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以及昆仑六月雪等奇观。

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华夏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

沱沱河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

唐古拉山脉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水。

冰川和周围的雪山,在充足的日照下,融化成长江最初的源流。

“各拉丹冬”,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尖尖的山”。

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有两条大型山谷冰川,自东向西,沿着山谷向下延伸,形似螃蟹的两只前爪,这就是万里长江正源沱沱河的起点———姜根迪如的南北冰川。

这两条冰川的冰舌部分,因阳光、风化、水流的融溶作用,形成了壮丽的冰塔林。

错那湖
海拔4650米的高原淡水湖错那湖位于藏北草原安多县境内,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天湖”,每到藏历龙年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祷风调雨顺,牛羊兴旺。

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神湖”显得分外美丽。

湖中水产丰富,吸引了黑颈鹤、天鹅等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湖边宽广的草场则是藏羚羊和黄羊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