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青藏铁路”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及解决

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及解决

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及解决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唐古拉山上铁路最高海拔5072米,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千米,连续多年冻土层550千米以上,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四大工程中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青藏高原上修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环保要求高。

因此,青藏铁路也是四大工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环境保护是制约青藏铁路的三大技术难题。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铁路科学院、铁路建设部门及有关高校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努力下,顺利解决了三大难题,青藏铁路正以每2分钟铺25米,日架桥6.5孔,平均日铺轨3000米的速度向拉萨延伸。

青藏铁路全长1142千米,分三段完成。

2002年在青海境内修建的是青藏线上地质最为复杂、技术难题最大的望昆(昆仑山口)—望唐(唐古拉山口)段,全长410千米。

本段全线共有十大重点工程,即六桥(三岔河特大桥、雪水河长江源特大桥、青水河特大桥、不冻泉特大桥、楚玛尔河特大桥、巴拉才曲特大桥);两隧(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两路(望昆—不冻泉冻土路基;不冻泉—楚玛尔河冻土路基)。

这十大工程中三大技术难题也最为集中、突出。

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对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等的实地研究,已有效解决三大技术难题,具体如下:一、多年冻土问题在冻土上修路,路基随气温变化而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极大,夏季最高温38℃,冬季最低温-40℃。

气温高的季节,冻土融化,形成热融湖塘、暗河,路基翻浆、滑动,路基形成搓板路;气温降低,路基冻结,甚至反常膨胀,形成冻涨球。

冻土当中有含土冰层、饱冰冻土、裂隙冰、砂岩、泥岩、泥沙互层。

温度升高,造成热融扩大,尤其是在明洞开挖时,仰坡失稳、滑塌、基地泥泞,隧道开挖后,拱部严重掉块,甚至塌方,隧道营运后会因反复冻融破坏结构,影响运营安全。

铁路通车后,必然有大量废热从车内排出,对铁路路基有影响。

为解决冻土问题,专家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保证路基的稳定与持久:1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铺设保温材料,采用热棒技术。

青藏铁路介绍ppt课件

青藏铁路介绍ppt课件
青藏铁路的开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对外购物和 文化娱乐的机会。
青藏铁路对国家形象的提升
展示国家实力
青藏铁路作为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展示了中国在高原铁路 建设领域的实力和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 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推动国家发展
采用综合措施,如强化保温、主动降温等,确保铁路线路稳 定,解决了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
监测与预警
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线路情况,及时预警可能的 安全隐患。
环保和生态保护措施
环保理念
青藏铁路建设贯彻了环保理念,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如采用环保材 料、优化施工方案等。
生态保护措施
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植被恢复、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等,以保护青 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
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如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环境保护等。为了 解决这些难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并采取了多项创新技术和方法。
建设完成后的影响和效益
01
促进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同时,铁路的建设还将加强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加速人员和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资源开发
青藏铁路沿线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利和旅游资源,铁路 的开通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缩短了沿线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得 人员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
加强与外界联系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促 进了*地区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深挖青藏铁路精神这座富矿

深挖青藏铁路精神这座富矿

深挖青藏铁路精神这座富矿青藏铁路是中国修建的一条高原铁路,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最具有技术难度和工程规模的铁路之一。

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仅是中国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代表,更是中国奉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现实体现。

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沿线经过了平均海拔4,800米的高原荒漠、河流、湖泊、山峰。

如果没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这条铁路是永远无法建成的。

因此,青藏铁路不仅在工程上创新发展,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巨大挑战。

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涉及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更是考验了国家治理能力和全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程,更是代表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水平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青藏铁路项目涉及甘肃、青海、西藏三大省区,是中国西部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

在青藏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创新,多方面提高了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伟大成就。

青藏铁路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力量与信心。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青藏铁路在加强国家间合作、促进各省区发展、增强中国人才竞争优势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青藏铁路的修建一开始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

青藏铁路的修建同时也挑战了制度、管理、文化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青藏铁路建设需要执行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管理,完善人才和资金的保障机制,推动项目各方在目标、方法和流程上相互理解和通力配合,促进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青藏铁路工程项目的进展中,中国以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品质为基础,不断突破各种技术难题,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增强了人才的造诣和文化自信心。

青藏铁路的精神则是具有永久价值的精神。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不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的远大理念。

青藏铁路PPT课件

青藏铁路PPT课件

隔离通板风管路基
-
35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
案比选,采用了对保护区扰 动最小、对自然景观影响最 小的线位。
-
17
• 2.在西藏自治区境内,避开了神湖纳木错湖及其保护区。
-
18
• 3.为保护林周彭波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选择了绕避黑颈鹤栖息地 林周改经由羊八井通过,延长线路30公里,为此增加投资3个亿。
-
19
• 4.在野生动物活动地段设置通道33处,其中缓坡通道13处,桥梁
-
15
青藏铁路的设计线路,充分考虑了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等因素。
2003年8月,国家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对青藏铁
路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并将以桥代路工程
从原设计的70多公里增加到150多公里,增加以桥
代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野生动物迁徒路线
不受影响。
-
16
• 1.对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 护区的线路区段进行了多方
-
29
·在工程建设中,对这一 地带采用了因地制宜 的方法:对相对稳定 的冻土地段采取片石 通风路基、片石护道、 热棒技术、铺设保温 板等方法,使路基通 风,加快热量散发, 降低温度,保持冻土 的稳定性。对于极不 稳定的冻土地段则采 用“以桥代路”的方 法,即以桥梁代替路 基。
-
30
•问题五: 冻土退融
-
23
• 铁路所经过的地区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限制, 植被生长非常缓慢,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
-
24
• 1.为了不破坏两侧的植被,施 工车辆活动范围被减小到了最 低限度。工地上,卡车卸下填 料后并不掉头,而是沿着来时 的车辙缓缓倒行至500米外的采 土场,开始下一轮的装运;将 施工场地线路占地处的草皮, 一块块小心起出,地表草皮移 植养护后,再铺回原处,用于 桩基周围的植被恢复,较好地 保护了的生态环境;宁肯绕远, 不在有植被的地方取土。

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

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

专题:青藏铁路教学目标:1、结合西南区交通建设的知识,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和建设意义;2、向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学习和致敬,为中国而自豪!教学重点: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因素及建设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知识迁移法。

课前准备: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修建的有关内容及图片。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导入]:2006年7月1日,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西藏、对中国,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火车开进了西藏,结束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

每一个中国都欢欣鼓舞: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了!今天我们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及意义。

[显示“青藏铁路图”]:青藏铁路连接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格尔木至拉萨段二期工程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显示“全国铁路网图”]:目前有从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开往拉萨的火车。

从长沙可坐T26次到达拉萨,全程卧铺票价600多元,比坐飞机节省1800多元。

现在让我们重现青藏铁路建设时的场景,2万4千名筑路工人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的艰辛付出,艰苦奋战,这条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屹立在世人面前。

[显示图片并介绍]: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神路,也是一条心路、出路,它创造了九个“世界之最”!1、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海拔5072米;2、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千米,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三个独特的地质带;3、世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4、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山车站海拔5068米;5、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海拔4905米;6、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7、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身兼冻土铁路桥与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能的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千米;8、世界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时速达100千米,非冻土时速达120千米;9、世界海拔最高的捕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

青藏铁路PPT课件

青藏铁路PPT课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近15 年间,青藏高原区高寒沼泽草甸生态分布面积锐减28%,高 寒草甸生态分布面积减少8%。
-
48
发生事故
2013年10月23日晚青藏铁路格尔木东段工
程部门一列空客车车底发生溜逸,与由西宁
开往格尔木的K7581次下行列车在正线2道
相撞。事故发生时,K7581次客车上共有旅
-
42
-
43
拓展:铁轨生锈怎么办?
【日晒雨淋+火车废物排泄】是造成钢轨生锈的主 要原因,即便铁路工务工人每天保持日常养护、 涂油(有机车涂油和人工涂油),但锈蚀对钢 轨的损害依然很大。锈蚀会一点一点侵蚀轨面 (当然也有车轮对钢轨的磨耗),把轨面压得 高低不平,有些地方就开始掉块,掉块到一定 程度,轨面将变得凹凸不平,有的边缘会被压 塌,这样车轮开过的时候火车就会颠簸。
-
13
-
14
• 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野生动物中,受青藏铁路影响最大的,可能 就是冬季生活在三江源保护区的藏羚羊。“大约有3000到4000 只,”研究人员估计,“前往可可西里的,这些年每年大约有 1500到2100只,返回时增加到2300 到2900只。”
• 藏羚羊是十分敏感的动物,有时地面上的一个水坑或者一个土 堆,都有可能让他们绕道而行。昆仑山以南,由于必须建筑在 永久冻土层上,路基比平常的铁路高出许多。这些高耸的路基 阻挡了藏羚羊的视线,给它们漫长的迁徙之路又平添了困难。
-
10
• 铁道部和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 15个,每10公里一座医院,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 得到有效治疗。此外,青藏铁路沿线还建立了17座制氧 站,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人性化的设施和制度有效地 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纪录。

项目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以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为例

项目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以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为例

摘要项目的高效完成主要靠对于项目各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包括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

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项目为实例研究项目质量管理,学习青藏铁路作为一个成功项目,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项目质量管理青藏铁路目录第一篇 (1)项目质量概述 (1)一质量的概念和内涵 (1)1.质量的定义和含义 (1)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1)1.质量管理的定义 (1)2.项目质量的特性 (2)3.项目的质量管理 (2)第二篇案例分析 (4)一项目背景介绍 (4)1.概述 (4)2.青藏铁路的三期工程 (5)3.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 (5)二、青藏铁路项目管理过程 (6)1.创新的管理体系 (6)2.项目质量管理 (7)3.环境保护控制和健康安全控制 (8)三、结合理论进行分析 (9)1.对于项目质量的深刻理解 (9)2.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成本 (9)3.对于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10)四、个人学习体会 (11)1.理论知识学习体会 (11)2.案例分析过程体会 (12)3.对于个人生活的启示 (12)参考文献 (12)第一篇项目质量概述一质量的概念和内涵1.质量的定义和含义1.1质量的定义质量就是产品的特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1.2质量的含义质量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的载体是一定实体,这里的实体包括产品、过程和活动。

2)质量的具体体现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这表明质量高低并不取决于各种能力特性是否最好,而使满足需求即可。

3)这里指的需求包含两种需求,其一是明确的需求:一般是在具体产品交易合同中标明的;其二是隐含的需求:指约定俗成,无需明确标明的要求,一般是需要通过市场或用户调查获得的。

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1.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使质量得以实现的全部管理活动。

青藏铁路施工案例

青藏铁路施工案例

青藏铁路施工案例您知道青藏铁路的施工那可真是一个超级无敌牛的大工程啊!就像在世界屋脊上玩一场超级大冒险的游戏。

首先啊,这青藏铁路得穿过那冻土地带。

这冻土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天气一暖和,它就开始变软、融化,就像冰淇淋在太阳下化了似的。

要是直接在上面修铁路,那铁路就会变得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的大汉。

施工的师傅们可就头疼啦,不过咱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出了好多妙招。

比如说,他们用了一些特殊的散热棒,就像给冻土插了一根根能降温的冰棍,让冻土在夏天也能老老实实的,别瞎捣乱。

再说说高原反应这个大麻烦。

工人们刚到那,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头痛、呼吸困难,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但这些勇敢的建设者们可没有被吓倒。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带着氧气罐,咬着牙继续干活。

就好比你一边打着喷嚏,一边还得跑马拉松,那得多难啊,可他们做到了。

还有那材料运输的问题呢。

青藏铁路那么长,好多地方交通不方便,就像把东西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一样难。

大卡车在那坑坑洼洼的路上开,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就像被沼泽怪抓住了脚。

但是咱们的运输队伍想尽办法,有时候用牦牛帮忙驮运一些小物件,牦牛那家伙可真是高原上的得力小助手,慢悠悠地驮着东西,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而且啊,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就像一个精美的瓷器,一碰就碎。

施工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的,不能破坏了那里的一草一木。

建设者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对待这片土地,为了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他们专门规划铁路线路,还设置了好多动物通道。

那些藏羚羊就像一群优雅的舞者,大摇大摆地从通道走过,好像在感谢这些人类朋友呢。

青藏铁路的施工啊,就像是一部充满热血、智慧和爱心的大电影,这些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困难,最终把这条“天路”修成了,让西藏和内地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铁路概况

2001 年 2 月 8 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批准 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格拉段北起格尔 木市,南至拉萨。全长1118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564公里 ,西藏自治区境内554公里。格拉段铁路的大部分路段在高 海拔地区,国家总投资262.1亿元,工期6年。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 段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 最高点海拔 5072 米,高原严寒缺氧,不仅对人体生理和机 械设备使用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沿线 地质复杂,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另有部分地段为 岛状冻土及深季节冻土,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严重。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
5

1、铁路概况

青藏铁路总投资逾330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 路基土石方7853万立方米,桥梁675座、近16万延 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7座、9074 延长米。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2、观看discovery拍摄的纪录片
3、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
(1)识别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主要风险。
第十四讲 “青藏铁路建设”案例分 析

本讲目标:

了解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概况; 熟悉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难题与解决方案; 掌握该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1
一列火车驶过藏北错那湖边(2006年7月20日摄)。
1、铁路概况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 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 三极”之称。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修建之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后一个 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 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 贫困地区之一。 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 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 路已是势在必行。
(2)主要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