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探究型实验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8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8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

1.Ⅰ.金属镁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推测Mg 也能在NO 2中燃烧,可能产物为MgO 、N 2和Mg 3N 2。

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反应产物(夹持装置省略,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

已知:NO 2气体能被NaOH 溶液吸收,Mg 3N 2极易与水反应。

(1)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填字母);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来检验N 2的实验装置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存在Mg 3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工业上以菱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为MgCO 3,还有SiO 2、FeCO 3等杂质)制备纳米氧化镁。

(4)根据反应流程要求,先除去FeCO 3,采用先酸浸再氧化的方法,其中加入H 2O 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NH 2)2可与H 2O 反应生成CO 2和一种弱碱,流程后期,当除杂完成后,再加入CO(NH 2)2开始沉淀Mg 2+,该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主要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安徽芜湖模拟)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受热、遇酸易分解。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同时利用生成的SO 2气体制备硫代硫酸钠。

化学一轮复习第34讲探究物质组成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鲁科版

化学一轮复习第34讲探究物质组成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鲁科版

第34讲探究物质组成、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探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1)验证性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性质推测→实验验证→结论.图示如下:(2)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探究实验方案的评价(1)对实验用品选择的评价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几种基本类型)、净化装置(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包括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方式等的选择.(2)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

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3)最佳方案的选用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应分析各方案的优劣并选出其中最佳的一个.所谓最佳,无非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且价格低廉、原料利用率高、现象明显、无干扰物质以及无污染等.[命题探究]命题点1:以选择题形式,结合实验装置图分析某操作是否达到实验目的,或对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评价等。

命题点2:作为非选择题,以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为线索,综合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装置气密性检验以及对某处实验设计的评价及改进等知识。

热点一猜想型实验方案的设计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________;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________;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______,又含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 mol·L-1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

第66讲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复习目标]1.掌握物质制备型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2.掌握解答物质制备型实验综合题的思维模型。

类型一无机物的制备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辨认下列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完成下列问题:(1)①用氯化铵与消石灰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装置:______(填字母,下同)。

答案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A②用浓氨水与碱石灰制取氨气,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2)①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__________。

答案C②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__________。

答案B 或C(3)①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装置:______。

答案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D②用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取少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装置:______。

答案Ca(ClO)2+4HCl(浓)===CaCl 2+2Cl 2↑+2H 2O C(4)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选用装置:__________。

答案C(5)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可以通过选用上面哪个装置进行改进?若橡皮塞最多只允许打两个孔,应如何改进所选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第3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纲知识整合]1.基本原则2.基本思路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条件→选择仪器药品→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基本内容4.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加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2)加热顺序选择若气体制备实验需加热,应先加热气体发生装置,通入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物质加热。

目的:①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②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

(3)防止试剂变质①实验中反应物或产物若易吸水、潮解、水解等,要采取措施防止其吸水; ②易挥发的液体产物要及时冷却;③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需在反应装置中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导管、竖直的干燥管、冷凝管等);④注意防止倒吸。

(4)画简单装置图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一般能画出简单的装置图即可,但要符合要求,例如形状、比例等。

(5)仪器连接问题注意所选仪器是否恰当,安装顺序是否恰当,接口顺序是否恰当。

类型一 无机物的制备 [典例导航](湖南岳阳模拟)三氯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半导体硅的掺杂源或有机合成催化剂,还用于高纯硼或有机硼的制取。

已知:BCl 3的沸点为12.5_℃,熔点为-107.3_℃,易潮解①。

实验室制备三氯化硼的原理为:B 2O 3+3C +3Cl 2=====△2BCl 3+3CO(1)甲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②(不用收集):①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应用

第17讲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应用[复习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注意事项。

增强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绿色环保意识。

1.制取原理HCl -1 (浓)――――――――――――――――――→强氧化剂除MnO 2外还有KMnO 4、KClO 3、K 2Cr 2O 7等Cl 20完成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MnO 2和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ClO)2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ClO 3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 4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2)ClO -+Cl -+2H +===Cl 2↑+H 2O(3)ClO -3+5Cl -+6H +===3Cl 2↑+3H 2O(4)2MnO -4+10Cl -+16H +===2Mn 2++5Cl 2↑+8H 2O2.实验装置思考 (1)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氯气已收集满?(2)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请解释用此方法收集氯气的原因。

提示 (1)观察集气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若集气瓶上部充满黄绿色气体,则证明Cl 2已收集满。

(2)饱和食盐水中Cl -浓度较大,抑制了Cl 2与水的反应,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且用此法可除去实验过程中挥发产生的HCl 气体。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5课时探究型综合实验教案鲁科版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5课时探究型综合实验教案鲁科版

第5课时探究型综合实验[课型标签:实验课提能课]考点一反应产物的确定1.对反应产物成分的实验探究同一化学反应,可能会由于条件的不同、反应物用量不同等生成不同的产物,或生成几种产物的混合物。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利用学过的物质检验、鉴别等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成分,这就是物质成分的探究。

2.物质实验探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1)有水蒸气生成时,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成分。

(2)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要注意排除干扰。

如CO的检验,要先检测CO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有CO2,先除去CO2后才能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测转化生成的CO2。

(3)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给出必要的补充;若给出多余的试剂品种,则应进行筛选。

(4)注重答题的规范性,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试剂的名称。

如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饱和NaHCO3溶液等。

[典例] (2018·全国Ⅱ卷)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

回答下列问题:(1)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

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 、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 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 。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 中的残留物含有FeO 和Fe 2O 3,检验Fe 2O 3存在的方法是 。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 g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 2S O 4酸化,用 c mol ·L -1KMnO 4 溶液滴定至终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62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复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上述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间接(垫陶土网)加热的有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2)上述仪器中②、③、④B、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皿坩埚蒸馏烧瓶三颈烧瓶(3)实验室灼烧固体物质用坩埚,使用时注意: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陶土网上冷却。

2.常用计量仪器(1)实验仪器的“0”刻度①滴定管的“0”刻度在________。

②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

③量筒________“0”刻度。

(2)实验仪器的精确度①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________g。

②量筒的精确度为________mL。

③滴定管的精确度为________mL。

容量瓶、滴定管、量筒都属于玻璃计量仪器,都是在20 ℃时标定的相应容积的刻度线,故在20 ℃左右读数才准确;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________;容量瓶________刻度线。

答案(1)①上部③没有(2)①0.1②0.1③0.01是否漏水只有一条3.其他常用仪器(1)玻璃棒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常用仪器,常在以下操作中用到玻璃棒:①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的搅拌;②在过滤、配制溶液等情况下作转移液体的引流棒;③蘸取液体或黏附试纸;④传热,引发化学反应,如硫与铁粉反应的实验等。

(2)漏斗(3)冷凝管(4)1.量筒、容量瓶、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2.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3.用蒸发皿加热蒸发浓缩溶液时,必须垫上陶土网()4.用托盘天平称取11.75 g食盐()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6.选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7.可通过漏斗向酒精灯添加酒精()答案 1.× 2.√ 3.× 4.× 5.× 6.×7.√一、仪器的选用与精确度1.仪器的选用(1)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通常选用的反应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第25讲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复习目标] 1.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装置及改进。

2.能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制备原理设计实验流程。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2.重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气体制备气体:O 2、NH 3、CH 4等。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制备气体: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能制取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

3.常见气体典型制备装置举例(1)Cl2的实验室制备(2)SO2的实验室制备(3)NH3的实验室制备4.气体的除杂方法(1)除杂试剂选择的依据: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上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

除杂原则: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内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杂质气体。

(2)气体干燥净化装置类型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体,加热装置图ⅠⅡⅢⅣ常见试剂浓H2SO4(酸性、强氧化性)无水氯化钙(中性)、碱石灰(碱性) Cu、CuO、Mg等当CO2中混有O2杂质时,应选用上述Ⅰ~Ⅳ中的Ⅳ装置除O2,除杂试剂是Cu粉。

5.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收集气体的类型收集装置可收集的气体(举例)排水法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O2、H2、NO、CO等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Cl2、SO2、N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H2、NH36.集气装置的创新——排液集气装置(1)装置(Ⅰ)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等。

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

①饱和食盐水——收集Cl2。

②饱和NaHCO3溶液——收集CO2。

③饱和NaHS溶液——收集H2S。

④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

(2)装置(Ⅱ)储气式集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探究型实验题热点一探究型实验题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

(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

(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

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

(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012·安徽理综,28)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错误!(aq)PbCO(s)+SO错误!(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3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全部为PbCO3;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1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突破本题的难点在于溶解平衡的应用和对数据的处理。

(1)反应的平衡常数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表示的,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出现在表达式中,故K=错误!(或错误!)。

(2)在溶液中Na2CO3能完全电离生成CO错误!,而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的HCO 错误!微弱电离生成CO错误!,故两者同浓度时,Na2CO3溶液中CO错误!浓度大,PbSO4转化率较大。

(3)根据原题的描述可知,PbSO4在转化时能生成PbCO3,也能生成碱式碳酸铅,故所得产物有三种可能情况:一是全部为碳酸铅,二是全部为碱式碳酸铅,三是两者都有。

(4)1因为PbCO3分解生成PbO和CO2,碱式碳酸铅分解生成PbO、CO2和H2O,故只要分析产物中是否有H2O生成就可以判断假设一是否成立。

2同意,若全部为PbCO3时,26.7 mg完全分解后最终固体质量应为22.3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时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

答案(1)错误!(或错误!)(2)Na2CO3Na2CO3溶液中的c(CO错误!)大(3)全部为2PbCO3·Pb(OH)2PbCO3和2PbCO3·Pb(OH)2(4)1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则假设一成立;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假设一不成立3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时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看不到浑浊现象。

经思考后该同学改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时产生的现象明显且快。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和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若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若你认为该装置没有缺陷,此空可以不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图1实验和图2实验: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的速率——前者快,后者慢;现象——前者是只有通入CO2时石灰水才出现先变浑浊后澄清的现象,后者是通入SO2时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澄清的速率快。

由图2实验现象可知,CO2、SO2与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相同,仅有速率差异。

根据图2实验从而想到图1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仍为反应速率问题,即SO2溶解和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较快,沉淀存在时间极短而不易观察。

答案(1)SO2在水中溶解度大且气体发生装置产生SO2的速率快,SO2直接与Ca(OH)2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酸式盐[Ca(HSO3)2]而观察不到沉淀(2)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CaSO3转化为Ca(HSO3)2的速率也快(3)用导管将尾气通入NaOH 溶液中题组一未知产物的探究1.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2气体。

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错误!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 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cm—3)110 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分子式)。

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1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D加入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装置F加入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

3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U形管G的作用为________。

答案(1)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ZnSO4+H2↑4(2)1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2浓硫酸无水硫酸铜3装置E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4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F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解析(1)从物质的量关系来看,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H2SO4略过量,但是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变为Zn+H2SO4===ZnSO4+H2↑。

(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热还原CuO验证H的存在,通过F装置进一步确认有H2O生成;具体的实验装置及作用是A—产生待研究的气体,2B—除去气体中的SO2(可以利用SO2的性质选取NaOH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验证SO2已除尽,D—干燥气体,E—若有H2,则加热E玻璃管,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F—利用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进一步确定气体中H2的存在,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装置而干扰实验。

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实验室中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固体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物质。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含有CaCl2,并含__________;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含有CaCl2,并含____________;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含有CaCl2,又含有Ca(ClO)2、CaCO3。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mol·L—1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表格可以不填满。

)答案23(2)解析222CaCO。

如果漂白粉未变质,该固体中含有CaCl2和Ca(ClO)2;如果全部变质,该固体中含有CaCl 3和CaCO3;如果部分变质,该固体中含有CaCl2、Ca(ClO)2和CaCO3。

2(3)根据题意,设计实验过程如下:题组二3.Mn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试剂,可作氧化剂和催化剂。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MnO2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欲探究MnO2的催化效果,需要用30%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g·cm—3)配制浓度为3%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g·cm—3)100 mL。

简述其配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以验证MnO2的氧化性,可行的是__________。

A.把MnO2固体加入到FeSO4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B.把MnO2固体加入到FeCl3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C.把MnO2固体加入到Na2SO3溶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把MnO2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黄绿色气体生成(3)该小组为研究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MnO2的氧化能力,他们控制KI溶液的浓度和MnO 2固体的质量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 K,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酸或碱现象A 1滴0.2mol·L—1NaOH溶液不变色B1滴水缓慢变浅棕褐色C1滴0.1mol·L—1硫酸迅速变棕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